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烏拉那拉皇后當初是為什麼被廢的?對此你怎麼看?

靈魂流浪者D


《延禧攻略》中的嫻妃——烏拉那拉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滿洲鑲藍旗人,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的女兒。雍正時期把她賜給了當時還是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曆,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被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在孝賢皇后富察氏死後,中宮缺位。當時的乾隆皇帝三十八歲正值中年,太后特別關心這件事,見嫻貴妃端莊賢惠,有母儀之風,就勸皇帝立嫻貴妃為皇后。由於乾隆皇帝跟富察皇后感情深厚,就先把她晉封為皇貴妃,代替皇后管理六宮大小事宜。孝賢皇后的喪期過後,在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將其冊封為皇后。

之後烏拉那拉氏皇后開始了春風得意的時光:跟隨皇帝展謁祖陵、西巡嵩洛、五臺山進香、下江南巡視。還給乾隆皇帝生下了二子一女(乾隆十七年之前一個孩子都沒有),可見皇后烏拉那拉氏當了皇后是榮寵倍增。然而,在乾隆三十年正月,烏拉那拉氏皇后跟隨乾隆皇帝南巡,在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護送皇后由水路先行回京城。然後乾隆皇帝聲稱皇后烏拉那拉氏忤旨剪掉頭髮,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裁減了她的一部份傭人,到了七月份,烏拉那拉皇后身邊只剩兩名宮女。乾隆皇帝雖然沒有下令廢了烏拉那拉氏皇后,但皇后也形同廢后被打入了冷宮。

第二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一年七月,烏拉那拉氏皇后鬱鬱而終,乾隆帝下旨以皇貴妃禮葬,不舉行國孝三年。烏拉那拉氏皇后又迴歸嫻妃了。皇后烏拉那拉氏死後不僅被葬在了妃園寢內,還沒有自己的單獨寢陵,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還位於一側。最可悲的是,皇后烏拉那拉氏既不設神牌,死後也無祭享,根據內務府檔案記載,整個喪事僅用銀二百零七兩九分四釐。說讓以皇貴妃之禮安葬,其實就是以嬪禮安葬。可見乾隆皇帝對她剪髮的舉動嫌棄到了極點。


我們今天不探討皇后剪髮的原因,說說皇帝為什麼那麼嫌棄皇后烏拉那拉氏。古人本來就不讓剪髮,清朝皇族祖上的風俗又忌剪髮。身為一國之母的烏拉那拉氏剪掉了頭髮觸犯了乾隆皇帝心中的痛楚。乾隆皇帝最寵愛的是富察皇后,雖然愛新覺羅家族沒有立嫡的先例,但乾隆實在太喜歡富察皇后的孩子了,決定違背祖制立嫡子為太子,但不幸的是兩個愛子都夭折了,富察皇后也因傷心過度離世。乾隆皇帝就認為祖先傳下來的規矩是不能違背的。現在自己做皇帝如日中天之時,作為皇后的烏拉那拉氏違背祖上的忌諱,剪短了頭髮,乾隆認為這是無視他的江山社稷,實在是大不敬。因此,乾隆皇帝就把烏拉那拉氏的地位一降再降,唯恐她的剪髮舉動冥冥中影響到他的江山社稷。乾隆皇帝有一種很強的宿命感。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就把皇位讓給了兒子嘉慶皇帝,做了三年多的太上皇,就是不想超越祖父康熙皇帝。看來永璉和永琮的早逝對乾隆造成的陰影一輩子都無法磨滅。


書林外傳


烏拉那拉氏為滿洲正黃旗那爾布的女兒,早先是寶親王弘曆的側福晉,等到弘曆即位,烏拉那拉氏被冊封為嫻妃,後來又相繼晉升為嫻貴妃、嫻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冊封為皇后。

烏拉那拉氏為乾隆的繼後,乾隆的第一個皇后是孝賢皇后富察氏。乾隆與孝賢皇后是少年結髮的夫妻,十分恩愛,加之孝賢皇后出身貴族,素有修養,又生過二子一女,因此一直受到乾隆的重視。乾隆十三年(1748年),孝賢皇后因病去世。

(《如懿傳》中的烏拉那拉氏皇后)

孝賢皇后去世後,乾隆十分悲痛,特意為其舉辦了規模盛大的葬禮,以此寄託哀思。孝賢后去世後,乾隆本不打算立後,但是後宮一日不可無主,加上百官的奏請,乾隆立了烏拉那拉氏為皇后。但是這位烏拉那拉氏脾氣不太好,為人處事惹得乾隆十分不悅。尤其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南巡途中,烏拉那拉氏接連頂撞皇太后、皇上,還作出了剪髮的違逆之舉,乾隆帝自然十分不滿,有了廢后的想法。但是因為朝臣反對,乾隆並未廢除,而是大大降低了烏拉那拉氏的規格,僅僅相當於嬪,實際上相當於廢除了。

(《延禧攻略》中的富察氏皇后)

作為一國之君的乾隆,此時已經年過半百,面對這樣一位“潑婦”,不禁想起了孝賢皇后的溫柔體貼。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想想富察氏的好,再看看烏拉那拉氏的壞,乾隆自然對這位皇后更加憎恨了。


老照片


乾隆的伉儷妻子孝賢皇后去世後,中宮一直空缺。乾隆也一度思念自己的妻子,非常傷心。此時的乾隆皇帝正是三十八歲好年齡,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后對於兒子無皇后之事相當關心,平日所見嫻貴妃端莊有禮貌,有國母的資質,勸皇上立嫻貴妃為皇后。乾隆和孝賢皇后的愛很深,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又似乎剛過世不久,大喪期間又立新後愧對於前愛後。又考慮到皇太后這面的意願,為了不違背皇太后意願,便把烏喇那拉氏封為皇貴妃,就這樣烏喇那拉氏替代皇后掌管六宮大小事。但此時還不是皇后,乾隆等到皇后的喪期已過,於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將其冊立為新皇后。

冊立半個月後,烏喇那拉皇后就陪著乾隆祭祀先帝、尋訪五嶽、又去五臺山進香許願,還去了是非之地的江南。乾隆十七年,又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此時的烏喇那拉氏如沐春風,洋洋得意。乾隆三十年正月,烏喇那拉皇后依舊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可是這次南巡的意義,遠大於前幾次的風光。俗話說物極必反,人要是樂極就容易生悲。此次南巡一切都那麼的平靜,乾隆還給她過了四十八歲生日,也是她最後一次過生日。

其中,一件歇斯底里的事發生了,烏喇那拉氏自斷青絲,“斷髮”是滿族的大祭,她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可是斷了再也不能接上。此事只因乾隆皇帝太過風流?幾次下江南乾隆都會私會民間女子,況且此時正是烏喇那拉氏春風得意之時,對乾隆的舉動表示不滿,開始總是勸誡,乾隆便很不高興。見乾隆依然如故,於是氣急敗壞的烏喇那拉氏便自斷頭髮以示不滿,真心希望乾隆悔改。再後來斷髮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事實上看似平靜,但後來想想還不至於吃醋吃到斷髮抗議的份上,其中又飽含了多少辛酸苦淚。也許是乾隆對孝賢皇后的過度思念,烏喇那拉皇后心中的一種苦衷油然而生,而且越生紮根越深。《清鑑輯覽》也有同樣的觀點:“帝在杭州,嘗深夜微服登岸遊,後為諫止,至於淚下。”乾隆是個風流的皇帝,南巡期間偶然私會民女此事並不主要,也不至於到皇后這麼吃醋,事情還有一件,那就是十七年前,孝賢皇后病死於德州。此後,乾隆每次南巡的時候總會繞道濟南,以免觸景傷心。有一次,乾隆還特意為孝賢皇后作了一首詩:“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正是這首對孝賢皇后的詩句深深刺痛了烏喇那拉氏的心,她總是覺得這樣的皇后當得委屈,於是這種種的緣故,最終在這一天爆發了。

.這天是閏二月十八日,乾隆來到杭州,早上乾隆還在蕉石鳴琴用膳,還賜給皇后許多的膳品,但到了用晚膳的時候已經看不到皇后的身影了。其實乾隆陪著皇帝進晚膳的只有令貴妃魏佳氏、慶恭皇貴妃陸氏、容妃和卓氏。最終她一直沒有露過面,後來才知道,氣急敗壞的乾隆皇帝把她用水路送回京城,並掃興地宣告南巡結束。最後下令收回烏喇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冊寶,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各一份,一撤到底。還裁減了她手下的部份傭人,同年七月,烏喇那拉氏手下只剩下兩名宮女,依照滿清的制度,只有最下等的答應才有兩名宮女。被打進冷宮的烏喇那拉氏受盡精神等方面的折磨,最後在第二年的七月便含恨而終。乾隆皇帝依然不解氣,傳旨,命喪葬儀式下降一級,採用皇貴妃的喪葬制度舉行,隨後便葬入裕陵妃園寢。烏喇那拉氏經歷了人生中的大喜,也經歷了大悲,最後以這種方式告別了她自己鍾愛的丈夫。可憐的她最終也沒有能和乾隆葬到一起,也是乾隆三個皇后中,唯一沒有和乾隆陪葬的皇后。


歷史好好學


據乾隆自己說是皇后和自己慪氣,進而削髮,犯下了大不敬之罪。但仔細思考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烏拉那拉皇后與乾隆三十多年的的夫妻感情,就憑烏拉那拉從嫻妃一直做到皇后證明一開始的時候,她與乾隆的感情還是比價好的,乾隆對她是比較寵幸的。如果僅是發生爭吵進而她以削髮威脅乾隆,乾隆當時生氣也就罷了。為何在她死後還進行侮辱,只能說明烏拉那拉氏傷透了乾隆的心,即使死了乾隆也不能原諒她,個人認為能讓乾隆如此暴怒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烏拉那拉氏另有心上人,與乾隆的都是虛情假意,被乾隆發現了。第二、烏拉那拉氏犯了重大錯誤,可能與甄嬛傳裡的宜修一樣,毒殺前任皇后,殘害皇肆。乾隆為了自己與皇室的名聲,不便公佈天下,就只能以大不敬的罪名處置了皇后。但心中依然憤恨,在皇后死後,以皇貴妃的禮儀安葬,可實際的安葬禮儀連嬪都不如,一共只花費200兩,都不如一個低級官員花費的錢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