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和資本羅曉春:放下短期,方見長期

好買說

1965-2018年的54年間,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賬面價值整體增長10918倍以上,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回報率為150倍左右。

巴菲特在2019年2月的年報上說:至今年3月11日,是我首次投資一家美國公司77週年的日子,那一年我11歲。而美國已從當時400萬、約佔世界人口的0.5%,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管理的基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美國順風車”的產物。

在國內A股市場,不少明星基金經理取得長期優秀業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堅持看多中國,做多中國。在這批優秀的基金管理人中間,漢和羅曉春的諸多觀點可圈可點。

“短期我們仍然可能面臨各種困難,但經歷過波動之後的長期經濟發展趨勢往往更有生命力。對於投資者而言,做多中國正當時。”在今年初市場情緒極為低迷之際,羅曉春也始終堅持看多中國。

和誰在一起,就賺什麼樣的錢,想長期賺看多中國的錢,羅曉春是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被一張漂亮成績單改變的信仰

我們第一次見到羅曉春,大約是在2016年4月。當時漢和還在一個傳統風格的辦公環境裡,每間辦公室都嚴密地封閉著,我們圍著一張圓桌而坐,半信半疑地聽羅曉春講他的選股理論。

見了這麼多私募,那一次的感受很強烈:他的同事都很專注地一直望著他,簡直是一字不漏地在傾聽他的講話。

這樣的場面,在我們多年的基金經理拜訪中從未見到。通常基金經理侃侃而談的時候,他的團隊都不會這麼給面子。最多就是在邊上做著記錄,不然就是禮節性地陪伴在旁,甚至是怕基金經理一不注意說出什麼不合適的話來,在邊上“監聽”著。

最近的一次拜訪羅曉春是在2019年春節後。羅曉春聊了“組合之美”,一個股票組合,要錯落有致,要有美感,才能長期賺錢。

這一次,他的團隊放鬆了,而我們一字不漏地聽著。

事實上,漢和的文章,演講,在業內看的人也越來越多。

羅曉春從建立自己的投資信仰,到讓團隊信仰,到讓客戶信仰,中間,是一張漂亮的業績成績單:五年半跑下來,漢和的淨值增長大幅度跑贏大盤,相比於滬深300的超額收益超過了200%。(數據來源於漢和資本)

不過,對我們來說,過去的過去了,我們買的是基金的未來業績。

這樣的業績能不能持續?

長期看多中國,買只私募,羅曉春是不是好的選擇?

我們嘗試來回答一下。

漢和的產品設計有沒有問題:到底是勇士?還是傻瓜?

漢和的產品設計,讓我們和很多投資人抓狂。投資人的錢要封閉三年,中間不能贖回,而且賺到的錢的25%要分出去。(私募業內慣常的做法是6個月的封閉期和20%的業績報酬)

但是漢和不收管理費。

管理費,是基金行業最魔性的詞,這是一個基金管理公司的經常性收入,有多少規模,就可以收多少管理費,基金公司因之生,因之死。而業績報酬,是一個基金管理公司的非經常性收入,靠能力,靠運氣,不可預測。

一個不收管理費,只靠業績報酬的公司,靠什麼生存發展?

“我們的產品設計是零固定管理費+三年鎖定期。零固定管理費是跟客戶利益高度綁定一致,不幫客戶賺錢,我們也一分錢不拿。”

漢和所有的產品都是這樣設計的。

5年多來,漢和打了漂亮的一仗,客戶賺了錢,漢和也賺了錢,得以發展。

當然,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觀察。

漢和賺錢的方法有沒有持續性:超長期大概率非對稱擇股

羅曉春是賣方機構分析師出身,從券商分析師轉戰私募投資,個人履歷很獨特。相比於其他明星基金經理,羅曉春在創立漢和之前並無擔任基金經理的經驗,那麼漢和這幾年的優秀業績還能持續嗎?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重點要看的是漢和賺錢的方法有沒有持續性。

1.股票的投資週期就是三年

“一家公司無論其業務模式多優秀,護城河有多寬,管理層多優秀,其價值兌現的過程畢竟需要時間,並且兌現的路徑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會以3-5年的時間維度去判斷上市公司的成長邏輯,從而忽略短期市場不理性的擾動。” 因此,羅曉春只會找價格大幅低於內在價值的標的,通過長期持有來兌現其應有的價值。同時,在識別把握標的機會上,要“大概率非對稱”,即找到有這樣特點的標的:判斷正確時,個股大概率會上漲且漲幅巨大;而當判斷錯誤時候,其下跌的概率小且跌幅也有限。

2.只要市場有足夠多的符合我們標準的個票,我們就會一直是高倉位。

高倉位運作是漢和在投資中的一大特點,即便是在A股持續深度調整的2018年,漢和的持倉始終處於較高水平。

羅曉春認為,高倉位運行其實是一個被動結果,因為漢和一直能在市場上找到足夠多的符合自身投資理念和方法論的投資標的來構建產品組合。

直面去年A股歷史所罕見的深度調整行情,高倉位運作不僅考驗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選股能力,也更是考驗投資理念的堅守。

去年6月份以來,國內市場面臨著去槓桿政策與中美貿易摩擦的雙重壓制,陷入持續調整期。羅曉春在參加好買交流會時明確表示,“悲觀只需要分析當前經濟的困難。可是樂觀的信念只有一條,那就是這些一定會過去。”

投資貴在知行合一。羅曉春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從去年底到現在始終保持高倉位運作,堅持做多中國。

這種堅持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漢和的產品淨值去年跌幅遠低於滬深300,今年漲幅超過滬深300,跌的少漲的多,表現亮眼。

業績背後的漢和:偏執者漢和

漢和的辦公室在私募中不算大,也並不奢華。但每次去拜訪漢和,都會再感受一次漢和在辦公環境潔淨上的偏執:公司整體一塵不染,會議室宛若全新。因此,我們在漢和時總不免如履薄冰,走時會仔細地帶走用過的餐巾紙,喝了一半的礦泉水瓶。

偏執是相比術而言,更讓漢和一時鮮明的地方。

漢和相信的一些東西,挑個股的確定性在長期強於選時,長期投資就要長期的錢等,很多私募基金經理也相信。但要想做,就要放棄短期的錢。封閉三年的基金這兩年並不少見:景林,睿遠,等等。但這都是大規模運作的大基金公司,已經有品牌有規模,某種程度上,可以選擇投資人了。但像漢和這樣在很早期的時間,就開始選擇投資人,放棄短期的錢,只收三年封閉期的錢的私募,似乎很難想起第二家。

這種偏執,愚昧,或勇敢,似乎漢和是前無古人的。

羅曉春不收管理費的如此異類,可能是因為他偏執,純粹,更可能只是因為他比別人更早想明白了這件事,並且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放下短期的錢,放下短期的規模,只拿長期的錢,只關注長期的業績,才可能有投資人一路追隨,而實現投資業績,其實只會更容易。

漢和資本羅曉春:放下短期,方見長期

市場漲跌恆久, 在這個複雜的市場,保持優秀的長期業績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羅曉春已經用過去五年的業績證明了他的投資能力,接下來的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過去的業績還能複製嗎?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而投資的道路上更是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是漢和目前所堅持的做多中國,精選個股,只尋找長期資金,以匹配自己所需要進行的長期投資的做法,是私募中一個鮮明的存在。

相信什麼,就只做什麼,並在長期把它做到極致,是巴菲特的路,是睿遠陳光明的路,是淡水泉趙軍的路,也必將是未來很多私募的成長之路,並會為越來越多的投資人所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