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同為德國部隊,為什麼國防軍卻非常鄙視黨衛軍?

用戶67200427170


其實黨衛軍最開始是由希特勒私人組建的,最初是主要幫助希特勒執行一些秘密任務,替希特勒從事一些暴力活動。當時在納粹黨內的衝鋒隊領導羅姆的地位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希特勒,所以希特勒本人急需一支私人的武裝部隊來與羅姆的衝鋒隊相抗衡,而在衝鋒隊被希特勒解散後,這支武裝部隊也開始繼承原來衝鋒隊所幹的髒活,即替他解決所有的政敵和反對者,保護希特勒以及其他納粹黨黨魁的安全。最開始黨衛軍的規模也不是很大,但是後來隨著希特勒在德國獨裁者地位的確立,黨衛軍成員也開始逐漸變得多了起來。黨衛軍內部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 而且還被洗腦灌輸了“無條件效忠希特勒”的理念。正是因為如此,希特勒對這支軍隊是非常的放心,並且還完全將它視為自己的軍隊。


希特勒最信任的軍隊就是黨衛軍了,所以黨衛軍當時也在希特勒的指揮下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除了上前線與國防軍一同作戰外,打雜搶燒佔領區老百姓、威脅恐嚇國內反對派、大肆屠殺“低下人種”等都是黨衛軍乾的好事。並且在希特勒的幫助之下,黨衛軍相比於國防軍還獲得了更多更好的資源。在作戰的時候,希特勒會優先將更好的槍支或者彈藥資源分發給黨衛軍,而國防軍則沒有獲得如此好的資源。所以國防軍其實對黨衛軍是有一些怨恨在裡面的。

國防軍一直是德國軍隊的中堅力量,其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普魯士時期。從1871年現代德國建立以來,國防軍便一直是德國武裝部隊和德國國防的中堅力量;其在一戰期間表現非常優秀,曾一度大敗對面的英法聯軍。但是在二戰戰場上,尤其是東線戰場上,黨衛軍精銳的作戰能力竟然要比國防軍優秀的多!作為“德國正統軍事力量”的國防軍,其作戰能力居然還不如一個私人武裝,你說這讓德國國防軍情何以堪。

雖然德國國防軍曾要求“忠於”德國領導人,但是在希特勒上臺並獨攬大權後,代表容克貴族和壟斷資產階級的國防軍就不再視這個奧地利小鬍子為德國國防軍的最高領袖,僅僅將希特勒看作是幫助國防軍發展的合作者而已(畢竟希特勒在明面上撕毀了凡爾賽條約,徹底解除了協約國集團對德國的軍事制裁)。在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級將領(諸如納粹三大名將)也都曾或多或少反對希特勒的納粹主義,反對希特勒的種族觀念以及種族清洗。而黨衛軍則正是希特勒所培養出來的,最忠實的納粹主義執行者。在德國國防軍高管反對希特勒極端種族政策的大前提下,黨衛軍自然會被一些國防軍的高級將領所鄙視。


二戰吐槽君


顛覆一下傳統的認知,其實黨衛軍初上戰場時就是一批生瓜,在1939的波蘭戰役中表現的非常魯莽和急於求成,德軍參謀總部的一份報告指出:武裝黨衛軍缺乏訓練,他們的軍官無知的可憐,根本不適合指揮激烈的戰鬥,經常使自身陷入危險境地並遭至比其它部隊更為嚴重的傷亡。事實是,在帕比亞尼斯地區,冒進的“領袖警衛旗隊”不得不依靠國防軍的一個步兵團解圍,迪特里希大為栽面。

(武裝黨衛軍靈魂人物迪特里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揭幕戰中,大約有18000名武裝黨衛軍踏上波蘭土地投入了戰鬥,約佔德軍150萬總兵力的1.5%,這些由警衛儀仗隊和集中營看守組成的部隊雖然非常狂熱,但專業和技能一塌糊塗,自然讓國防軍大為鄙視。另外,重武器和野戰裝備的缺乏,也制約了黨衛軍的作戰效率。

希姆萊深以為恥,波蘭戰役之後他開始遊說希特勒,為黨衛軍爭取更大的自主權,要求組建自己的作戰師,有專門的戰役指揮官,同時建立黨衛軍自己的武器和後勤體系。而德國陸軍的將軍們則以黨衛軍表現不佳為理由,試圖解散黨衛軍機動部隊,最終,雙方都沒有完全爭取到希特勒的支持,後者採取了一條折衷辦法。



(黨衛軍領袖警衛旗隊)

他允許希姆萊按照意願組建黨衛軍作戰師,但在軍事行動中,必須置於國防軍的戰地指揮之下。當納粹德國高層出現爭議時,希特勒總是喜歡用選擇中間道路來證明自己的獨特和權威。

國防軍高層從一開始就對武裝黨衛軍“另眼相看”,無它,黨衛軍動了德國武裝力量唯一性的奶酪,成為了第三帝國合法的第二武裝,這對於傳統而頑固的普魯士軍官團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但他們又搞不掂希特勒取締這支軍隊,因為後者從1938年2月起,已自兼武裝部隊總司令,是德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元帥)

因此在希特勒的有限支持下,黨衛軍在法國戰役前夕編組成三個野戰師和一個警衛旗隊,即三個機動團合編的“帝國師”、集中營管理部隊的“骷髏師”和便衣警察部隊升格的“警察師”,總兵力突破10萬人,希姆萊同時勸說希特勒成立了特別黨衛隊軍事法庭,這意味著黨衛軍脫離了德國陸軍的榮譽和司法系統,引起國防軍高層的警惕和更大的不滿。

希姆萊仍不滿足,繼續為武裝黨衛軍爭取更大的自主權,他試圖越過國防軍的分配體系,直接跟“武器和軍火部”打交道,從而激怒了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下達命令:“決不支持一個私下的後勤組織”。為了防止黨衛軍無限擴張,國防軍開始通過自己掌控的兵役部門和徵兵網絡,儘量不給黨衛軍提供新的合格兵員。黨衛軍在二戰後期大批招募外籍人員,其實與此關係甚大,反過來更遭到國防軍的蔑視和嘲笑,稱其為“大雜燴隊伍”,與納粹德國一直宣揚的血統論格格不入。



(黨衛軍野戰部隊)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在蘇德戰爭爆發後,黨衛軍成立了伴隨陸軍行動的四支“特別行動隊”,專以種族清洗和屠殺蘇軍戰俘為工作,被國防軍譏稱是“幹髒活的”,認為有違德國軍隊的傳統和榮譽。因此,國防軍對黨衛軍的鄙視達到高峰,許多陸軍將領向上司抱怨黨衛軍的胡作非為,然而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元帥,在希特勒面前就是個軟骨頭,許多可以送交軍事法庭的事件最終不了了之。

根據D支隊司令官、劊子手奧侖道夫在法庭上的供認,僅僅一年時間他手下的黨衛軍就殺害了90000多人,在基輔一地就屠殺了33700人,而該支隊所跟隨的第11集團軍司令部對此表達了強烈抗議。同樣提出抗議的還有1944年的西線“B集團軍群總司令”隆美爾,因為黨衛軍的一個營完全摧毀了法國一個小鎮。



(國防軍摩托兵)

但是隨著武裝黨衛軍的壯大和作戰經驗的成熟,尤其是在東線幾次殘酷的戰役中,黨衛軍以其瘋狂的勇敢表現讓希特勒刮目相看,至1942年2月,整個東線的黨衛軍傷亡高達43000人,到1943年,最初參加“巴巴羅薩計劃”的黨衛軍官兵已有三分之一陣亡或失蹤,各野戰師都成為令蘇軍感到恐怖的對手。不管國防軍如何鄙視和限制其發展,武裝黨衛軍已經用兇悍的作風站穩了腳跟,德國陸軍亦無可奈何。

伴隨勇敢的通常是野蠻,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境內,黨衛軍部隊不僅屠殺戰俘和猶太人,還非常粗暴的對待平民,許多記載的事件證明,黨衛軍強暴婦女和殺戮平民的罪行絕非個案,這樣的兩重性,加劇了國防軍前線和後方人員對黨衛軍的不滿,已經不僅僅是什麼鄙視,用某位將軍的話說,更多的是“厭惡”。

(希特勒接見迪特里希)


度度狼gg


鄙視談不上,都是一家人,誰也別提鄙視誰。乾的活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方式不太一樣罷了。雙方都是聽從一個元首的,一夥的,用不著鄙視。

說國防軍鄙視黨衛軍,其實有點扯淡,說羨慕還差不多。黨衛軍很多精銳的裝甲師,待遇是非常不錯的,裝備也不錯。這點國防軍沒份,只能眼紅。

國防軍是德國政府軍,而黨衛軍都是洗了腦的,只效忠於納粹。其實都差不多,效忠德國政府和效忠納粹沒什麼兩樣,德國不就納粹控制的麼。

在戰爭中,很多時候,國防軍都是協助黨衛軍去進行搜捕圍剿等事件。黨衛軍在作惡的期間,國防軍就是實實在在的幫兇,要不然黨衛軍那幾個人根本不夠用。

1942年,黨衛軍在明斯克押送戰俘猶太人,人手不夠,就從國防軍叫了兩個營來幫忙,結果這兩個國防軍部隊居然讓黨衛軍大吃一驚。搶猶太人戒指的時候,為了節省時間,一刀把手指砍了。黨衛軍描述的是,國防軍到處殺人,稍不順從,國防軍毫不猶豫的開槍。

說黨衛軍虐待戰俘平民等事件讓國防軍鄙視,其實這也是扯淡。戰爭剛開始時,國防軍對戰俘還算友好,但是戰爭進行到中期了,國防軍也開始肆無忌憚的虐待戰俘了。罪行方面,黨衛軍和國防軍基本就是半斤八兩,都那玩意兒,誰也別瞧不上誰。

再說戰鬥力,黨衛軍裡面,那幾個精銳的裝甲師戰鬥力確實不俗,而後來無休止的擴軍,雜七雜八的那些人都進入黨衛軍中了,黨衛軍戰鬥力立馬下降,能打的還是那幾個師,其他部隊都白搭。

國防軍對黨衛軍的態度還是比較糾結,德國高層軍官都是貴族出身,對於軍隊都保持一個很高的要求,看不起黨衛軍,只能是高級軍官的事情,基層士兵也沒什麼資本去看不起黨衛軍,只能嫉妒一下。


軍武文齋


二戰中德軍的武裝架構分兩個層級,一個是國防軍,再一個就是武裝黨衛軍。要知道,德軍的國防軍才德軍真正的主心骨,而武裝黨衛軍,正如其名字一樣,是納粹黨的私人武裝。搞清楚這層關係,我們再來看一下黨衛軍和國防軍的區別。

二戰後德國第一任聯邦總統特奧多爾·豪斯曾這樣說:

“吾人至今還對二戰期間發生在巴黎的一件事記憶猶新,當一輛滿載德國士兵的軍用卡車在巴黎街道翻倒時,有許多巴黎市民紛紛自發上前盡力將被壓的德國士兵拖了出來,其中好幾名巴黎平民還是法國地下抵抗組織的成員,因為德軍在法國幾乎沒有暴行,德國士兵在佔領後並沒有擺出戰勝者的姿態,而是與巴黎市民和平相處,一起生活得十分融洽。令人震驚的是,在同一時期日本人卻在中國肆無忌憚的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婦孺,日本人非要殺完最後一箇中國人才甘心。”

當然,上文中所說的德軍單指的是德國國防軍。與國防軍相比,德軍中的黨衛軍卻是不折不扣的惡棍。黨衛隊第“阿道夫·希特勒黨衛隊親衛隊”裝甲師是德國法西斯最著名卓著的部隊之一,它是德國納粹的一支王牌中的王牌部隊,也是希特勒的警衛旗隊。

1936年2月,警衛旗隊派出其精英參加1936年的冬季奧運會。1939年4月30日 希特勒開放柏林蒂爾加藤區7千米長的主幹道來舉行慶祝他50歲生日的官方慶典,警衛旗隊負責沿街的警衛工作。

該團參加了佔據蘇臺德地區、合併奧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行動,它的第1次戰役卻是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是役該團歸屬於南部團體軍群,在馮·龍德施泰特(von Rudenstedt)指揮下,消滅了波軍第10步兵師。9月25日作為南方團體軍群旗下的1支部隊,警衛旗隊在羅茲、華沙和莫德林地區經歷了首次實戰。希特勒和希姆萊在古左夫視察了警衛旗隊的特遣隊。其後該團隨團體軍群1路打到華沙城下,警衛旗隊護衛營取得1面特殊的軍旗。在波蘭戰役中,警衛旗隊共傷亡400人。同時,該部製造了黨衛軍歷史上的第1起暴行。

1945年2月26日,該師參加了組織蘇軍進入奧地利的代號“平湖”的進攻行動。3月14日,希特勒獲悉“平湖”進攻行動失敗後大為震怒,隨即命令親衛隊師,帝國師,骷髏師和霍亨施陶芬師將他們的榮譽袖標從制服上全部取下。最後,時任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司令官的迪特里西拒絕執行此項命令。

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後,最後一任師長-----奧托·庫姆率領全師剩下的1682人,在破壞了所有裝備後前往奧地利向美軍繳械投降,徹底結束了這支部隊的軍事生命。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三年每日原創,全網總曝光15億次的優質自媒體矩陣)


刀墓手札


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德國國防軍看不起黨衛軍,認為他們打仗不行,禍害當地百姓、殘殺猶太人,卻很有一套辦法,令正直的德國軍人反感!

反過來說,黨衛軍也看不起德國國防軍,認為他們做事呆板、缺乏權變,不能正確領會元首的意思,幹不成什麼事兒!

老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黨衛軍上校馮·迪特利施對德軍團長哈根中校下達命令之後,哈根中校答覆說:“我以極不贊成的心情,執行你的命令!”

看著哈根中校的背影,馮·迪特利施上校輕蔑地評論說:“典型的國防軍!”

(大意是:國防軍都是白痴之意。)



臨時客


德國黨衛軍。它的前身是希特勒的私人衛隊——衝鋒隊,用來保護希特勒及充當對付政敵的工具,它隸屬於羅姆領導,規模上還非常小。從1929年開始迅猛的發展。到1933年初的時候,其成員就已發展到了5萬餘人。然而,伴隨著衝鋒隊的發展,羅姆個人的野心有些膨脹,引起了希特勒的懷疑而將其處死,之後,改名黨衛軍由希特勒本人直接掌管。人數最多時就已高達50餘萬人,此外,還有一支專門看守集中營的黨衛軍特殊部隊——骷髏隊,以及秘密警察部隊——蓋世太保。

黨衛隊其實就是希特勒的黑手套,專門幹”髒活“-----見不得人的勾當,抓捕屠殺猶太人,反動派人士,在佔領區鎮壓游擊隊,也包括捕殺國防軍中的反對希特勒的軍人。所以黨衛隊遭人鄙視,包括國防軍的鄙視。當然由於黨衛軍對於希特勒的絕對忠誠,在關鍵的時候也會被希特勒派上戰場,但黨衛軍的戰績乏善可陳,這也是國防軍小視他們的原因。

德國國防軍一直以來都是德國的國家正式武裝力量,它是德國的支柱性軍事力量,共分為陸軍,海軍和空軍三大軍種。很多的軍官出身於普魯士貴族,訓練有素有很強的榮譽感,多多少少對小兵出身的希特勒有些輕視,那麼對於他的私人衛隊黨衛軍,則更是嗤之以鼻了。


浩蕩揚子江


二戰時期的德國武裝力量分為兩大塊,一個是國防軍,還有就是武裝黨衛軍了。黨衛軍由希姆萊一手創立,一開始只是作為希特勒的個人衛隊,人數不多,只有120人左右,當時納粹黨最大的準軍事組織是衝鋒隊,由羅姆掌握,人數一度超過10萬人,比當時的國防軍人還多,在這種情況下,羅姆的野心膨脹,要求由衝鋒隊取代國防軍作為德國的武裝力量,這一點被德國的傳統容克貴族所不容,同時也威脅到了希特勒自己的地位,於是希特勒利用黨衛隊對沖鋒隊發動了長刀之夜,把衝鋒隊的高層清洗一空,具體的處決人數沒有資料。普通的衝鋒隊也被併入黨衛隊,由希姆萊掌握。所以說衝鋒隊是黨衛隊的政敵。

黨衛隊又分成兩大部分,蓋世太保和武裝黨衛軍,蓋世太保主要負責情報,反間諜,國內保安,清理猶太人等內衛,武裝黨衛軍負責作戰。德國國防軍中對於情報工作有一種傳統的輕視,認為情報,諜報工作見不得光,和所謂的騎士精神不符,所以對於蓋世太保雖然敬畏但是很鄙視。

武裝黨衛軍最初只有4個團,在波蘭戰役中就開始參加戰鬥,但是表現一般,給國防軍的感覺是作戰勇猛,但是作戰技能很差,完成同樣的任務,黨衛軍的傷亡要大於國防軍部隊。經過波蘭戰役的洗禮,黨衛軍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進攻法國時,黨衛軍的戰績已經是令國防軍刮目相看了,而黨衛軍的威名也開始傳播開來。

到了東線,黨衛軍正式成為精銳部隊的代表,戰功赫赫,多次扭轉戰局,這一時期國防軍對於武裝黨衛軍還是比較欣賞,甚至希望把黨衛軍統一納入國防軍的指揮體系中,但是希姆萊不肯放權。其實黨衛軍的優勢在於比國防軍充足的後勤補給,更優良的武器裝備,以及瘋狂的戰鬥作風。

到了二戰後期,武裝黨衛軍膨脹到了38個師,90萬人,其中充滿了戰俘,歐洲的其他各種民族,而且很多臭名昭著的極端民族分子都在其中,這些人見了正規蘇軍不堪一擊,但是對付後方的游擊隊,則是幹盡瞭如屠殺平民一類的戰爭暴行,而且還會有比一般國防軍部隊更充足的補給,這樣國防軍自然不會看黨衛軍順眼。

武裝黨衛軍中38個師裡邊,也就編號在10以內的幾個師戰鬥力值得稱道,其他的部隊戰鬥力其實很弱不如一般的國防軍部隊,而那幾個戰鬥力超強的師,像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帝國師,維京師,骷髏師等他們的編制人數遠遠大於一個師,每個師都有2萬人左右,而一般的國防軍一個師只有1萬多,所以黨衛軍取得優秀的戰果也不稀奇。


有痰


德國國防軍是忠於國家憲法的武裝部隊,他們遵守職業的戰爭遊戲規則,保持職業軍人的榮譽,例如在17,18世紀的滑膛槍時代,他們欣賞接收愚蠢的英國式“排隊槍斃”進攻,;在二戰中,他們的空軍絕不向敵方跳傘的飛行員射擊,海軍在有條件情況下,也會營救敵方被擊沉船隻的落水乘員。德國國防軍軍紀嚴明,在世界大戰中,燒殺掠搶、強姦婦女的行為較少發生。

黨衛軍顧名思義,是希特勒納粹黨的武裝,他們是被洗腦的狂熱暴徒,聽命於魔獸希特勒,及其兇狠殘暴,無惡不作;黨衛軍右領上帶有 “SS” 的閃電領章,在被德佔區,這就是死亡的恐怖象徵,滅絕600萬猶太人,就是他們乾的。還有很多典型案例;在蘇聯,一位黨衛軍營長因為自己的愛犬被炸死,竟然親手槍殺30名蘇聯平民洩憤;在希臘,為報復游擊隊的襲擊,黨衛軍連續毀滅了克里蘇拉村莊和蒂斯特羅門兩個村莊,殺死500多無辜民眾,多數是婦女兒童;在法國,為報復游擊隊的襲擊,黨衛軍毀滅了奧拉多蘇爾的村莊,屠殺642名平民,包括190名中小學生;在阿登反擊戰。黨衛軍屠殺了750名美軍被俘官兵,還集體強姦了美軍野戰醫院的年輕護士們。

黨衛軍的野蠻殘忍(至少叫不專業不地道),德國國防軍將領如隆美爾、曼斯坦因等都敬而遠之,古德里安更是不允許他的裝甲部隊里加入黨衛軍分子。

二戰後,德國國防軍投降後享受“戰俘”待遇。而投降的黨衛軍因為作惡多端,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定性為犯罪組織,依然遭到了嚴懲。


諶人


有人說國防軍高貴,黨衛軍低賤,國防軍為國家,黨衛軍為希特勒,其實這是不對的。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其實並沒有出生上的區別,他們都是希特勒崛起以後才開始擴展的法西斯武裝力量。

德國國防軍Wehrmacht,是1935年至1945年間納粹德國的正規軍事力量,軍種包括陸軍、海軍和空軍。一戰後,作為戰敗國,德國軍隊改名為和平軍Friedensheer,受到凡爾賽條約的制約。希特勒上臺後,公開藐視凡爾賽和約中列出的軍事限制條款,而徵兵制度也在1935年3月16日被重新引入。1935年10月15日,德意志國防軍的存在得到了納粹德國官方的承認。

黨衛軍,或者武裝黨衛隊Die Waffen Schutzstaffel是納粹德國黨衛隊領導下的一支準軍事部隊,由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erfügungtruppe發展而來,於1939年及1940年冬天開始使用“武裝黨衛隊”這一名稱。

納粹黨的武裝黨衛隊單位有時也配屬於國防軍。

也就是說,國防軍和黨衛軍,其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比如說,納粹黨的高官,赫爾曼戈林指揮的納粹德國空軍,實際上是國防軍,而立下赫赫戰功的王牌虎式坦克指揮官米歇爾·魏特曼,屬於黨衛軍。

國防軍和黨衛軍最大的區別在於人員,傳統和裝備。

國防軍大多由幾代傳承的職業軍人組成,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馮·倫德施泰特、馮·曼施坦因、馮.裡奇德霍芬、馮·勃洛姆堡、馮.克萊斯特、馮.維茨勒本......都是出身於老普魯士軍閥之家,海因茨·古德里安出生于軍人家庭,這些出身世家,歷代保衛國家的軍人除了軍事技術過硬,還非常有原則,除了進行戰略部署,執行戰鬥任務,一般不會縱容手下乾燒殺搶掠偷雞摸狗的事。相比之下,在他們面前,隆美爾這種都屬於是後期新秀。就更不要說從社會上吸收的一些除了勇敢,啥也沒有的黨衛軍了。

國防軍相當注重傳統和資歷,比如說馮·倫德施泰特在一戰時就是榮譽軍官團的上校軍官,而團長是可以直接指揮戰鬥的軍事指揮人員,所以後來二戰中他當團長以後,依然佩戴他的權杖形領章,而不佩戴矢車菊元帥章,這是一種十分低調而驕傲的資歷炫耀,也是一般人無論立多少戰功,都無法超越的無上榮譽。黨衛軍最高領袖希姆萊的父親雖然是皇室顧問,但他們加並無軍人傳統,將官如此,黨衛軍在國防軍面前,不管再怎麼猛,不管再怎麼受希特勒寵愛,因為是後來發展起來的軍隊,沒有傳統,所以經常被鄙視。

相比之下,黨衛隊除了勇猛,就沒別的優勢了,因為是元首衛隊,也是經常需要抵到最前面,犧牲,傷亡最大的敢死隊,所以裝備上有所照顧。希姆萊為了擴張使盡渾身解數,使得終戰前的武裝黨衛隊人達60萬,而整個黨衛隊組織則有近一百萬人。前後預計成立共45個師,納粹德國滅亡前第39-45師尚未正式建立。

相比之下,黨衛隊除了勇猛,就沒別的優勢了,因為是元首衛隊,也是經常需要抵到最前面,犧牲,傷亡最大的敢死隊,所以裝備上有所照顧。在德國,只有功勳卓著的軍人,傷亡巨大的黨衛軍,潛艇部隊有資格歪帶軍帽,這是一種特殊榮譽。

黨衛隊發起瘋來,是不要命的,因此犯下的戰爭罪行也最多。

帝國師、黨衛隊第2師,先後參與法國戰役、巴巴羅薩作戰、颱風作戰、庫爾斯克會戰、大君主作戰突出部戰役等惡戰,該師的坦克團(黨衛隊第2坦克團)在111星期的戰鬥中誕生了20名騎士鐵十字勳章、17名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獲得者,以損失500輛坦克的代價,摧毀了敵軍1,730輛坦克與突擊炮。該單位在其戰鬥全期共摧毀敵軍超過2,000輛坦克,超過其他所有的德軍野戰師。

維京師成立於1940年12月,起先被稱為“日耳曼尼亞師”,1941年1月正式改稱“維京師”,該師大部分士兵來自西歐和北歐各地,戰力彪悍,在黨衛軍38個師裡排行第二,和“帝國師”、“骷髏師”並稱黨衛軍三大精銳。“維京師”雖然由外籍人員組成,但是比德國人還能打,共獲得55枚騎士鐵十字勳章,僅次於“帝國師”。

有人說國防軍都是好人,黨衛軍都是壞人,這顯然是不對的,都是法西斯軍隊,參與戰爭,生靈塗炭,自是都要承擔責任。只是說,相比之下國防軍作為職業軍人,口碑比黨衛軍要好一些。

對於國防軍來說,你出身不好,又很跳贊,然後發起瘋來比我這個老資格還厲害,自然是又忌憚,又厭惡。鄙視鏈大概就這樣產生了。不過二戰時國防軍和黨衛軍一般都是一起作戰,相對來說,英美媒體對他們的挑撥和鄙視鏈的渲染更加突出。其實歐美軍隊裡也有鄙視鏈,比如陸軍和海軍,作戰部隊和後勤部隊等。


HannibalLecter


國防軍是為保衛德意志民族,為守護國土和家人而戰,他們是真正的戰士。他們訓練有素令行禁止,幾乎是全世界素質最優秀的戰士。黨衛軍是元首希特勒的私人衛隊,他們入伍前大多都是混混,有的甚至是搶劫犯、強姦犯,家人和地方政府管不下來這些打著維護元首旗號的刺頭,只能仍由他們胡作非為。事實上屠殺平民、強姦婦女的暴行基本上是黨衛軍所為,作為全世界素質最高的戰士瞧不上一群泯滅人性的暴徒罪犯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