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封建統治者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集權。在統治者眼中,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可以安享萬年江山,就可以擁有永恆的利益。正因如此,自秦至清,皇帝們絞盡腦汁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維護統治階層的集權。他們或許做法不同,但是,卻殊途同歸,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秦皇的辦法是以暴制暴,秉持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結果,他的政權到了秦二世手裡便已走向覆滅。漢唐二朝崇尚儒學治國,但是,卻使外戚官員、宦官太監獲得了太多的權力。這批害群之馬禍亂朝政,最終,使政權萬劫不復。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明朱元璋建國後,別出心裁的使出了新的手段,藉此緘萬民之口,那就是“特務系統”。明朝時期,特務機構的勢力是所有封建王朝無法比肩的。至此,民眾相互檢舉揭發,特務四處打探情報,每個人說話前都需謹慎三思,這是明朝時期的最大特色。

朱元璋出身草根,身邊自然有一群追隨自己打天下的窮苦哥們。我國封建時期的起義者均有這樣一個怪癖,但凡出身窮苦百姓的好兄弟一起奮戰打天下的,曾在一起度過種種難關的,在成事後都鮮有善終——這就叫做:能“共苦”而不能“同甘”。

為了能讓自己的權威得到保障,同時,也使自己的繼承人免受功臣轄制,成功的起義者往往會對共同奮戰的老哥們說上一聲抱歉:“對不起兄弟,你知道什麼叫功高震主嗎?”對此,朱元璋總結出一句十分精闢的話,那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論疑心病,恐怕只有魏武曹操能與朱元璋相提並論。身邊的得力干將,越有能力的他便是越不安心,從這點看來,朱元璋甚至比曹操更甚,至少,曹操的疑心是針對別人的,而朱元璋專挑自己人下手。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也對自己身邊的功臣不放心,但他卻並未將事做絕,只是讓這群老哥們交出權力,然後,放他們回鄉頤養天年。早年跟著趙匡胤征戰四方時,功臣們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大局已定後,功臣們的能力卻成了一種威脅。

對此,趙匡胤只好替他們做出安排:“如今天下太平,你們不能像朕一樣再想著打仗,以後,還是琢磨怎麼享受晚年吧。”宋初的大臣十分懂事,在趙匡胤有兔死狗烹的苗頭後,紛紛表現出對金錢的慾望,變得目光短淺只知享受。

自此,功臣再不問政事,君臣和諧。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相比之下,朱元璋思考的東西過於複雜,他覺得,就算是讓這群老哥們頤養天年,有朝一日自己駕崩後,他們難免會重回朝廷為難自己的兒子,不利於朱家的統治。如此之下,倒不如找出他們的弱點逐一擊破,永絕後患。

為了更加順利的找茬,朱元璋在建國第二年便成立了名為錦衣衛的特務機構。

都知道,明初軍制為“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五千人,其下設所,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為四十八處。但是,在洪武年間,朱元璋改革了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並且,朱元璋賜予該機構巡查、抓捕、刑訊的權力,並且,不受制於所有司法部門,特立獨行,這期間,丞相胡惟庸就成了朱元璋的第一個目標。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找個理由將其問罪處斬。在殺掉胡惟庸後,朱元璋怕留下禍患,乾脆斬草除根,派出錦衣衛對與胡惟庸案有牽涉的官員實施抓捕。錦衣衛得令後迅速在全國佈下包圍網,將所有與胡惟庸關係密切的官員全部緝拿歸案。

上萬人死在了這場案件中,就連年近八十的太師李善長都未能逃過一劫,最終,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

十幾年後,朱元璋故技重施,將功臣藍玉以一個莫名其妙的罪名問斬。藍玉的忠心人盡皆知,藍玉一死天下人都為其喊冤,朱元璋十分惱火:“我就要看看是誰在替藍玉伸冤!”之後,又派出錦衣衛清查與藍玉有牽連的官員,最終,又殺掉了一萬多人才罷休。

《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 ...”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朱元璋放手大殺,生靈塗炭,連太子朱標都看不慣父親的做法,向朱元璋進諫道:“陛下殺孽太重,恐怕會傷了陛下與群臣之間的和氣。”朱元璋並未答話,默默的走開了。次日,朱元璋召見太子,當著朱標的面將一根荊條丟到地上。

並且,立即命令朱標將荊條拿起來,太子害怕扎到手,並未彎腰撿起。

朱元璋看兒子若有所思,說道:“你害怕荊條上面的刺,不敢拿起來,那麼,父親就幫你把這些刺逐一拔掉,再交到你的手裡,這樣豈不美哉?如今,我殺掉的官員都是對你的統治產生威脅的人,只有幹掉了他們,你的江山坐得才穩呀。”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其實,錦衣衛的目標不止是朝堂上的官員,他們還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潛入民間軍隊,探聽輿情信息,一絲一毫對朱元璋不利的流言都逃不出錦衣衛的耳朵。

可以說,每逢錦衣衛出巡,地方官根本不敢隨便詢問,只要哪個地方官知道了一些“不該知道的”事情,或是在言行舉止間流露出對錦衣衛的不滿,那麼,他們都有可能身陷囫圇。一旦被錦衣衛抓走,則意味著命不久矣,最好的下場便是落得個終生殘疾。

朱元璋派出大量錦衣衛潛伏在各地,關於官場民間的大事小情他都要錦衣衛傳達。哪位大臣某天在家因為什麼請客、請的什麼人、吃的什麼飯、席間作了什麼詩,朱元璋全都一清二楚。第二天早朝時,朱元璋有意無意的向請客的大臣透露昨夜宴會的細節,群臣聽到無不膽寒。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自此,這些官員不論在朝中還是在家裡均小心謹慎,朱元璋要達到的就是這種目的。

史籍記載,錦衣衛的審問方式“別具一格”,常用的用刑手段足有一十八套,夾棍、釘指都是些小兒科罷了。單單一項“杖刑”,錦衣衛們都能玩出花樣。

每當決定對一個犯人執行杖刑,先是輕輕的打,邊打邊問,美其名曰為“打著問”;當犯人閉口不言,拒絕配合時,下手就得重一些,也就是“好生打著問”;當犯人破口大罵,或幾棍子打不出個屁來,激怒了主審官員後,錦衣衛就會“好生著實打著問”,這時錦衣衛下手就會沒輕沒重,一番亂棍下來犯人難免會出氣多進氣少... ...

錦衣衛之恐怖,由此可見一斑。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之後,雖然,因為錦衣衛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為,朱元璋下詔焚燬錦衣衛刑具,廢除了他們的這項職能。但是,在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恢復了錦衣衛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另外,錦衣衛擁有極大特權,無形中令他們可胡作非為、貪贓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護,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不堪。所以說,明之亡於廠衛,是間接引起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可以說,有明一代,錦衣衛一直存在著,延續至1661年南明永曆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於咒水之難被殺才可說是正式結束長達290年的歷史。清朝入關以後,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設立錦衣衛。順治二年,改稱“鑾儀衛”,清朝的錦衣衛僅存在一年。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最後,我們再說說朱元璋的這顆萬分警惕之心是從哪裡來的。

元朝時期,由於,中國受到少數民族統治,所以,統治者推行的政策均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他們表面上尊崇漢人的法律治國,暗地裡卻仍是暴力治國,漢族人民與蒙人受到了平等對待。又因元朝統治時間不到百年,時間太短,兩族人民根本不能產生融合,常年受到壓迫的基層漢民無時無刻不在謀劃著推翻蒙古人的統治。

元朝官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政治謠言,官員私下串聯,為了防止暴亂,元朝統治者不得不強行限制漢族百姓的生活,就連做飯的菜刀都被要求幾戶共用一把。壓迫之下必有反抗,元朝統治者對百姓的壓迫越大,老百姓間相互通氣的情況就越多,各地時有漢民起義反抗暴政。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朱元璋骨子裡就是個農民,對民間輿論可謂瞭若指掌,老百姓的力量有多強大,朱元璋是最清楚的,畢竟,自己就是靠老百姓起家的。那麼,自己的政權會不會被老百姓推翻呢?朱元璋非常害怕元朝的落幕發生在自己身上。

早在朱元璋投身郭子興麾下時,就曾遇到過多次陰謀暗算,在此期間,朱元璋逐漸有了一顆警惕心,這顆警惕心在其建國後逐漸演變成疑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成為皇帝之前,朱元璋對這句話十分認同。

但是,在其坐上龍椅後,朱元璋難免會深思:自己能從一介平民變成天子,那麼,別的平民也有機會將自己取而代之。在成為洪武皇帝后,朱元璋不忘自己出身的卑微,害怕朝中百官的出賣,忌憚身邊並不存在的危險,對手中的權力越來越迷戀。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消極的態度中,朱元璋吸納了前朝的教訓,用盡手段真個各種各樣可能威脅自身統治的勢力。朱元璋清楚絕對不能像元朝一樣壓迫百姓,但是,一定得限制民間輿論,防止私下通氣的情況發生,必須得有專人負責控制輿情,錦衣衛機構就這樣誕生了。

朱元璋建國後,因百廢待興,無暇在官制上浪費功夫,最初的政治制度沿用了前朝,由中書省和左右丞相主持政局。待局面稍穩後,朱元璋便將心思放在官制上,他覺得元朝時中書兩省的權勢太大,於集權統治不利,所以,廢除了這一機構,另設布政司。

雖說,布政司的職權很大,有絕對的行政權,但是,布政司的所有決策都是朱元璋下達的,所以,布政司與中書省不同,只是替朱元璋發聲的傀儡機構罷了。此外,原本負責軍機事務的都督府被朱元璋一分為五,根據不同的職能分而治軍,無法一家獨大。

朱元璋生前建立了一強大組織,最終,卻害得大明王朝萬劫不復

除了對政治和軍事機構的改革外,朱元璋又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善的特務機構,監視包括全國軍事、政治、經濟、輿情在內的大事小情,朱元璋使明朝軍事、政治、情報三個部門相互制約,將所有大權都牢牢握在手中。

然而,治天下者,視天下者如草芥,必為天下者所唾棄,縱使朱元璋絞盡腦汁用出渾身解數,但是,明朝終究難免走向滅亡。

【《明史》、《錦衣衛》、《明朝錦衣衛的權力運行與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