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嫡子的庶子和庶子的嫡子,一般誰的權利大?

片語Jwai


其實這個問題主要還是看誰和當家人的關係好才能界定誰的權力更大,光談權力一說顯然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不妨以明代的皇族舉例,也許能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以萬曆皇帝來說,長子朱常洛和三子朱常洵,因為萬曆皇帝的皇后無子,我們不妨暫定朱常洛為嫡子。嫡子朱常洛後來繼位是為明光宗,庶子朱常洵被封為親王(福王)。後來明光宗的兒子(也就是嫡子的庶子)朱由檢也被封為親王(信王),而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也就是庶子的嫡子)繼承王位,稱為福王。


從待遇來說,朱由檢和朱由崧都是大明的一等王爺——親王,是僅次於皇帝的封號。待遇也都會按照親王的待遇給予,當一個太平王爺,二者權力相當,不存在什麼差距。

而從法統上來說,朱由檢則更加接近皇族血脈,如果說後來的明熹宗子嗣旺盛,這唯一一點的高貴會隨著一代又一代皇帝的繼位而顯得微不足道。但偏偏明熹宗死的時候沒有留下一個兒子,這時候就顯示出法統的重要性了。朱由檢由於和皇帝血脈更近才得以繼承皇位,這一點上根本輪不上朱由崧。

後來朱由檢在北京殉國,朱由崧又以這層最近法統關係成功在南京稱帝,開創南明。


所以說,要是實在分一個高下,那麼小編則認為,嫡子的庶子比庶子的嫡子更加具有競爭力,不過這種競爭力還得分時候,以皇帝本人的個人情況為依託,皇帝家無事,這種優勢體現不出來,皇帝家有事,也許這是一個不錯的身份。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嫡庶關係更主要反應在爵位的繼承上,可以這樣理解,正常情況下,嫡支的繼承爵位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庶支,如果嫡子沒有嫡子,只有庶子,那麼嫡子的庶子就可以承襲爵位,而不是庶子的嫡子,換句話說,只要嫡支還有繼承人,無論嫡庶,爵位的承襲基本上不可能到庶支。

如明代朱元璋第二子朱樉,封親王,嫡長子朱尚炳承襲親王爵位,嫡次子朱尚烈封郡王,嫡三子朱尚煜封郡王,庶四子朱尚烐、庶五子朱尚灴、庶六子朱尚炌亦封郡王。朱尚炳四子,嫡長子朱志堩承襲爵位,因無子,死後爵位由其庶兄、朱尚炳庶長子朱志均承襲,朱志均亦無子,爵位遂由朱尚炳庶三子朱志𡐤承襲。也即親王之爵位始終在朱樉嫡長子朱尚炳一支承襲,其餘無論嫡子或者庶子均不可襲親王爵位。明代其餘親王爵位承襲規則亦如此。


楚邾


當然是嫡子的庶子為正宗。這個很好理解,在古代,一直實行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宗法制。 貴族的正妻只有一個,一般都是成年時,在成年禮上與物色好的對方訂親。在這個成年禮上最重要的儀式就束髮,在古代一般男娃,女娃都是把頭髮一邊扎一個小辮,女娃的叫丫,男娃的叫徸角。所以女娃一般都叫丫頭,在成年禮上,女娃要梳鬢,男娃就把頭髮梳一個髻用簪子束上。而在這個成年禮上定親的就稱為結髮夫妻。只有正妻所生的子嗣才能叫做嫡子,才屬於嫡系。長子稱為嫡長子,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父親的爵位。其他妾生的都只能是庶子,哪怕比嫡子先出生。所以很明顯,嫡子的庶子他是位列嫡系的。而庶子從一開始就是旁枝,他的嫡子也只能繼承他自己的世襲,而不是整個家族的。


薄荷綠茶餅


這個問題如果從純理論的角度而言,毫無疑問是嫡子的庶子。實際上,嫡庶的觀念來源於西周時期的宗法制度,是當時天子諸侯大夫等統治階級在權力和財產繼承等方面的依據。隨著西周的滅亡,宗法制度也土崩瓦解,但這種宗法觀念卻流傳了下來,在歷朝歷代的社會上,成為了一種“習慣法”。

在宗法觀念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嫡”,即正妻所生的兒子。嫡子為大宗,而庶子為小宗。在這個意義上講,嫡子的庶子雖然相對於嫡子的嫡子來說,算是小宗,但是他畢竟屬於 嫡子這一支,這一支與其他庶子的支系相比,都是大宗。所以,只要是嫡子的這一支,實際上在身份與地位上,本身已經高於其他支系的任何一個人了。而庶子的嫡子雖然是“嫡子”,但他的父親本身就屬於庶子(相對此人的祖父而言),他本人也是庶子的支系,地位上和嫡子的支系相比,是有天然的落後性的。

因此,從宗法的角度來講,只要是嫡子這一支,無論是嫡子的嫡子還是庶子,地位都要高於其他支系的任何人。

當然,距現代越近,宗法觀念越淡薄,到了明朝時期,嫡子的庶子和庶子的嫡子雖然在地位上有差別,但在實際待遇上而言已經毫無差別。到了 清代,皇帝確定繼承人的方式已經 完全脫離了嫡庶的觀念,而是以“賢”為主,皇帝自行確定


庭州行者


這個就太難說了,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放在皇家,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嫡子繼承了皇位,此時嫡子的庶子肯定要比庶子的嫡子權力大。皇帝的兒子和侄子比,你說誰權力大呢?

第二,嫡子不止一個,除了繼承皇位的嫡子(理論上都是嫡長子)以外,其他嫡子和庶子比並沒有很大的優越性,身份都差不多。此時嫡子的庶子不如庶子的嫡子。


如果放在有爵位的人家,和皇家是大體相同的。可如果在普通人家,雖然嫡庶分明,但除了長房長孫外,其他也都大同小異。這裡也不舉例子了,因為實在想不出來哪有這些例子。而且古代雖然注重出身,但人的能力更重要,無論是皇家貴族還是普通百姓,庶出勝過嫡出的大有人在,所以討論這個問題很難一言以蔽之!


孔六十三


這問題還用問?

嫡子 庶出 遠遠大於 庶出的嫡子,已經屬於旁支了。


魯賓孫1


繞口的問題,起步就已經輸了,後面能追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