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引以為傲LCA光輝戰機魔改這架究竟實力如何?

星誠軍情


三角翼直接改鴨翼,三哥是要上天啊

今年初的印度班加羅爾航展上,印度驕傲的展示其LCA光輝戰鬥機(Tejas)的魔改型號,光輝MK II的模型,在這個模型和展示圖裡面,赫然給LCA插上一對小鴨翼,變成了鴨翼戰鬥機!好了,三哥可以驕傲的宣佈,其光輝戰鬥機可以媲美殲-20了。

班加羅爾航展上的LCA戰鬥機模型

想象圖,直接在座艙旁邊插對鴨翼

對於此,真佩服印度人的大腦和思維方式,真TMD神操作,給一款30年遲遲沒有完工的戰鬥機,差不多進行推到重來的重新設計。鴨翼佈局飛機跟三角翼看似很接近,但兩者氣動結構完全不同,特別是配平方式來說相差極大。三角翼飛機配平力矩較小,主機翼位置必須更加靠近氣動重心,從空氣動力學方面來講,兩者是完全不同類型的飛機。法國幻影2000和陣風的主翼位置對比,三角翼的幻影2000不僅主翼更大,而且更加靠近中心,這是三角翼飛機配平特性決定的。三哥這樣想要暴力硬上,實際上飛機整體結構都要調整,工作量要相當大,要不然法國何必新研發陣風,改改幻影2000不就行了嗎?

而另一個問題是,三哥能吃的下這樣的改動?LCA戰鬥機的機翼設計是法國達索公司在80年代給印度設計的,採用當時較先進的雙三角翼的設計佈局。機翼有兩個不同的後掠角,可以一定程度上兼顧低速和高速性能。但是這種設計跟鴨翼有著天然的八字不合,鴨翼拉出的渦流與主翼進行耦合時,經過不同的後掠角會產生不同的升力變化,這種難以控制的升力變化很危險。目前還沒有誰敢在鴨翼飛機上佈置雙三角翼,我們處理不了,歐洲同樣處理不了。LCA的雙三角翼主翼,雙三角翼加鴨翼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飛機採用。更加悲催的是,三哥LCA上簡直是國際分工合作的典範,他自己壓根沒有相關研發設計能力和需要的設備,LCA飛機結構是英國和意大利團隊設計的,主翼氣動佈局是法國達索幫忙的,而飛控又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90年代初寫的,印度自己人會搞個屁啊。就這樣前後折騰了三十多年,到現在還沒有搞明白一直難產。現在跟我說要全部推翻掉,臥槽!這是什麼樣的神操作!

三哥光輝MK II全方面升級概念圖,要使用AESA雷達、IRST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改進航電和超視距攻擊能力,其他還有采用機上製氧、升級電子對抗以及發動機等。這概念勉強達到縮小版的殲-10C的水平吧,如果不插這對鴨翼說不定我還真信了!而插上這對鴨翼,這個違反空氣動力學設計理念,我只想說印度裝備常用的話,我們三十年後見……


五嶽掩赤城


LCA戰機最大的問題不是在於性能如何以及還能怎樣魔改,它最大的問題一直都是“生產”。

對於印度這款研製了幾十年的戰機而言,越拖只會越壞,很容易就會陷入“性能落後繼續研發—漫長研發後性能還是落後”的怪圈。

但是印度人有個優勢,作為全球人傻錢多的表率,他們能很輕易的通過全球招標,購買到自己想買的任何一家的戰機。故而印度空軍從來不為裝備發愁,只要掏出小錢錢,全世界各種新銳戰機任他們挑,甚至某些戰機招標還能通過回扣發一筆洋財。

所以印度空軍並不緊迫,一切得來的太容易,他們一方面嘲諷自家的戰機研發,堅決不信任國產戰機。一方面對著全世界的先機戰機招手,今天試過MIG29,明天嚐嚐SU-30,後天再瞧瞧幻影2000、陣風,不滿意再想辦法引進F16驗驗貨...永遠沒有哪天說把眼睛落在國產機身上。

哦,對了,他們的幻影2000已經摔完了,的確需要補充新飛機。

如此,印度的LCA怎麼能得到發展呢?誠然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底子薄弱,大家都在披肝瀝膽的搞技術攻關,然而每次都卡在應用上,每次你的軍隊都不賣政府的賬,你指望LCA能通過“魔改”就成為好的戰機麼?

現在所謂的“魔改”也是這些個印度傳統毛病。眼高手低,看到國外的先進戰機起步了,而“印度製造”卻依然爛在鍋裡,印度人便不開心了,想顯示一下“印度人很牛逼”,新的LCA“魔改”方案中其實也沒有什麼逆天的東西,最大的改變是“隱身”。

但是LCA那個底子能隱身嗎?這無疑又是在拿可憐的LCA方案亂搞。印度有隱身的技術積累嗎?這種眼高手低的做法弄到最後,最終倒黴的還是LCA的整體方案,我們可能需要再等到下一個10年,用花白的頭髮迎接三哥們的“神魔LCA”了。

不過你別說,三哥還希望自己的LCA能有“土豪國家”買單呢。


王司徒老百科


有讓印度不引以為傲的裝備嗎?答案是沒有!

我們先來看下讓印度引以為傲的三大武器裝備:“阿瓊”坦克、“維克蘭特”航母、“光輝”戰鬥機

2019年2月20日,印度航展在班加羅爾如期舉行,為什麼說是如期舉行?因為僅僅2月份這還沒過完的一個月,印度空軍就摔了4架飛機,成功創造了歷史!顯然印度軍方沒有沉醉於“世界第一摔”的名頭,還是如期召開了航展。印度國產戰機的驕傲——"光輝"LCA戰鬥機。展會上,光輝戰機重大改進升級型號MK2終於在本屆印度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從模型上看整個機體進行了相當大的改動,在機頭兩側增加了一對類似殲十戰鬥機的鴨翼。換裝F414發動機、換新的航電、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總之能換的都換。但不管怎麼換它還是個三代機,現在已是四代機的天下。當然以上種種改裝皆是印度軍方構想。



為什麼文章開頭列舉的包括“光輝”戰鬥機在內的裝備會成為印度驕傲?往下看,您別樂。我總結有以下三點:

一.研發時間漫長。阿瓊坦克研發到裝備,整整搞了30年。光輝戰鬥機從80年代研發算起,也是搞了30幾年。2009年印度正式宣佈首艘國產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開工建造,時至今日一晃就是10年,在這期間印度媒體、軍方宣佈了三次下水,哪一次不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盛況。如今依然空殼子一個泡在水裡,泡10年船體都還沒鏽蝕,足以證明船體鋼板質量多麼好。

二.研發集眾家所長。印度軍工緊追時代潮流,從裝備立項都是高起點高要求。那個國家的同型裝備先進我就學那家,能不能造出來是一會事,但至少要敢想嘛。研製過程中遇到瓶頸也沒關係,邊造邊改凸顯靈活思維。

三.人緣好,零部件全球採購。沒必要去浪費時間糾結於發動機、電子設備、武器系統、雷達設備、火控系統這些有的沒的。能買幹嘛要自己倒騰,有錢有人緣哪裡買不到貨?況且這些外購印度認為並不妨礙自研自造的標籤,說我裝備是萬國造的那都人眼紅,耳朵堵起來甭搭理。

雖然這些裝備經過前後兩代人研製出來,只怪別國腳步太匆忙,研發出來就落後了。甚至印度軍方都不願意裝備,但依然沒有關係。及時推出了升級版2.0、魔改版3.0,相信到時一定可以勇立潮頭,雄霸南亞。


(客觀寫作軍事資訊,您都看到這裡了點個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阿龍談兵


光輝戰機是印度阿三上世紀八十年代研發的單座單發全天候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

外形上受到了法國幻影-2000的影響,採用的是無水平尾翼的大三角翼設計,而且起落架應該是為上艦艇,航母做了準備。機體採用的複合材料,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和減輕重量,能更好的抗雷擊,更加適合全天候作戰。

但是印軍採夠以來問題就一直問題不斷,光15年就發現了100多個缺陷,而且現在的光輝戰機也是屬於中法合資了吧,相控陣雷達,發動機都是裝備法國產的!





不一樣就一樣


電影模仿幻影,但是沒有幻影的性能,又不像幻影,三不像。性能落後很多,它研究到裝備部隊真的經歷太長時間了。別人都換代升級了


萬米擊殺特朗普


一架經典的切尖三角翼二代機,用萬國的三代機附件拼湊成的二代機。整體性能遠遠不及中國的殲7改型戰鬥機。也差於印度30年前開始組裝的米格21。印度自己都不會裝備的東西。是個沒有未來的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