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柏林墙”何时能拆掉?

中西医之争,可谓是十大友尽话题之首。

中西医之争,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旧”持否定与批判,它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对中医的看法,到现在很多人对中药的不信任与排斥,也会受那段时期的言论影响。

当时社会上反对中医的代表人物余文岫,也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

再如孙中山先生重病,也不服中药,还说:“中医是一艘不带罗盘的船,西医是一艘有罗盘的船,中医也有可能找到目的地,西医有的时候也找不到目的地,但我宁愿乘有罗盘的船,尽管找不到目的地。”


中医与西医的“柏林墙”何时能拆掉?



“中医”是在西医传入中国后才使用的一种称谓。准确的来说,中医应该被称为“中国传统医学”。现在的西医,却非往日传统的西医,而更应该被称为“西方现代医学”。所以在小编看来,一味地怼中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合理,因为随着时间流逝、经验的积累,现代人对知识的储备与理解想比千年前的古人来说,也不尽相同。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临床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并在大量实践中反复检验、调整再上升为理论,形成的理论又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遵循的是“实践-理论-实践-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路径。

若单纯用化学成分阐述中药的功效,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若因部分庸医的胡乱诊断而将中医归为骗术,未免太过以偏概全。不过,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借助阴阳五行解释人体机能和病症原理,其中的阴阳五行过于玄妙,而其引申的自然辩证法很难在实践上有准确的效果;与此同时,有些书目里捕风捉影的记载,也难免被人诟病。小编能够理解,却不能赞同。


中医与西医的“柏林墙”何时能拆掉?


日本研究数据显示,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日本和韩国所占比例则超过70%。海外中药市场规模近300亿美元,中国的中药所占比例却不到5%。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中国大陆仅占世界草药销量的2%,而日本占据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贡献,大部分在于为日本的汉方药等提供原材料。

记得在“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调查中,有42.70%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而只有17.70%的受访者表示首选中医,中医看不好再看西医。最意外的是,在这次调查中,有94.68%的受访者表示相信中医。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什么因素使得相信中医的人,也不选择中医呢?


中医与西医的“柏林墙”何时能拆掉?


中医治不了急症

出于对个人健康考虑,57.8%的受访者表示当得了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关节炎)或者病后需要调养身体时才会选择看中医,只有0.7%的受访者表示会在得了急症的时候选择看中医。另外,在被问及中医的缺点时,有25.6%的受访者认为中医是治不了急症的。

众所周知,现代西医具有先进的急救手段,比如输液、输氧、输血,尤其是外科手术的急救等等。毫无疑问,西医确实善于治急症。但在诊断明确、认证准确、用药精当的前提下,经常发现看似越急越重的病,中医诊治起效就越迅速。

中医药价格高昂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大幅上涨,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阻碍。种植成本高、收益低,药农不愿把资金投入中草药的种植上,致使产量减少是原因之一;从药农到药房的层层倒手,甚至一些商家的囤货行为,使中药材显得奇货可居,价格翻倍是原因之二;中药产品要经过采收、加工、炮制等多道工序加工,工艺落后,导致成本增加是原因之三。

幸好,随着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医药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8442亿元,约占整个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1/3。可见,我国中医药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中医与西医的“柏林墙”何时能拆掉?


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在2017年,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诊疗人次占比提升,中医诊所(门诊部)发展前景广阔。


中医与西医的“柏林墙”何时能拆掉?


目前,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小编认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最重要的是有效。我不想说是该极端的推崇,还是极端的反对,我只是希望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

就像西医的发展历经了时间的冲刷一样,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中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要给它早早地定了性。


邹韬奋曾说过:“不能因为痛恨'庸医'而遽断中医绝对没有好的,更不能因此遽断中国医术绝对无存在的价值。中医确应有积极改良的地方,却不应不分皂白'禁止'。平心而论,除了'杀人'的“庸医,之外,中西医却各有所长。”


小编也要恨铁不成钢地说一句,希望未来我们的中医药能更重视无论是剂型、外观还是口感的创新;能更严格的规范药材生产质量与销售环节的状况;能更重视古籍的传承与现代医疗的结合方式......

中医与西医不应该是冤冤相报,而应该是携手互助,共创中国医疗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