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繼後沒有被廢,其子十二阿哥有可能被立為繼承人嗎?

浮生若淺


乾隆帝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了。先後一共有三位皇后(包括被追封的令貴妃魏佳氏)。題目所說的繼後指的是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輝發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於雍正十二年嫁給還是寶親王的弘曆為側福晉,乾隆帝登基後,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時晉位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乾隆帝第一任原配皇后富察氏病逝,輝發那拉氏被晉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她也是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與此同時將其所在家族從鑲藍旗抬入滿洲正黃旗。乾隆十五年,正式冊封為皇后。乾隆帝雖然不像愛富察皇后那樣愛輝發那拉氏,但是他十分尊重這位繼後,兩人也算相敬如賓。

十二阿哥永璂是輝發那拉氏的長子,乾隆十七年出生。我們都知道乾隆帝是個嫡子控,作為中宮皇后的兒子,十二阿哥的出生讓乾隆非常高興,不僅寫詩紀念,還讓大臣與他“同喜”。從上面兩點來看,“嫡子控”的乾隆帝對繼後母子還是挺看重的。

乾隆三十年,繼後陪乾隆帝第四次南巡的途中,發生了一件大事觸怒了乾隆帝,南巡未結束,繼後便被秘密先行送回宮中。隨後,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冊寶,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只剩2人。此時的輝發那拉氏除了保留的名號,其他的與答應無異。直至輝發那拉氏死的時候,都未曾恢復,甚至以皇貴妃的例份下葬。而十二阿哥也因為生母的這個突發變故,與皇位無緣了。

那麼如果繼後沒有發生這個突發的變故,乾隆秘密立儲時,十二阿哥仍是嫡子,那麼他是否能夠繼承皇位?我個人認為概率還是很大的。

我們前面說過,乾隆帝是個“嫡子控”,他希望他的繼承人可以是嫡子,所以他的第一任皇后所生兩個孩子,一個秘密立儲了,一個也是有意立儲的,可惜最後這倆孩子都早夭了。如今第二任皇后又生了一個嫡子,乾隆同樣想實現自己這個心願,但前兩個孩子早夭給他了警示,讓他沒有過早去執行立十二阿哥為儲這個舉動,只等著十二阿哥長大。

其次,十五阿哥的生母令貴妃再受寵,也只是貴妃,在中宮皇后有嫡子的前提下,若這個皇子符合繼承人標準,且十五阿哥在才能上並沒有突出的地方,那麼乾隆帝不會越過嫡子去立十五阿哥的。


浮生若淺


從清高宗(乾隆帝)早期密立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長子、端慧太子永璉為皇太子舉動和對富察氏所生的另一位嫡子永琮的態度來看,清高宗是有著很深嫡子情節的。這一點從乾隆六十年清高宗正式禪位前追諡清仁宗(嘉慶帝)生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后也能看得出。實際上,清高宗完全沒有必要那麼著急追諡魏佳氏,足見他還是希望繼任者能夠以嫡子的身份即位的。這或許和清高宗自身是庶出有很大關係,自己失去的希望能在兒女身上找回來,這是很多父親都存在的想法,不是嗎?



因此,如果繼後烏拉那拉氏(一說輝發那拉氏)沒有被不廢而廢,換句話說,清高宗和烏拉那拉氏的關係如果比較融洽,就像和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孝儀純皇后魏佳氏那樣,她的兒子被密立為皇太子幾乎是必然的。即便清高宗與烏拉那拉氏的關係沒有與富察氏、魏佳氏那麼融洽,只要夫妻關係不惡劣,而烏拉那拉氏一直穩居後位,她的兒子依然是機會最大的。清朝雖然沒有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從爵位的傳承原則來看,基本上還是嫡子優先。有嫡子存在,卻跨過嫡子選擇庶出的兒子作為繼承人,幾乎沒有,最多也就是在嫡子當中不按齒序來論。以怡親王為例,雖然怡僖親王弘曉是老七,而寧良郡王弘皎是老四,按理承襲怡親王爵位的應該是弘皎而不是弘曉。但是,弘皎和弘曉都是怡賢親王胤祥的嫡子,是嫡福晉兆佳氏所生,比他們更加年長的庶長子弘昌依然是沒有繼承資格的。由此可見,如果烏拉那拉氏沒有被不廢而廢,清高宗似乎也不太方便跨過她所生的嫡子而選擇庶出的兒子繼承皇位。此外,再舉個例子,清仁宗去世時,因為秘密立儲的詔書一時沒有找到,彼時的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幾乎是一語定乾坤,可是她依然不敢跨過清仁宗的嫡長子清宣宗(道光帝)而宣佈讓自己的兒子綿愷即位。可見,清朝嫡子、尤其是嫡長子的分量還是相當重的。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從清世宗(雍正帝)開始,清王朝不再明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儲。這就註定了,皇太子人選只有皇帝一人決定,皇帝想讓誰來,就讓誰來!這也是雍正元年,清高宗能夠越過年紀比自己長、出身比自己高的哥哥弘時(弘時生母李氏為清世宗潛邸時期的側福晉,而清高宗生母鈕祜祿氏僅僅是“格格”,也就是沒有名分的妾)而被密立為皇太子的原因所在。因此,如果清高宗覺得烏拉那拉氏的兒子不行,選擇其他兒子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清朝沒有明文規定,必須立嫡子,而且還是秘密立儲。但無論怎麼說,只有烏拉那拉氏在皇后之位上,她的兒子機會要遠大於其他皇子。



除此之外,作為清高宗的兒子,還必須具備一個“超能力”,那就是能活!要麼長壽、要麼歲數小。清高宗活到了虛八十九歲,這個年紀在古代絕對稱得上長壽了!也正是因為長壽,清高宗熬死了眾多兒子,到乾隆六十年時,只剩四個兒子還活著……而這其中並沒有繼後烏拉那拉氏的兒子。烏拉那拉氏生了兩個兒子——永璂和永璟,永璟早夭、永璂活到了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說,繼後烏拉那拉氏所生的兩位嫡子都沒能熬過父親清高宗。除非烏拉那拉氏重新生出兒子來,否則她的兒子不可能繼承皇位。而烏拉那拉氏去世時,也就是被不廢而廢的第二年已經虛四十九歲了。這個年齡在清朝後妃之中,沒有誰還生出過孩子!當年孝儀純皇后魏佳氏虛四十歲生下慶僖親王永璘就已經被認為是后妃受寵是奇蹟了!



因此,即便繼後烏拉那拉氏沒有被不廢而廢,她的兒子基本上也不可能成為未來的皇帝。更何況,歷史沒有如果,烏拉那拉氏已經被不廢而廢了,而她唯一活著的兒子永璂也早已於乾隆四十一年作古,生前沒有過得任何爵位。直到嘉慶四年,清仁宗親政之後,才給這位十二哥追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多羅貝勒,而這個爵位在清高宗一眾兒子當中並不高,甚至可以說相當低!(注:清高宗序齒的兒子當中,除了永璂和端慧太子永璉之外,全部都有冊封或追封的王爵,永璉雖然沒有王爵,但皇太子要遠高於親王)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繼後,就是乾隆朝時期的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其先後為乾隆皇帝誕下兩子一女。

乾隆皇帝的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她是清朝唯一沒有獲得諡號的皇后,並且在輝發那拉氏死後,也僅僅是按照妃嬪的禮儀,象徵性的將她安葬入了純惠皇貴妃的陵寢地宮中,還不是安葬在正位,以偏位安葬。

繼皇后輝發那拉氏之所以為乾隆皇帝如此的厭惡,根本原因還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斷髮事件,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震怒,乾隆雖然沒有將其廢黜,但是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要知道按照當時的禮節,皇上和太后在世時削剪頭髮是在詛咒皇上和太后,這是大不敬的行為,所以乾隆皇帝的憤怒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年之後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繼後輝發那拉氏便在淒涼與憂鬱中病逝。即便如此,乾隆皇帝對於輝發那拉氏的餘怒依然未消,輝發那拉氏所生的皇十二子永璂,自始至終也沒有得到乾隆的喜愛,直至乾隆去世、嘉慶皇帝登基後,才被追封了貝勒。


如果繼後輝發那拉氏不去惹怒乾隆,不僅她自己的最終結局不會如此淒涼,就連他的兒子十二阿哥永璂的人生軌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儘管清朝是一個由滿洲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但是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歷代帝王都希望能夠貫徹“嫡長子繼承製”,但是一直都未能如願。

努爾哈赤時期,其元妃佟佳氏所生的嫡長子褚英、嫡次子代善先後被立為繼位人,但是最終又因為種種原因為努爾哈赤所廢黜;皇太極的正宮皇后哲哲、順治皇帝的兩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都未能誕育皇子;康熙很早的時候就將自己的嫡子胤礽冊立為太子,但是在胤礽逐漸變壞的情況下不得不兩度將其廢黜;雍正皇帝與皇后烏拉那拉氏所生的唯一嫡子在雍正繼位前就去世了。可以說在乾隆皇帝之前,“嫡長子繼承製”,是歷代滿清皇帝最為想要遵照的傳位方式,但是卻始終未能實現。

而到了乾隆皇帝在位時期,乾隆皇帝更是希望能夠通過“嫡長子繼承製”的方式來完成皇位的傳承。

乾隆皇帝剛剛繼位,就遵循雍正所創設的“秘密立儲制度”,將富察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確定為自己的接班人,並且撰寫傳位詔書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不料天不遂人願,乾隆三年(1738年),不滿九歲的永璉去世,乾隆第一次立嫡的計劃就此破產。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永琮出生,乾隆皇帝再一次希望冊立永琮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永琮兩週歲也去世了。

而伴隨著兩位嫡子的相繼去世,傷心欲絕的富察皇后身體狀況也是大不如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也去世了。

輝發那拉氏被冊封為皇后,其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嫡子”。

繼後輝發那拉氏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給當時還是寶親王的乾隆皇帝弘曆為側福晉。乾隆皇帝登基後,在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冊立為皇后。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二阿哥永璂出生,此時的永璂也憑藉這“母以子貴”成為了乾隆的“嫡子”,有著非常高貴的身份,如果輝發那拉氏沒有惹怒乾隆,永璂嫡子的身份也將一直保留下去,而他也將成為繼位的熱門人選。

不過當時的永璂還要面對著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就是五阿哥永琪。

永琪雖然出身不如永璂高貴,但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愛永琪,而永琪也是非常爭氣,典型的文武全才,有勇有謀,甚至還從火場中營救過乾隆,也正是因為如此,乾隆三十年(1765年)年僅24歲的永琪就被封為榮親王。

但是僅僅三個月後,永琪就因病去世了,可以說永琪的去世,也使得永璂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來爭奪皇位,同時也更加增加了永璂繼承皇位的可能。


當然,即便自己的母親沒有為乾隆所厭惡,十二阿哥還有一個他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他那長壽的老爹,乾隆。

即便是乾隆有心冊立自己的嫡子十二阿哥永璂,但是永璂能否最終登上皇位,還是要看他自己能不能活的過自己的老爹乾隆皇帝。要知道,乾隆是把自己的絕大部分兒子都熬死了,自己已然穩坐皇位之上。

所以,即便是沒有自己的母親的斷髮事件,自己也沒有為乾隆所厭惡,被乾隆冊立為接班人,想要登上皇位,必須要有的一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活過乾隆。


雍親王府


我覺得完全有可能。

乾隆是一個特別顧面子的人,他幾次三番想立富察皇后的兒子為太子,希望以真正的“元后嫡長”繼位,結果不但沒立成,反而連累皇后早早去世。為什麼這麼說呢?

雍正五年,富察皇后嫁給乾隆(當時是寶親王),時年16歲。一年後生皇長女,再過兩年,生二阿哥,再一年,生皇三女。以後十五年沒再生育,也許是不得寵,也許是身體不太好。

乾隆也不勉強皇后生育,他已經走了二阿哥,早早的就密立二阿哥為太子了。

不想二阿哥卻不幸夭折。

為了能滿足乾隆生嫡子繼位的希望,富察皇后於乾隆11年再次生下七阿哥,這年她已經33歲。生孩子令皇后大傷元氣。

乾隆再次密立四阿哥為太子。

兩年以後,七阿哥再次夭折。皇后不久也去世。乾隆寫下御製詩,嘆到早知如此,就不勉強皇后生子了。

富察皇后去世以後,那拉皇后接替了她的位置。在成為皇后以前,那拉氏並無所出。但成為皇后以後,她接二連三生下孩子。

她被立為皇后剛一年半,就於乾隆十七年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第二年生下皇五女。乾隆二十年又生下了皇十三子永璟。

乾隆以前不寵她,後來不原諒她,一共就寵愛那拉氏這麼幾年,生了三個孩子。很顯然,乾隆退而求其次,既然不可能有元后嫡子繼位了,那至少也要個繼後嫡子吧。生一個不夠,再生一個,加個雙保險的意思。

按照乾隆做事情的風格,他很可能已經把十二阿哥秘密立儲了。

等到那拉氏被廢,十二阿哥也被秘密廢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