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歐拉在世之前已經有了數學菲爾茲獎,那麼理想情況下,歐拉可以拿幾次獎?

G_Min


首先來看一下菲爾茲獎的大致情況。

菲爾茲獎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其授予條件極為苛刻。

首先你必須要做出真正有效的數學工作,這一點大部分著名的數學家都可以做到。其次,菲爾茲獎很稀缺,從1936年首屆頒獎開始,一直到2018年為止,這個世界上僅有60位數學家獲得此殊榮,因為菲爾茲獎不像諾貝爾獎是每年一次,而是四年一次。更恐怖的是,菲爾茲獎只授予在頒獎當年元旦之前未滿四十週歲的數學家,這一要求基本上就阻擋了很多後來才取得重大成就的數學家了。所以得到菲爾茲獎,你必須首先成果大,還要年輕,最後更需要運氣。中國本土目前還沒有誕生過一位菲爾茲獎獲得者,有2位華裔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丘成桐和陶哲軒。

那麼我們參考一下歐拉的生平,歐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巴塞爾,也就是說要看歐拉在1747年以前的成果,其實還有很多更成熟的成果都誕生在這之後,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歐拉 已經超過了菲爾茲獎的授予年齡了。

1734年,歐拉推廣了老師約翰伯努利研究過的“最速降問題”,並給出這類問題的一般性解法,與拉格朗日共同建立了變分法,並提出變分法領域最基礎的定理——E-L方程。時年,歐拉27歲。

1735年,歐拉通過構造一個特殊函數,解決了數學界懸而未決一百多年的“巴塞爾問題”,這是一個難倒了牛頓和萊布尼茨的著名問題,從此歐拉名揚天下。時年,歐拉28歲。

1736年,歐拉在考察了德國哥尼斯堡小城之後,給出了“七橋問題”不可解的證明,並且做了圖論和拓撲學方面的先驅工作。同年,歐拉在平面幾何研究領域引入了內在座標概念,開始了系統性幾何曲面的研究。時年,歐拉29歲。

1743年,歐拉在解決常微分方程時,用代換的方式給出了任意階齊次常係數微分方程的古典解法,並且區分了通解和特解的概念,用歐拉的方法可以對很多高階微分方程進行降階處理,從而簡化了求解過程,這是微分方程研究歷史上一次重大突破。時年,歐拉36歲。

也就是說從歷史上可考的歐拉具體得出成果的年齡看,我認為以上幾項研究都是配的上當時世界的菲爾茲獎的。也就是說,從歐拉27歲開始,他會在31歲,35歲,39歲連得4次菲爾茲獎,直到他超過40歲為止。

這毫無疑問是極為駭人的得獎情況,當今世界還沒有人獲得2次菲爾茲獎。


科學認識論


12次最少,看他心情。

我們一年級的語文教材裡有著名的張衡數星星的故事,他數了幾百顆,就數著數著數成了天文學家,這個故事激勵了多少孩子們啊,(朱八八小時候也被激勵著數過幾十顆,最後都是數著數著就睡著了,無一次例外。現在的孩子們數星星容易多了,天上現在一共也見不到幾顆)

可惜不但數星星是假的,就連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張衡地動儀也是西北貨,只能當擺設。

國外的孩子歐拉也有一個數星星的故事至今還在流傳。

七歲那年,歐拉進了瑞士巴塞爾的神學學校。一天,老師講到:“天上的星星是上帝親手一顆一顆地安上去的。”

小歐拉也想數星星了,不過他想讓老師去數:“天上這麼多星星,到底有多少顆呢?”老師不想數,直接回答不知道。

小歐拉不依不饒地追問:“既然是上帝造的,上帝為什麼也不知道星星的數目呢?”

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立刻就被學校開除了。

其實這個故事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古往今來,那些小歐拉的老師,小明的老師,都比較笨罷了,而老師眼中的熊孩紙,很可能是偉大的天才。

雖然開除在家,小歐拉沒閒著,他把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看完了,那年他9歲。然後就開始自學《代數學》,這本書連他的幾位老師都沒讀過。這時他還不滿10歲。

在家放羊的日子裡,小歐拉的爸爸決定擴建羊圈,多養羊致富,他量出了一塊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地,正打算動工的時候,發現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怎麼辦?

小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這個智改羊圈的故事一下子讓歐拉名揚五里八鄉,最重要的是,傳到了一個大數學家約翰.伯努利的耳朵裡。

如果你們家裡有幾歲的孩子,可以回去考考他這個問題,如果他也能領悟到周長一定時,正方形面積最大,甚至知道圓形面積最大,恭喜你,你們家也可能要出一個大數學家。

伯努利家族是數學家的名門望族,家族盛產數學家,同時又都是基督徒,所以被稱為數學界的”神聖支派”。約翰.伯努利不但是牛逼的數學家,還是著名的伯樂。

伯樂出馬,千里馬沒跑。約翰.伯努利馬上就意識到了小歐拉驚人的數學才華,推薦他進入名校巴塞爾大學,小歐拉那年才13歲, 是這所大學,也是整個瑞士大學校園裡年齡最小的學生。更讓人驚掉眼珠的是,小學霸還同時修六個專業(哲學、法學、數學、神學、希伯來語、希臘語)。

即便如此,對學霸而言,這些課業還是太輕鬆了,歐拉只用了2年多就宣告本科畢業,又花了一年拿到碩士學位,他碩士畢業時16歲,博士畢業才19歲,博士畢業論文是一片篇物理論文,內容是研究聲音的傳播。

1727年,歐拉20歲了,他參加了法國科學院主辦的有獎徵文競賽,當年的問題是找出船上的桅杆的最優放置方法。結果他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後來被譽為“艦船建造學之父”的皮埃爾·布格。

這個獎在整個十八世紀可是全歐洲最引人注目的獎項。

學神歐拉從小都是碾壓別人的,啥時候被別人碾壓過啊?

這個第二名讓他心裡有多不服啊。

歐拉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接下來幾年都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他包攬了12次該獎項的冠軍,然後才罷手,終於放過了這個競賽。

在隨後的歲月中,這個數星星的孩子迸發的燦爛光芒將要照亮整個十八世紀的數學天空


朱八八朱


菲爾茲為加拿大數學家,1863年生,數學成就不算很突出,是數學屆好的組織者,證明過黎曼――羅赫定理。歐拉瑞典士數學家,1707年生,是世界4大最著名數學家之一,其成就幾乎覆蓋數學每個方面,並推廣到其他自然科學很多方面,可以說是近現代數學發展的奠基者和開拓者。菲爾茲和歐拉相隔一個半多世紀,且1936年開始頒發菲爾茲數學獎,如果按照大點方面系統概括,他可以在數論、代數、無窮級數、函數概念及初等函數、單複變函數、微積分、變分法、幾何學、力學數學分析等10餘個方面獲得菲爾茲獎。


手機用戶62337857106


歐拉的研究是一個系統一個系統的,不僅僅是單獨的點上的突破,經他研究建立的系統就有十幾個,具體的點那就太多了。他的主要成就在數學和物理學,但是在建築學,航海與造船,天文學等領域也有不凡的貢獻,對於讀過理工科的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人在學習幾乎每門理科課程或工科課程時,都能見到歐拉的名字。他一生寫下886本書籍和不計其數的論文,如果再加上其它未整理出的手稿,一般人難以想象他是怎樣的天才!只俄國彼得堡大學整理歐拉的著作、書稿,就用了47年!因此他是大師中的大師,太厲害了!

因此當時要有菲爾茨獎,他每年獲獎都正常!

歐拉是個神童,13歲考入巴塞爾大學,師從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19歲開始發表論文。

因此,當我們國家經常發出一些神童不成才的謬論時,是多麼的荒唐!我們的神童如果成不了才,那應該與我們“水土”有關吧。


位置50


對科學家而言,獲獎只是一種榮譽,拿一次和重複拿很多次有什麼差別呢? 菲爾茲獎四年才一次,而且要求40歲以下,全世界多少數學家夢寐以求。要是歐拉已經拿過一次,我相信他也會把機會讓給其他人。可以參考現在的數學大神陶哲軒,他曾經在自己的主頁寫過,我已經得到了足夠多的榮譽,請不要再給我頒獎了,我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領獎,請給其他人!


終極遠境星


菲爾茲獎是全世界數學領域最高獎項。(傳說有數學家搶走了諾貝爾的女朋友,因此諾貝爾不設數學獎。可見諾老頭小心眼洩私憤,所以不要迷信諾獎)按照歐拉的貢獻,夠授獎幾回。但是好像菲爾茲獎限制獲獎人年齡在40歲以下,那麼40歲前歐拉可能得獎2到3次


創建於2019.1.10


ST星辰1


菲爾茨獎只獎給需要的年輕數學家。所以最多一次。你得一次菲爾茨獎就已經揚名立萬了,各種資源向你匯積,你已經不需要第二次獲獎了。傳言納什很牛,應該可以得獎的。但菲爾茨獎認為他己經很有名了,不需要通過獲獎來出名了,所以一直不給他。納什很氣憤,只好跑到諾貝爾獎那裡,悄悄順走了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yanghmcn


皇帝不需要證明,而會設立歐拉獎,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西安榕樹下教育


獎是次要的,為人類貢獻多少才是硬道理。

張衡,牛頓獲得諾獎嗎?

歷史永記


凡塵仙界


拿獎對歐拉而言一點興趣也沒有,你那只是俗人的妄猜而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