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已超1萬公里,為何還要研製轟炸機?

李先森77998


洲際導彈和轟炸機是兩碼事,說幾個最現實的問題吧:多次利用、常規轟炸、政治威懾,這三點戰略轟炸機可以做到而洲際導彈卻做不到,所以即便各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他們還是在繼續努力的搞戰略轟炸機。

1.戰略轟炸機更靈活。戰略轟炸機本身是一個遠程空中打擊平臺,他可以全球部署,在短時間內抵達各作戰地區。

2.戰略轟炸機的成本低。一枚“三叉戟2”型洲際彈道導彈的造價為6500萬美元,只能使用1次,只要發射出去那麼6500萬美元就沒有了,而且還是一次性的。戰略轟炸機則不同,雖然他的造價更高但是他可以反覆利用,一次任務算下來就是幾十萬美元的使用成本。如果同樣執行10次任務,洲際導彈要花費6.5億美元,而圖-160戰略轟炸機帶著造價也不過3億美元左右,長遠來看戰略轟炸機比洲際導彈成本低很多。而且洲際導彈本身價格那麼貴,總不能用數千萬美元的導彈帶著一堆常規炸藥去攻擊敵人吧,就連美國也沒有奢侈到這種程度。

3.戰略轟炸機核常兼備。戰略轟炸機能攜帶核武器,但是也可以攜帶武器,在日常任務重主要使用常規炸彈、精確制導炸彈、常規巡航導彈這類武器,可以執行多種多樣的作戰任務。然而洲際導彈則不同,洲際導彈的有效載荷都是核彈頭,換句話說他只能執行核打擊任務,這就意味著他的功能太單一。而且洲際導彈這種戰略核導彈即便換成常規彈頭也容易引起對方誤判,因為這實在是太敏感了。

4.戰略轟炸機威懾能力。雖然洲際彈道導彈也應該有極高的威懾能力,然而洲際導彈的威懾是在發射井裡,別人看不見他。而戰略轟炸機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只要某地區出現敏感的政治和軍事事件,那戰略轟炸機可以立即起飛全世界表明政治觀點。所以要論威懾能力還是戰略轟炸機更直觀。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期間英國火神轟炸機就曾經對阿根廷進行過遠程空中打擊,期間實施了11次空中加油,雖然最終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戰果,但是顯示卻顯示了英國的遠程投送能力。

所以有了洲際導彈不代表戰略轟炸機沒有意義,反倒是常規戰爭中戰略轟炸機來的比洲際導彈要“實在”。


雛菊西瓜Peterpan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轟炸機是可以使用的,是活的戰略威懾,而洲際彈道導彈是不可以使用的,是死的戰略威懾。

就世界範圍來看,


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裝備有名副其實的戰略轟炸機,其中美國有B–2、B–1B、B–52三款轟炸機,俄羅斯有圖160、圖95MS、圖22M3也是三款,我國的轟6K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只能算中程轟炸機,雖然我們一直把轟6K當做戰略轟炸機使用,實屬無奈之舉,只有等我們的轟20服役了,我們才算有了真正的戰略轟炸機。
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目前也只有中、美、俄、英、法等聯合國五常,洲際彈道導彈因為只能搭載核彈頭,屬於核武器,所以在使用上有諸多限制,甚至就根本不可能使用,因為一旦使用洲際彈道導彈,就意味著會引發核大戰,對各國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所以不會輕易使用,只是作為戰略威懾力量而存在。


轟炸機在使用上就靈活多了,既可以在實戰中使用,也可以作為威懾力量使用,戰略轟炸機相比於洲際彈道導彈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使用常規武器,在實際戰爭中發揮轟炸機的應有作用。
所以用洲際彈道導彈形成戰略威懾,用戰略轟炸機形成實際威懾是各軍事大國普遍追求的目標。在可預見的將來,世界將形成中、美、俄三家的戰略轟炸機空中爭霸的局面。


那年那月那兵說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洲際導彈和轟炸機。

洲際導彈,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執行大洲之間打擊任務的一種超遠程武器,是一種彈道導彈,射程8000公里以上

。它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重要一環。注意,洲際導彈是跟核武器息息相關,也就是說洲際導彈都是帶有核彈頭的,這種射程上萬公里的戰略武器,沒有那個傻子會去裝上常規彈頭,難道好不容易突破你的反導網,就為了炸掉一座大樓?是不是太奢侈了?所以洲際導彈肯定是用來執行核打擊任務的,不到生死存亡時刻根本用不上,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威懾力量存在。

至於被稱為

空中堡壘的轟炸機,用途就比較廣泛了。轟炸機可以分為戰術轟炸機(載彈3~5噸)、戰役轟炸機(載彈5~10噸)和戰略轟炸機(載彈10~30噸)三種類型。大家聽得比較多的應該及時美國的B-2轟炸機和俄羅斯的圖-160了,這兩種轟炸機可以說是當代轟炸機的典型代表(有著上萬公里的航程)。轟炸機也是三位一體核打擊中空基核力量的組成,可以直接投擲核彈,但是前提是你要能突破對方的防空網,不過自從有了巡航導彈以後,轟炸機就可以不用飛到目的地進行核打擊了,可以在幾千公里以外發射巡航導彈(巡航導彈的飛行高度只有幾十米,隱蔽性高,不容易被雷達發現,而且精度很高,可以說是指哪打哪,比洲際導彈的打擊精度要高)。

再者,執行常規打擊的時候,轟炸機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了,你用常規導彈打擊幾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以外的目標,代價太大,或者說太燒錢了,打擊效果也肯定有沒轟炸機扔個幾十噸炸彈下去來得實在,而且現代轟炸機的航程飛個幾千公里完全不是問題,不說B-2(唯一的隱身轟炸機

,美國佬的黑科技)和圖160這兩個變態了。總之,轟炸機是目前空軍的主力作戰武器之一,在有限衝突中的作用不是洲際導彈能比的,那個大炸逼只能在核大戰的時候用用,不然平時就是個威懾力量,你見過現在有人用洲際導彈去懟別人的?貌似還沒有國家用過吧。

以上內容只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我是軍事問答達人哨兵ZH,領域解析,獨特見解,歡迎大家關注。


哨兵ZH


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戰略轟炸機是刀,裝備了後悔藥,洲際導彈就是箭,沒辦法裝備後悔藥。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國與國的爭鬥,真正的拼殺也只是電光火石之間,而更多的時候,就是排兵佈陣、搖旗吶喊。

通過空中加油,戰略轟炸機理論上可以實現24小時值班巡航,而美、俄、中三國就是這樣做的,只要它在2萬米的高空,敵人的脖子就感覺到冷嗖嗖的。戰略轟炸機可以搭載不同的戰術武器、戰略武器,必要時,甚至可以搭載水泥塊,扔到你頭上,把你嚇個半死。就比如用槍頂著你的腦袋,是否扣扳機,取決於我,取決於事態的發展而定。

戰略轟炸機子天空飛行的時候,順便丟個炸彈,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一方面可以消滅戰術目標,一方面給敵人震懾,就算敵人要反撲,也可以通過外交、經濟進行協調、轉寰,可以真誠“道歉”,比如飛行員精神分裂、酒喝多了、飛機故障什麼的鬼話,都可以忽悠。


目前的洲際導彈基本上就是二踢腳,沒辦法回收的,基本上就是銷燬、自毀,性質是不一樣的。等到動用洲際導彈,那就是所有的政治角逐、常規軍事不能夠達到目標了,就是魚死網破,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所謂:沒有出鞘的刀才是最有威脅的,不是麼?

既然動用洲際導彈,對付的不可能是梵蒂岡、瑞士這樣的國家,肯定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第三的高手行列,沒有必要,誰也不會用針去扎老虎的屁股,別指望10枚戰略核導彈可以打擊這樣的對手,要想徹底打垮這樣的高手,需要5000枚以上的洲際導彈進行一次飽和攻擊,才能夠達到戰術目標,而對手剩下的數百枚導彈,自動發射……(事實上,對手的防禦系統在探測到敵人5000枚導彈升空的時候,自己的戰略導彈也就自動發射了。在旁邊看熱鬧的世界第三,難道就等著吃瓜麼?絕對不是這樣的,誰也不知道這5000枚導彈有幾枚會落到自己頭上,顧不上了,先發射再說吧!這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奉行的循環戰略核威脅。)


高手都不會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在地球70%的湛藍海水之下,遊弋著上百艘戰略核潛艇,每一艘核潛艇裝備24枚戰略核蛋蛋~~~

5000枚洲際導彈攜帶的分彈頭基本上就會達到50000枚,當量都在50-200萬噸當量,這樣子才能夠勉強消滅掉天下第二高手的戰略反擊力量,而這樣帶來的核災難,全球都受不了,高空瀰漫的放射性塵埃會持續200年,全球85%的人類會在短期內死於各種癌症,其餘12%的人餓死,56%的動物會慘死,林木也會有45.78%遭到破壞,糧食絕收,全球基本上就回到新石器時代……


鑑於上述風險,世界上的五個核大國領袖身邊都建有直通電話/視頻線路,為的就是防範設備故障什麼導致的錯誤發射。


現在知道戰略轟炸機的寶貴用途了吧?


諸葛小村姑


洲際彈道導彈迄今為止在實戰中從來沒有用過。而轟炸機不管是大戰還是小戰經常使用。洲際彈道導彈裝備的都是核彈頭,在實戰中沒人敢用。就算換成常規彈頭,也有可能會被誤判,導致世界大戰的爆發。所以大家都是拿洲際彈道導彈嚇唬人的,不敢用。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裝備不起洲際彈道導彈。而且洲際彈道導彈也是非賣品,拿錢買不到。但是轟炸機就不一樣了。狂風這樣的戰鬥轟炸機。圖16這樣的中型轟炸機,任何一箇中等國家都買得起。手頭自然是有什麼就用什麼咯。

至於戰略轟炸機只有英國蘇俄和美國才有。戰略轟炸機是經常用的。比如在馬島戰爭的時候,英國就動用了戰略轟炸機轟炸馬島上面的機場。B-52轟炸機在越南戰場上的地毯轟炸,打得越南人心驚肉跳。



就算是最貴最強大的b2轟炸機,也參加過多次實戰。轟炸南聯盟轟炸科索沃轟炸阿富汗,B-2就真的像幽靈一樣無處不在。美國從來沒有把b2轟炸機藏起來,不用,只要一抓住機會就讓b2上戰場練練手。

雖然很多人都看不起轟六轟炸機。覺得他又醜又弱。如果真要沒有這個轟炸機,美國海軍就會住在家門口,賴著不走了。根本就不用操心搞什麼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去圍堵封鎖。中國的轟六k出來以後,美國現在覺得連關島都不安全。



對於中國來說,是必須要搞轟20轟炸機的。中國雖然有東風五導彈,東風41導彈,東風31導彈。但美國人並不怕,因為它知道你不敢輕易使用。但是中國轟20轟炸機出來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美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航母上邊兒是不是有幾家轟20在遊蕩。


厲兵


的確,自從核武器出現之後,美蘇等核大國的核武器運載工具當中,洲際導彈曾經卻而代之,讓戰略轟炸機一度下崗了,原來類似於中國的轟-6,英法分別有3V(火神、勝利者和勇士)中型轟炸機和幻影IV超音速轟炸機用於執行核攻擊任務的,但後來英法不僅讓它們解甲歸田,甚至只保留了戰略核潛艇搭載的潛射洲際導彈。

但後來,巡航導彈的出現,小而精的B61這樣的戰術核航彈的出現,讓戰略轟炸機的價值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巡航導彈可以讓非隱形的戰略轟炸機脆弱的生存能力得到保障,禦敵於千里之外,而B-2這樣的隱形轟炸機,可以攜帶B61執行核攻擊任務,而且精度要比圓概率誤差(CEP)至少百米(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90米,目前已公開的最高精度)以上要準的多。

(攜帶Kh-101隱形巡航導彈的老熊在敘利亞)

在常規打擊任務上,戰略轟炸機更是比洲際導彈好用多了。雖然美俄中的洲際導彈也時常進行抽檢試射,但都是本國領土或者固定的海上靶場(美國主要是太平洋誇賈林環礁),很難用於實戰,即使裝載常規彈頭,也很容易引起別的核大國的誤判導致不可想象的結果,這種風險戰略轟炸機完全可以化解。

(LGM-118“和平保衛者”洲際導彈10個核彈頭再入場景,就算換成常規彈頭扔在阿富汗,中俄肯定難以接受)

因此在阿富汗、敘利亞戰爭中,你可以看到美國的B-52、B-1、俄羅斯的圖-160、圖-95MS攜帶巡航導彈、航彈攻擊敵方重要目標,卻沒有看到核大國手上的洲際導彈實際使用過一次。


用戶69771916656


圖注:美國戰略轟炸機B-1B

人們說到核力量,常說三位一體,指的就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它們分別可以從陸上、海上、空中對敵人進行核威懾或核打擊,這三大武器雖然作用趨同,但各有優勢,所以不能簡單說用誰取代誰。這就如同你手裡有蘋果和鴨梨,不能說有了蘋果,就可以不需要鴨梨!各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能二選一,用一個否定另一個。

就拿戰略轟炸機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來說,前者的缺點是速度慢,且有人駕駛,飛臨戰區有被擊落的可能。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則不然,它的優勢是飛行速度快,人在後方控制指揮,飛行乃至落在敵人目標區域過程中,不存在人員傷亡的風險。就此相比之下,似乎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更好一些。

但是別急,所謂優點和缺點,其實往往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優點當中其實蘊含著缺點,而缺點當中自然也蘊含著優點。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飛得快,但它是一次性使用,從研製到部署,再到維護,本來就已經耗資巨大了,再加上最後是一次性使用,打出去之後就是一去不返,綜合成本高昂。而戰略轟炸機有人駕駛,飛出去執行任務之後還可以飛回來,反覆使用,綜合成本上就很有優勢。

其實,就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而言,如果一定要說有了一個就可以不需要另外一個,一定要在兩個當中來一個二選一的話,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選擇更傾向於保留戰略轟炸機,比如五大國之一的法國,歷史上和美蘇等國一樣同步發展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但後來卻放棄了陸基彈道導彈,而將空基核力量保持至今。


兵工科技


陸基洲際導彈、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是核打擊三位一體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三者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路基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都強調隱蔽性,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在任何對手的視野之中,只有戰略轟炸機屬於可以主動出擊的空基戰略打擊力量,這種戰略威懾力量經常被用於顯示實力,比如美軍轟炸機經常在亞太地區和中東區域活動,俄羅斯轟炸機也經常繞飛歐洲及日本列島。

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一般在1萬公里左右,這樣的射程已經足夠對全球大部分區域構成威懾作用,海基核潛艇由於擁有長期水下隱蔽活動能力,因此能夠從更加難以防禦的角度發起導彈襲擊,是最主要的二次反擊力量。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仍然未有陸基洲際導彈和海基核潛艇發射核彈頭打擊對手的案例。當年美國用原子彈打擊日本,也是通過轟炸機實現的,由此可見轟炸機確實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投擲平臺。

嚴格意義上講,如果真的要發動核打擊的話,洲際導彈的速度和效率並不比轟炸機慢,甚至可以說更快,因為轟炸機需要起飛準備,還必須裝彈,洲際導彈進入大氣層之後的射速可以達到10馬赫以上,這是戰略轟炸機所不能比擬的。但是在相對和平時期,戰略轟炸機所體現的威懾作用,又遠遠超過隱蔽的洲際導彈。

另一方面,戰略轟炸機也不一定只能用來投擲核力量。事實上,美國和俄羅斯的轟炸機大多數時候都是用於執行巡航任務,作戰時則用於投擲常規武器。這些大規模空投平臺所發揮的多元作用,絕非其它平臺所能輕易替代的。所以轟炸機在未來仍然是必須重點發展的一個武器項目,“導彈替代飛機”的理論早就已經被證實不能完全成立。


白虎堂


戰略轟炸機與洲際導彈各有用途!無疑洲際導彈的單發打擊能力更強,但是洲際導彈面臨一個載體問題,那就是如何在敵人打擊區外保證安全。畢竟打起仗來,洲際導彈發射井肯定成為敵方導彈的重點招呼對象。這就迫使我們必須把導彈發射井移得很靠內陸,這使得敵方很容易提前做出預警,反而降低打擊的效果。但是戰略轟炸機就不同了。

戰略轟炸機則是另外一種載體平臺,是一列飛行在空中的炸彈卡車。戰轟在作戰的時候,可以由內陸地區滿載掛導彈然後再飛到沿海,或直接投射導彈或者經空中加油後再往縱深出去投射導彈,回來再空中加油飛回內陸。我們不禁會問,為啥轟炸機不直接駐紮沿海,這樣,豈不是省去往來折騰嗎?這還是因為戰場生存能力問題,戰略轟炸機與導彈都是國防重器,一直都是敵方勢力的打擊對象,放置在敵方打擊範圍內不安全。

其次,戰略轟炸機的價格更低。巡航導彈與洲際導彈畢竟不是一個價格的。這使得戰略轟炸機可以轉為戰術轟炸機使用。而洲際導彈就不同了,太貴,不適合在低強度戰爭中使用。這無疑增加了戰爭的效費比。


優己


洲際彈道導彈可以飛一萬多公里不假,但洲際彈道導彈能隔三差五飛去其他國家門口秀肌肉嗎?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像戰略轟炸機一樣飛出去執行完任務然後再返回基地嗎?洲際彈道導彈可以像戰略轟炸機一樣參加軍演扔炸彈嗎?答案很明顯,都不能,洲際彈道導彈的終極性、一次性、戰略性等屬性決定了它在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中的地位,終極但不全能,還需要其他核武還彌補其缺陷,即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

戰略轟炸機相比洲際彈道導彈,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它具有可重複使用的特性,只要在其壽命範圍之內,戰略轟炸機可以不停地起降執行任務,好比迴旋鏢,扔出去還能回來;但彈道導彈就像射出去的箭,射出去就回不來了。而我們都知道,在實際的使用中,戰略轟炸機的出動頻次要比洲際彈道導彈高得多,美國、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時常活躍在中東,中國的戰略轟炸機活躍在西太平洋,但是這三國的戰略彈道導彈換了一代又一代,至今沒有實戰機會,英國、法國的戰略彈道導彈也一樣,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戰略轟炸機的話,這些任務應該由什麼來執行?用洲際彈道導彈嗎?明顯不現實。當然,戰略轟炸機的戰略性也是因國而異的,英國、法國的戰略轟炸機在退役之後就再沒有研發新的,而美國、中國、俄羅斯均在研發新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