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文王為什麼繼位3天后就病死了?

歷史的荒野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蕩舉鼎而亡,年僅23歲,並無子嗣。當時在燕國為人質的武王的異母弟嬴稷在老媽宣太后及老舅魏冉的支持下,最終繼位,是為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嬴柱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



秦孝文王出生於公元前302年,正是父親秦昭襄王繼位初年。秦昭襄王繼位後,因年幼朝政由老媽和老舅把持,老舅魏冉還曾四度為相。老媽宣太后還把她的弟弟羋戎封為華陽君,把她的兒子公子芾封為涇陽居,公子悝封為高陵君。宣太后的這兩弟兩子,在秦國權勢熏天,仗著由宣太后罩著,為所欲為,被人合稱為“四貴”,秦昭襄王的權力被嚴重削弱。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在範睢的建議下,秦昭襄王廢除太后的權力,把“四貴”趕出函谷關,任用範睢為相,王權才收歸手中。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並擊楚魏、攻打趙國,鯨吞蠶食,疆域不斷擴大,是一位有為的君主。而他的兒子們卻比較平庸。他立長子為太子,太子曾在魏國做人質,並最終死在了魏國。太子死後,身為次子的嬴柱被立為太子,當時嬴柱已三十七歲了。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七十五歲高齡的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嬴柱服喪一年期滿後正式繼位,此時孝文王已五十二歲,也就是說嬴柱做了十五年的太子。可是苦涯十五年終於登上王位的孝文王嬴柱卻在繼位三天後,撒手西去。這可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成空”!關於孝文王的死因爭議頗多,歸納起來就是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兩說。



先說一下正常死亡。孝文王死時已是五十二歲,這個年齡在現在看來還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可在衛生條件低下的當時,這也是高齡了。

孝文王子女眾多,光兒子就有二十多人,這也說明孝文王的妻妾眾多,孝文王在做太子時就縱慾過度,耗壞了身子骨。再加上昭襄王去世後,孝文王在守孝期間還要處理朝政,做甩手太子慣了,突然間擔子重了,精力也不濟。所以孝文王年輕時透支了體力,年齡大了體力不支就歸西了,也不足為奇,只不過死亡時間有些巧合,讓人浮想聯翩。

非正常死亡說指的是呂不韋毒殺了孝文王。說呂不韋為了支持子楚儘快即位而毒死了孝文王。這個說法也不太可信,因為當時呂不韋並無顯赫的權勢,並無毒殺孝文王的能力。


子楚是呂不韋一手扶植起來的。子楚原名異人,生母是不受孝文王寵愛的夏姬。子楚曾在趙國為人質,生活困頓,被大商人呂不韋當做了政治投資的對象。在呂不韋的運作下,孝文王的王后華陽夫人因無子就收子楚作為義子。孝文王繼位後就立子楚為太子。當時孝文王也是個老人了,呂不韋並無毒殺他的必要。

子楚也是位短命的君主,在位三年年僅三十五歲便匆匆離世。不過,子楚雖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接班人雄才大略,一統國家。他就是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


歲月是一條河流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個人能活多少歲真的是看天命,一國之君也不例外。

秦孝文王一生活了53歲,他的兒子秦莊襄王一生活了35歲,他的孫子秦始皇一生活了50歲 ,按說秦孝文王活的並不算短,但比起他的父親秦昭襄王來說,還是活的短了一些,秦孝文王的父親秦昭襄王可是活了75歲,在那個年代,算是非常的長壽了,75歲放在今天也算活得正常了,75歲是今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



秦孝文王的名字叫贏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被封為安國君,本來秦國國君之位輪不到贏柱,在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的長子,也就是贏柱的哥哥贏悼去世,當時的秦昭襄王已經60歲了,贏悼差不多40歲 ,而贏柱是36歲,贏悼一死,秦國就沒有太子了,一國不可沒有儲君,2年後,贏柱被立為秦國太子。

贏柱一共當了15年的太子,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贏柱為秦昭襄王守孝一年,滿一年後才即位為秦王,結果即位3天就病死了,為什麼呢?秦孝文王到底是怎麼死的?



經整理,秦孝文王估計有以下這些死因:

1、病死的。

贏柱一生也很鬱悶,父親太長壽了,秦昭襄王不僅把自已的長子熬死了,還把贏柱也熬得相當鬱悶,當了15年太子,到52歲還在當太子,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父親不死,又接不了班,每天的生活相當鬱悶,精神長期受到壓抑,而且還時刻擔心自已的太子之位,活得提心吊膽,終於等到秦昭襄王去世才熬到頭,還守了一年孝,結果壽命到了終點,53歲在那個時代,並不算早死,只能算正常去世。

2、縱慾死的。

贏柱一生有20多個兒子,另外還有不少女兒,這在中國古代皇帝中都算多的了,這麼多兒子女兒都是贏柱縱慾而來的,可見贏柱的妻妾之多,再加上前期當了15歲太子,鬱悶時只能借酒色消磨,縱慾可是相當傷身體的,因此贏柱縱慾而死也很有可能。



3、興奮致死。

贏柱想想當了15年太子,等到父王去世終於可以接班了,又守了一年孝,重重壓抑之下的精神,必然得到極度的亢奮,壓得越緊,反彈越大,結果即位三天就興奮而死,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4、呂不韋謀害。

有這個說法,是說呂不韋為了讓異人,也就秦始皇的父親子楚早日即位,而謀害了贏柱,呂不韋為了讓奇貨可居的異人成為秦王,可謂機關算盡、家財散盡,這是呂不韋一生的最大的願望。

不過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呂不韋應該是沒有謀害贏柱,一是呂不韋沒有這個野心,包括後來呂不韋輔佐秦始皇,也只是安心做個權臣,並沒有太過的做為,也沒有謀害秦王的野心。二是當時的異人才30歲,年紀尚輕,犯不著為了早即位,而做為風險極大的謀逆之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昭襄王的二兒子,在長子嬴悼出使魏國暴斃後,嬴柱被確立為秦國太子。嬴柱比較悲慘的就是有一個雄才大略的父親,一幫平庸的兒子,他自己也懦弱仁義,非雄主強君。秦昭襄王當了56年的秦王,嬴柱當了15年的太子,人稱安國君老太子。老太子當了三天秦王就死於床榻之上,據說是華陽夫人痛失妹妹後疏於逢迎老太子,於是老太子去找夏姬尋歡,最終死於夏姬的床上,只當了三天的秦王就暴斃了。

嬴柱是一個老好人,他安分守已,為人低調沉穩,當太子期間沒有什麼作為,也沒有什麼過錯,實在是一個平常之人。秦昭襄王自己一生雄才大略,鐵血強硬,但是一幫兒子卻平庸過人,毫無亮點,實在是秦昭襄王的一大憾事!范雎引退時給秦昭襄王的建議是確保嬴柱當太子成國君,就算嬴柱不成氣,他兒子嬴異人還算有作為,就嬴異人不成氣,他後人當有作為。秦昭襄王最終沒有廢除嬴柱的太子之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確保孫子嬴異人能當秦王,因為嬴異人在趙國士林裡有賢名,可為守成開拓之君。

嬴柱的正妻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側妻夏姬的兒子嬴異人改名為嬴子楚過繼給華陽夫人為兒子,嬴柱奉王命將嬴子楚立為世子,當了秦王后立嬴子楚為太子。華陽夫人的妹妹是華陰夫人,她的丈夫去世得早,於是兩姐妹共同侍奉嬴柱,並在確立嬴子楚為世子的事情上幫忙不少。秦昭襄王知道華陰夫人立嬴子楚為世子的謀略後,以淫亂東宮的罪名將華陰夫人斬首,餘者不追究罪責。昭襄王殺華陰夫人的目的其實是防止華陰夫人成為宣太后第二,剷除秦國後宮的楚國勢力。

華陽夫人失去妹妹後,心情十分哀痛,於是對老太子新秦王逢迎得少了。嬴柱去寵幸夏姬,結果樂極生悲,死於床榻之上。當了三天秦王的嬴柱死後,華陽夫人想以淫亂秦王的罪名將夏姬誅殺,當是新秦王嬴子楚堅決不同意。最終在呂不韋的周旋下,華陽夫人當了正太后,夏姬則當了副太后,嬴子楚恢復原名為嬴異人,當了秦王。

嬴柱生前曾對兒子嬴異人說:為父一生小心異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碌碌無為而終!為父生前只有一憾,就是沒有給大秦留下一位英才雄主,知子莫若父,你也只是才能平庸的一個守成之君!大秦代代都有雄主產生,不想你我父子皆庸才之主,豈不哀哉!國有三代庸主,則大秦危矣,但願你能給大秦留下一位英才雄主!嬴異人羞愧難當,當了三年秦王而薨,傳位王子嬴政,而嬴政就是後來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大秦鐵鷹劍士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軍——嬴柱繼位,是為秦孝文王。但是僅僅三天之後就暴斃了。為何秦孝文王去世如此之快呢?

首先來說最主要的還是年紀太大了,我們的當時秦孝文王繼位的時候已經是五十三歲了,在秦漢時期據說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多歲。40歲以上就是老年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秦國動員了40歲以下的人,因為那時候40歲估計就和現在的六七十歲是差不多的。秦孝文王已經活了五十多歲了,算是高壽了。

其次就是縱慾過度,秦孝文王還是太子的時候,據史書記載是非常的好色的,不說別的就說秦孝文王的兒子就有二十多個,可見秦孝文王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所以也不要多想,秦孝文王是正常死亡的,並沒有什麼陰謀。只能說他的父親秦昭襄王太能活了,先是自己的長子也就是前太子活不過他秦孝文王的大哥,悼太子死了之後才輪到嬴柱繼位的,也就僅僅只是幾天啊,如果秦昭襄王再活幾天的話,那麼又把自己的另一個兒子活死了。秦昭襄王也是秦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長達五十六年。

秦孝文王在位的時間很短,只有三天,可以說沒有什麼建樹,最大的功勞就是把王位繼承過來了,讓他的後代嬴政有機會當上秦王,最後一統天下。如果在繼位之前就死了,那麼王位也輪到他這一支了,嬴政就沒有機會統一天下了。所以說秦孝文王的功勞還是有的。


中國歷史研究所


中國歷史上有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帝王與太子的關係微妙。帝王活得越多,太子的命越苦,或被廢,或早死,或被陷害。漢武帝長壽在位及,太子劉據先被誣陷,後被殺;康熙皇帝在位久,太子是立了廢,廢了再立;至於秦昭王,簡直就把太子給熬得懨懨欲死,不死只是還有口氣。

秦昭王本來即不了位的。但他運氣好,一是因為前任秦武王裝大舉鼎而死,死後又沒親骨肉直接襲位。秦宗室,魏冉,羋八子宣太后就把在燕國作人質的嬴稷接回來要繼秦王位,趙武靈王也熱心,路過趙國時以禮相待並送其歸奏。回秦後就是昭襄王。此時秦朝廷全部由穰侯主外,宣太后主內,兼以華陽君,涇陽君等為輔翼,權傾朝野,全部架空秦王。昭襄王鬱悶而又無可奈何。

適逢範睢來秦,激勵秦王集權,才把親舅舅等人放逐回封地,讓宣太后安心養老。秦王這才握了實權。這對他很重要,母親不放權給兒子,那他也不放權給太子。而他的王太子嬴柱實在把椅子作爛了,而他老爹尚神氣活現地叱吒風雲。

異人就是王太子的兒子,庶出的。這本離太子位置非常遠。呂不韋帶千金入秦宮,撼動了嬴柱之後,華陽夫人無生產,才認了這個庶子,接在身邊作自已嗣子。改命子楚。這就是後來秦始皇的生父莊襄王。

秦昭王以75歲之高齡見先輩彙報工作去了,熬得神形俱悴的王太子繼位,是為孝文王。孝文王上位三天,又陪老爸去了。這王位還沒捂熱,又讓子楚給替上,子楚為莊什麼襄王。他兒子嬴政變成王太子。三年後,莊襄王又走了,嬴政繼位為秦王,秦王政年僅十三歲。

孝文王的死,不外兩個原因,一是為先王喪事奔忙,勞累所致。二是有病在身,酒色過度。三是老年嗣位,喜極而亡。總之是熬出來的王位,心情複雜。至於人下毒,這不太可能。那麼老了,還能幹幾天。積病而死的可能性最大。


劉一千五


此人是秦國史上命運極其坎坷的國王,在太子之位上苦熬隱忍14年後,終於在步入老年之際登基為王。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在加冕僅僅3天后便離奇駕崩,留給世間一連串的問號。這位“悲情”秦王,便是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嬴柱。


嬴柱是昭襄王的次子,出生時正值祖母宣太后(羋月)執政初期。宣太后是個權力慾極強的女人,在昭襄王即位之初便臨朝聽政,並在此後的41年時間裡,再也不肯放棄權力。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宣太后封胞弟羋戎為華陽君,異父弟魏冉為丞相、穰侯,愛子嬴悝為高陵君,嬴巿為涇陽君,意圖藉助家族的勢力來維護和鞏固地位。



魏冉、羋戎、嬴悝、嬴巿依仗著太后的信任操縱朝政、飛揚跋扈,被時人稱為“四貴”,他們的權勢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天下人皆知道有“四貴”,而不知道有秦王(“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見《史記·卷七十九》)。


此時,權力被架空的昭襄王只能甘為傀儡,絲毫不敢表現出任何的不滿。在年復一年的隱忍中,昭襄王逐漸養成一種極度壓抑、猜忌心極強的性格,而受其影響,包括嬴柱在內的王子們也難免會形成相似的性格。更何況,此時身居太子之位的是嬴柱的異母兄悼太子,而嬴柱長期居於其下,不免又多了一份鬱郁不得志。



好在昭襄王有貴人相助,憑藉著客卿範睢的出謀劃策,最終在即位後的41年(前266年)成功地發動政變,將“四貴”驅逐出朝廷,並解除母親的權力,正式成為秦國真正的主人。而在此前一年,在魏國做人質的悼太子薨逝,這便給了嬴柱以爭奪儲位的機會。由於嬴柱次序較長,所以昭襄王便按照長幼相承的原則,最終在前265年立他為太子。


昭襄王親政後,拼命地呵護著手中來之不易的最高權力,拒絕與任何人分享,並把將來要接替他的太子視為潛在的敵人,為此時不時地便會敲打嬴柱,防止他滋生異心。在這種情況下,嬴柱便只能變得更加低調、隱忍,以防止被父王抓住把柄,不僅會丟掉太子之位,甚至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會不保。



如此極度壓抑的生活,嬴柱又熬了14年時間,終於在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迎來解脫的時刻。當年秋天,年已75歲的昭襄王駕崩,太子嬴柱即位,是為孝文王。由於新王在正式加冕前要為先王守喪,所以孝文王的登基大典定在當年的十月(秦國採用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孝文王在加冕後的第三天便駕崩,轉眼間讓喜事變成喪事。


新王加冕僅僅三天便駕崩,讓時人無比震驚,在後世也引發爭議。對於孝文王暴崩的原因,史家的解釋莫衷一是,歸結起來大致有老病而死說、興奮致死、被人毒害說三種。考慮到嬴柱在做王子、太子時經常縱情酒色之中,可以猜想身體素質不會太好,加上性格壓抑,一旦榮登王位,難免會因情緒波動過大而猝死,由此說來,“興奮致死”說頗有道理。



孝文王在位時間雖然極短,但在任內大赦罪人、善待前朝的功臣、厚賜宗室親戚,並開放苑囿以供百姓遊樂,還是表現出有為之君的作風,頗受時人稱讚(“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襃厚親戚,弛苑囿。”《史記·卷五·秦本紀》)。


孝文王駕崩後,太子嬴子楚繼位為王,是為莊襄王。嬴子楚在位期間,秉承先父的遺志,宣佈大赦天下,施德布惠於百姓,並屢屢向韓趙魏三國用兵,為秦國最終兼併六國夯實基礎。但莊襄王也是個“短命鬼”,在位僅三年時間便駕崩,王位遂由兒子嬴政繼承,而嬴政正是將來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嬴政即位後“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語出《過秦論》),經過26年的辛苦經營,終於吞滅山東六國,實現中國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並建立大秦帝國,完成秦國曆任君主期盼數百年的夢想。若“短命”的孝文王地下有知,看到孫兒締造如此豐功偉績,自當含笑九泉了。



文史磚家


秦孝文王嬴柱是秦昭襄王的二兒子,在長子嬴悼出使魏國暴斃後,嬴柱被確立為秦國太子。嬴柱比較悲慘的就是有一個雄才大略的父親,一幫平庸的兒子,他自己也懦弱仁義,非雄主強君。秦昭襄王當了56年的秦王,嬴柱當了15年的太子,人稱安國君老太子。 老太子當了三天秦王就死於床榻之上,據說是華陽夫人痛失妹妹後疏於逢迎老太子,於是老太子去找夏姬尋歡,最終死於夏姬的床上,只當了三天的秦王就暴斃了。

嬴柱是一個老好人,他安分守已,為人低調沉穩,當太子期間沒有什麼作為,也沒有什麼過錯,實在是一個平常之人。秦昭襄王自己一生雄才大略,鐵血強硬,但是一幫兒子卻平庸過人,毫無亮點,實在是秦昭襄王的一大憾事!范雎引退時給秦昭襄王的建議是確保嬴柱當太子成國君,就算嬴柱不成氣,他兒子嬴異人還算有作為,就嬴異人不成氣,他後人當有作為。 秦昭襄王最終沒有廢除嬴柱的太子之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確保孫子嬴異人能當秦王,因為嬴異人在趙國士林裡有賢名,可為守成開拓之君。


嬴柱的正妻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側妻夏姬的兒子嬴異人改名為嬴子楚過繼給華陽夫人為兒子,嬴柱奉王命將嬴子楚立為世子,當了秦王后立嬴子楚為太子。華陽夫人的妹妹是華陰夫人,她的丈夫去世得早,於是兩姐妹共同侍奉嬴柱,並在確立嬴子楚為世子的事情上幫忙不少。秦昭襄王知道華陰夫人立嬴子楚為世子的謀略後,以淫亂東宮的罪名將華陰夫人斬首,餘者不追究罪責。 昭襄王殺華陰夫人的目的其實是防止華陰夫人成為宣太后第二,剷除秦國後宮的楚國勢力。

華陽夫人失去妹妹後,心情十分哀痛,於是對老太子新秦王逢迎得少了。嬴柱去寵幸夏姬,結果樂極生悲,死於床榻之上。當了三天秦王的嬴柱死後,華陽夫人想以淫亂秦王的罪名將夏姬誅殺,當是新秦王嬴子楚堅決不同意。 最終在呂不韋的周旋下,華陽夫人當了正太后,夏姬則當了副太后,嬴子楚恢復原名為嬴異人,當了秦王。

嬴柱生前曾對兒子嬴異人說:為父一生小心異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碌碌無為而終!為父生前只有一憾,就是沒有給大秦留下一位英才雄主,知子莫若父,你也只是才能平庸的一個守成之君! 大秦代代都有雄主產生,不想你我父子皆庸才之主,豈不哀哉!國有三代庸主,則大秦危矣,但願你能給大秦留下一位英才雄主!嬴異人羞愧難當,當了三年秦王而薨,傳位王子嬴政,而嬴政就是後來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個網絡師


惠文王贏駟——武王贏蕩(舉鼎亡)——昭襄王贏稷(武王異母弟,宣太后之子,在位54年)——孝文王贏柱(在位三天)——莊襄王贏子楚(在位三年)——始皇帝贏政(一統天下)


kdj868


中國有歷史麼?一個人說一套,誰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