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江在臨死前要毒李逵?

美食家的美食


一將功成萬骨枯,梁山招安後,征討方臘,108位梁山好漢只剩下27個人平安回朝,當初豪情萬丈的梁山聚義,就像一個騙局。

宋江、盧俊義等人加官進爵,終於圓了他們念念不忘的封妻廕子,出將入相,本以為就此高官厚祿,一生榮耀。可是朝廷容不下他們這些從梁山水泊而來的盜賊草寇。在四大奸臣的安排下,盧俊義被水銀毒死,宋江戰功赫赫換來的,也是一杯剜心絞腸的毒酒。

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轉頭成空,恍若一場夢幻。宋江死則死也,為什麼又要毒死自己的好兄弟,好跟班李逵呢?

宋江叫來李逵,和他一起酒至半酣。宋江問:兄弟,要是朝廷派人來賜毒酒給我喝,你說怎麼辦?李逵大叫一聲:反了吧!果然不出宋江所料,李逵是不在乎什麼忠義美名的,如果宋江被朝廷害死,李逵必反。

宋江在發覺自己喝下毒酒之後,心中不甘。只能徒自感嘆,自己沒有做出對不起朝廷的事情。

可惜招安,是宋江走的一步死棋——有進無退。當初在梁山泊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已經成了趙宋王旗,曾經的反叛和江湖義氣,在和同為反叛者的方臘等人廝殺中,宋江已經背離了初心。曾經在江湖上一呼百應的及時雨宋公明,把自己的名聲搞臭了,他已經被江湖人士所唾棄!

南征北戰,兄弟們死傷殆盡,心灰意冷,當初招安時從梁山帶來的十萬強兵壯馬,也在幾次征討中消耗乾乾淨淨,此時的宋江就算有造反之心,也沒有了造反的實力。

宋江被趙宋朝廷擺了一道,他的兄弟們,已經四分五裂,死的死走得走,剩下的也天各一方。

宋江自己造反都沒有把握,李逵造反只會滅亡得更快。這一點宋江很清楚,與其讓李逵再打著梁山好漢的旗號去當亂臣賊子,不如甘心引頸受戮留下一個乾淨的忠義名聲。

宋江騙李逵喝下毒酒,然後大義凜然地說: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李逵只說了一句:“罷,罷,罷!生時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

李逵對宋江的愚忠,也可以說是有情有義。李逵原本只是江州牢城裡的一個小牢子,宋江作為江湖大佬,一見面就直接給了他十兩銀子。能夠和宋江結交,對於社會地位低下的李逵而言是無比榮耀的事情。宋江對李逵出手闊綽,李逵則完全被他收買,成為他忠心耿耿的跟班和打手。

宋江之所以要毒死李逵,無非是要保全剩下的梁山兄弟,留下一個所謂的好名聲。他已經在綠林之中丟了名節,在朝廷之中再背上不忠不義的名聲,那就只剩下身敗名裂了。

李逵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如果在宋江死後李逵造反,那些重新回到朝廷體制中的梁山好漢必然受到牽連。李逵自然想不到這麼多,所以剩下還在朝廷為官的關勝、呼延灼、花榮、朱仝、朱武、黃信等人,一定會被李逵坑害而死。

還有一個人,就是宋江的弟弟宋清,雖然回了老家,也一定會被處死。宋江死後,宋清雖然沒有什麼本事,卻繼承了宋江的爵位,頤養天年,壽終正寢。

李逵不會像宋江的另外兩個心腹吳用和花榮那樣,一根繩子吊死在宋江的墳前。宋江毒死他,也是迫不得已的必然。或許,從在江州遇到宋江的那一刻,這就註定了是李逵的命吧,他已經把命賣給宋江了。


END.


博書


在宋江心中,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身居高位,光宗耀祖。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不惜葬送梁山眾多兄弟的性命。

宋江在詔安之後,南征北討,立下了赫赫戰功。不過,朝中奸臣對宋江依然十分忌憚,將宋江看成是二臣賊子。

宋江立下的戰功越大,他越是招蔡京、高俅等人忌恨。因此,蔡京、高俅暗中下黑手毒死宋江就成了必然。

梁山在經歷多次征戰,尤其是在征討方臘之後,已然本源大傷。殘存的一些兄弟也多生了外心,或者告辭歸鄉,或者另謀出路,早就沒有當年氣象。

因此,就算蔡京、高俅要謀害宋江,宋江也不敢謀反。

何況,宋江還有家人,像宋清一家就享受榮華富貴。宋江有了家人牽累,也不敢造反。

那次,宋江明知朝廷賜下的是毒酒,為何還要拉上李逵一起死。

原因不難猜。李逵是宋江的鐵桿小弟,一向唯宋江馬首是瞻。加上李逵對於朝廷一向沒有好感,在梁山時多次提到要殺到東京,推翻朝廷。若是得知朝廷害死宋江,必然會起兵造反。

李逵一旦造反,宋江苦心多年經營的局面就會被葬送,不但是宋家以及宋家人要倒大黴,其他歸降朝廷的梁山將領也都要受牽連。

因此,宋江一定要將李逵毒死,然後自己在腹下毒酒。

李逵在臨死前也知道自己喝下了毒酒,不過他並不後悔。用他自己的話來說:

罷,罷,罷!生時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

因此,單從李逵的角度來說,宋江把他毒死,李逵並不怨恨。

宋江此舉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梁山眾人。宋江既死,梁山群龍無首,也就對蔡京等人構不成威脅。

只是,宋江沒有想到,蔡京等人十分狠毒,宋江即便自殺,其他許多將領還是沒有逃過劫難!

因此,在水滸中最陰險狠毒的,不是宋江,而是蔡京、高俅等奸臣,是漠視百姓疾苦的宋徽宗。


葉之秋


這個答案很簡單,分三部分回答。

蒼茫大地首先講解:宋江為什麼要招安。

《水滸第十八回》宋江出場:山東鄆城縣宋家村人氏。面黑身矮,人喚黑宋江;又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稱孝義黑三郎。他是鄆城縣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槍棒稀鬆,喜歡結識江湖好漢,無論高低,無有不納,且終日追陪,若要辭別,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似土。濟弱扶傾心慷慨,高名冰月雙清。及時甘雨四方稱。我看到這兒,每每疑惑不解:宋江這麼大的費用,銀子從哪裡來的?他父親宋太公和弟弟在村裡務農,充其量只是個小財主,宋太公不是柴大官人,不是盧員外,溫飽有餘、揮霍不足。宋江再有氣量,要想揮金如土,只有和縣令狼狽為奸,行敲詐勒索百姓之能事。而且從後文看,宋江殺了小妾閻婆惜後,二十二回:知縣和宋江最好,存心要出脫他,開脫不了時,都頭朱仝還要義釋他,十六回宋江還私放智取生辰綱的晁天王他們,可見宋江是個黑押司,黑白兩道通吃。他的濟弱扶傾對象是江湖好漢(殺過人的叫好漢),他的名聲是江湖好漢中的名聲,和鄆城的老百姓沒有一毛錢關係,甚至有求於官府的百姓沒少被他黑過!宋江一心想著封妻廕子,但作為一個小小的押司也是很難做到的,想要輕易叫他造反,這是不可能的。

到宋江小妾閻婆惜與張三郎私通,又看到梁山落草的晁蓋寫給宋江的書信,要挾宋江,要宋江修書答應她改嫁張三,宋江認了,又要勒索宋江交出晁蓋送來的一百兩金子,宋江沒收梁山百金,拿不出金子,但答應三天內變賣家長補足百兩金子。閻婆惜見宋江交不出百兩金子,不依不饒揚言要告發,宋江才殺了小妾,這不是大義滅親,而是為保性命。隨後宋江在朱仝掩護下開始非常大逃亡,先投柴進,後投花榮,到花榮大鬧清風寨,宋江用毒計逼反青州統制秦明,宋江帶一眾人馬無奈去投梁山,又遇石勇寄書,被父親詐死騙回家中。後被鄆城新都頭活捉,宋江被髮配江州。在江州潯陽樓醉酒提反詩,遇到剋星黃文炳,被判死刑,梁山晁蓋帶梁山好漢傾巢而出,江州的宋江死黨協助,劫了法場,宋江動靜鬧得太大了,走投無路,這才上了梁山。

宋江是個在體制內呆過的人,一心還想著回到體制中去,作為草寇,唯一的道路就是招安。

我再講解宋江怎樣艱難招安。

他知道只要梁山老大晁蓋在一日,招安就會打水漂,因為晁老大重情重義,心胸開闊,沒野心,更沒壞心,像家中的溫暖大哥,只想帶一幫梁王兄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弟兄們在梁山快活,不願招安受朝廷的冤氣!怎麼辦,好辦!首先壯大宋家軍,宋江除了利用及時雨的美名,廣交好漢、培植黨羽外,在梁山還逢戰必出,宋江知道梁山好漢武藝超群的猛將如雲,只要搞定軍師吳用,就綁定了勝利,三打祝家莊、攻打高唐州、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三山聚義打青州,榮歸梁山後,宋家軍已完控梁山,晁天王見大勢已去,垂死掙扎,去以曾頭市搶了梁山名馬的名義,進行討伐,重樹威信。宋江不可能叫花榮放箭,關係太熟,下不了手。但搞定了吳用,吳用不願意隨晁天王前行,晁蓋平日見軍師和宋江太熱乎,也不想帶吳用去,這就大功告成了。結果證明梁山導師吳用挺有用,曾頭市環境太複雜,晁蓋意氣用事、魯莽進兵,進寨就中了埋伏,自己左面頰中了史文恭的藥箭,晁蓋徹底歇菜,(蒼茫大地自以為這種猜測最有道理,說什麼宋江派花榮射晁蓋純屬胡扯,一旦事洩,宋江在梁山何以立足?要是當年瓦崗寨李密這樣派翟讓去獨自攻打堅城,立馬見效,李密招數太蠢,直接與老寨主翟讓火拼,結果翟讓被滅了,但瓦崗走向分裂),晁蓋臨死知道宋江招安心思,知道一回讓他上位,必定招安,這是和晁蓋梁山路線相悖的,晁蓋臨死留下遺言:活捉史文恭者,為梁山之主。妄圖阻止宋江上位!但這哪裡攔得住,宋江代理寨主後,立馬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用實際行動告訴朝廷他想招安!但朝廷根本不把梁山放在眼裡,宋江只好繼續把梁山做大做強,宋江的邏輯很簡單,要想朝廷招安,只有做大做強,以打促談,先讓朝廷服軟再說,談判是需要本錢的。於是他和吳用智取河北首富、名將盧俊義上了梁山,還順帶招降了關勝、索超等悍將,宋江攻打曾頭市,盧俊義活捉了史文恭,梁山就燕青一個心腹,他如坐了第一把交椅,有中暗箭可能。盧員外聰明人,後來做了老二,董平、張清等名將也歸降。朝廷又來征剿,宋江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打得朝廷沒了脾氣。宋江再走宋徽宗情婦妓女李師師小路,不惜讓文藝青年兼帥哥燕青用美男計,宋江終於贏來了朝廷招安,宋江只以為自己有實力就有地位,誰知徽宗根本不尿他,把他晾在一邊。

第三蒼茫大地講解宋江為什麼要騙死黨李逵喝毒酒。

招安後幾次征討,梁山集團名將凋零,盛宴難再。

宋江招安後奉詔破遼,大功告成,無甚封賞,再為徽宗打第二次工,去剿滅江南方臘,結果損兵折將,回朝上奏:陣亡正偏將五十九員、病故正偏將十員、坐化正將一員、殘廢一員丶出家正將一員、辭職正偏將四員、舊留京偏將五員。

見駕正將十二員、偏將十五員,後正將授諸州統制,偏將授諸路都統領。宋江授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盧俊義授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關勝、呼延灼、朱仝等名將重回體制,心懷感激;阮小七被童貫等抓住小辮子,削職為民,柴進、李應辭職做財主去了。盧俊義被奸臣借昏君之手灌了水銀,墜入淮河而死。

宋江也被賜飲了慢性毒酒,這時宋江的心裡是拔涼拔涼的,他自知來日無多,原體制內將領幾乎不可能造反,他一看吳用、花榮只要宋江不反,也不會反。最可能造反的只有重情重義的李逵兄弟。李逵當時是潤州統制,宋朝怕武將造反,防犯甚緊,一直以文治武,李逵這個統制要聽知府的,即便自已要反,士兵也未必反,即便士兵和你一起反了,還不夠宋朝禁兵塞牙縫呢!還正好授迫害梁山好漢的奸臣們口實,不如把這個既忠誠自己又不安分守己的兄弟一起帶走吧!以成就忠義之名!我死後還能留芳百世!就這樣吧!李逵兄弟,路途遙遠,又人在官場,來一次不易,請滿飲此杯!幹!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李逵在不以顏值排座次的梁山,處於“三十六天罡”第二十二位,李逵對宋江言聽計從,惟宋江馬首是瞻。在宋江還沒當上水泊梁山集團老大時,李逵眼裡就只有宋江,沒有晁蓋,更不要說盧俊義。用李逵的話說:“天都不怕,只怕宋江哥哥。”

其實李逵在梁山上也沒有真正的朋友,李逵做不到宋江心中的朋友,打手還差不多。在梁山上公孫勝燕青是有辦法治李逵,李逵不敢招惹。至於關勝秦明呼延灼人家是不會搭理他。林沖武松魯智深連宋江的面子有時候都不給,更不要說李逵去招惹這些人。

李逵可以欺負的大都是本事不大,還沒有後臺的人。

看起來粗魯且笨頭笨腦的李逵,其實還是個很會撒嬌的人。他一撒嬌,不僅晁蓋、宋江和眾兄弟都隨順了他,就是李贄、金聖嘆這樣的大家也很受用,讀者也一樣,都很喜歡他。

板斧與撒嬌,是李逵的兩大法寶:板斧對付敵人,撒嬌征服朋友。李逵出身貧寒,沒有思想,是非觀十分原始。《水滸傳》中,李逵是著墨算是比較多的,性格也是最為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他“肉粗皮厚,渾身煤黑,兩眼血絲,一字眉毛”,語言粗俗,行動粗魯,不分青紅皂白。

對這位梁山的要將,歷來褒貶不一,或認為他最具反抗意識,天真可愛,有一顆赤子之心,至情至性,快意恩仇,待人坦誠,而在這些優點背後是他身上很多市井無賴的成分。

李逵絕對不是所謂的好人,更不是可愛的人,他就是一個屠夫,是一個對生命缺乏起碼尊重的人。李逵的存在,只是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林子大了,再奇怪的鳥都有,世界大了,再奇怪的人都有。李逵不僅僅是一個不講道理,世界觀崩塌的人,更是一個集暴力、野蠻、無知、無人性於一體的人。

他為了能讓自己活下去,為了能在宋江面前展示自己所為忠心不二,所以大板斧一路殺殺殺,簡直是把別人的生命當兒戲,把許多無辜生命當成自己換取宋江同情的籌碼。

李逵是如何殺人呢?小說有3段描寫很典型:

江州劫法場救宋江一回:火雜雜地掄著大斧,只顧砍人……不問軍官百姓,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推倒攧翻的,不計其數……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自在江邊殺人。

三打祝家莊一回:李逵正殺得手順,直搶入扈家莊裡,把扈太公一門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

騙朱仝上山一回:朱仝乘著月色明朗,逕搶入林子裡尋時,只見小衙內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時,只見頭劈成兩半個,已死在那裡。

那麼,宋江毒殺李逵,究竟是為了什麼?想解釋這個問題,就要從李逵本人入手。

黑旋風上應所謂天殺星,用羅真人的話來說,“為是下土眾生作業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上天如此安排,李逵也成了個不分黑白,只知嗜血的兇殘愚漢。他心中湧動的最大的慾望,不是口腹之慾,不是色慾,乃是殺人之慾。

宋江毒殺這廝,為的是自己死後,根本沒有人能制住李逵的濫殺行為。李逵一旦濫殺,又將牽連更多尚健在的梁山好漢,和所謂的忠義倒沒有太大的關係了。

有位偉人曾這樣點評“宋殺李”事件:像宋江這樣的投降派,怎麼可能會放過李逵這樣的革命派。”先不說宋江到底是不是投降派,就論李逵,哪裡有點革命派的影子呢?

或許魯迅先生對李逵的點評最為恰當:因為要替天行道,受了招安之後就要打那些不替天行道的人,終究是奴才。


刀墓手札


當世之下,奸賊佞臣當道,冤白屈判專權。陷忠良不義,亂天下不清。



宋江喝下毒酒,腹中疼痛,已知中計。回想一生,義聚梁山好漢,精思竭慮,力排眾議,歸順朝廷。一路南征北戰,抗遼金,伐田虎,擒方臘,戰功顯赫,威震朝野,獲得天子賞識厚賜。

高俅童貫等奸臣聞之,肝顫膽裂。心知宋江崛起,於他們百害無一利。高俅與梁山好漢向來心存罅隙,素有怨仇。若是宋江平定天下,據功進京。以宋江之心,廢黜舊系,另闢新政,勢在必行。暗中肅清頑臣亂黨,委用心腹親信,高俅童貫等老臣地位權勢只怕不保。

所以,防患於未然,先下手為強。把盧俊義和宋江等人先除為快。



宋江臨死之際,找來李逵。楚州與潤州相隔不遠,百來里路。策馬驅船時間不長。宋江中毒緩發,其他弟兄路途較遠,趕到為時已晚。臨終囑託之話,只怕交代不及。另外,現舊部兄弟都走馬上任,要務羈身,要隨傳隨到,更是不易。而李逵向來死忠,相隔又近,在潤州任都統制,百無聊賴,聽聞宋江請酒議事,一呼即到。

宋江跟李逵酒至半酣,曾試探一問:朝廷給我下毒賜死,你待如何?李逵一聽,不問原由,大聲嚷嚷:反了罷。宋江繼續試問:我們軍馬已散,兄弟各路,如何反得?李逵應道:我這裡有三千人馬,配合大哥的兵馬,再招些人馬,反了就是,回梁山快活比在這憋屈得強。



宋江一聽,長嘆一聲。當年呼嘯山林,擎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從梁山打出一片天下。時逢朝廷招安,率眾義歸。輾轉數年,南征北戰,折兵損將,方取一抷戰功。

昔日好漢曾雲集,如今只剩落難人。眾將寥寥,都已受職為官,各據一方。當年聚反,乃為朝廷所逼,走投無路,才上梁山為寇。現時過境遷,天下太平,國泰民安。誰還願意脫下官袍,與朝廷為敵,當個賊寇?哪怕宋江振臂一呼,也未必有人響應。大勢已去,再哨聚山林,何等艱難。

再說,從梁山出來,歸附朝廷,是宋江畢生心願。戰事平歇,天下已定。你宋江再反,是何居心,難不成窺覷皇權,有僭越之想?若被朝廷誤聽傳聞,仕途不說,此生忠貞清譽毀於一旦。

今日李逵說反,宋江聽起來,不過酒話而已。



李逵勇猛,卻莽撞無謀。此人用來打仗,必立頭功。若自立為王,非運籌帷幄之才,吳用花榮之人,豈能被他調用?聚眾幾隊蝦兵蟹將,成不了大氣。只怕比之方臘,更是遠遠不及。最終下場,烏合之眾,被朝廷剿滅,還落下個反賊之名。

朝廷命官,被賜死無非毒酒,白綾,寶劍。死的體面,還留個全屍。家眷至親不受牽連,忠貞義節得以保全。書載有記,青史留名。勝過以反賊之名被剿,抓到不是車裂腰斬,就是烙刑砍頭。遊街示眾,被萬千人唾罵,子孫後代終身為恥。如此細節,宋江怎會想不到。


所以,為了成全自己,也為兄弟留名。宋江毒了李逵,至情至理。李逵忠義,心隨大哥,不算悲情。


灣火


像宋江這樣的投降派,怎麼會放過李逵這樣的革命派?宋江徵方臘得勝歸來後,手下精兵十不存一,手下大將凋零四散;朝廷冊封宋江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宋江總算進入封妻廕子的國家高級官員行列。高俅、蔡京、童慣等人屢屢向昏君趙佶進言,認為梁山宋江這類草寇還是清楚為妙,以免將來造反。於是宋江得到了一瓶御賜的毒酒,宋江問李逵他死了以後怎麼辦?李逵不假思索地說舉旗造反!宋江聽後也給李逵分了一杯毒酒,你還是到地下陪哥哥吧,免得黃泉路上寂寞!


如果李逵聰明一點,說宋江死後他就回老家種地養老的話,宋江就不會提前帶李逵上黃泉路了。宋江一生的追求就是獲得官方的認可,梁山大小將士都是他的籌碼,那怕官方要賜死宋江,宋江也不會絲毫反抗的。被朝廷賜死,終歸可以獲得官身;造反而死,則身前死後都是叛逆,一生清名就毀了。李逵本人死不足惜,活著也不浪費土地,但是他一旦打著梁山的旗號造反,那麼死了的宋江也會受到牽連;也就是說那怕宋江已經死了,如果李逵再造反,宋江的官身為保不住,他會再次成為逆賊禍首。史書會記載為大盜宋江的餘盜繼續為害山東!


無毒不丈夫,宋江認為與其讓李逵造反而死汙梁山名聲,不如提前讓李逵也跟他一起死。李逵提前死至少有兩點好處:其一、毒酒賜死,死後有全屍,將來造反而死必然身首異處;其二,保護了宋江等梁山好漢的名聲,同時也保住了李逵的名聲,至少李逵是以官身死的而不是以叛逆身份死的;其三,算是宋江為朝廷剿滅的最後一名大盜,以免將來官軍剿匪時傷亡慘重,耗銀無數,百姓再受戰亂之苦。所以宋江死前狠心毒死了忠心耿耿的李逵,也算是他對李逵的最後一份心意!


大秦鐵鷹劍士


這個問題之前聊過一次,今天再說說看。宋江毒死李逵的原因有虛擬和現實兩個原因,虛的是為了彰顯梁山忠義,實的是為了讓趙佶父子“安全”被金人擄走。

在梁山全夥接受招安後,宋江自我感覺良好的開始為朝廷剿除禍害。擊敗方臘後,梁山兄弟們已死了一多半,回京又散了不少人,最終能留在朝廷為官的也就不到二十人,但就是這一打多一點的首領,高俅等人依然覺得他們是禍害,於是毫不客氣的以各種方式繼續打壓他們。當宋江得知自己喝下毒酒後到是十分鎮定,他既沒有通知其他好漢說朝廷奸佞要害我們,咱們應該再幹點什麼事(當然就算通知了估計也沒幾個人響應他),也沒有面聖訴說冤情,而是想到自己死不要緊,可憐聖上糊塗輕信奸佞。接著又一想李逵這黑廝知道我死,必然不爽:

我死不爭,只有李逵現在潤州都統制,他若聞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義之事壞了。

所以宋江為了保全忠義,怕李逵造反,所以把最可能做傻事的他也帶走了。

從小說角度來講,理解到這個層面也就足夠了。

那麼李逵要是造反,他能成功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李逵所在的潤州僅有三千兵馬,他要帶頭造反殺上京城,簡直難於登天。再者說了,已經得到洗白和安定的好漢們誰願意繼續造反呢(應天府的花榮很理智,定會勸李逵別衝動),再從其他壞的角度想,朱仝本就和李逵有過節,如果李逵造反,朱仝會不會奉命帶兵剿滅他呢?

所以,李逵算是白死,但他不死不足以平讀者的憤怒。我們再回到現實層面來考慮,李逵的鎮江潤州都統制這個職位很耐人尋味,而鎮江和趙佶也有著不解之緣,在金兵攻上來時,還在修道的趙佶慌忙讓位給自己的兒子,自己跑到鎮江想保留實力,假使李逵沒死還在鎮江的話,面對送上門的仇人會不會殺之而後快呢?倘若趙佶真的被李逵所殺,那靖康之恥就變得不完整了,這樣多少脫離了歷史背景,我想這個施公不願意背離的初衷。

所以,李逵必須死,可以說是為了忠義,也可以說是為了尊重歷史。


大家答得都不錯~


邏輯文史游


宋江臨死前要殺死李逵,原因或許是很複雜!小編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李逵待人是真性情,兄弟情誼在李逵心裡是最核心的,李逵常說:待俺兩板斧殺了那鳥皇帝,讓俺大哥(宋江)做皇帝!而宋江常常將梁山眾兄弟掛在嘴上,心裡卻沒有把他們當兄弟!比如林沖要找高俅報仇,宋江為了一己私利放走高俅,林沖吐血而亡!

二、宋江內心黑暗,李逵內心坦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宋江沒死的時候有人看出來卻沒人說,宋江死後總會有人會說出來,還不如讓李逵和他一起死了,一世英名在李逵那裡也保住了!

三、李逵在宋江眼裡就是個私人工具,最能體現的就是在井裡救出柴進的那一段就表現的淋漓盡致!

四、宋江為了能在朝廷做大官,不惜殘害很多人的仕途,比如呼延灼!還將自己的想法長時間耳濡目染的強加給江山眾兄弟,成為梁山好漢共同理想。比如他常說:等待朝廷詔安,不要誤了梁山眾兄弟的前程!所以不僅是李逵其他兄弟也是宋江等待朝廷詔安的籌碼!

五、李逵是堅決的革命派,宋江是典型的保皇派。他要死的時候怎麼會放過李逵呢!

總的一句話:宋江的“謀略”用的很有技術,心計深的不見底!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嘉樂分貝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本來這種問題不是很想答的,但是在看到一個四百讚的高答之後實在忍不住了,讓我覺得悟空問答裡很多答主的水平是真的很臭,當然這麼臭的水平還能得到四百多贊,也只能怪這屆讀者不行了。

先看看該答主怎麼說的

這就是純粹的放狗屁了,我很懷疑該答主到底看沒看過水滸傳,怎麼說得出來這麼沒水平的話。還宋江必須殺掉李逵才能安心做官,雖然我也不喜歡宋江,但把宋江說成這種小人確實有點噁心了

讓我們再看看水滸傳原文

特麼書中說得明明白白是宋江先喝了毒酒,再把李逵叫過去的好嗎?連題主都知道說是宋江臨死前要害李逵,怎麼到某些傻X的嘴裡就是宋江害了李逵好安心當官,還四百個點讚的,我也是服了。

好了,不扯這個了,還是回到問題本身吧。

其實我覺得這問題也沒啥好說的,書上說得挺清楚了。

宋江其實本質上還是愚忠心理在作怪,想著自己總是死定了,但是朝廷自己也知道,害死自己是見不得人的事兒,自己會死是因為自己是這麼多分散到各地的軍官的頭,朝廷不放心,其餘兄弟不見得會有事兒。自己等人好不容易擺脫梁山賊寇的名聲,如果再被李逵這麼一攪和,那麼之前戰死的兄弟就真的是白死了。所以他選擇了讓李逵陪著自己一起死,換取梁山好漢為國征戰的好名聲。

我覺得書上的解釋已經很到位了,宋江為人做事雖然喜歡耍小手段,但是義氣他還是講的,還不至於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故意殺害兄弟好安心當官,真要這樣,李逵應該死在被招安前。


扶搖郡主


李逵是宋江在臨死前毒死的,當時宋江知道自己已經中毒馬上就要死了,臨時前就騙李逵也喝了毒酒,把李逵也給毒死了。宋江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什麼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宋江在騙李逵喝完毒酒的時候就說明了,讓我們看看宋江是怎麼說的。

宋江不顧眾人的反對,一意孤行決定接受朝廷的招安,終於實現裡自己畢生最大的夢想,那就是洗白強盜的身份,能夠得到世俗大眾的接受,可以做官封妻廕子。宋江的想法幾乎就是古代所有讀書人的共同目標。但是宋江太單純了,他可不是普通的讀書人,士族階層怎麼會接受他這麼一個當過土匪的人呢?

宋江雖然是梁山頭領,大家被迫接受這個結局,但並非出於心甘情願,宋江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大家雖然接受招安成了朝廷的正規軍,但是心理其實對於朝廷還是很排斥的。

同樣的,朝廷對於他們這些土匪強盜出身的人也並不放心,所有就利用他們,派他們去到處打仗,想通過這種辦法消耗掉他們,讓他們死光了最好。

這是朝廷的陽謀,梁山眾人很多人都能看出其中是何居心,包括宋江也明白,但是出於他的傳統的忠於朝廷的思想,他還是不得不接受,因為他一旦反對,那就是抗旨,要麼被殺,要麼就只能重新當強盜去。

最後梁山眾人就這麼在戰爭中不斷的減員,人越來越越少,108個頭領死的死,跑的跑,最後就只剩下了20多個。

最後朝廷看他們已經構不成威脅,也沒什麼利用價值了,就給宋江下毒,要徹底的解決掉這個隱患。只要他這個首領死了,其他人沒了主心骨也就不足為慮了。

而宋江知道自己中了毒,知道自己已經快死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李逵騙過來,騙他也把毒酒喝了。期間宋江還問李逵,如果朝廷要毒死他怎麼辦。李逵就說,如果這樣那就反了,大家還回梁山去。這個回答完全在宋江的意料中。

宋江就這麼看著李逵喝了毒酒,然後馬上就告訴了李逵這酒有毒,還解釋了為什麼要這麼做。

李逵是宋江的死忠,梁山上108個頭領,李逵是對宋江最忠心的一個,與其說他們是兄弟,倒不如說李逵是宋江的家奴更合適。

宋江清楚李逵的性子,他死了以後李逵處於對他的忠心肯定會反,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宋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縱使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李逵對宋江是死忠,而宋江同樣對朝廷也是死忠,他到死也不想被判朝廷,也要替朝廷解決掉李逵這個隱患。

同樣他這樣做也算是對李逵以及其他的梁山頭領們負責,因為李逵一旦反了,憑他的智商和勢力肯定鬥不過朝廷,被滅掉是遲早的事,根本沒什麼懸念。到時候李逵肯定死的很慘,還不如跟他一塊死了痛快。所有宋江還給李逵安排了身後之身,囑託他們倆人要葬到一塊。

而且到時候還會連累其他頭領們,他們必然也會被朝廷趕盡殺絕,不過他們,連他們的家人也會遭殃。他們以前只是強盜,罪不及家人。可他們現在是朝廷的軍隊,一旦造反那可是重罪,是要誅九族的,他不想李逵把所有人都給害了,所有隻能自己來殺掉他,解決掉這個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