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了西北卻丟了東北?為何清朝西北方向的守土建樹遠大於東北?

靜夜史


為什麼守住了西北卻丟掉了東北,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清廷本身,另一個就是侵佔這兩個地方的各個勢力。

先說東北。這裡是清廷的龍興之地,沃野千里,拱衛京畿的重要戰略屏障,按理說清廷應該拼命保住這裡才對。問題就在於以當時的形式來說,清廷根本保不住這裡。

清朝時整個東北地區是一塊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如此廣闊的一塊土地要守住沒有足夠的人口是根本守不住的。問題就出在人口這裡,明末東北地區持續的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損失,清初除了少量的守軍,滿清政權幾乎是傾巢而出,基本都入關了,這就導致東北地區一開始人口基數就很小;其次,滿清朝廷入關後,一直持殖民者心態,把東北地區當做一個備份,怕哪天保不住中原,還能退回東北。就沿著東北的外緣修築“柳條邊”,阻止漢族、蒙古族、朝鮮族進入東北地區。這樣東北地區本來人就少,又不讓內地的民眾遷移過去,原東北地區那麼點人口守著東北這麼大地盤,跟撒胡椒麵一樣,根本顧不過來。所以當俄國人入侵的時候,東北很多地方還是無人區,俄國人佔了地盤,軍事設施都修好了,朝廷才知道俄國人來了。

另外就是強佔東北的俄日兩國。俄國一直都是對土地貪得無厭,擴張成性。只是俄國是個歐洲國家,重心在歐洲,主要致力於在歐洲擴張,在東方,特別是西伯利亞一開始也就是搶點皮毛,跟中國做點茶葉生意,所以清初在雅克薩一戰,被痛打一頓後就消停了一百多年。但是俄國對一個溫暖的不凍港的渴望,使我們這種有著數千公里海岸線國家所無法理解的。沙俄建國後就跟他歐洲的那些倒黴蛋鄰居死磕上了,狠抽瑞典和波蘭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血虐土耳其又奪到了黑海的出海口,只是這是兩個內海,位置太差,人家一不高興,輕而易舉的就封鎖了,於是繼續欺負土耳其要搶地中海的出海口,只是這一會,英法兩國坐不住了,這要是再讓俄國佬得逞了,怕是要翻天了,就出手干預。1854—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老毛子被兩國打得滿地找牙,連沙皇尼古拉一世也不堪戰敗的羞辱,在戰爭結束前病急身亡(還有一說沙皇是服毒自盡的)。沙俄向西方擴張的爪子被打斷了,但是奪取不凍港的心卻沒有變,俄國掉頭就開始向東方擴張,要建立“黃俄羅斯”。先後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割佔了中國的150餘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後來又順勢強佔了整個東北地區。清廷此時已經是被洋大人打怕了,來了就跪。除了地方駐軍有打過幾仗,朝廷基本屁都不敢放。到這裡東北地區是徹底丟了。

說完俄國就是說說日本了,如果說俄國的千年願望是搶個不凍港,那日本的千年願望就是上岸,簡單說就是日本列島環境太TM差了,面積狹小,土地貧瘠不說,還整天地震,是不是來個大海嘯,日子實在不好過,所以一旦東亞大陸有情況,日本就琢磨著打上來。以至於二戰最後時期,日本被美國轟成一片焦土,日本卻在打著放棄本土,將整個國家遷移到東北地區的主意,只是這個念頭最後被老毛子打斷了。日本明治維新後,就開始定下了對外擴張的政策,日本的東面是大海,沒法擴張。只能是找中韓兩個老鄰居的晦氣。然後先是甲午一戰把搞了洋務自強的清廷打回原形,奪取了朝鮮。眼看著老毛子佔了整個東北,開始修建西伯利亞鐵路,還把爪子伸向朝鮮半島,日本就開始按捺不住了,只是礙於雙方實力懸殊一直沒動手。此時英國正好想要阻擋老毛子在遠東的擴張,但是礙於自己的地盤實在太大了,顧不過來,有這麼個便宜大手,雙方一拍即合。1902年英日締結同盟,1904年2月8日趁著西伯利亞鐵路還沒有修通,日軍不宣而戰偷襲俄軍,經過一年餘的血戰,日軍以慘重損失,擊敗了俄國,俄國將自己原來在東北的權益全部轉讓給日本。東北地區從俄國吐了,遇到日本這頭餓狼,給打的吐出來一半,日本雖然一時半會吞不下,但是東北也成了它的嘴邊食。

說完東北再來講講西北地區,西北地區其實主要是兩個問題,一個還是俄國老毛子,另外就是阿古柏入侵。清末新疆地區發生了反清暴亂,後來阿古柏又入侵新疆徹底失去了控制,不過清廷打不過洋大人,收拾內部的起義、反叛活動還是很厲害的,不過也有下面幾個原因使得清廷最終保住了西北

1.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對手不足為懼。

當時佔據新疆的是浩罕和其他各路割據勢力,以及逃到新疆的陝甘回亂殘軍,而不是當時已暗地裡插手新疆的英俄直接佔領,這些人雖然棘手,清廷收拾他們,毫無顧忌,而且滿清朝廷對付各路反叛勢力向來手辣。而且新疆人當初紛紛反清,可是結果引來的各路叛軍和外敵個個勝似虎狼,比清廷更狠,這個也可以從後面的平叛過程中看出來,左宗棠1876年4月大軍正式從甘肅肅州出兵,吃了大苦頭的新疆各民族也紛紛支持清軍,天山南北高喊“見到安集延人就殺”,總之對付各路叛軍基本上沒有費太大力氣,到 1878年1月2日,克復于闐,新疆全境收復。但沙俄早在1871年6—7月間,以幫助清政府安定邊境秩序,並以“代為收復“的藉口強佔的伊犁地區,還在沙俄的手中,雖然通過談判於1881年收回伊犁,但是代價卻是丟失了 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一帶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並賠款900萬銀盧布 ,談判期間,左宗棠不得不以老邁之軀抬棺出征以示強硬;

2、外國干涉,再不動手到時候,整個西北土崩瓦解,就不可收拾了。

1864年陝甘地區的回亂波及新疆,新疆發生大範圍的叛亂,各地相繼建立割據政權, 與清兵互相攻伐 ,彼此間也相互殘殺,後面才讓阿古柏撿了便宜。新疆雖然地處亞洲腹地,遠離各大列強的角力場,但是實力較強的列強還是把觸角伸過來了,在10餘年的大混亂中,英俄兩大列強紛紛插手新疆地區的事務,阿古柏背後的大老闆就是英國,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法兩國按住一頓暴打,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戰爭結束前憂憤交加而病逝,更有甚者,有傳說沙皇是不堪戰敗的恥辱仰藥自盡。沙俄伸向西方的觸手被斬斷,就將掉頭向東,跟英國在中亞和遠東展開了全面競爭,後面更是擼起袖子,直接佔領了伊犁地區。連遠在地中海人稱“歐洲病夫”的奧斯曼都藉機冊封阿古柏,並送槍炮,派遣軍事教官給他(可見土雞向來不懷好意,對他們要警惕再警惕。)為保住印度,英國和沙俄展開了激烈角逐,實力較強的英國在阿富汗一連栽了兩個大跟頭,而沙俄還沒有將中亞草原的各個反對勢力全部降伏。因此兩國在中亞勉強保持勢力平衡,但是一旦兩國分出勝負,怕是不止玉門以西,連陝甘地區都會丟掉,不趁著此機會趕緊動手,以後就再也沒機會了。

3、國內外相對穩定兵精糧足器利,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當時正值清廷自吹的“同治中興”時期,國際上經過兩次鴉片戰爭,一頓拳頭的教育,清廷終於摸到了一點對外交涉的門路,同英法等主要列強修復了關係,英國甚至一度考慮扶持清廷對抗沙俄在遠東的擴張,只是清廷太不爭氣,英國才全面扶持日本,這樣對外方面安定了;國內局勢也逐漸穩定,太平天國、捻軍、回民叛亂和其他各路反清勢力相繼被剿滅,這樣終於能騰出手來,對付新疆的叛軍,而且長期的戰爭使清廷練就了數只精兵,後面的戰爭進程也證明這些清軍比各路叛軍要強太多。1861年開始的洋務運動,大大提高了清廷的財政收入,也提高了清廷在國際上的地位,使得清廷能迅速籌措足夠的糧餉(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找英法借的銀子)同時也能為軍隊製造精良的新式武器,1869年左宗棠就創立西安機器局,1872年搬遷至蘭州改稱蘭州製造局,為西征大軍源源不斷的供應槍炮彈藥。中國封建時代的軍隊通常都在創立不久的時候生猛無比,但是很快就開始腐化墮落毫無戰力,此時剛練就的精兵,還在長期的征戰中,等他們安定下來,不趕緊派他們上陣就廢了。這個在後面的中法之戰,甲午戰爭得到了驗證。中法戰爭還好看點憑著人多慘勝,甲午戰爭就難看了,號稱天下精銳的湘軍和淮軍一觸即潰。

這樣拼了老命,西北地區又讓清廷收回來了,加之西北地區實在沒有足夠的利益,讓俄國拼了老命來搶,侵略活動也放緩了,1905年日俄戰爭中吃癟後,與法國締結了同盟條約,後經法國協調,又跟英國締結了同盟條約。又開始一心一意往巴爾幹半島擴張。中國方面也加強了對新疆的控制,先是設立行省,又大規模移民實邊,這才算是保住了新疆。

總之說人話就是東北是帝國主義勢力鐵了心要搶,以清廷的尿性根本守不住。而西北,帝國主義其實只是捎帶手,能撈一點是一點,沒有下狠手,西北其他的勢力根本不是清廷的對手,也就守住了。雖然這樣看起來很屈辱,但是事實還真就是這樣!



松林風濤



在歷史教材中,我國近代丟失的國土面積約為150萬平方公里。實際上,我國丟失的國土遠不止這些,那我國從清朝入關到新中國建國前到底丟失了多少國土面積呢?

康熙年間,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清政府割讓貝加爾湖以東、尼布楚在內的大片土地,中國在此條約中一共放棄了約4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該條約還將北諾斯山與南支之間北到北冰洋、東到白令海峽,包括勘察加半島和整個烏第河流域在內的廣袤疆域,定為待議地區,其面積不小於三百萬平方公里。不過由於中國從未明確在這一地區建立統治,不能完全算割讓,只能算是中國主動放棄了對這一地區的主權要求。

雍正年間,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清政府將貝加爾湖之南約10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了沙俄。

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新中國成立後於1997年收回。

咸豐年間,中俄簽訂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被割讓給沙俄,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兩國共管。

咸豐十年,中俄簽訂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黑龍江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約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沙俄。

同治年間,清政府將巴爾科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44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了沙俄。

光緒七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清政府割讓了他稱東北和伊犁、客什葛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1895年,甲午戰爭失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清政府割讓臺灣及附屬島嶼給日本,中國損失了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收回了臺灣島。

民國時期,蘇俄搶佔唐努烏梁海,中國損失約17萬平方公里國土。抗戰末期,蘇俄操縱外蒙古獨立,中國損失約160萬平方公里土地。

從清朝入關到建國前,我國實際上一共損失了約37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算上各種因劃界讓出的土地,差不多丟失了4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對比圖,紫色是順治六年地圖,紅色為新中國地圖)

在清朝統治期間,中國東北地區丟失的國土面積約為:尼布楚條約43萬+恰克圖條約10多萬+璦琿條約60萬+北京條約40萬=153萬平方公里;中國西北地區丟失的國土面積約為: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44萬+伊犁條約7萬=51萬平方公里。可見,清政府在東北丟失的國土面積要遠大於在西北丟失的國土面積,不過這完全談不上在西北有守土建樹,這樣說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那麼為何清朝在東北丟失的國土面積更多呢?

原因一:東北的地理條件、物資條件優勢。我們都知道東北是有名的黑土地,而外興安嶺更是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也是沙俄極為眼饞的。相比於貧瘠的西北,東北有著極大的地理優勢、物資優勢,對沙俄的吸引力也更大,所以沙俄在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時,魔爪主要伸向了東北。

(海參崴)

(外興安嶺)

原因二:滿清政府狹隘的民族觀,導致東北沒有什麼人。清朝入關後,東北的原住民大多也都跟隨入關了,東北幾乎沒剩下什麼人。而滿清政府又極為“看重”自己的龍興之地,禁止關內的百姓進入他們的龍興之地,也就是“柳條邊”,導致東北成了無人區,曾經的繁華全都被野草吞沒。沒有了百姓,沙俄就能肆意殖民,侵佔,慢慢蠶食,所以這也是東北被侵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人煙稀少,據說沙俄每次在蠶食很大面積的土地後,清政府才能得知。

(柳條邊)

原因三:西北的侵略者實力相對較弱。相對於東北地區,雖然英國和沙俄也把手伸向了西北,但是都不是主要戰場,所以兩方勢力在西北保持了一個均衡態勢,因而西北處在一種奇怪的平穩環境。另外,西北地區的叛軍和割據勢力都相對較弱,清廷平定叛軍還是很有一套的,所以西北能夠保持相對的安定。

綜上所述,西北地區損失少不是因為清廷有多強大,有多重視西北地區,而是因為西北地區地處腹地,外加西北環境使得列強不願花太大代價來爭奪。說清政府在西北地區的防守比在東北地區的防守有建樹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了。都被人侵略了,還能有何“建樹”之說,落後就要捱打,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一二史話


很多人認為清政府與鄰國的邊界問題以及領土的喪失是自鴉片戰爭之後才陸續開始的,實際上這樣的看法是不正確的,清朝與鄰國(主要指俄羅斯)的領土糾紛最早可以上溯到康熙年間。只不過當時由於清政府國力正處於上升時期,與沙俄差距不大,所以沙皇俄國在對清政府的領土要求方面並不像日後那樣肆無忌憚。鴉片戰爭過後,清政府逐漸陷入內憂外患之中,邊疆糾紛也隨之而來。

清王朝邊疆領土大片喪失始於咸豐年間,這一時期,清王朝領土的喪失主要是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但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清王朝東北地區領土喪失的嚴重程度明顯要大於西北地區,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有三種原因:

首先,作為最主要的侵略者的俄羅斯想要獲得太平洋的出海口:

在中俄漫長的西北、北方、東北邊境線上,一邊是一個政治腐敗,經濟落後閉關鎖國的沒落封建王朝,另一邊則是一個摩拳擦掌,軍事強盛,不斷擴張的新興強國,勝敗其實是顯而易見的。俄羅斯的擴張史就是一個向東侵略佔領的歷史,我們仔細查閱俄羅斯的侵略過程,不難發現,他的侵略方向總體上是向著東方進行的,他向東的目標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夢寐以求的太平洋出海口。而阻隔在俄羅斯與太平洋出海口之間的,恰恰就是清王朝的外東北地區。這一地區實際上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趁火打劫佔領的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這一地區有這俄羅斯東進途中最近的出海口,和一系列天然不凍港,相比地理位置閉塞的西北地區,顯然這一地區更有吸引力。

其次,東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人口數量稀少,各方面條件優於西北地區:

清朝入關坐定江山以後,一直把東北作為自己的龍興之地。清太宗崇德年間就開始對東北地區設置邊牆,禁止百姓進入清朝的龍興之地,歷史上把這道馬蹄形的邊牆稱為“柳條邊”,康熙七年,清政府開始了對東北長達210年的封禁,禁止漢人進入東北,從此時開始,一直到清末慈禧掌權,這期間由於清政府人為的隔絕東北地區,以至於這一地區長期以來人口增長率緩慢,到了咸豐同治年間時,廣袤的東北地區人口數量還不到一百萬。人口數量稀少、沒有常住居民,也是東北地區丟失的重要原因。

並且相對於乾旱少雨沙漠連片遍是不毛之地的西北而言,整個東北地區不僅有著充沛的降水量和大量的可耕地,還有這豐富的森林、煤炭等自然資源。這些都是西北地區不具備的,同樣,這些也正是沙皇俄國侵略者看中的。

第三,左宗棠收復新疆及伊犁,有效遏制了西北領土的丟失:

沙皇俄國並非對西北地區毫無興趣,並且,俄國也嘗試著侵略了西北地區,最典型的就是俄國趁浩罕國阿古柏政權割據新疆時出兵侵佔了伊犁地區,沙皇俄國當時的想法是自顧不暇的清政府一定不會出兵平定新疆的叛亂,那麼沙皇俄國將趁機佔領阿古柏佔領的中國新疆地區,所以在佔領伊犁時,俄國也是宣稱暫時替清政府收復,但是讓沙俄政府意外的是,清政府派出左宗棠率的湘軍果斷出兵新疆,並且已摧枯拉朽之勢平定了新疆的叛亂,而清政府的外交官曾紀澤也不辱使命,在談判桌上硬是從沙俄嘴裡要回了伊犁。新疆的收復也使得中國最大一片行政區域的領土失而復得。

在清末時期的邊境危機之中,東北地區領土的喪失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總體而言是東北地區較之西北地區更加對沙俄有吸引力。


歷史課課代表


滿清並沒有丟掉東北,何來守住西北丟了東北之說?

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割走東北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東北的主體還在,依然歸舊有的三個將軍轄制。

滿清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一直以保護“龍興之地”為由,設置柳條邊,嚴厲禁止漢人進入,造成東北人口極其稀少。特別是在外東北,沙俄殖民者簡直如入無人之境,通過移民建立起一個個殖民據點,所以其實早在簽約前,沙俄就事實佔領了很多土地。以庫頁島為例,乾隆年間沙俄和日本已經分割了庫頁島,而昏聵的滿清卻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毫不知情。

丟掉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滿清並不心疼,因為外東北本來就沒有好好管理過。八國聯軍入侵時,沙俄出動大軍,趁機佔領了整個東北,沙俄狼子野心,狂妄地想實現所謂“黃俄羅斯”計劃,所以20世紀的最初兩三年,東北處在隨時被沙俄吞併的最危險時期,但這損及了日本的利益,不久日俄戰爭爆發,沙俄慘敗,它的“美夢”化為泡影。

本人認為,這也許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凡是被沙俄及蘇聯侵佔的領土,除非等它滅亡,否則基本沒有吐出來的道理。而日本不一樣,日本雖然兇惡,胃口也極大,但無奈它體量太小,是個“小日本”,面對比自己國土還大數倍的東北,它無論如何也吞不下來,只能“望洋興嘆”,所以它必須扶植代理人,先是張作霖,後是溥儀,這樣一直到戰敗,日本也無法像吞併朝鮮那樣吞併東北。

而西北被沙俄通過《勘分西北界約記》和其後的蠶食,割走了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更要命的是西北發生了大規模的宗教民族叛亂,加上浩罕阿古柏入侵,沙俄又趁機佔領了伊犁,短短几年,滿清幾乎丟掉了整個新疆。

滿清目光短淺,非常想放棄棘手的新疆,但左宗棠力排眾議,堅持出兵,所以如果不是有左宗棠收復新疆,新疆就永遠不會存在中國的版圖裡了。有了駐軍,之後又建省,滿清這才牢牢控制住了新疆。

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新疆當時雖然表面平靜,但沙俄和英國在不斷找機會滲透,它們找代理人,扶植分裂勢力,一直妄圖分割新疆。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新疆能夠穩住局勢,全靠有楊增新力挽狂瀾,他雖然也是軍閥,但一直心向中央政府,不但替國家守住了新疆,還在外蒙古叛亂時,打敗叛軍,守住了本來不屬於新疆管轄的阿勒泰地區。

本來東北和西北是當時情況最危險的邊疆,但兩個大軍閥張作霖和楊增新卻在同一時期守住了這兩個地方,這也許就是歷史的有趣之處吧。


安鍋說道


首先,你提的問題出現了小錯誤,準確來說,清王朝並沒有丟失東北,我猜想你可能是想問為何東北丟的領土西北多?

一、沙俄向西發展,遭到列強的阻礙,所以擴張方向不得不改變!

二、當時沙俄領土橫跨亞歐,國土面積十分廣闊,但是由於氣候原因,全國優良的不凍港極少,限制的其海軍的發展,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打了幾百年,就是為獲得黑海出海口。而沙俄入侵東北,獲得了優良港口海參崴-太平洋艦隊基地。

三、相比於西北,東北的價值更大,要知道東北可是被稱為“黑土地”,物產豐富,更有優良的港口,相比於沙漠戈壁環繞的西北,東北的地理環境可是好太多了。

四、戰略原因,假如沙俄佔據東北,不僅可以獲得優良的港口,可以大力發展海軍;另外還可以借東北之地利,稱霸東亞,今兒獨霸亞洲。要知道,當時在亞洲算的上強國也就是日本了


熹莉熹麗


清朝,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與清朝對抗了70多年,乾隆時期,清朝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

從地域上來說,蒙古又分成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莫西蒙古,準噶爾部就屬於漠西蒙古。

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但沒有時間顧及西北的準噶爾部。

雖然準噶爾部非常強悍,但畢竟是一個草原部落,沒有力量與泱泱大國長期的對抗。

在乾隆時期,準噶爾內部出現了爭位的內訌。

在乾隆時期,清朝依靠自身雄厚的實力,最終消滅了準噶爾部。


語文360


西北不同於東北,那裡民族眾多,形勢複雜,搞不好會鬧分裂,東北的關係很簡單,就是唯一的對手沙俄。還有就是西北地處遙遠,遠離京師,出大問題收拾都來不及。所以清朝的策略是正確的。但是對東北的封禁政策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導致東北人口稀少,邊防失去基礎,給俄國人可乘之機。


白馬原


清王朝還是有大局觀的。在國力衰弱之時東北西北不能顧全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更重要的西北守下來,守住了大西北就守住了大中華基本架構。如果只顧他們的東北老家而丟了東北那大中華很有可能被攔腰分成幾段分成多個小國,那對大中華來說真是萬劫不復!所以說清王朝還是有風骨的!


驃姚校蔚


西北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生門。


鮑叔故里


沒有戰略眼光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