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真正算得上“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物有哪些?

用戶57821970939




1927年,毛澤東奉命去組織秋收起義。這次的毛澤東並沒有武裝鬥爭的經驗,剛開始也是按照組織上的安排組織了這一場起義。

在起義的當天就出現了很多的情況,原計劃提議的三個團相互之間配合缺乏默契,並且有不少軍官帶領士兵譁變。這些意外的發生,再加上國民黨軍隊的阻擊,讓這場奇異瀕臨失敗的邊緣。


毛澤東根據蘇聯的經驗,組織了知名的三灣改編。他要求把支部建在連上,強調黨指揮槍,用思想來強化軍隊,統一思想認識。

正是依靠這個決定,毛澤東挽狂瀾於既倒,把這次秋收起義的軍隊重新引上了一條光明大道。最終他們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最大的根據地。



在王明和李德錯誤路線的帶領下,中央蘇區在第5次反圍剿戰鬥中,傷亡慘重。大片的根據地都丟失了,最後不得不放棄根據地,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徵。

湘江一戰,紅軍犧牲了2/3的兵力。在向貴州轉移的過程中,廣大紅軍將領認識到沿用德國大兵團作戰的方法,將把中央紅軍帶上一條不歸路。

在這生死危急存亡的關頭,知名的遵義會議重新選舉了毛澤東為軍隊的重要領導人。他採用靈活的運動戰,穿梭在國民黨中央軍的圍追堵截中,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嚴重後果。

最後爬雪山過草地,終於來到了陝北地區。在這裡他們和陝北紅軍會合,最終隨著124方面軍的大會師,陝北成為了中國大革命的搖籃。中國革命的火種再一次熊熊燃燒,為最後解放全中國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抗日戰爭結束時,中國內戰的陰雲開始在中國的上空升起。雙十協定的簽訂並沒有給中國帶來和平,國共兩黨的內戰一觸即發。國民黨中央軍有不少全副美械裝備的部隊,又經歷了抗戰中堅大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他們叫囂著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消滅共產黨。

在抗戰中,共產黨的武裝雖然發展到了100多萬正規軍,200多萬民兵。但人均不到一支槍,並且缺乏飛機大炮等重武器的支持。士兵普遍作戰經驗不足,有不同程度的畏戰心理存在。



在這個危機關頭,毛澤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要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從戰術上重視敵人。並且他強調,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有生力量,不要和國民黨軍隊打消耗戰,要保存有生力量。把城市讓給國民黨,利用農村包圍城市,以游擊戰結合運動戰,不斷殲滅敵人。

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正是依靠這個戰略思想,從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最終在戰場兵力上對國民黨中央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百萬雄師過大江,一舉解放全中國。


新知傳習閣


我覺得歷史上可稱扶大廈將傾之人有六:

一、謝文靖公

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末年大政治家,名士。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朝廷徵辟。縱情山水,隱居會稽郡。直到四十歲,才東山再起,投身仕途。但卻挽救了風雨飄搖的東晉王朝。謝安文武雙全,歷任徵西大將軍司馬,侍中,尚書,中護軍等職。他步步為營,逐漸進入朝廷中樞。不僅粉碎了權臣桓溫加九錫和禪代晉祚企圖,保住了東晉朝廷。而且平衡了皇族與士族的關係。實現了國家的穩定和持續繁榮。尤其在後期,慧眼如炬,舉賢不避親,讓族侄謝玄,組建了晉朝末期最強悍的勁旅北府兵。一舉贏得決定國家存亡的淝水之戰,令前秦符堅一朝夢斷。兩次挽救東晉王朝,“安石不出,如天下蒼生何?”此語誠不我欺。

二、汾陽王郭令公

“忠武”這個封號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是對武將最高的封號,也是對武將最大的褒獎。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也只有大唐名將郭子儀享受到了此封號,而郭子儀作為大唐王朝的中興名將、七朝元老,他確是受之無愧。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建不世之功的武狀元。安史之亂,郭子儀挽大廈於將傾,解國家於倒懸,聯手李光弼,收復兩京,凱旋歸來,肅宗親迎之灞上,撫慰而言“國家再造,皆賴君之力也”封代國公,邑千戶。及至代宗時期,吐蕃入寇,侵入長安,郭子儀再次臨危受命,延攬部曲,沿途安撫百姓。吐蕃膽寒,聞之而退,僅十五日便收復長安,迎還皇帝。帝嘉其誠,賜鐵劵,畫入凌煙閣……

三、虞忠肅公

虞允文(公元1110年—公元1174年),字彬甫,隆州仁壽人,紹興年間進士,南宋大臣,抗金名將,文武雙全。紹興三十一年,金國皇帝海陵王完顏亮靠政變上臺,為了提高威望,撕毀紹興和議,率軍南侵。宋軍毫無準備,前線不斷潰敗,金軍一路勢如破竹,飲馬長江,駐紮採石磯,兵鋒直指南宋都城臨安。而此時,負責防禦的名將劉琦,臥病在床,老邁不堪,已經下不了床了。而其餘諸將又畏金如虎。前線守將王權早已罷官南逃,局勢岌岌可危,軍心動搖。面對氣勢洶洶的金兵,南宋朝廷,無有決策,國家存亡危在旦夕。天降大任,恰巧從未上過戰場的書生虞允文被派往採石收集敗卒,犒賞宋軍。朝廷新的主將還沒到,而完顏亮卻已準備發起攻擊。值此形勢危急,虞允文挺身而出,慷慨陳詞“危及社稷,吾將安避之”,又語士兵“今日事有進無退,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戰死沙場。捐軀報國正是我平生志向”。眾將聞之,慷慨激昂,士氣大振,皆願以死報國。於是虞允文親自指揮軍隊,與金軍決戰於採石磯,大敗金軍。此戰虞允文一站成名,挽國家於危亡,可以說為南宋續命百年。毛主席讀史至此,贊曰“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四、脫脫帖木兒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天災頻仍,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矛盾日益加深,元朝統治大廈將傾。 脫脫智敗權臣伯顏,深受皇帝妥歡帖木兒器重和信任。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下決心拯救這瘡痍滿目的社會,解萬民於水火。開始實行改革,史稱“脫脫更化”,恢復科舉制度,重用漢人;置宣文閣,四時祭祀;平反昭雪,舉賢任良;廢止馬禁,減輕稅負;主持編纂,三史修撰。同時,脫脫整軍備戰,掛帥親征,打擊紅巾軍,取得徐州大捷,兵鋒大盛,致使各路起義軍轉入低潮。僅僅四年,世風為之一變,政治越發清明,扭轉了元朝的頹勢。但是,整個統治階層,早已腐敗至極,很快脫脫捲入複雜的政治鬥爭之中。讒臣進言,離間君臣,脫脫被貶雲南,旋即被賜死。至此,再沒有人能挽救時局。一人生,天下興;一人死,天下亡。脫脫之死,等於折了元朝最後一根頂樑柱,元朝再也撐不住了,敗亡只在旦夕。 五、於忠肅公

公元1449年6月的一天,註定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一天年輕的英宗皇帝,帶領著滿朝文武和大明五十萬精銳之師,在土木堡,遭遇明朝建國百年來最慘的一場失敗,此戰英宗被俘,朝廷精英盡皆戰死,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消息傳來,北京紫禁城中後宮皇后嬪妃哭聲一片,朝堂之上留守官員在爭著逃跑路線,有人主張往南京跑,有人主張往四川跑,甚至很多官員已經做好了逃跑的準備,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大明王朝要亡國了,這一切與三百年前的大宋靖康之變何其相似。 就在所有人悲觀的等待亡國來臨的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痛斥貪生怕死者,疾呼要死守北京,與大明共存亡。危機時刻,于謙堅定的站出來,力主抗戰,全權負責京城防禦。最終,在於謙的精密部署下,和全城人民的同仇敵愾。北京保衛戰取得完勝,大明王朝轉危為安。為明朝續命兩百年。

六、曾文正公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清朝末期,發生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大半中國。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成為清朝後期對付太平軍的主力,並最終率先攻入南京,覆滅太平天國。同時,曾國藩修身律己,以德為官,禮治為先,務實謀政。對後期清王朝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產生深遠影響。蘇軾有言:“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作為曾國藩一生的寫照,可稱得上真實寫照。毛主席曾言“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軒轅氏論經典


對您的思念。長江之滾浪,誰能救中華大廈之將傾?唯有領袖毛澤東!!孫中山革命之先軀。奮鬥幾多一事無成。含恨而終。軍閥割據。千窗百孔。民不聊生。蔣介石雖承孫部。卻違孫文之遺終。屠閹革命。秋收之志。燃起了革命之火種。領導中國仁人志士。前赴後繼又以延安為握,聯張楊,兵諫束蔣抵抗外役倭奴,歷盡八年之志。驅倭奴回島國東洋。又以三年之時。滅盡蔣家之瘋狂!升起中華的太陽。又逢美帝侵朝而視我之彊。力排眾議。遣橫刀立馬之天將。赴朝戰而守我之彊。又近三年,使不可一世的美帝聯軍。敗回三八線以外的談判桌上認降。使百年來受盡屈辱的中華,在世界大放光茫!中國的太陽偉大領袖毛澤東。!!!


孤獨的行者2539


看中國的發展,我覺得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毛澤東毫不為過,歷朝歷代哪個把沒地種、沒衣穿的貧苦奴隸放在心上,就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連康熙、乾隆這樣有作為的皇帝都算上,他們也不過讓奴隸有口飯吃,森嚴的等級制度也就是讓奴隸餓不死,哪來的幸福可言,更不用說當家做主人了。但毛主席不一樣,他帶領廣大貧苦人民趕走了帝國主義、打土豪分田地,使中國歷史上世世代代受剝削受壓破的奴隸翻身當上了國家的主人,他的豐功偉績試問有誰能替代?毛主席曾經說過,他希望中國的土地上再也沒有資本家再也沒有人剝削人的事情發生,聽了這樣的話中國的老百姓是何等的自豪!毛主席打倒了資本家、地主,但並沒有拋棄他們,使他們改造重新做人,同樣也是國家的主人,這就是毛主席偉大勝過別人之處。中國發展到現在,資本家、地主重新崛起,時間會證明毛主席的偉大無與倫比!


安逸的過客


腦子裡過了一下大概能列出以下歷史人物:

于謙:作為一名文臣,能夠在滿朝文武和皇帝決議遷都的時候挺身而出,親率大軍死守國門。當得上是挽狂瀾於既倒!只可惜遇主不淑

郭子儀:大唐中興之人,一手平定亂世,幾度挽救危唐,更難得的是君臣之間相宜相德。正所謂功高蓋主而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

劉秀:宛若天人下凡,夫妻之間美滿恩愛,君臣之間互無猜忌與麾下雲臺二十八將續炎漢兩百年江山。天不絕大漢正統!

張居正:正直大明內憂而外患之際,張居正力推新政,對內使國家富足、政治清明,對外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大將鎮守西北,兼用凌雲翼、殷正茂平叛西南。強行續命大明百年社稷

岳飛:兩宋之間,國家闇弱。面對金人強大的軍力,嶽王爺橫空出世力保大宋半壁江山,可惜奸臣當道,昏君誤國。只可嘆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謝安:前秦符堅虎踞江北,連滅燕,涼,代三國,正是意氣風發,八十萬大軍投鞭斷流何其壯哉。正當此時,謝安一介文人,臨危而不懼,隻身節制北府,選賢用能,終於在淝水一戰而破符堅八十萬大軍。打的一代雄主符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這六位都可稱得上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世間安得雙全法


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毛主席!

他傳奇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風險,卻奇蹟般的都是風迴路轉!這不僅僅是客觀條件所置,主要還是主客智慧在起著決定作用!在於毛主席有一套獨一無二的毛澤東思想在起主軸作用!

他提出的“兵民乃勝利之本”觀念!

“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

“為人民服務,甘當小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觀念。

“游擊戰戰略”

“實踐出真知”

“農村包圍城市戰略”

“打殲滅戰戰略”

“統一戰線原則”

“我軍的十大戰略原則”

“階級分析方法”

“實踐論”

“矛盾論”

“新民主主義論”

“論十大關係”

“工業為主導,農業為基礎,全面發展原則”

“社會主義總路線原則”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原則”

“團結就是力量原則”

“繼續革命原則”

“兩個務必警告”

……

正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我黨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危機,取得了勝利,為中國人民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這裡僅舉幾例!

第一個提出農民是中國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

第一個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

第一個提出“建立農村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第一個建立農村政權。

第一個建立黨支部建立在連隊。

第一個提出“官兵平等,實行黨內民主集中制”。

扭轉危局中的,“三次反圍剿”勝利。

“建都瑞金”

“四渡赤水”

“揮兵西進,爬雪山,過草地”。

“北上抗日,避免了紅軍分裂”。

“奠基西北,紅軍大會師”

“帥兵東征,擴大紅軍,建立根據地”。

“聯蔣抗日”

“佈局全國游擊戰戰略”。

“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打破封鎖。

“深入敵穴,爭取和平”為我軍戰略生存爭取時間。

“放棄江南,集中力量,爭取主動。”

“佔領東北,依靠蘇聯,向南發展”。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舉換來一個世紀和平。

……

無數奇蹟,無不彰顯著毛澤東思想(集體智慧)的光輝!


狼煙一九三一


偉大領袖毛主席絕對算得上一位。20來歲,毛主席就胸懷大志,在橘子洲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抱著樂觀堅定的信念,投入到革命之中。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中華蘇維埃政府,領導5次反圍剿的勝利,帶領隊伍長征,四渡赤水,強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創建延安根據地。之後運籌帷幄,指揮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路走來,艱難險阻重重,危機四伏,甚至可以說經常在鬼門關前走,但最終贏得了革命的勝利。這得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將一支弱小的,初期才萬餘人的隊伍帶領的殺出重圍,直至消滅老蔣的百萬精銳之師啊!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多麼自信!斯人已逝,然而歷史終將永遠銘記他們(那些可愛的人)


花間悟道


有人一生一次力挽狂瀾,便可名垂青史,但周恩來一生多少次力挽狂瀾?

1913年,他考入天津南開學校,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鏗鏘誓言。

1921年,他在法國加入巴黎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之一。

1927年,他指揮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31年,他冷靜指揮,親自處置顧順章叛變事件,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一網打盡的巨大陰謀,挽救了處於生死關頭的黨中央。

1935年,他在遵義會議帶頭擁護,確立了第一代領導核心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1936年,他成功化解西安事變,和張學良、楊虎城一起迫使蔣介石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避免國家分裂混亂,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1953年,他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範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1954年,他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促成印度支那實現和平。

1955年,他出席萬隆會議,有力推動了亞非國家的聯合自強,開啟了南南合作與不結盟運動的序幕,推動了國際秩序的深刻演變。

1962年,他親自領導“兩彈一星”研製工作,推動國防科技事業取得重大成就。

1972年,他先後同美國和日本政府首腦會談,簽發中美聯合公報和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正式開啟中日、中美關係正常化之路。

在周恩來生命中的最後10年,他忍辱負重,嘔心瀝血,帶病堅持,苦撐危局,“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在黨、國家和軍隊面臨鬥爭、分裂、混亂的每一個時刻,始終處於漩渦中心的周恩來每每選擇犧牲自我,相忍為公,顧全大局,無私奉獻,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周恩來的偉大不僅在於他“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海嘯於後而心志坦然”的氣質,屢屢改天換命,力挽狂瀾,更在於他願意充當黨、國家和軍隊這樣一臺龐大機器的潤滑油,在保證機器正常健康運轉的同時,卻徹底粉碎了自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未必是唯我獨尊的霸王氣勢,而是徹底犧牲的無私精神。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句話說的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中國革命曾經遭遇了3次大危機,但都被毛主席化解,中國歷史上能夠做到三次力挽狂瀾的,恐怕只有偉大領袖毛主席了。

1,第一次力挽狂瀾。

1927年中國革命走到了十字路口,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和國民黨高層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白色恐怖瀰漫全國,中國革命面臨失敗危險。於是我黨組織了3次大起義,分別是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這三次起義都瞄準了中心城市南昌,廣州和長沙,都遭到巨大失敗。

相對而言,毛主席帶領的秋收起義隊伍最少,但保存下來的最多,毛主席帶著不足2000人轉移到井岡山,建立起根據地,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打開了土地革命新篇章。

毛主席創立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成了中國革命的總戰略,這是中國革命史的大創舉。


2,第二次力挽狂瀾。

1935年,8萬中央紅軍從瑞金出發,開始戰略轉移,到年底,經歷湘江血戰後的紅軍只剩下不到3萬,而敵人是有著飛機大炮的國民黨40萬大軍。1936年,遵義會議召開,毛主席再次成為紅軍的總指揮,受命於危難之際,毛主席如何扭轉敗局?

毛主席指揮了四渡赤水戰役,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強度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飛越臘子口,最終到達了陝北根據地。

如果沒有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智慧,紅軍和革命的命運不堪設想。


3,第三次力挽狂瀾。

1941年,中國的抗日事業迎來巨大轉折點,那就是珍珠港事件,這一戰,把美國拖入了對日戰爭,抗戰勝利只是早晚問題,自此,蔣介石終於公開向日本宣戰。

蔣介石雖然口頭上向日本宣戰,但行動上積極反共消極抗日。皖南事變9000新四軍沒有死在抗日戰場,卻死在了友軍槍口下。在陝北,胡宗南所部40多萬人對陝北進行軍事上圍困進攻,經濟上封鎖禁運。

在這種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毛主席在延安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實現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打破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而整風運動把我黨建設成了空前團結的學習型戰鬥型政黨。


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

永遠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


歷史知事


中國人民在遭受列強入侵之時,毛主席率領中國紅軍走長征,過草地,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岀中國!

四九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鬥地主,分田地,人民翻身把家當,毛澤東思想是不落的太陽!

提倡學雷鋒做好事,做一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在毛澤東思想照耀下茁壯成長起來的。樹立先別人後自己的優良傳統!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號召全國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沒錢也能看起病,學習白求恩國際主義思想,讓我們在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心裡充滿陽光!

總之毛澤東思想消滅貧富差別,消滅剝削,創造了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紅彤彤的新中國!主席的恩說不完道不盡!您的人民永遠懷念您!扶大廈將傾之人。您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