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首創“機關槍”,為何還是打不過列強軍隊?

lvningwei


清朝首創“機關槍”!指的是康熙年間戴梓發明的連發火銃,據說可以連續射擊28發彈丸,被人稱為最早的機關槍!

這28丸連發火銃,並沒有實物證實,僅僅只有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有過記載。紀曉嵐跟戴梓的後人聊天,才知道到有這麼一款神器。因為這草堂筆記記錄了很多怪力亂神,所以很多人不相信這個28丸連發火銃的存在。根據草堂筆記記載:它長的像琵琶,有個長的槍管,槍管脊背上面有兩個扳機,火藥和鉛丸在槍管的上面,扣一下扳機火藥、鉛丸就落入槍管,再扣動第二個扳機就摩擦火石點燃火藥,鉛丸被髮射出去,一共有28發,打完了重新裝彈!根據這個描述可以看出來火藥跟鉛丸是一起通過重力落入槍管的,落入槍管後直接就被髮射了。



那個年代的火槍都是從前面槍口裝彈的,先把火藥通過槍口倒裡面,然後在裝鉛丸,經常看影視劇應該知道,都用推杆往裡搗,搗實了在發射。這個連發火銃是火藥跟彈丸一起放裡面,也沒壓實,直接就點火了,發射後彈丸的威力會大打折扣。

彈丸發射的原理是:在很小的空間內點燃火藥,火藥瞬間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然後把彈丸推送出去。這裡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火藥在彈丸底下;二是把火藥壓實,讓火藥空間儘量小一些,空間越小瞬間膨脹的氣體壓力越大,彈丸被推送出去的威力越大。而這個連發火銃是火藥跟彈丸一起進去且沒有壓實,造成兩個問題:一部分火藥在彈丸上面,二火藥空間大。這樣彈丸的威力自然要小,而且再裝填也麻煩,甚至還不如鳥銃好用。



筆記中記載:戴梓做了個夢,夢中說這連發火銃會殺人無數,戴梓會斷子絕孫一類的,就嚇的他把連發火銃藏起來了,沒有交給軍隊!戴梓才華橫溢,被南懷仁記恨。這南懷仁誣陷他串通東洋人(日本人),惹怒康熙,康熙就把戴梓發配到天寒地凍的東北了!

分享知識,奉獻原創,我是鐵血步兵1927,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鐵血軍史1927


清朝首創“機關槍”,為何還打不過西方列強?原因在於這款所謂的機關槍,根本沒有裝備到清軍的部隊當中,再或者說,這款機關槍究竟存不存在?也是個未知之數。

所謂的機關槍,真正的專業名字叫連珠銃,他首次在資料中出現還是在乾隆年間,紀曉嵐編撰的私人書籍中提到了這款武器,按照他的記錄,這款武器是在康熙年間,武器專家戴梓發明的連射火器,可以算得上是早年的“機關槍”。



但是長期以來,對這款武器有很多歷史學家表示質疑,因為這款武器完全算得上是一件捕風捉影的火槍,甚至在紀曉嵐的書籍當中,也沒有一個過於詳細的記載。

首先,這款武器據說是在康熙年間問世,但紀曉嵐著書的時候已經在乾隆年間,他也是跟戴梓的孫子處才瞭解到了這一個信息,但由於時間跨度太大,既沒有實物也沒有傳下技術,即便戴梓的後人也沒有給出一個詳細的信息,只是大致籠統的描述了一下這款武器的存在。



甚至有關這一種武器連一個最起碼的圖片都沒有留存下來,只是有一些簡短的文字記錄,按照文字上的記載,這種武器外形類似於琵琶,彈夾內儲藏28枚彈丸,並與發射藥合併在一起,每扣動一次扳機發射彈丸過後,另一枚彈丸和發射藥會從上方滑落到槍管內等待第二次發射,但至於中間是如何的機械原理,紀曉嵐的書中卻沒有記載,當然,也許連戴梓的後人也說不清楚,他們要真有那門技術或者實物,紀曉嵐也不至於記載的那麼籠統。



至少從為數不多的記錄來看,這個叫連珠銃的武器並不是一種機關槍,充其量只是一種半自動火槍,但結合當時的技術,考慮到氣密性、機械構造等問題,很難想象在康熙年間戴梓能發明出一種自動上彈,且能保持發射時有足夠的氣密性,還能避免波及其他發射藥被引爆的火槍彈倉,不否認人的思想是沒有止境的,但時代技術方面的侷限性,也註定了有些思想也許在思想上有可行性,但在現實中卻難有實現性。

所以按照個人的觀點,所謂的連珠機關槍只是一款半自動火槍,而且即便當年戴梓設計出了實物,恐怕也飽受技術上的限制難以推廣,甚至實際使用過程中故障頻頻,完全沒有實用性,這也是連珠銃迅速落下舞臺的重要原因。


遼寧資深球迷


不就是想黑清嘛,直接說清朝斷送火器發展不更好,直接說清朝誤你三百年敢不敢?呵呵。

不就是想吹連珠火銃這玩意來黑清嘛,多少年的低級謠言了,我沒記錯把連珠火銃吹成機關槍這個梗,不是袁騰飛這個大嘴就是當年明月這個無恥文人。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先看一下機槍的定義:我們可以看一下機槍的定義。《中國大百科全書》定義機槍是帶有兩腳架、槍架或是槍座,能實施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蘇聯軍事百科全書》定義是步兵射擊用自動武器。日本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的定義是一種扣引扳機不放時能夠連發,同時又可進行單發的口徑11毫米以下的自動武器。可見各國對於機槍的定義有一個共同點,即機槍是自動武器。自動武器是指靠發射時形成的火藥氣體的能量自行退殼裝彈和連發射擊的武器,即只要扣住槍械的扳機不放,就可連續射擊,直至彈倉的彈藥全部耗盡為止。而且,機槍子彈必須是彈藥一體的定裝彈,而不是彈藥分裝。
那麼我們通過機槍這個定義來看看連珠火銃是什麼玩意。實際上,連珠火銃並非本土產品,而是紡織品,其原型是昂立亞國的貢品,就是下面這貨。


故宮館藏琵琶鞘燧發槍,為昂立亞國貢品,昂立亞國就是英格蘭

,其知識產權歸大英帝國所有。這種槍的特點就是在槍托開兩個空間,一個空間作為貯存彈丸的彈倉,一個是貯存發射藥的藥倉。彈倉和藥倉由機輪和槍膛連接,由擴機將彈丸和發射藥推入槍膛,再扣動扳機燧發發火。開火之後再撥動機輪,將彈丸和發射藥推入槍膛,連續發射。
彈倉和藥倉

機輪
連珠火銃彈藥裝填

這種槍的優點很明顯,只要一次性將彈倉和藥倉貯滿,就可以省卻裝填時間,提高了射擊效率。這是因為當時的火繩槍和燧發槍都要將發射藥從槍口倒入槍膛,再用通條搗實,然後將彈丸從槍口送入,再瞄準射擊。但是缺點也十分明顯:第一,發射藥無法搗實,導致火藥不能充分燃燒;第二,氣密性存在問題,容易漏氣。這就導致彈丸的射程和殺傷力打了折扣,而且這種火槍製造工藝複雜,不適合大規模裝備,所以雖然東西方都在同一時間接觸了這種火槍,但是都在同一時間拋棄了這種雞肋,繼續將前裝槍使用了兩百多年。所以,這種東西只能作為君主、貴族獵奇的玩具而不會成為制式裝備。戴梓的仿製品相比於原廠貨並沒有什麼創新,只是把槍托拉長讓其能夠貯存28發彈丸罷了。

現在答案已經顯而易見,就是連珠火銃根本不是機槍,不過是一種後裝燧發槍罷了。


至於清朝為什麼在近代打不過洋人,肯定會有很多人說什麼清朝禁了火器,用大刀長矛和洋人作戰,實際上是這樣嗎?那為何俄國人會說清軍炮兵裝備精良火力兇猛呢?
而且,你告訴我《御題平定準部回部德勝圖》是怎麼回事?畫面右側清軍用的是啥?


還有這個《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戰圖》是怎麼回事?清軍拿什麼打的張格爾?
還有鴉片戰爭時候洋人為什麼要記錄清軍用火槍和他們對射?說好的清軍用大刀長矛呢?


還有這兩門清軍裝備的西洋火炮,上圖的可能是18磅加農炮,下圖推測為68磅重型加農炮,在鴉片戰爭中被英軍繳獲。所以,說好的清軍用大刀長矛呢?

實際上,清軍用大刀長矛和波蘭騎兵馬刀砍坦克一樣,都屬於自欺欺人的謊言,其目的不過是失敗者用來自我安慰,以打造失敗者英勇不屈的形象。而清軍之所以在近代無法對抗洋人的衝擊,準確點說是傳統東方農業文明無法對抗西方工業文明得結果,跟哪個王朝無關。

只不過,很多民族主義精蟲上腦的蛋白質,把中國落後於西方的這口鍋一股腦的扔給少數民族,來編造所謂漢族人盡善盡美的謊言,繼續做著天朝上國的白日夢。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我是歷史君,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歡迎關注我喲!)

清朝雖然首創“機關槍”,但卻被康熙打壓雪藏,致使火器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直到鴉片戰爭,國門被堅船利炮所打開後才如夢初醒,卻早已為時過晚了。

火器的飛速發展

清朝是在什麼時候有火器的呢?是在努爾哈赤13萬八旗子弟進攻明朝駐守的孤城寧遠,努爾哈赤多次進攻,被寧遠城的紅夷大炮打得損失慘重。皇太極在努爾哈赤死後,於後金天聰五年(1634)開始廣招工匠學習漢人的技術製造殺人利器的火器。

滿清入關後靠著這火炮多次平定內亂和取得外部戰爭的勝利,這也是火器高速發展的時期。有個火器製造狂人戴梓,他是個全能神一樣的存在,博學多能,通曉兵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火器製造有著痴迷的幹勁。於是於1674年(康熙十三年)發明了連珠銃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機關槍”。

連珠銃(世界上第一種機關槍)

連珠銃:內部機關設計十分巧妙,可以將擊發和裝彈兩個步驟連動進行,從而提高射速,並且一次可以填充28發彈丸,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

但奇怪的是戴梓並沒廣泛傳播,據說源於他的一次夢:

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佈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

嚇得戴梓立馬將火銃收藏在家中。不久戴梓遭到同行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的誣陷,使他被康熙發配到寒冷的瀋陽。戴梓最後也客死他鄉,自己的“機關槍”也就再無問世的可能了。

首創“機關槍”為何打不過列強軍隊

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火器的發展盛於康熙也止於康熙,因“馬上取天下”的觀念不注重武備而停止發展,但西方列強卻不斷在火器方面發展與改進。

二、1840年時期,列強使用的先進的火器,而清政府卻還在使用舊制火器,失敗是必然的。

三、康熙沒有做到明察秋毫,相信一個外國人的搬弄是非,使得一個火器天才被埋沒了,實屬可惜!

結語:火藥也是中國最先發明的,但結果只是用來燃放煙花炮竹的。統治者不思進取,給予西方列強機會不斷髮展,終究超越中國,開始欺辱中國。這是因果輪迴的結局,令後世不斷惋惜啊!


安夏丨歷史君


清朝靠八旗勁旅入主中原,八旗勁旅善於騎射。清朝的統治者認為西方的火器是奇技淫巧,對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並不看重,而是閉門造車,仍把自己當成天朝上國,固步自封。在清朝閉關鎖國的同時,西方國家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清朝的科學技術遠遠落在了西方國家的後面。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見識了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通過鴉片戰爭是清朝的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於是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庚子國難時,清軍同樣裝備和八國聯軍一樣的武器裝備,結果還是以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而告終。究其原因在於使用武器的人沒有跟上時代,清軍同西方列強的軍隊作戰時,武器裝備沒有差距,但是使用武器的清軍官兵仍然停留在封建時代,他們根本不是近代化的軍人。


歷史軍魂


戴梓發明那玩意就是個小個子母炮,連個發火裝置都沒有,還得挨個點。同時期或者更早,歐洲類似的“發明”海了去了。因為沒有實用性,都木有裝備。它其實就是同時做28個彈膛事先填裝好,在一根槍管後面扇形展開,依次旋轉對準槍管發射。沒什麼神奇的地方。就是弗朗幾炮的縮小版本。而且體積註定小不了。這玩意如何如何都是文科生意淫出來的,稍微有點理工科基礎的仔細想想就能明白。康熙年間,我們在熱兵器上和歐洲的差距已經很大了。不願意趁人的話,想想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真要搞得定,至於籤這麼個玩意?還不是因為幾千的八旗兵那幾百個毛子流放犯沒辦法,要知道,清兵也是帶著火槍拖著大炮去的。而雅克薩只是一個很小的堡壘,還是個土堡!就因為毛子的火槍比清兵的人遠,那幾門小跑比大將軍跑都狠。


elicxxx


先問有沒有再問為什麼? 清軍首創了機關槍? 那個所謂的28連銃 沒有實物 沒有圖紙,甚至連戴梓本人都沒說過有發明這種玩意,這個所謂的連銃的唯一出處是 閱微草堂筆記這本還有狐仙女鬼的雜談書,內容還是 戴的孫子和人聊天的時候說起 自己祖父如何如何發明了一種怎麼怎麼厲害的武器 ,信這種玩意 還不如信狐狸成精來找你約會


倫敦上空的噴火


八國聯軍打進天津,從軍火庫裡找到大量武器,其中一些武器連法國人都驚歎不已,因為有些武器他們自己的軍隊都沒有裝備。所以滿清的失敗不是武器的問題,而是思想。


靜夜思160519196


岸防炮打不過軍艦這在當時只有大清王朝一家


虐世妖王孫悟空


人不行泥給他一個航空母艦也勝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