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擲集束手榴彈的時候,只拉一根線就能爆炸,還是要一根一根的拉?

用戶7363392879422


肯定是隻拉一根線就能保證,在戰場上,沒有人會笨到將一捆手榴彈的拉火繩一根一根的拉出,然後再投彈的,這會炸死自己。

集束手榴彈是指用多枚手榴彈捆紮在一起,或者將多枚手榴彈連接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的彈藥,再投擲出去,能夠極大的增強手榴彈的爆炸威力。在過去的戰爭中,有好多使用集束手榴彈的例子。例如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M16/17/18式長柄手榴彈,德國士兵就經常將7枚長柄手榴彈並聯在一起,去掉周圍6枚手榴彈的木柄和引信,只留下中間一枚手榴彈的木柄,做成集束手榴彈,用於攻擊敵人的碉堡工事,或者戰車。下圖就是使用M17集束手榴彈的一戰德軍擲彈兵。

到了二戰時期,集束手榴彈的應用更加廣泛,德國士兵將自制集束手榴彈作為常用的作戰方式。這是使用的手榴彈是著名的M24式長柄手榴彈。

這種7枚長柄榴彈並聯的集束手榴彈,在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也有廣泛的應用。在臺兒莊戰役紀念館的紀念浮雕裡,就出現了許多經典的抗戰武器,有“盒子炮”毛瑟手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大片刀和手榴彈,請注意左下方的戰士,他就抱著一捆七枚集束手榴彈。

但是,有網友會問到,幾枚長柄手榴彈捆在一起比較好製作,那麼卵形手榴彈如何製作成為集束手榴彈呢?

在二戰時期,小巧輕便的卵形手榴彈已經得到了應用,例如德國就裝備有M39式小型卵形手榴彈,美軍則使用MK1/MK2/MK3等卵形手榴彈,這些手榴彈沒有木柄,採用翻板擊針、彈簧翅片保險,只有脫手以後,保險翅片在彈簧作用下飛掉,保險才會打開,引信發火延遲。這樣的手榴彈是無法捆紮在一起製作成為集束手榴彈。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德國士兵會將六枚M39式小型卵形手榴彈,捆在一枚M24式長柄手榴彈周圍,就成了一捆集束手榴彈。

再回到開頭的問題。集束手榴彈捆在一起,引爆時是將所有引線同時拉火,還是隻拉中間的一個。如果只拉中間一個引信,能夠可靠的引爆其他捆綁著的手榴彈嗎?有人說TNT炸藥是一種非常穩定的炸藥,用步槍直接射擊TNT炸藥塊,都無法引爆炸藥,那中間的一枚手榴彈爆炸能順利引爆周圍六枚手榴彈麼?

沒有問題,全世界的集束手榴彈都只用一個引信,引爆中間那枚手榴彈,就足以同時引爆周圍的手榴彈。手榴彈的TNT裝藥爆炸時,爆速和能量遠遠高於步槍子彈。集束手榴彈中間那枚手榴彈爆炸時,產生劇烈的轟爆波,足以在瞬間引爆周圍的手榴彈,這個在彈藥學上叫做“殉爆”。


科羅廖夫


集束手榴彈是指將數個手榴彈綁定在一起的炸藥。在不少反映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都會看到中國軍隊的戰士把幾個木柄手榴彈綁在一起,用來攻擊敵人的碉堡和坦克、裝甲車的場面。

注意看這些影視劇中描寫的細節,一般都是隻拉中間那根手榴彈的引線就可以了,一顆手榴彈爆炸就可以引爆其他的手榴彈,沒有必要一根根的去拉線,想想看,手榴彈的爆炸事件只有幾秒鐘,要一根根的拉線,還沒拉完就爆炸了。

為什麼一根手榴彈爆炸就可以引爆其他的手榴彈,因為手榴彈炸藥其實是很敏感的,單純的機械撞擊並不能引爆,但是在高速衝擊和衝擊波下只要具有足夠引爆能,就會被引爆。影視劇裡常常有這樣的鏡頭,朝敵人的軍火庫扔一枚手榴彈,就能引發連環爆炸,把整個軍火庫炸彈,這一過程叫殉爆,是指當炸藥發生爆炸時,由於爆轟波(帶有化學作用的衝擊波,可瞬間產生高溫高壓環境)的作用引起相隔一定距離的另一炸藥爆炸的現象。換言之,即炸藥的爆炸能引起與其相距一定距離的被惰性介質隔離的炸藥的爆炸。

不光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使用過這樣的集束手榴彈炸燬鬼子的坦克和碉堡,在二戰中這種方法應用得較為廣泛,當時德軍也有將 M24手榴彈捆綁集束使用的情況,從歷史照片裡我們也能看出,德軍的集束手榴彈也是靠中間的一枚手榴彈爆炸引爆的。


兵工科技


在一些戰爭體裁影片中,我們總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對方坦克橫衝直撞、裝甲車肆無忌憚,碉堡機槍歇斯底里,這種被動局面如何在短時間內破解?恐怕我們見得最多的就是使用集束手榴彈。

集束手榴彈,顧名思義,就是把多個手榴彈捆綁在一起,在使用的時候,只需要把中間的手榴彈的引線一拉,再扔出去,“轟”得一聲響,一切就結束了。集束手榴彈雖然外觀上不怎麼耐看,而且也算不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對於克、裝甲車、碉堡這樣的堅固實體,還是能夠發揮很大的威力,起得很大作用。一句話,能拔朧的就是好膏藥。

說到這裡,細心的讀者可能會想到一個細節問題:幾個手榴彈綁在一起,那是不是要把幾根引線連到一起呢?否則的話,只拉中間的一根引線,其它的引線不拉,怎麼會爆炸呢?這裡就得說一下火藥的一個特性,那就是見不得衝擊波,一見那玩意兒,就得爆炸。這就好比,高溫油鍋見不得水,否則就得炸鍋。關於火藥爆炸引發連鎖反應的這種現象,有個專業術語,叫殉爆。簡單地講,就是一個炸藥爆炸,瞬間產生劇烈的衝擊波,可以引起一定距離內的其它炸藥發生爆炸。

戰場是一個策略交鋒、點子碰撞的地方,畢竟在這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這種殘酷性倒逼軍人儘可能想出高人一籌的辦法致對方於死地。現在,隨著科技發展、武器升級,集束手榴彈已經成為歷史,只能在歷史影片上才能再見其身影,但軍人在那種殘酷環境下的獨創性思維卻值得思考、學習和傳承。


利刃軍事


其實可以看到M24這種柄狀的手雷結構,紅箭指的的是用來觸發手雷引爆的雷管,他是和木柄連在一起的。

而集束手雷除了中間有木柄,邊上都沒。也就是說,邊上那一圈都沒引信。

所以說,它只需要引爆中間那個雷,然後爆炸的能量足以充當引信雷管的爆炸力,同時引爆邊上所有的雷。


瘋狗的輕武


一根一根拉,都拉完了,時間也到了,直接在手裡炸了


天明遙遙山海關


手榴彈從拉線開始至投擲目標,只有六七秒鐘時間爆炸,每個手榴彈都一根拉線,拉了以後,引信點燃。彈體是鑄鐵有深痕,中心裝炸藥,內裝破片鋼球無數,一枚爆炸不能引爆其它手榴彈爆炸。集束手榴彈通常三枚以上,五六枚都有,一枚手榴彈不會引起其它彈體爆炸,如果一枚一枚拉線,三四枚就花費三四秒鐘,剩下的時間只能在手中或者空中爆炸。所以集束手榴彈一般都是把幾根拉線挽在一起,投擲時一下拉線就行了,對付坦克汽車效果很好。


手機用戶YAKE


過去戰爭年代常會使用到集束手榴彈炸敵坦克,碉堡,工事和集團衝鋒的敵人,常常是4到5枚綁在一起,那麼投擲時是隻拉一根還是一根一根拉呢?

過去的手榴彈延時比較長,從拉弦到爆炸有7一8秒的時間,因而有足夠的時間採用梱綁方式炸堅固目標,但一般不會將梱綁的手榴彈遂個去拉弦,這樣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容易手忙腳亂,且擲出的集束手榴彈爆炸必有先後,產生不了更大的瞬時動能。而只拉一根,比如說拉中間一根,一般來講,中間那枚彈爆炸其動能也必會引爆其它彈,但這裡有一個區別對待的問題。

我們試想一下,若將5枚手榴彈只拉中間那枚的弦去炸坦克的話,中間那枚肯定先炸再引爆其它彈,這就有了個先後,也許有的會被炸飛再爆炸,對付坦克就不能產生最大的瞬時動能,對坦克的爆炸傷害就必然減輕。這種只拉一枚彈弦的方式更適合對付碉堡,工事以及集團衝鋒的敵人。

若要對付坦克或較堅固工事,那麼集束手榴彈的弦需同時拉,將所有弦繞在一起,拉環全套手指上,一次性拉下,這樣手榴彈能集中同時爆炸,產生最大瞬時動能,發揮出集束手榴彈的最大威力。不過使用集束手榴彈只是過去延時較長的手榴彈,67式木柄手榴彈就不適合了,因其拉線到爆炸時間不足4秒,因而不能先拉線再投擲,而只能手握彈,將拉環套在握彈小指上直接投出,而集束彈不容易做到這點。


wang_H


問問題的傻,回答的好多也是想當然,集束手榴彈的定義先搞清,如果是多個單獨的手榴彈捆綁投擲,那必須是同時拉引信,如果只拉一個引信,很大程度上其他彈體是不會爆炸的。為了增加殺傷力,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單一手榴彈配多個藥倉的所謂“集束”手榴彈,這種手榴彈是隻有一個拉繩的。


億卡部落


二戰後期美軍卵形手榴彈己可製作集束手榴彈了。每箱手榴彈都有四隻長把木柄可裝上卵形手雷(手榴彈),而每個手雷之間都有可板動的聯卡,分公母可聯在一起製成集束炸彈,非常穩固可靠。


慢慢學78757977


一定要一根一根都拉完,每根間隔一秒,說一聲加油,不能一起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