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如果不招安,梁山會有出路嗎?

一嘗


看完《水滸》,估計很多人都跟我一樣疑惑,宋江為什麼要選擇招安?結果葬送了自己兄弟的性命,自己也遭奸佞小人毒酒害命。

替天行道、剷除奸臣是梁山好漢的使命,可是後來他們都死了,蔡京、童貫、高俅卻好好的活了下去,宋江何苦要招安呢?要是不被招安這些好漢又會是什麼結局呢?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北宋的經濟比唐朝還好。

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有滋有味,奸臣貪汙當道,陷害忠良,影響最大的是軍事力量下降,地方官員貪,這是各個時代都有的事,老百姓還遠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所以宋江除用“替天行道”這個口號,號召從好漢聚在一起,讓大家一起借反貪反奸的思想,讓大家拼命保住梁山勢力暫時獲得自由外,對老百姓無法提出象“分田地”、“均貧富”、“不納糧”等這些對當時的老百姓還遠沒有號召力的口號。

因為他知道老百姓,最多隻是有牢騷,但既然過得下去,就不會跟這幫好漢一樣舍了命去拼什麼自由。老百姓的想法大體同這些好漢以前的妻子兒女、街坊鄰居的想法差不多,也就是說,寧求安逸,也不願過這種打打殺殺的生活,同時宋徽宗雖在用人上昏庸,不辨忠奸,但在對待百姓上面,還是夠意思的,遠不是竭澤而漁的皇帝,離官逼民反差得很遠。

所以宋江既不能提出對老百姓有號召力的口號,又無法建立根據地和政權,如此就導致,無固定兵源,無固定財源(稅收和糧草供應),除水泊梁山一塊孤地外無固定的地盤城池堡壘相互支持,對於這種三無的起義,如不招安,其命運可想而知。

那麼,梁山為什麼接受招安?降將佔據了主流。

梁山的主力“五虎八彪”及大部分的馬戰統領是降將,是他們希望招安。大部分的降將都希望重新回到白道上。當然這裡要排除某些個別情況,例如:林沖這種徹底對主流社會失望的人。

降將體系霸佔了梁山的主導權,看看降將在36天罡排名所佔的比例就知道了。而且可以毫不含糊的說降將們是梁山的主要戰鬥力,也許梁山其他人的武力可以彌補缺少降將們的不足,但是將領的統御能力是梁山草莽英雄所缺乏的。

特別是規模越大的戰鬥,對將領統御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梁山的發展方向自然也就掌握在降將們的手裡,而降將自然希望招安。

想想梁山好漢們的結局,除了幾個有一門手藝的特殊人才除外,梁山的草莽英雄們有幾個好結局?而降將們有的雖然戰死,但是卻回到了他們上梁山之前的正常生活。那些戰死的降將死在平方臘戰場上也算是符合他們上梁山之前正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內容啊!

其次,從離地位置上講,梁山並無優勢。

梁山就在宋朝都城開封以東,距離並不遠。在這麼近的距離上,梁山好漢們想要鬧出大動靜,那可有點難。他們如果要佔據州縣,不消幾天就會有大隊宋軍,試問雙方誰的力量更大?如果是一對一地打鬥,梁山好漢可以不輸給任何人,但以寡敵眾,那可就強人所難了。

所以宋江的做法,是帶領大隊人們沿河而下,試圖遠離宋朝都城,但在路上他們遇到了宋軍的埋伏,損失慘重。此時宋江無可奈何,只得歸順宋朝,但宋朝不相信他,還是把他殺害了。

在這一點上,宋還沒有方臘的命運好。方臘遠在南方,南北方的人民思想文化有差異,且當地官員如貪,天高皇帝遠,顧慮少,對老百姓的影響大,遇上災荒年頭,官逼民反的情況還是多少有一些,因此可以有根據地和建立政權。且離東京一兩千裡,征討起來來得麻煩些。

晁蓋時,梁山勢力小,朝廷根本沒重視,只是地方政府在對付,而地方政府的戰鬥力實在有限。等梁山坐大了,朝廷日漸重視了,便開始了征討過程。

那麼,如果梁山不接受招安或不被招安,會有幾種結局呢?

結局一:繼續盤踞在梁山水泊,過著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強人生活,這樣的日子過個幾年還可以,時間一久,難免有些兄弟就會覺得空有一身本領,卻只能在梁山落下一個被後人唾棄的草寇之名,餘生鬱鬱寡歡。例如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等人。

結局二:揭竿起義,像方臘一樣,摧毀宋徽宗的王朝。要造反,必須名正言順,像宋江這種從小受倫理綱常,忠君報國等封建思想教育的人,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出這種造反的名義。除非梁山還是晁蓋當家,並且有黑旋風李逵、阮氏三兄弟、武松等人的擁護,這種結局才有可能發生。

結局三:被趙氏王朝派兵鎮壓,以當時梁山的實力,佔據水泊堅守不戰,尚且能堅持三年五載,要是朝廷真的動了真格要弄死他們,也不會是很難的事情。你想想朝廷禁軍都有八十萬,地方勢力要是真的召集起來,傾巢出動,真夠梁山喝上一壺的。結局有可能就是兩敗俱傷,一百單八好漢也很難倖免於難。

最後,歷史不存在假設!

歷史上不存在宋江主動歸降宋朝一事,有的只是宋江在無奈的情況下的歸順。後來的文人欽佩宋江,但又無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肯定他,於是只得編寫了宋江主動歸降宋朝的故事。

事實上在民間傳說中,宋江是在與宋軍的戰鬥中身亡的。而宋朝的官方說法,則是在宋江歸降後,宋朝設計殺害了他。

梁山起先也比較有戰鬥力,後來被趕出梁山後,由於沒有根據地,到處被追殺,勢力日小。最後兵盡糧絕,以疲憊之師,在海州(今連雲港)登陸時,為張叔夜的一千多兵所包圍,突圍無望,全部被招安。不過,此時只被安排了一些小的角色,正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

無論哪種說法,都沒有宋江主動投降一事,所以宋江這個人,絕對不是投降派。施耐庵欽佩宋江,他也想在傳統的觀念中美化宋江,但他美化的結果,恰恰是醜化了宋江,與施耐庵的主觀願望背道而馳了。


刀墓手札


梁山好漢如果不招安,肯定是沒有出路的,這是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第一,形勢有侷限。

當時的形勢是什麼呢?當時儘管皇帝昏庸,朝廷腐敗,貪官橫行,奸臣當道,但因為宋朝成立之初開始狠抓經濟建設,所以國家物產豐富,老百姓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並沒有到沒有吃飯,沒有衣穿的地步。也正是因為這樣,天下百姓並沒到為了生存為了而群起反抗,拼死搏鬥的地步。

而梁山好漢雖然是走投無路的忠良彙集之地,也為天下百姓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但號召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百姓當時有田種,有飯吃的也就自然不會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


第二,自身有軟肋。

一方面梁山雖然是個好地方,依山傍水,是個用兵的好地方,但畢竟梁山只有那麼大的一塊地盤,固守在其中當個山大王還可以勉強維持下去,但要想有進一步發展,那就很難了。而除了梁山,又不能在其它地方建立穩固可靠的根據地和政權。這樣導致的結果是無法繼續擴張,無法招募到更多的兵源,無法進一步壯大實力和勢力。

另一方面, 梁山的掌舵人宋江有軟肋。宋江的優點是仁義厚道,樂於助人,劫惡濟貧,擁有良好的聲譽和威望,擁有極強的感召力,眾好漢都唯他是從。缺點卻是目光狹小,主要體現在,他眼裡只想當一個山大王,打擊一下那些獨霸一方的貪官汙吏,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受壓迫受欺凌的貧苦大眾。但卻缺乏政治眼光,他沒有把自己的反叛上升到“國家”級的層面,或者說根本沒有那些推番大宋,自己帶領一幫弟兄來當家天下的主人,真正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和時代。也正是思想的禁錮,讓其行為受到了制約,進步勢力壯大後,並沒有跳出梁山向外繼續發展,而是堅守梁山,固步自封,錯失了突飛猛進式發展的機遇。正是這種思想影響,他上沒有把造反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因此,當朝廷政府來招安時,他便選擇了屈服,選擇了妥協,最終葬送了梁山好漢的美好前程。


第三,朝廷有實力。

宋朝廷雖然黑暗,但國家的運行並沒有亂,軍隊也是強大的,其中除了童貫、高俅這樣的昏官外,會打仗的將帥也比比皆是,而且全國的軍隊也是很寵大的。梁山的壯大,宋政府自然越來越重視,派去鎮壓的軍隊也會逐漸增多,可以說不把梁山踏平,宋政府是不會善罷干休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如果梁山到最後不招安,勢必引來一波又了波宋軍前來鎮壓,而梁山地勢再險峻,也是無法阻擋這長年累月的攻勢的,最後滅亡也是時間的問題了。

綜上所述,如果梁山不接受朝廷招安,肯定是沒有出路的。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真有一條出路。

梁山其實有一張好牌,這張牌,還是一張皇牌。

那就是柴進。

柴進的身份,是非常獨特的。

他是後周世宗柴榮的嫡派子孫,柴榮是誰呢?

唐朝末期,到宋朝建立,中間近一百年的時間,經歷了五個朝代十個國家,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子弒父,臣殺君,軍閥之間互相殺來殺去,亂了套了。

柴榮是五代十國中後周的皇帝,是五代十國第一明君,他在位時非常能幹,領導軍民打統一戰爭,把華北大部分都統一了。他的目標是統一全國,但是幹了一半他卻掛了,他的兒子還小,於是他一手提拔、培養、器重的幹部趙匡胤就抄了後路上臺了。

所謂的陳橋讓位,就是柴榮的兒子,7歲的柴宗訓讓位給趙匡胤,說是讓位,其實就是篡權。

按五代十國的慣例,政權易主後,柴家是要血流成河的,但是趙匡胤感念柴榮的恩情,其實是柴榮的群眾基礎太好了,趙匡胤怕傷了民心,所以立誓永遠不殺柴家人,這一條還寫進趙氏家訓。

柴榮的兒子7歲讓位給趙匡胤,被封為鄭王,20歲就死了,死這麼早,也是非常可疑的。

趙宋王朝的版圖實際上是柴榮奠定的基礎,趙匡胤上臺僅用20年就統一了全國,一半功勞要歸功於柴榮給他留下的基礎太好了。

柴進作為柴榮的嫡派子孫,這個身份的價值堪稱奇貨可居,如若宋江擁立柴進,皇袍加身,搞個後周復辟,趙家人一定會有一種“我竟無法反駁”的感覺。當然,柴進只是一個傀儡,政權的提線者是宋江。

歷來造反的人都要一個師出有名,梁山之所以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也正是因為師出無名。宋江擁立柴進,既師出有名,也容易招攏民心,打田虎徵方臘,打下的江山都是自己的,為啥不呢。

有人會說,這條路太難走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是,招安也不容易啊,最後不也是委委屈屈的死嗎?


Ta是無雙


《水滸傳》的最大悲劇意義在於,宋江力排眾議,帶領梁山眾兄弟接受招安,然後成為朝廷工具,打田虎打王慶征討遼國,最後征討方臘,落得個兄弟皆散,宋江盧俊義被殺,梁山成空的結局。

很多人會假設,如果不接受招安,又會如何?

有一種比較有意思的假設是被朝廷滅掉,這個在俞萬春的《蕩寇志》裡面YY的很完備,俞萬春因為仇視農民起義,就把水滸故事整個倒轉過來,讓張叔夜帶兵平了梁山,這個小說算是同人作品的先行者。

還有一種可能,是成為民間活躍的抗金力量。北宋被金滅掉後,不少原來在北方活躍的民間武裝,在民族大義家國情懷感召下,都就地轉化成抗金力量,這些力量大部分都成為南宋政權的友軍,跟宗澤有過往。宋江主打替天行道的大旗,又提倡忠義,而且梁山一百單八將頗多熱血之士,就地轉化成抗金力量問題不大。

還有一種可能是成為另一個方臘。宋江等人雖是水滸傳主角,但是實打實來說,他們的發展規模戰略規劃不及方臘。歷史上的方臘起義,佔領了江南大部分地區,讓趙家王朝岌岌可危。宋江等人,如果拿出稱王的心思,按照吳用、朱武等人的策劃,圍繞樑山成為一個大的割據勢力估計問題不大。而且當時內憂外患,很類似晉、隋、唐末年,天下紛亂,宋江等人也未必不能有這個機遇。

不過,歷史不能假設,《水滸傳》作為悲劇還是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想象和遺憾。


何殊我


看過影視劇的朋友,相信都會喜歡梁山在晁蓋帶領下,眾頭領相聚聚義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那種豪氣,都會為梁山最後被招安,在遠征方臘途中死傷大半的結局而惋惜,往往觀眾朋友們都會將一切罪過推給宋江,但是我個人認為是不正確的,即使宋江沒有登上梁山的寨主之位,梁山也必然會走上招安的不歸之路。(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寫過一篇文章《梁山招安悲慘收場絕非宋江之過》,鏈接為:http://www.toutiao.com/i6280475427190342145/)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英雄(領袖)能夠加快歷史的發展,但是卻不能改變歷史的發展,而人民大眾才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力量。因為歷史發展是有其內在動力和客觀規律的,而這種內在動力與客觀規律正存在於人的自覺活動之中。很顯然宋江作為梁山的寨主,也算是一個英雄或是說領袖,他可以加速梁山走上招安之路,卻決定不了或是說改變不了梁山走上招安的歷史發展方向。所以說梁山最後走上招安之路有其一定的歷史必然性。

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原因,決定了梁山必將會走上招安南征方臘之路。


一是梁山派系林立,很多將領也是贊同招安的。昨天已經說過樑山上派系林立的問題,主要是說宋江派系,晁蓋派系,三山派系(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等,今天我們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類,用毛主席說的從階級角度來分類。第一類是貧民派系,主要代表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劉唐、李逵、白勝,李逵、陳達、楊春、周通、穆弘、穆春等32人。這些人沒上梁山前不是捕魚的,就是屠夫,不是山大王,就是地方惡霸,本來就是當時社會最底層人民,他們一無所有,具有革命的徹底性。第二類是富戶類,主要有盧俊義、李應、史進等人,共有18人。他們沒有上山前本來就是富甲一方的財主,大戶人家,他們對革命不具備徹底性。第三類是降將類,這一類是最多的,有關勝、秦明、董平、呼延灼等人,共有58人。他們沒上山之前不是將軍便是衙門當差的,都是體制內的,除了林沖和武松兩個被體制內的奸臣傷太深了,不想回去,其他人對革命也不具備徹底性,總想重新回到朝廷,你看每次宋江招降的時候,總是說“將軍先暫居梁山,等有朝一日朝廷招安”。第二類加第三類共有76人,佔了七成,招安派有明顯的人數優勢。


二是梁山的班子成員也是贊成招安的。早期的梁山班子成員在我看來是晁蓋、宋江、吳用和公孫勝。後來晁蓋中箭身亡,公孫勝出走梁山(表面上說回家安頓老母),班子成員又加入一個盧俊義。吳用雖然前面態度曖昧,但是後期明顯也是偏向宋江,贊成招安的。而盧俊義本是大名府的富戶,被吳用設計逼上梁山的,絕非真心落草,他自然也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被朝廷招安。所以說後期的梁山班子都是盼望招安的。

三是招安是最為現實的一條出路。整本水滸說梁山的出路,其實就是三條路,第一條路是借李逵之口說的,殺進京城,晁蓋哥哥當大皇帝,宋江哥哥當小皇帝。一般像樣的農民起義也都是有綱領的,比如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地的口號。梁山雖然眾好漢排了座位,井然有序,但是缺少組織架構,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綱領,也就不能廣泛的發動人民群眾,就不可能推翻大宋皇朝。你看整本水滸,梁山的戰役基本上都是自保的戰役,偶爾一兩次攻城掠地,也是打完就跑的游擊戰,推倒大宋皇朝,絕無可能。第二條路就是晁蓋的想法,一輩子待在梁山,世世代代為寇。這個也是行不通的,眾位好漢上梁山,都是被逼無奈之舉,絕非真心落草。因此,落草梁山絕非長久之計,更不能子孫後代也背上這罵名。第三條路便是招安了。雖然說朝中奸臣當道,風險極高,但是也只有通過招安,才能洗去反賊的罵名,成就忠義之名。也只有通過招安,才能實現好漢們護國安民的理想。因此,招安是梁山最為現實的一條出路了。

總而言之,梁山最後走上招安之路,是大多數梁山好漢共同的意願,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絕非宋江個人意願所能左右的。


清風明月話歷史


我認為沒有出路,當梁山眾人嘯聚山林造反之後,只有三條出路:招安,反叛,還有繼續困守梁山。

首先困守梁山是不行的:梁山雖然易守難攻,但是地盤太小,物資匱乏。遲早坐吃山空,加上朝廷不斷的派兵征討,如果困守梁山,最後結果必然是土崩瓦解。所以困守梁山這條路必死無疑。



還有反叛這一條路可以走:這條路困難重重。首先:梁山內部勢力不團結,很大一部分人都希望招安,而且這批希望招安的人,還都是梁山上的精英。尤其是宋江都希望招安。其次:先說了梁山上的精英希望招安,剩下的人沒有什麼遠見。只知道打家劫舍,自己揮霍享受,不懂得聚斂人心。然後就是:朝廷統治大體上還是過得去,人民還能夠生存,不會跟著他們一起造反,就好像梁山人馬攻打州府卻不佔領,正是因為人手不足,為什麼人手不足,完全就是因為朝廷威望尚在,梁山人馬不得民心。



面對梁山上的精英想要招安,草根只圖揮霍享受,朝廷威望尚實力在,梁山人馬不得民心,這麼大的難題,很難很難反叛起義,所以綜合考慮而言,招安確實是最好的選擇,雖然最後死傷了很多人,但是最起碼還有一部分人活了下來,其它兩條路完全是必死無疑。


農人牧子


小時候看《水滸傳》,覺得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就是自投羅網,自尋死路。但是後來一想,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似乎梁山好漢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傳奇,不被招安的話,結局會更慘。

首先說一下,梁山還是有很多人被加官進爵的,但那都是上梁山之前就是朝中之人的,比如朱仝、呼延灼,他們回去繼續當自己的官,而且他們也絕對不會再跟著宋江一起起義,做吃力不討好的事。而其他人,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徵方臘以後,梁山集團受到重創,一下損失一半多兵力,宋江一個人的決策失誤,差點讓梁山團滅。剩下的大將,也有很多被朝廷陷害至死,他們的人設與這個黑暗的朝廷格格不入。


但是,不招安他們又有什麼出入呢?且不說當年金兵還沒打進來,當時的宋朝也還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百姓尚且安定,並沒有多少想鬧事者,所以在這個社會背景下,梁山打家劫舍,劫富濟貧的路子並不能影響太多人,大部分人還是選擇老老實實種地的。跟朝廷幹,是幹不過的,不被招安,就會被強招,那時候,就不叫招安了,那叫剿匪。


歷史密探


招安,招安,招甚鳥安。李逵這句話糙理不糙。

當時的宋朝內憂外患,金國虎視眈眈,連方臘都擺不平,宋徽宗憑什麼動我們梁山眾好漢。


靠剿滅?高俅親自帶各路精銳前來,不也被活捉了麼,那可是太尉啊!宋徽宗還能組織出什麼強有力的軍事力量,難道大宋靠童貫和蔡京之類廢柴貪官執政能站得住腳?小貓小狗帶兵來一波團滅一波。不要說什麼出傾國之力剿匪,邊關不守了?方臘田虎誰誰的都不管了?皇帝可是很惜命的,恨不得把軍隊都掛腰上。要知道梁山巔峰時期兵力有十萬之多,怎麼剿我也想學習學習。

至於出路,搞個梁山好漢自治區很難嗎?方臘的土皇帝怎麼當的,宋江就可以怎麼當,好漢們萬眾一心,還怕了那皇帝老兒?真上頭了就聯合方臘搞一波宋朝,不也能當回李自成嗎,說到底還是宋江太窩囊,累死了那麼多梁山好漢。



說不接受招安就沒出路的老鐵,梁山的處境會比斯巴達克斯起義更糟嗎?昏庸的宋朝會強過羅馬帝國嗎?不要自己人嚇唬自己人,我們都該支持梁山好漢反他一波,沒毛病的。


加菲仙人


歷史沒有假設,宋江起義本來規模就小,頭領都是逼上梁山的,但是“逼“法不同:一種是殺人放火,有人命在身,現在的說法就是殺人犯,如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一種是圖生辰綱的錢財,如宋江晁蓋吳用之類,還有剿匪的俘虜,很多啦,還有梁山以為有用,騙上山的,如盧俊義等人。這些人沒有推翻王朝的動機,就一個李逵吵吵嚷嚷要宋江當皇帝,被罵的狗血噴頭,所以不可能成功。


興海亭


續: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矛盾激化,以前積澱的問題反而更突出,而新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的湧現出來。僅僅花石綱一事就引發了江南方臘起義,因此由於政治腐敗加重了社會矛盾和經濟問題。可以說這時的北宋政權已經到了暮年,就像一個老年人一樣經不起折騰,所以在此時具備了朝代更替的條件。此時已經到了風水輪流轉的時刻,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如果在此時有時代弄潮兒出現震臂一呼,便會有眾多響應的。而做為梁山起義的頭領的宋江,如果能夠順應大勢而動,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因為梁山也是人才濟濟,江士雖然來自社會各界,且大多數來自社會底層。但是不要忘了,人才的寶庫就在民間。正是因為如此,梁山屢屢以弱勝強進而發展壯大。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梁山不失時機的提出了自己的政治口號“替天行道”。乍一聽就好像是替皇帝辦事的意思,但是更廣義的意思是替上天行道,剷除無道的昏君,所以吸引了眾多民眾來梁山聚義,可以說民心所向。在當時北宋政權岌岌可危,內外交困。南有方臘起義,北有遼國進犯,因此顧此失彼捉襟見肘。如果宋江是一個胸有大志的人,在當時的形勢下不失時機的壯大自己的力量,殺官奪府並建立自己的政權,必然會成為吞吐一方的軍事力量。待到時機成熟,摧枯拉朽的滅亡北宋政權不是沒有可能。而古人有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說宋江如果自身的價值取向不是效忠朝廷,改朝換代還是有極大可能的。後來的歷史證明,金滅北宋真就是摧枯拉朽,因此梁山好漢真的被宋江帶進溝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