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俘其司令孫殿英 開國上將 閻紅彥

閻紅彥(1909年.10.26—1967年.1.8),原名閻候雁,曾用名賙濟、陳一川。陝西省安定(今子長)縣瓦窯堡人。建國後,歷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副書記、書記、副省長兼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雲南省委第一書記、昆明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與吳岱峰、拓可寬、楊重遠等創建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大隊。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後方 留守處警備第3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後改稱中原野戰軍)第3縱隊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邯鄲、隴海路、定陶等戰役,1947年春在豫北攻勢中,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俘其司令孫殿英,繼而參加魯西南戰役,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8年參加鄭州戰役、淮海戰役等戰鬥,全殲國民黨黃維兵團。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大西南戰役。

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早期經歷

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俘其司令孫殿英 開國上將 閻紅彥

閻紅彥

1909年9月13日生於一個貧農家庭,從小隨父兄種地、燒磚瓦,生活艱辛。閻紅彥九歲才被送到米糧山私塾讀書,半年後就因經濟困窘輟學,到一家磚瓦場幹活。1920年閻紅彥外出獨自謀生,到陝西軍閥王保民的岳父家幹活,後因被毒打出走,在陝北神木、府谷一帶靠打短工生活。1924年,陝北軍閥井嶽秀部隊石謙團駐安定縣的李象九連招兵,閻紅彥報名入伍,先當號兵,後當李象九的勤務兵,連長李象九不久入團入黨,謝子長也在李象九連,閻紅彥受連隊革命氣氛的薰陶。1925年4月,閻紅彥經李象九介紹加入共產黨。

投身革命

1926年11月,馮玉祥國民聯軍佔領陝西,石謙團改為國民軍第十一旅,李象九任一營營長,謝子長任十二連連長,閻紅彥深入村鎮參加了連隊演出,宣傳打土豪劣紳。1927年6月,馮玉祥在西北軍“清黨”,同情革命的旅長石謙被井嶽秀殺害,李象九等感到形勢嚴峻,加緊起義準備;10月12日,李象九、謝子長髮動陝北歷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武裝暴動(即清澗起義),閻紅彥率一隊人馬捉拿了縣長張反之;10月13日部隊南下,殲滅敵軍兩個連,20日起義軍佔領宜川,部隊發展到九百餘人,李象九任第十一旅旅長,閻紅彥任旅部警衛排長;11月中旬敵軍來圍攻,近千人的部隊只有二百人突圍,起義歸於失敗,閻紅彥逃亡到山西絳州,不久又因攔截楊虎城部的煙土被偵緝,乃秘密回陝北,在清澗一帶組織游擊隊,由於處境艱難無法展開鬥爭,閻紅彥只得又到山西。1929年春,根據陝北特委會關於開展軍事運動的決議,閻紅彥被派往宜川、延長交界的九殿山寨楊賡五部做兵運工作,失敗後又潛回瓦窯堡。1931年2月,閻紅彥奉命東渡黃河到山西組織紅軍游擊隊,先在“土客”師治貴部任班長,後入呂梁山區組建游擊隊,負責汾陽聯絡站組織聯絡工作;4月下旬,紅軍西北遊擊大隊晉西遊擊隊

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俘其司令孫殿英 開國上將 閻紅彥

1964年閻紅彥(右四)與宋慶齡、周恩來

第一大隊(晉西北游擊隊)在孝義縣婁底村(現西泉村)成立,拓克寬任大隊長,閻紅彥任副大隊長兼第一中隊中隊長,游擊隊連戰連捷;夏末,山西省主席徐永昌向游擊隊大舉圍剿,隊伍被困於老鴉掌一帶極為狹小的山林中,閻紅彥說服大家向西突圍;9月3日渡過黃河進入陝北,6日閻紅彥被公推為大隊長,8日到達安定縣;9月10日指揮了平橋戰鬥,然後進抵保安縣(今志丹縣),9月下旬部隊南下;10月初突襲玉家灣進攻瓦窯堡,然後轉移延川永平鎮休整,閻紅彥成為當地傳奇式英雄;10月下旬,高雙成旅包圍游擊隊,閻紅彥率部順利突圍;11月下旬在南梁地區見到劉志丹,成立新的游擊隊黨委,謝子長為書記,閻紅彥為委員。1932年1月省委將部隊編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2月12日,在甘肅正寧縣三甲原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劉志丹任副指揮,李傑夫任政委,閻紅彥任第一支隊支隊長;4月任第五支隊支隊長;5月進軍陝北,游擊隊在新任總指揮劉志丹的指揮下連戰連捷;6月初,閻紅彥在甘肅正寧寧頭鎮戰鬥中肩部負傷,隊委決定由他率陝甘游擊隊少先隊深入黃龍山發動群眾;8月游擊隊政委李艮進行左傾整訓,認定閻紅彥“有反革命嫌疑”,被打擊迫害;8月30日謝子長迴游擊隊任總指揮,率部南下,9月12日攻破照金;12月上旬,省委指示陝甘游擊隊改為紅二十六軍,但在左傾形勢下,謝子長、閻紅彥被“留黨察看”,強令二人離開部隊到上海中央局受訓。1933年1月,謝子長、閻紅彥到達中央局,經短期學習審查,被送往河北省委軍委工作;5月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成立,中共河北省委隨即成立前線工作委員會,閻紅彥奉命入孫殿英部組織兵暴,7月成功舉行了包頭兵暴,拉出一個團,閻紅彥任騎兵連長;8月任特務連長;8月27日前委召開擴大會議,閻紅彥主張部隊到陝北與紅二十六軍會合,被陳伯達指責為“大西北主義”,閻與陳激烈爭吵,結果被撤消職務;11月奉命再到孫殿英部做兵運,任士兵委員會書記,隨後派往河北省委軍委工作。

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俘其司令孫殿英 開國上將 閻紅彥

軍旅生涯

1934年7月,上海中央局派閻紅彥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七大;10月到達莫斯科,先後進入國際列寧學院和紅軍陸大附設的共產國際研究班學習軍事。1935年4月,共產國際派閻紅彥和劉長勝帶秘密電碼回國,到北平時得知中央紅軍已至陝北;12月到瓦窯堡見到毛澤東,中共與共產國際重新聯繫上。1936年2月,中央指派閻紅彥組建黃河遊擊師並任司令,發動群眾解決東征的渡船問題;2月21日率師渡河東征;4月1日,中央軍委令陝北紅軍獨立團和幾個縣獨立營合編成立紅三十軍,閻紅彥任軍長,蔡樹藩任政委,全軍共四百六十七人,擔任對北線敵軍的牽制任務;5月部隊回師陝北,改任紅三十軍政委,宋時輪任軍長;6月宋時輪調走,閻紅彥重任軍長;8月開赴三邊;12月到陝西楊虎城部從事統戰工作。1937年8月25日,紅三十軍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炮兵營,閻紅彥任一二九師留守處主任;9月炮兵營改編為留守兵團警備第三團,閻紅彥任團長,留守延安拱衛中央。1939年12月國民黨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警三團、警四團、炮兵團合為警備第一旅,文年生任旅長,閻紅彥任政委兼關中軍分區政委,守衛陝甘寧邊區南大門。1940年春,閻紅彥奉命到洛川同國民黨代表談判,然後到馬列學院和留守兵團軍政研究班學習。1942年,閻紅彥在中央黨校一部軍事隊十四支部學習,後調三支部學習,參加了整風運動,此間高崗誣告閻紅彥“有野心”,中央對閻紅彥的歷史進行了全面審查,充分肯定了他的歷史作用。1945年4月參加了中共七大;9月調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副司令員;11月參加了邯鄲戰役,改任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6月第三縱隊出擊隴海路;9月參加定陶戰役。1947年3月參加豫北反攻;6月30日渡過黃河參加魯南戰役,8月挺進大別山;10月,閻紅彥通過做商人資本家工作,籌措到大量布匹棉衣,解決了部隊冬衣問題;11月白崇禧圍攻大別

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俘其司令孫殿英 開國上將 閻紅彥

1964年閻紅彥、秦基偉為越南胡志明主席祝壽

山,三縱留守大別山堅持內線作戰。1948年1月,陳錫聯、閻紅彥指揮三縱牽敵圍繞大別山進行了十八天的“打圍子”戰鬥;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三縱阻擊從蚌埠向北增援之敵,12月15日會攻雙堆集,殲滅黃維兵團。1949年2月任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4月參加渡江戰役,第三兵團進駐蕪湖地區;10月中旬到湖南常德集結;11月兵團進軍川黔,月底解放重慶,閻紅彥任重慶軍管會主任;12月,中共川東區委和川東人民行政公署成立,閻紅彥任黨委副書記兼行署主任和川東軍區副政治委員,進行清匪反霸土改工作。

建國時期

1951年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2年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副省長兼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1955年1月被四川省人代會選為四川省(省長李大章)副省長;9月23日被授予上將軍銜,任成都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9月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1959年8月,調任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11月兼昆明軍區第一政委、軍區黨委第一書記、雲南省政協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

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俘其司令孫殿英 開國上將 閻紅彥

1965年4月閻紅彥(左)與金日成。

人物年表

1909年10月26日生於陝西安定(今子長)瓦窯堡。

9歲時曾上過半年私塾,後因無力支付學費而輟學。

1924年為維持生計入陝北軍閥井嶽秀部當兵,在李象九、謝子長等共產黨人的影響下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0月隨部參加清澗起義,失敗後在陝西、山西從事革命活動,組織工農武裝。

1931年他與吳岱峰、拓可寬、楊重遠一起創建中國工農紅軍晉西遊擊大隊,為西北地區第一支工農紅軍,任副大隊長、大隊長,在呂梁山區開展艱苦的游擊戰爭,開展打土豪鬥爭。後與吳岱峰率部西渡黃河,轉戰到陝北地區,所部亦改編為陝北游擊隊。同年10月與楊琪及劉志丹妻弟趙二娃的民間武裝會合並改編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任第1支隊第1大隊大隊長。

1932年2月,同盟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先後任第1大隊大隊長、第5支隊支隊長,率部在渭北地區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被當地群眾譽為救苦救難的“神軍”。同年6月任陝甘游擊隊總指揮,參與創建陝甘工農紅軍和開闢以正寧為中心的陝甘蘇區。8月因對“左”傾冒險主義及其給部隊和作戰帶來的損失提出意見,被中共陝西省委錯誤地指責為“右傾機會主義”而被撤銷總指揮職務。12月在組建紅26軍時,與謝子長、劉志丹等被指責為“上山主義”、“逃跑主義”等而遭排擠。

1933年到上海中央局學習。後赴天津、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和內蒙古)、北平(今北京)、張家口等地,先後在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和中共河北省委軍委工作。

1934年被選派為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到蘇聯莫斯科,入國際馬列學院、蘇聯紅軍陸軍大學學習。後因共產國際與中共中央失去電訊聯繫,於1935年4月受命送密電碼回國,同年底到達陝北。

1936年初任中國工農紅軍沿河遊擊司令,擔負封鎖黃河沿岸、保障紅一方面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的任務。3月任第30軍軍長、政治委員,率部參加東征戰役。回師陝北後,指揮所部在瓦窯堡地區抗擊國民黨軍進攻,掩護中共中央機關安全轉移。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後方留守處警備第3團團長。

1939年任警備第1旅政治委員,率部駐防甘泉、富縣一帶,鎮守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

1942年入中共中央馬列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參加整風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轉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後改稱中原野戰軍)即第3縱隊副司令員、同時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6年參加邯鄲、隴海路、定陶等戰役。

1947年春在豫北攻勢中,指揮部隊攻克湯陰城,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俘其司令孫殿英。繼而參加魯西南戰役,並隨部進軍大別山。

1948年10月在鄭州戰役中,率主攻部隊猛打猛衝,同兄弟部隊一起將守敵全殲於市郊。淮海戰役中,參加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

1949年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渡江戰役和向西南進軍。

1949年12月任中共川東區委副書記、川東行署主任,大力整頓社會秩序,領導群眾恢復和發展生產。

1952年起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書記,四川軍區副政治委員,四川省副省長兼中共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9年任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兼昆明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67年1月8日去世。

人物評價

閻紅彥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披荊斬棘。從1958年秋起,他歷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兼四川省副省長、重慶市委第一書記、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兼昆明軍區第一政委,為當地經濟、駐軍的建設和發展殫精竭慮。

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俘其司令孫殿英 開國上將 閻紅彥

1987年7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0週年之際,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閻紅彥傳略》一書。鄧小平為該書題寫書名,彭真、楊尚昆、李達、劉瀾濤、魏傳統為該書題詞,對其進行了公允的評價。

榮譽

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當時,毛澤東說過:“陝北師的問題,我當時沒有處理好!這次上將名單中一定要有陝北紅軍的代表!我看閻紅彥就是陝北紅軍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