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袁崇煥在近代,大家都把他當成一個英雄人物,他只帶領幾個隨從,便手刃毛文龍,可是也因為此事,崇禎皇帝把他處死了,而且處死的方式非常殘酷,是用南宋以來最嚴酷的懲罰方式。就是把人千刀萬剮,把肉一片一片割下來,行刑的人手法很好,刀刀不致命,到肉盡骨見的時候,人卻還留著最後一口氣,非常痛苦。

對袁崇煥來講,他骨頭幾乎都斷了,只剩下一個頭顱,最後還把頭顱送到九邊去示眾。而且根據明朝一些人的記載,包括有名的張岱,他的筆記裡說,當時不但是崇禎皇帝這麼恨他,用這麼嚴酷的刑法,而且連一般老百姓都把他當作是賣國賊,甚至有人要吃他的肉。這個情況是怎麼發生的呢?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袁崇煥原籍廣東,他雖然出身寒微,但是很上進,最後考上了進士。後來他也做了明朝很高的官。他對軍事特別感興趣,喜歡研究兵書,立志要在遼東跟後金打仗,保家衛國。在天啟時代,他曾經非常成功地守護了寧遠城。當時後金在努爾哈赤的指揮之下,沒有把寧遠城攻下來,而且戰後努爾哈赤就死了,所以,明朝就把這一戰宣稱是一個大捷,一個大的勝利。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其實這場戰爭對明朝而言只是防守的成功,並不是真正把清朝打擊到什麼樣的程度。當然,努爾哈赤之死是戰死,還是病死?依然是一個謎。我們可以看,從整個歷史來講,當後金佔領瀋陽之後,其實在遼東的大勢已定,所以寧遠之戰後,有人向皇帝進讒言,袁崇煥就辭官回家了。崇禎皇帝登基後,又重新起用袁崇煥。崇禎皇帝非常關心遼東的事情,他很急,覺得遼東這個事情要解決,希望能夠把清朝征服。

吹牛吹過頭

當時他接見袁崇煥的時候,袁崇煥也感覺到皇帝心焦如焚,所以他想要幫皇帝解決遼東問題。在這個情況下,他誇下海口,說自己五年之內可以解決遼東問題。崇禎皇帝當然非常高興,任命袁崇煥為遼東督師。其實袁崇煥說這個話的時候,心裡也知道,五年之內絕對沒有辦法能夠用軍事來解決這個問題。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他也跟他的朋友提到過,說真正要在五年內把清軍打敗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人家問你,你為什麼在皇帝面前答應,說五年之內可以成功呢?他說,因為看到崇禎皇帝這麼迫切,這樣期望,他才說這樣的話。他自己知道五年之內沒有辦法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那怎麼樣能夠解決呢?

他想用和平的方式。他想跟清朝和談,假如和談成功的話,也算解決了遼東問題。結果他去跟清朝談的時候,清朝說已經有人跟他和談了,什麼人呢?就是毛文龍。毛文龍當時駐守在皮島。有一個叫文秉的人,在他的《烈皇小識》一書裡就提到清朝說毛文龍已經跟他和談了,說清朝不能夠不跟毛文龍繼續談下去,因為有信用的問題。他說,除非你把毛文龍除掉,然後才可以跟袁崇煥來談。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根據這個記載,這可能是袁崇煥殺毛文龍的一個原因。袁崇煥怎麼殺毛文龍呢?他假裝跑到皮島犒賞毛文龍的軍隊,到了皮島以後直接就把毛文龍殺掉了。因為當時崇禎皇帝讓袁崇煥全權來做這個事情,給他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所以他就趁機把毛文龍幹掉了。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去掉他跟清朝和談的障礙,他要直接跟清朝和談,和談成功了就解決了遼東問題。

根據計六奇《北略》一書的介紹,袁崇煥其實是中了清朝之計。因為清朝覺得毛文龍在皮島就像一把劍刺在清朝的喉嚨,所以要想辦法把這把劍去掉。正好借這個事情,借袁崇煥的手把毛文龍斬掉。這兩種說法其實都認為是袁崇煥想跟清朝和談,所以除掉了毛文龍。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計六奇《北略》書影

離間計

在這個過程當中,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忽然溜進了喜峰口,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馬上回師來到北京,到了北京以後他想進城。可是在這個情況之下,崇禎皇帝就懷疑了,懷疑是不是袁崇煥把清兵帶到了北京,所以拒絕袁崇煥入城。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皇太極兵退了。也許就在這個時候,清朝用了一個離間計。

據《清太宗實錄》記載,當然這個記載有美化皇太極的意思在裡面。記載說清朝抓到兩個明朝的太監,抓到以後皇太極故意讓太監聽到,說袁崇煥跟清朝有勾結,然後把兩個太監放回去了,這兩個太監回去後把這個消息報告了明朝,因此明朝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清太宗實錄》書影

《清太宗實錄》好像是很真實的材料對不對?但是我覺得正如外國學者所說,連檔案裡面都可能有假東西。我們看這個故事,就好像是《三國演義》裡蔣幹盜書。我不相信崇禎皇帝會這麼輕易地相信兩個太監的話,然後就把這個大將給處置了。而且有一點,這個故事是要表達皇太極是多麼聰明,多麼厲害,把明朝一個大將處理掉了。為什麼最後崇禎皇帝還是懷疑袁崇煥勾結敵人呢?講到最後就是因為袁崇煥要跟清朝議和這個問題。他跟清朝議和的事情並沒有告知崇禎皇帝,所以崇禎皇帝一直以為袁崇煥在軍事上能夠戰勝清朝。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結果打了半天,皇太極兵臨城下,而且袁崇煥又要進城,他更加懷疑了。事情過後,袁崇煥也是百口莫辯,再加上斬殺毛文龍事件,所以最後崇禎皇帝把袁崇煥以欺君之罪處置。崇禎皇帝其實沒有說袁崇煥是賣國,而是欺君,是擅自殺掉毛文龍。欺君什麼?他說能夠在軍事上解決,而結果是向清軍求和,用和平的手段來處理,所以欺罪之罪是板上釘釘的。

袁崇煥最後落得這樣一個下場,我想他最後也沒有辦法辯解。因為他要跟清朝和談,要殺毛文龍,都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跟崇禎所講的那一套。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毛文龍碑

袁崇煥該不該死

袁崇煥死了,到後來就把袁崇煥神化了。尤其到了近代,中國的一些所謂有識之士包括康有為都惋惜袁崇煥之死,怎麼樣神化呢?就把袁崇煥當作明朝的一個長城,認為崇禎皇帝殺袁崇煥等於是自毀長城,是非常愚蠢,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袁崇煥到了近代就變成所謂的民族英雄了,抵抗了異族,惟有袁崇煥能解決遼東問題,結果崇禎皇帝把袁崇煥殺掉了,自毀長城,所以最後明朝亡國了。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崇禎皇帝

袁崇煥被神化了,另外一方面崇禎皇帝被醜化,有人認為他太糊塗了,把這麼重要的一個將領結易地處死了。崇禎可以說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代皇帝都有悲劇的性格。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崇袖不是一個壞皇帝,他急於要解決遼東問題以表示的進取心,他是有意要解決問題的。在我看來當遼東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是憂外患。外患就是北面的女真人興起,而且在遼打仗需要錢,朝廷到處徵糧,造成民怨。內憂則生產銳減,這個跟氣候的變化有關係,這個是以我在另外一講要提到的。所以民怨四起,農民紛起義。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在這種內有農民起義,外有邊疆威脅的情下,明朝其實進入一個困局。所以不是因為崇換帝是個壞皇帝而有這樣一個結果,其實崇禎皇帝不壞,他是有意要做好,但是整個形勢對他不利所以我覺得遼東派任何人去都是沒有用的,包括崇煥在內。說袁崇煥能夠解決遼東問題,我覺得後來的一個神話,是不切實際的。剛剛也說到,努爾哈赤攻佔了瀋陽之後,後金在關外的勢力已經固了,所以它就是等著要進關。當李自成攻下北的時候,李自成跟吳三桂起了衝突,吳三桂就引兵入關,所以清兵用不著攻關,自己就很順利地來了。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他進來當然就是有取代明朝的野心,最後成功了。所以大勢所趨,我覺得不是因為崇禎皇帝的能力不夠,他實在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在所謂的歷史潮流中,無法挽救。我們可以知道敵人最後攻進城以後,他自殺了,皇帝自殺的我想也不是很多,他還是有這種氣魄的,他與國家共存亡。

袁崇煥之死的歷史之謎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明朝的亡國跟袁崇煥之死沒有關係。我們知道袁崇煥自己也知道無法用軍事來打敗後金,而且明朝亡國是袁崇煥死後很多年以後的事情,歷史的真相是不容易澄清的,因為其中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再加上事後的一些情緒。比如,為什麼現代人特別要強調袁崇煥跟近代民族主義很有關係?就因為他在遼東對抗異族,最後被崇禎皇帝處死。在這樣一個情況下,袁崇煥被神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