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為何一定要和俄羅斯鬧分家?

袁載譽


如果說車臣本不是俄羅斯的固有領土,所以要分裂,那也不是很解釋的通。畢竟,毛熊的地盤,幾乎都是”搶來的“。

追溯俄羅斯最初的固有領土——莫斯科大公國早期,也僅僅是莫斯科城和莫斯科郊外的地方。甚至連沙俄帝國首都——聖彼得堡,也是搶來的。十八世紀初,在北方大戰中,俄國打敗北歐強國瑞典(當時芬蘭也歸瑞典管,還沒獨立),奪取了波羅的海出海口,由一個內陸國變為瀕海國,彼得大帝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個出海口城市——聖彼得堡。幾乎在聖彼得堡建城的同時,沙俄把熊掌也伸向了高加索山區。

從18世紀初開始,毛熊便開始和奧斯曼帝國進行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打打殺殺。沙俄帝國曾經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行了6次俄土戰爭,每次都牽扯著車臣,被雙方來回的糟蹋,所以,車臣數百年以來特別嚮往獨立。注意,僅僅是爭取獨立,建立民族國家,不是後來極端勢力要建立的那種政教合一的哈里發王國。在上世紀90年代極端勢力滲入之前,車臣人是相對世俗的穆斯林群體。

比如,車臣婦女的傳統民族服飾如下圖:並非當今車臣黑寡婦這種黑袍罩身,黑紗遮面的布卡。

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車臣大規模反抗運動中,沙俄帝國用盡了殘暴手段,欠了車臣人大量血債,車臣人跟俄羅斯人的矛盾劇烈激化。比如,1817年沙皇派駐高加索地區的最高長官形容車臣人的抵抗勁頭:“如果還有一個車臣人,他們就會死戰到底。”

整個19世紀,數次高加索戰爭充斥著車臣部落起義、奧斯曼攪局和沙俄的血腥鎮壓與同化。此時,俄軍中如果誰犯了軍規但不致死,軍事法庭就會判處他去高加索地區“服役”,幾乎也等於判了死刑,就是個時間問題,家屬會哭天搶地的難受。這方面,好多俄羅斯文學作也都有反應,甚至俄劇《情迷彼得堡》裡面也重點講了類似情節。

直到1895年,車臣被沙俄軟硬兼施,又是打壓又是同化和利誘的,高加索地區才真正意義上併入了沙俄帝國。

也是從19世紀末起,車臣開始了工業化,在西方文明的“薰陶”下,這段時間未曾再現大規模暴亂。十月革命之後,車臣繼續留在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成了加盟共和國之一——俄羅斯聯邦內部的自治共和國之。緊接著,在脅迫下接受了集體改造,與新興的蘇維埃政府結下了不少新樑子。但整體看,蘇聯時期,在共建社會主義的紅旗下,各種矛盾被共同的偉大理想和西方潛在的敵人給彌合了,小學生都戴紅領巾、中學生爭相加入共青團,各界領導都是共產黨員。整體局面還是比較穩定的。車臣局勢相對進入了一個穩定時期。

實際上,俄羅斯領土擴張的步驟幾乎都是一個模式。那麼,為什麼車臣的反抗意識、獨立情懷這麼的濃郁呢?

第一、民族問題。俄羅斯主要是斯拉夫人種和韃靼人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以很難真心相處。

第二、宗教衝突。東正教和伊斯蘭教都是排他性很強的宗教,這方面的實例太多,就不再贅述。

第三、車臣這個民族,本身就很不好惹。俄羅斯被稱作“戰鬥民族”,車臣則是“戰鬥民族中的戰鬥民族”,出了名的生性好鬥,不事生產(人口生產除外)。比如,在傳統高加索婚禮上,車臣人的習慣是,用槍朝天空射擊表示慶祝,打high了以後,婚禮變葬禮。

所以,基於上面幾點考慮,除了沙俄時代的打打殺殺200年,車臣人和俄羅斯人在蘇聯時期也結下了不少仇怨。

除了早期集化體改造侵犯了車臣部落利益,強行拿共產主義思想代替古蘭經等行為外。蘇聯高層對車臣人的歧視和不信任,甚至大規模的“迫害”行為,也加深了雙方的隔閡。

比如,在衛國戰爭中,車臣人大部分都積極的保家衛國,慘烈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就灑滿了車臣戰士的鮮血。車臣裔紅軍中也湧現了不少戰鬥英雄,像排名第二的王牌狙擊手,蘇聯“戰鬥英雄”阿布哈扎伊德里索夫,被一紙文書撤銷了軍藉,隨後便被髮配到哈薩克斯坦去放羊,與他一起被流放的還有幾十萬同胞。

這是因為,少部分車臣人曾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以謀求獨立。因此,1944年斯大林把車臣人統統都看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的叛徒”,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將幾乎整個車臣民族強行遷出高加索。五年間,用了六千輛火車,把大約40萬多車臣人驅逐到中亞哈薩克和西伯利亞境內。

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車臣獨立勢力的第二任領導——馬斯哈多夫。馬斯哈多夫是一個在流放中出生的孩子。

1944年馬斯哈多夫的雙親被流放到了哈薩克斯坦,1951年9月,馬斯哈多夫出生在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個在流放中出生的孩子,兒童時期的馬斯哈多夫飽受歧視,精神和肉體都留下了巨大陰影,甚至影響了他一生的價值取向。

所以,二戰後出生的這一代車臣人都很仇視蘇聯/俄羅斯,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蘇聯解體之際,他們正是40來歲的壯年,掌握著軍政、甚至宗教界的實權,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成了分裂勢力的“中流砥柱“。

更深層面看,有個規律:當一國強大時,內部的民族矛盾不成問題;當一國衰落時,其內部民族問題就會被放大,愈演愈烈;當一個政權處於上升時期,國家內部諸民族能夠精誠團結,和睦相處;反之,當一個政權崩潰之時,國家內部諸民族往往分崩離析,互相仇殺。這方面,除了俄羅斯,還可以看看前南斯拉夫的遭遇。

因此,蘇聯始料不及的解體,讓維繫諸加盟共和國和諸民族團結的力量和精神信仰突然不復存在,加上西方的鼓動和各種明裡暗裡的“援助”,獨立的念頭才讓車臣人開始蠢蠢欲動。

此時,不僅車臣在搞分裂,甚至在俄羅斯其他的自治共和國也出現不了少分裂主義,此起彼伏。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取得完勝後,車臣總統卡德羅夫父子都給換成了強人普京的“自己人兒”,尤其是小卡德羅夫,處處以普京的“小弟迷”自居。每逢普京生日,小卡德羅夫都帶領著車臣軍民,宣誓效忠,激動的熱淚盈眶。加上俄羅斯聯邦政府非常下本兒的財政”輸血“,目前車臣已經重歸平靜,甚至曾經的血腥戰場,車臣首府格羅茲尼,還被《每日電訊報》評選為世界五大出乎意料的旅遊勝地之一。不過,叛軍殘餘勢力都在山林裡東躲西藏的打游擊,但仍時不時個搞個恐襲,這個還是很讓人頭疼。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對於車臣分裂勢力,單從歷史傳承和國際準則來看,俄聯邦是有充足理由維護主權的。

因為,車臣和俄的關係,跟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加盟共和國”與俄的關係截然不同。車臣更類似於高度自治的民族自治區,屬於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俄羅斯聯邦內部的“自治共和國”,所以,蘇聯解體後,自然也歸俄羅斯管。

簡單說,蘇聯時期,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跟俄羅斯聯邦是毛熊和其他動物的聯盟;俄羅斯聯邦和車臣自治共和國是大毛熊和小毛熊的家庭內部關係。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說起車臣,就是恐怖的代名詞,幾百年來戰爭不斷。在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車臣問題鬧得異常厲害,製造了多起駭人聽聞的恐怖襲擊。在莫斯科等城市連續製造了多宗炸彈爆炸案。普京以打擊恐怖分子、統一國家領土為由,在99年底發起第二次車臣戰爭,派部隊進入車臣,經過一個冬季圍城,佔領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俄羅斯逐步恢復車臣實際控制權。

戰爭是殘酷的,每一場戰爭都是血的代價,是什麼原因使得車臣非要從俄羅斯分裂出去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有書君覺得不外乎就是歷史、宗教等諸多原因。

一、車臣獨立,與他的發展歷史和民情有關。

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之一,世代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區。那裡地形複雜,有山有平原,民族複雜,性格都很彪悍。

車臣民族算得上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和戰鬥的民族,與俄羅斯信奉東正教不同,在日耳曼人佔領高加索地區時期,他們成為穆斯林教徒,信奉伊斯蘭教。

宗教信仰的不同,往往是戰爭的起源。

沙皇俄國的血腥殘暴,清朝時期中國人是領教過的。當他們靠武力征服了高加索後,同樣對高加索地區實行了殘酷的民族高壓政策,視他們為“二等公民”。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加上高加索人都是強悍的性格,長期的高壓政策引起車臣及高加索各民族的武裝反抗。

在伊斯蘭教的曼蘇爾教長領導下發起了針對沙俄侵略者的鬥爭,長達200餘年。

直到蘇聯成立,深刻的民族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高加索地區的人民依舊遭受著不平等待遇。二戰時期,蘇德戰爭爆發,蘇聯自顧不暇。車臣人乘機試圖與德國軍隊合作謀求獨立,做出了出賣蘇聯的舉動,讓蘇聯很惱火。

二戰勝利後,斯大林開始清算行動,強行把車臣地區接近五十萬人押上火車,逼迫他們遷往苦寒之地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反而讓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進住高加索地區。整個流放過程,車臣人死於寒冷、飢餓和疾病的人差不多有一半人口,損失慘重,差點兒被滅種。對於車臣人來說,這是絕對忘不了的恥辱和仇恨。

海明威曾說過“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從來不會被打倒”,武力並不能征服車臣人的心,只會激化矛盾。長期積累的矛盾衝突是車臣問題的根本原因。

二、車臣獨立與西方分裂陰謀有關

車臣是蘇聯解體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車臣是俄羅斯的政治黑洞,也是權力的祭壇。車臣,甚至也是外部勢力削弱俄羅斯的陰謀,是大國爭奪高加索的一個步驟。

大家都知道,美國一直不希望有其他國家威脅它的霸主地位,他們最常用的應對方法就是實行分裂陰謀,前蘇聯和南聯盟的分裂都是他們的陰謀結果。

他們除了秘密資助車臣分裂分子進行分裂活動,為其提供資金和武器,擾亂或搞垮對他有威脅的國家經濟安全外,還通過外交施壓、經濟制裁等手段,使其經濟走向崩潰邊緣。

在國外勢力的支持下,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掀起獨立浪潮。

車臣分裂分子趁機煽動仇恨,催生起車臣人強烈的反俄羅斯情結,積壓多年的民族主義情緒像火山一樣爆發。車臣獨立是分裂主義分子配合西方國家把俄羅斯碎片化的政治行為之一。

這是車臣問題的外部原因。

車臣與其他獨聯體國家有所不同,它不是蘇聯加盟共和國,車臣是俄羅斯的八十多個聯邦主體之一,如同中國省級行政區,從法律的角度,他是沒有資格提出獨立的。車臣分裂分子嘴裡說他們有資格參加獨聯體,參加聯合國,是將自己的法律地位升級為加盟共和國,企圖效仿科索沃脫離南聯盟的模式。它的獨立,從裡到外都是一個新國家,這是從一個主權國家實行分裂的行為。

要知道無論車臣出於何種手段獨立出去,對於俄羅斯其他共和國,其他民族來說,都是一個示範效應。如果車臣獨立成功,那麼打擊和分裂俄羅斯的目的指日可待。

三、車臣的獨立威脅到俄羅斯安全,俄羅斯不會容忍它獨立

車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於亞歐大陸的分界線,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生命線”之稱,而且地下蘊藏著大量石油和天然氣,從中亞向歐洲輸送石油的管道也必須經過這裡。

一旦車臣獨立,俄羅斯通往外高加索的公路、鐵路將完全斷絕,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地下鋪設的輸油管道也會丟失,俄羅斯的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

車臣獨立威脅著整個高加索地區的能源戰略佈局,能源是俄羅斯的重要貿易資源,車臣戰爭可以說就是能源控制大戰。

同時,車臣獨立將對高加索各民族和中亞地區諸國產生極大的影響。

車臣不僅自己要獨立,車臣分裂勢力滲入鄰近的達吉斯坦共和國,發動武裝叛亂,妄圖合併建立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的一個獨立共和國,這等於捅著了俄羅斯的肺管子。

這樣一來,不僅會對本來就不太穩定的俄羅斯內部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也會給積極東擴的北約國家提供便利,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羅斯肯定不會答應啊。

總之,有書君認為斯大林當年所奉行的錯誤民族政策為後來車臣問題的出現埋下了伏筆,在國外勢力的干預下,蘇聯的解體和車臣分離主義勢力的崛起,則是導致車臣問題爆發的直接原因。

實際上,車臣雖然鬧了這麼多年獨立,但並沒真正建立起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體系,更像是“軍閥割據”、派系林立,車臣領導人已無法完全掌控局面了,車臣惡性恐怖事件使無數平民死於非命,使他們失去民眾的支持。

硬漢普京上臺後,採取強硬態度,把車臣分裂勢力徹底粉碎,車臣又回到俄羅斯懷抱。

普京批准成立車臣臨時政府,大力扶持親聯邦政府的溫和派且是有影響力的家族掌握車臣政權;

讓車臣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宗教觀並學習俄羅斯語言和文化,以加強民族融合,構建社會和平,這有利於建立國家認同和公民身份認同,以此根除民族分裂思想。

戰爭讓車臣人流利失所,讓車臣人大量死亡,讓車臣經濟崩潰。

戰爭始終是罪惡的根源,受苦受難的始終是平民老百姓。

不論哪個政權,能讓人民安居樂業,安穩幸福的生活就會受到人民的擁戴。近年來,趨於平靜的車臣人也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去那裡的人們會發現車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經歷過戰爭的人們,會更加珍惜和平、保衛和平!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第一點:加入俄羅斯本土本身就不是兩情相悅

19世紀初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了南下建立穩固的地中海版圖,向今高加索地區進行了武力征服,而高加索的原住民用拳頭表示絕不屈服,大批區域國家得以建立。

其中北高加索地區有了個叫車臣尼亞的國,是為當今車臣的直系“祖先”。但由於面對的是俄羅斯這個龐然大物的兼併,這個國家於1859年在俄羅斯的炮火聲中灰飛煙滅了。

但車臣人民的抵抗並未就此消亡,無數的車臣“熱血青年”遁入山區堅持抗俄,對於這些反抗人士,俄羅斯當局的態度很明確“寧可錯殺一萬,也不可放過一人”。

因而整個19世紀中期對於生活在俄羅斯控制下的車臣人來說,過的日子可謂苦不堪言,大批車臣人因反俄被捕,大量同情反抗人士的車臣人被悉數驅逐出境。

俄羅斯靠著這強硬的態度,車臣人民的反抗之火一度被壓制到悄無聲息,直到此後的蘇聯解體才重新完全爆發。

第二點:“同化”

為了能夠完全控制車臣人民,俄羅斯帝國在19世紀末期除了軍事壓制反抗勢力外,更多是投入“糖衣炮彈”,大量由俄羅斯主導的學校拔地而起,同時不再壓制車臣人參政。

只不過新建學校的性質更多的是語言學校,教的課程是為讓車臣的年輕一代認同俄羅斯語。至於那些參政的車臣人,往往都是典型的親俄派,跟俄羅斯政府有著理不清的夥伴關係。

由上可知俄羅斯政府是想要用車臣人治車臣人,降低自身參與車臣事物的成本以及消除“同化”的阻礙,同時從小孩抓起,讓新的車臣人徹底融入俄羅斯文化,這可是要將車臣這個民族“抹去”的節奏。

第三點:俄羅斯實在是太狠了

然而就算是這樣了,當時間轉入20世紀,俄羅斯人對於車臣人依舊充滿了懷疑,1941年蘇聯在德國的進攻聲中差點土崩瓦解,那時在蘇聯境內的民族爭議區域內。

超級多的少數民族以遭受俄羅斯人壓迫為由向德國提出了庇護,進而淪為了二腿子,而其中就有想要車臣獨立的車臣“激進分子”。

對於這些“叛國賊”的懲罰,理論上蘇聯應該抓出當事人按法律處理,然而斯大林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在1944年時竟叫只有50萬人口的車臣,交出38.7萬多人去中亞哈薩克斯坦搞開發。

由於行軍路中糧食緊缺,那一路可謂“一望無際”的白骨,大批車臣人死在了去哈薩克斯坦的路上,不完全統計一次“開發”近40%的車臣人走的是不歸路。

配圖來源網絡,沒發現版權申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

參看資料:車臣戰爭 .鳳凰網

透過百年戰火看車臣──對歷史上四場車臣戰爭的回顧與思考 王湘江 , 潘新毛 - 《軍事歷史》 - 2000

車臣戰爭中俄軍的政治攻心戰 邵俊武 - 《政工學刊》 - 2000


袁載譽


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俄羅斯的鐵血。俄羅斯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鐵血的征服歷史,而手段那都是血腥的屠殺和殺戮。而對於車臣來說尤其如此。車臣本是高加索地區一個獨立的汗國,擁有強大的戰力。對於俄羅斯的入侵,那是堅決的抵抗,因此俄羅斯花了幾十年才徹底征服車臣,打通高加索通道。但是,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失去了大量的軍隊,而且征服後,車臣仍不屈服,游擊戰持續。為此,俄羅斯對車臣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報復,將一些反抗分子殺光,才稍稍平息了車臣的憤怒。但是,這也留下了深深的血仇,不可調和的仇恨。



第二,舉國流放。本來經過鐵血征服後,俄羅斯在車臣執行同化政策,強制車臣學習俄羅斯語言,從娃娃抓起,灌輸俄羅斯思想,逐步取得一些成果。如果照此發展下去,車臣也會像其他俄羅斯共和國一樣,成為堅定的一部分。但是,在二戰中,面對德國的入侵,蘇聯不斷敗退。而一些車臣激進分子,主動幫助德國入侵蘇聯,這些人的目的是謀求車臣的獨立。而二戰後,蘇聯就開始對車臣的清算。本來將投敵分子抓起來就可以了,但是整個車臣50萬人,被判處整體叛國罪,全部流放中亞,西伯利亞。在一個嚴寒的冬天,在十幾萬蘇聯軍隊的押解下,車臣人被一車一車拉到中亞,因為嚴寒,加上缺衣少食,這一次流放成為死亡行軍。路上白骨累累,事後統計,這一次死掉的車臣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簡直就是一次民族屠殺。所以,車臣人的仇恨再一次爆發,此後一直無法壓制,他們要脫離俄羅斯。


第三,車臣人的民族特性。車臣人本就是高加索地區的彪悍民族,曾經也是打的周邊無還手之力。讓戰鬥民族俄羅斯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見民族的彪悍和堅定。因此,也才有了100多年的抗爭,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車臣激進分子,還在從事分離活動。尤其是蘇聯解體時,幾次車臣戰爭,舉世矚目。在普京的強力壓制下,這才打壓下去,但是遠遠沒有消亡。


歷史真相背後


俄羅斯是聯邦制,車臣,和其他共和國一樣,在聯邦政府的憲法下享有高度的自治,而且因為車臣的特殊民族和宗教享有比其他共和國更高的自治,但是車臣和周邊地區歷史上和俄羅斯主流的斯拉夫人就是完全不同的兩條線上的人,歷史上還有衝突,恩怨糾紛不斷,可以說車臣的獨立傾向一直都是很明顯的,無非是抓住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孱弱的機會在94年徹底造反搞武裝運動,兩次車臣戰爭之後,車臣的武裝分子再也無力在正面戰場作戰,於是轉向恐怖襲擊,尤其在911之後,車臣武裝與外國恐怖分子相互協作,徹底轉向恐怖襲擊。



凌風軍事786


這樣的設問,明顯又在挑拔離間製造民族矛盾,這是西方國家最善長的套路,,

為什麼小編要問這個問題?這是一種宣傳心理學,西方在心理學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知道怎樣影響人民的心理活動,知道如何在善良的人心中留下陰影


老鋤


就是煩普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