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坦克一定有高射機槍,步戰一般都沒有機槍?

尹家俊


坦克並沒有一定有高射機槍,步戰車也不是沒有機槍。


先說下坦克除了高射機槍之外,還有一挺在車體上的航向機槍和一挺在炮管邊上的同軸機槍,但這兩貨的仰角都很渣,而坦克炮的仰角也同樣很渣。

所以說,坦克缺乏一種能搞抬起頭來做人的武器。所以說,把防空機槍架在坦克頂上一個是用來對付低空目標省的幹被飛機虐,同時應用更廣的則是在山地、城市這類立體化的戰場提供對付高處目標的能力。

但不是說每個坦克就一定有防空機槍,而是看任務選擇裝不裝防空機槍(這玩意隨便裝卸)。現代戰爭裡邊防空機槍的防空能力近乎於0,固定翼噴氣機你壓根打不著,直升機也普遍能防禦12.7mm,而且你大概率也打不著。所以差不多是淪為清洗敵方步兵,打打輕型裝甲車的火力增強手段。但是人暴露在外面打總有點危險,所以現代也開始流行遙控武器站的模式,讓車長蹲在車裡面打。


而步戰車一般都有機槍,比如布拉德利的25mm機炮邊上就有一通同軸機槍。

至於為啥沒有高射機槍是因為步戰車機炮仰角本來就比坦克大的多,已經起到了高射機槍(炮)的作用,所以沒必要添置。

而對於一些扛大炮的步戰,比如大八輪突擊炮這種...因為仰角又不夠了...所以上一挺高射機槍也挺正常的


瘋狗的輕武


在現代戰爭中,步兵不需要再像幾十年前那樣通過跑步行進來進行急行軍,現代步兵軍團中都配備相當數量的裝甲戰鬥車輛,機械化部隊也是當前各國步兵部隊的主流。在步兵裝備的裝甲戰鬥型車輛中,最著名的就是坦克了。坦克在二戰期間是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德國就是依靠著機械化水平高的坦克部隊來實行閃擊戰,在二戰前期也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蘇聯也是依靠著坦克部隊在二戰後期取得了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



而二戰時期的坦克部隊中並不是只有坦克,還有一定數量的步兵裝甲戰車,其中古德里安在戰場上就經常呆在他的裝甲指揮戰車上,而不是在坦克上。在二戰結束後,步兵裝甲戰車的發展幾乎伴隨著坦克一起進行,雖然都是部隊的主要裝甲戰鬥車輛,但是兩者的待遇卻並不相同。拿武器方面來說,坦克一定會裝備一個高射機槍,而步兵戰車則是沒有高射機槍。不僅如此,在裝甲厚度,主炮口徑上,裝甲戰車和坦克都有一定的區別。那麼為什麼各國軍隊在裝甲戰車上都不安裝高射機槍呢?



步兵裝甲戰車的武器主要是機關炮和兩挺機槍,而坦克的武器則是主炮和高射機槍。在高射機槍和便攜式防空導彈已經無法威脅到敵方戰鬥機以及轟炸機的情況下,一方面可以掃射低空飛行器(直升機等),防止坦克被敵人的飛機依靠著空中優勢擊毀,另一方面高射機槍實際上並不是只能防空,因為威力巨大,所以在對付地面目標的時候也能發揮出來比較大的作用。坦克的主炮的移動速度慢,所以需要高射機槍來彌補盲區的射擊,防止有人利用坦克主炮移動慢的缺陷接近坦克。

當然,裝甲戰車在一般情況下本身就裝備著兩挺機槍,而且戰車上也有一定的地面戰鬥人員,所以不需要太過於擔心敵人會接近戰車。並且裝甲戰車裝備的機關炮也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車上人員也會裝備一些簡易的防空武器,在必要時候可以讓車上人員協助防空。而且裝甲戰車的主要作用是作為運送士兵到戰場,有時候也會充當戰地指揮車。因為步兵戰車防禦能力薄弱,所以地面上的大部分惡仗都是坦克去打的,裝甲戰車只是跟在後面運送士兵和清繳殘敵,有時則會配合坦克進行作戰。裝甲戰車在大部分戰場中都很少率先拋頭露面,因此也就沒有裝備高射機槍這種防空武器的必要。而且在目前的裝甲戰車裝備的火炮仰角都很高的情況下,再裝備高射機槍也顯得有些多餘。


二戰吐槽君


坦克作為在戰爭中必不可少的大型戰鬥武器,在防禦和攻擊性都是相當可怕的存在,從一戰開始至今坦克都是現代化戰爭的陸戰之王,一輛鐵皮戰車上面裝載這無數機槍和一杆大型火炮,遠可戰近可守,著實令敵人害怕。

坦克上最搶眼的就是那杆大火炮,在遠距離高達1200米外的敵人,用火炮能將他們一舉消滅,但裝在上面由士兵控制的高射機槍不僅可以用於防空,也可以用於壓制地面上的武裝人員,就是所謂的“高平兩用機槍”,總的來說就是以防禦為主。

但是同為戰車,步兵戰車一般都不配備機槍。是因為它和坦克的作用完全不同,與坦克強大的攻擊力相比,步兵戰車更多是用來供步兵乘坐,進行機動作戰,所以在火力和防護上強於裝甲運輸車,但弱於坦克。但是步戰車的小口徑機關炮能兼顧防空的作用,所以自然不用高火力的高射機槍了。

步兵戰車再防禦上不僅裝甲薄弱,火力也小,基本以三十毫米機關炮為主還有機槍。雖然沒有配備高射機槍,但機關炮和並列機槍幾乎是每臺步兵戰車的標配,例如美國的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和中國的ZBL-09步兵戰車。

在戰爭中,每個士兵每個武器每輛戰車都應該做到完成自己的職能,步兵戰車屬於輔助類戰鬥車輛,對武裝人員進行戰地運輸才是它的主要任務,所以儘量降低武裝和武器標準,將更大的空間和載重能力用於供步兵乘坐才是它的主要考量,也就用不著安裝高射機槍這樣的武器了。


利刃巨透社


二戰以及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坦克上安裝的高射機槍,除了對付空中目標之外,就是射擊地面目標,在當時,坦克上的高射機槍對低空低速飛機威脅很大,著名的漢斯魯德爾就曾被蘇聯裝備的M4“謝爾曼”上的12.7毫米機槍打下來過。現在,隨著飛機性能的提高,以及機載武器的發展,尤其是性能越來越高的機載制導武器的發展,高射機槍現在其實已經幾乎沒有什麼防空效果了,即便是武裝直升機的機炮,其射程也要比高射機槍更遠,其裝甲也對高射機槍子彈具備很強的防護能力,現在坦克上的高射機槍,除了進行稍遠距離壓制之外,主要的還是打擊那些有一定防護的敵人,諸如躲在牆壁後面的敵人。


步兵戰車沒有裝備高射機槍,這主要是其裝備的小口徑和中口徑速射炮,也具備對空射擊能力,諸如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上的25毫米“大毒蛇”機關炮,當然,像BMP-1和86式步兵戰車上的73毫米低壓滑膛炮例外,這些中小口徑機關炮都具備對空模式,最次的也可以安裝對空瞄準具,其威力遠比12.7毫米機槍大得多。不過,還是那句話,由於缺乏預警系統等因素,坦克和步兵戰車的野戰防空,還是要依靠專門配備的野戰防空系統,包括自行高炮和道爾這類防空導彈。


鷹眼防務觀察


因為坦克只有一門主炮,面對步兵、飛機等目標缺乏應對手段,因此往往裝備重機槍、並列機槍等武器,作為應對手段,畢竟主炮備彈有限而且射速不高。但是步兵戰車往往裝備的是小口徑機關炮,射速很高火力較猛,自然也就沒有必要裝備性能有很大重疊的重機槍,但是一般會裝備一門並列機槍等武器作為補充。

現代坦克普遍只有一門大口徑火炮,雖然火力猛,具有很強的面殺傷能力和反裝甲能力,但是也有缺陷,那就是面對近距離步兵、敵方直升機等這些目標無法有效應對,因此各國都給坦克裝備了各種機槍。

比如美軍的M1A2SEP坦克裝備的遙控武器站,主要採用的就是M2重機槍,具有很強的壓制能力,即能反步兵又能攻擊直升機等目標。而且即使這樣還是不夠,坦克還有一挺中口徑並列機槍可用,而在美軍的城市戰型M1坦克上,在火炮身管上又加裝了一挺M2重機槍來加強火力。

但是步兵戰車和坦克就不一樣了,步兵戰車就是用於協同步兵作戰的,火力採用小口徑機關炮配合反坦克導彈,而且由於機關炮火力過剩,所以往往還會裝備並列機槍這樣的武器,此時的武裝已經能滿足絕大多數的作戰需要了。


僱傭兵


坦克上面的高射機槍?這……說實話,我真的沒察覺到這個機槍是專門作為高射機槍使用,你說這是一個普通的機槍,這倒是可以理解。

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我們會發現它的駕駛員的位置的旁邊有一個類似於圓形的小按鈕一樣的東西,同時,在他炮管的旁邊也有一個同軸機槍。



當時機槍所面臨的對手實際上也就是坦克旁邊那些步兵,坦克那個時候運行速度比較慢,比如說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閃擊波蘭的時候,德國的裝甲車部隊,因為自身故障的問題,很多次都被德國步兵給搶到前面去了,所以當時的很多坦克出於自身性能上的要求,所以要裝這個機槍,為什麼我就是為了防止有的不併貼上來跟我玩兒肉搏戰,或者是安裝燃燒瓶啊或者是炸彈啊,把我坦克給炸沒了。

可是後來航空力量的崛起,讓坦克面臨著航空力量的危險,你比如說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首席王牌漢斯魯德爾曾經就駕駛著。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殲滅了敵人519輛坦克,並且美國人和英國人對於德國的戰略轟炸也讓德國的裝甲部隊沒有辦法,白天正常行動,所以當時很多坦克為了能夠防止敵方飛機的轟炸,選擇裝置機槍也就在車頂的位置,這樣的話炮管同軸的機槍成為了坦克的王牌配置,並且一直沿用到現在,與此同時,與駕駛員並列的車前機槍也被淘汰。

事實上,我們仔細去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這麼多年了,人類的飛機也從螺旋槳飛機進化成為了噴氣式飛機,飛機飛的越來越快,飛的越來越高,這個時候你在拿高射機槍去打飛機的話,那你想想這個命中率是多少?事實上,看過一系列的。並演練的話,或者是軍演的話,我們就會察覺到。一般來講,高射炮或者是高射機槍的發射位置都是集中的,也就是一排並列下去,很可能幾臺高射機槍全部排成一列,在那兒攔截敵人,為的是什麼?就是一個命中率。在戰場上面你的坦克只有一輛,而敵人飛機只有一架的話,你真要坦克是跑不掉的,你裝任何的高射機槍都是沒用的。

我們去看前蘇聯的鋼鐵洪流的話,會發現每一個坦克師後面都會跟隨著一個防空導彈營,還是美國和前蘇聯等等西方國家,他的坦克裝備的王牌配置,缺少了防空力量掩護的坦克就是一堆在戰場上面招人宰割的肥羊。

與此同時,坦克上面這個機槍也開始弱化了的功能。


這是以色列的主戰坦克,以色列一直在中東戰爭裡面不停的磨鍊和成長,他的坦克的某些配置就是按照實際情況和戰場上面的損失來設定的,比如說反應裝甲還有這種楔型的坦克炮塔,他的坦克如果說用來射擊敵方飛機的話,這一點我是不相信的。

要不發現它在前端的這個機槍,靠人為操作是沒有辦法操作的,這個東西是靠底下遙控設施進行操作,如果說飛過來是一架飛機的話,高速移動狀態之下,你用什麼操作設施才能跟得上對方的速度呢?

至於說步兵戰車。

這是美國的軍用悍馬,我們發現他的還是配備的機槍的,雖然說美國前期的一些步兵戰車,比如說吉普車,他不裝備這些東西,但是說實話,經歷過阿富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後,美國陸軍對於這些裝甲車輛有了新的認識,什麼認識的。他們是在大街小巷面臨恐怖分子襲擊的最前端的車輛,這些車輛如果說防禦水平不好,或者是火力不充足的話,很有可能造成美國軍人無謂的傷亡,尤其到了新時期以來,美國人提出了他的步兵戰車師輪式車輛要替代掉他的履帶式車輛,成為現代步兵的主體,所以步兵戰車承擔的任務也就越來越重,有的時候坦克承擔的任務,他們也得硬著頭皮上,雖然美國人改回來了,但是,這個後遺症仍然還是在我們看到現在美國的軍用悍馬,一個個全副武裝的。

對於步兵戰車裡來說,人才是第一作戰能力,步兵戰車裡面裝了那麼多的士兵,總不可能讓他們一槍都不打吧!所以車載機槍看起來就有那麼一點兒可有可無了,給人一種錯覺,說步兵戰車不需要配備這個東西,但是說實話,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如果把這個東西給撤了,陸軍估計該找你麻煩了。


漩渦鳴人yy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以往高射機槍是標配,必須有的。

二戰期間的蘇德戰爭,德軍飛機擊毀了大量蘇軍坦克。蘇軍的坦克很多沒有安裝高射機槍,被轟炸尤其是掃射的時候,沒有抵抗能力。但用斯圖卡惡魔魯德爾的話來說:美國援助蘇聯的坦克很討厭,因為它有高射機槍。

魯德爾自己就被高射機槍擊落過。德軍攻擊機對付這些盟軍坦克時,最低程度就比較謹慎,攻擊效率大減。

但隨著90年代開始空軍大量使用遠距離精確制導武器,加上飛機速度非常高,高射機槍用於防空基本無用了,甚至對付直升機也不行。

但今天,高射機槍仍然有很大的價值。

這主要是今天坦克很多要在複雜城市內作戰,火炮是有很大侷限性的。對於敵人有生力量和輕裝甲車輛,往往可以快速反應的高射機槍更有效,因為可以持續掃射壓制,對付步兵反坦克小組特別有效。

至於並列機槍因為需要炮塔轉動才能有效射擊,反應和射界都較差。

但傳統高射機槍需要射手操作,這樣危險太大,就逐步轉為了遙控武器站。

遙控武器站不僅僅有高射機槍,還有諸如榴彈發射器、反坦克導彈、近距離防空導彈之類。但無論如何改變,高射機槍都是標準配置。


薩沙




圖片上是《狂怒》在拍攝時候的劇組照,“皮特哥”正在操作一挺勃朗寧M1919機槍,而後面那挺較大的就是著名的勃朗寧M2重機槍!

其實,坦克作為武器平臺除了主炮以外,還有多挺輕重機槍,比如《狂怒》裡面的“謝爾曼”M4坦克就裝備了4挺,除了炮塔上一挺M1919(7.62㎜)、一挺M2(12.7㎜)以外,坦克炮邊上有一挺同軸的M1919、駕駛員邊上有一個並列機槍手(就是那個“菜鳥”)也是用一挺M1919,如果說有“高射機槍”就是炮塔上的那挺M2。但是,坦克裝高射機槍用去打飛機實在是勉為其難!不要說現代的噴氣機,就是二戰期間的老螺旋槳戰鬥機速度都在500㎞以上(p40,570㎞、零式,530㎞),用人操作機槍去打這樣快速目標基本就靠懵!興許幾萬發子彈能懵到一兩發。


所以,坦克的大口徑機槍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打地面目標。前面說了坦克是 大型武器平臺,進攻防禦都是“好傢伙什”,它進攻或者防禦需要多層火力,要形成遠中近程火力打擊能力,遠距離用坦克炮(1000米以外)打擊大型目標或者堅固目標、中距離(800米)需要用12.7這樣的大口徑機槍進行火力壓制,大口徑機槍一般射程在1200-1500米,但是這樣遠的距離人的👀很難發現隱蔽或者臥倒的目標,並且坦克行使過程中劇烈晃動,根本不能穩定瞄準,1200米以外還是用炮打!近距離300米以內則使用7.62機槍防禦。圖片上就是我軍59式坦克的戰士正在使用54式(蘇制 德什卡M36/46仿製品)重機槍進行打擊陸上目標訓練的場景。

另外,坦克雖然有多個觀察窗和潛望鏡,但是視線仍然受限制(駕駛員的觀察窗只有半張A4紙大小)所以車長或者炮長髮現目標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這就需要有一個人爬出炮塔,操縱大口徑機槍發射“曳光彈”給炮長指示目標的方向、方位,圖片上這張《狂怒》劇照,就是由一名陸軍操縱機槍…。

經過上面的簡單說明,就會清楚坦克上的機槍主要是在進攻的時候,需要多層次火力打擊敵人!也是為了自身的防禦,特別是二戰後期出現的 “鐵拳”或者“巴祖卡”這樣的單兵“無後坐力”反坦克武器 對於坦克威脅極大,必須用輕重機槍在其射程外將其消滅。至於坦克上所謂的“高射機槍”用它打飛機命中率太低,作用只能起到“騷擾”低空進行投彈的飛機罷了。

圖片上美製M2佈雷德利履帶式步兵戰車,炮塔上沒有大口徑機槍,裝備了雙聯“陶”式反坦克導彈、M242“大毒蛇”25㎜鏈炮,但是炮的右側安裝了一挺7.62同軸機槍,步戰車不裝備大口徑機槍是由於 鏈炮基本上都是在40㎜以下(我軍新型戰車和俄製戰車裝備100㎜低壓炮,但是同軸也安裝了一門30㎜鏈炮),由於鏈炮採用電機驅動,射速很高並且威力和射速、射程都高於大口徑機槍,所以再上大口徑機槍顯得火力重疊,並且步戰車的炮塔裡面要安裝鏈炮的設備,已經使炮塔(並且很薄)變得非常擁擠!如果再安裝大口徑機槍,其射擊的時候震動很大,會影響鏈炮結構固定,電子觀瞄設備經常震動,會失效或者校準偏差大…等問題。所以,基於火力重疊和震動大的問題也就不裝大口徑機槍了。


皇家橡樹1972


圖注:中國新型履帶式步兵戰車,車載武器當中就有7.62毫米機槍的身影

坦克上一般都會裝上高射機槍,既可以用於防空,也可以用於壓制地面戰場上的敵方武裝人員,它也經常被叫作所謂的高平兩用機槍。

但是,說步兵戰車一般沒有機槍,這個說法顯然是不準確的。

步兵戰車與坦克的作用不同,它是供步兵乘坐,進行機動作戰的車輛,在火力、防護方面強於裝甲運輸車,但弱於坦克。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的步兵戰車在戰場上經常遭到RPG火箭筒的襲擊,一旦中彈往往全車人員都得斃命。

不但裝甲比較薄,步兵戰車的火力也沒坦克那麼強大,基本是以30毫米機關炮為主,另外還有就是機槍了,在步兵戰車上可能沒有高射機槍,但並列機槍卻是很常見的,譬如著名的美國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主要武器是一門25毫米機關炮,在戰車炮塔還裝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射速600發/分。再比如,中國的ZBL-09步兵戰車,為8×8輪式步兵戰車,2009年10月1日在國慶60週年閱兵式上亮相,主要武器為一挺30毫米機關炮,另有一挺車載7.62毫米並列機槍。

現代戰爭,講究體系化作戰,防空上的事情,自然有防空職能的部隊及其武器來承擔使命。而步兵戰車畢竟屬於輔助戰鬥車輛,武裝人員戰地運輸才是它的主要使命,它在裝甲和武器上的配置也都是較低的標準,儘量騰出更多的空間和載重能力,優先用於供步兵乘坐才是它的主要考量,它不用貪大求全,不必面面俱到,所以也就用不著安裝高射機槍這樣的武器了。


兵工科技


我來給你一個專業的回答,步戰車搭載的都是30㎜以下口徑的小口徑火炮,其特點為射速塊,備彈多,射界廣,高低射界最高可以打到60度以上,這基本上和自行火炮的性能差不多,通常十輛以上步戰車,就可以做到對空警戒,所以不需要額外搭載高射機槍,而且現在很多步兵在戰鬥前都會視情配備單兵防空導彈,有了這些,足以應對坦克剋星,樹梢殺手,武裝直升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