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的武功在梁山能排在前十嗎?

健康就好55177459788


晁蓋的武功在梁山肯定排不進前十!



我們可以先粗略統計一下沒有爭議的,有實力能排在晁蓋前面的人有多少:盧俊義、馬軍五虎將、馬軍八虎騎中的花榮、能和林沖鬥四五十合不分勝負的楊志、步軍頭領魯智深和武松。

說這這些人比晁蓋能打沒意見吧,這就十個人了,還沒有提幾乎能和楊志鬥個平手的索超,以及被王進點撥後武藝突飛猛進的史進,還有一直有被打壓嫌疑的原登州兵馬提轄孫立。

所以說按武藝晁蓋不論橫著排還是豎著排他都擠不進前十。

那他大概處於什麼水平呢!自智取生辰綱上了梁山做老大開始,他就很少動手,所以鮮有戰例可以比對。江州劫法場時他參與了,但那是混戰,沒有單挑,也說明不了什麼。

我覺得他的武力值應該和劉唐,雷橫兩人相當,或者略高一點點,有一個案例可供參考。


智取生辰綱前,當時還是鄆城縣步軍都頭的雷橫在一次尋查中抓了形跡可疑的劉唐,當然,此時他抓劉唐是趁其還在熟睡當中一時來不及反應。

後來途經東溪村時通過晁蓋的斡旋又把劉唐放了,可是也等於敲詐了晁蓋十兩銀子。

劉唐被鬆綁後心中不忿,趁晁蓋不注意抄起一把朴刀追上了雷橫,兩人話不投機打了起來。

兩人鬥了五十餘合未分勝負,恰好遇到吳用,吳用想把他們分開,可是奈何自己又沒這種實力,眼看兩人就要分出高下。

此時得到消息的晁蓋趕到,吳用笑道:

須是保正自來,方才勸得這場鬧。”

吳用這樣說,可能有兩層意思。一是晁蓋和這兩個人都有情面,可以從中說和。二是他清楚晁蓋的武藝要比這兩個人強,可以用武力阻止。

結合到當時的情形來看,吳用這話可能兩層意思都有,也就是說,晁蓋即使不能說和二人,也可以用武力制止。

我們據此可以認為,他比雷,劉二人的武藝要高。

而他在帶隊攻打曾頭市時,曾經跨馬挺槍想和曾塗戰鬥,說明他也有馬戰的能力。

梁山排座次分配職務時劉唐,雷橫分列步軍頭領三,四位,如果給晁蓋排位,也就如此。

如果他參與馬軍的排行,最多就是躋身於馬軍小彪將的前五。因為五虎將和八虎騎那些人實力太強悍了,他的水平遠遠達不到。


田獲三狐


《水滸傳》裡天罡人物基本上是按照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的人物編排的,只有幾個例外,比如說孫立給安排到地煞去了,不過他還沒有晁蓋慘,直接被除名,一百零八將裡沒有他。這樣的設置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通篇看下來,晁蓋是個好漢,身材偉岸,性格光明磊落,仗義疏財,豪爽外向,有點類似楚霸王項羽那種角色。不過項羽多婦人之仁,而晁蓋是真正的善良。比如他接管梁山之後,就曾經下令說應對來往商客,劫財可以,不準傷人性命。後來有次活動跟李逵一起,那李逵殺人興起,面對看熱鬧的百姓遊人皆一斧斧砍去,不知殺了多少百姓,是晁蓋大聲疾呼“不要誤傷百姓”。從這來看,晁蓋真的是個好人,比起宋江那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視人命如草芥的做法確實善良多了。但也許正因為如此,晁蓋無法駕馭梁山群雄,後來處處被宋江壓制,最後死於非命。

應該說,晁蓋的起點十分高,一出場就頗具老大氣息。同鄉的吳用幫襯他,外來的劉唐,公孫勝都想投奔他。這樣一個人物,在聲望上面是很高的。但是對於晁蓋,施耐庵始終沒有給予他與之名望地位相匹配的能力。


晁蓋的頭腦是相對簡單的,而且思想正統,缺乏變通。劫取生辰綱他只不過是一個符號,並沒有起到什麼實質性作用。後來上了梁山,基本上也是吳用在手底下幫襯,晁蓋念念不忘的就是仁義忠厚,可以說,如果梁山完全按照他的意思來,可以稱得上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了,只不過很可惜,按照晁蓋那一套,梁山肯定做不大也做不強。晁蓋的死板之處還在於他對一個人的出身職業偏見太深,比如時遷石秀他們投奔時,他表現出對時遷這個毛賊極大的不屑。其實想想看,他自己都是強盜了,就比人家小偷高到哪裡去嗎,正因為如此,晁蓋在做人管理方面始終差了那麼點意思。

晁蓋的硬傷在於他跟宋江的對比上,比起晁蓋,宋江是要厲害多了,積極主動,反客為主的本事,宋江要遠遠高於晁蓋。而晁蓋身邊本來有個可以幫他分擔的人物吳用,結果宋江一來很自覺的就成了宋江的人。很快的,宋江就把權力一點點蠶食掉了,開始宋江總是以你晁蓋是老大,要坐鎮家中的藉口,自己領兵出去打仗。晁蓋並不清楚,他只是個山大王,不是皇帝,沒有什麼集權什麼正統,權力都是要靠打才能建立起來,就這樣傻乎乎的過了好一段時間。直到後面,人們只知道宋江而不知道晁蓋,這時候他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可是這個時候,他再去跟宋江爭功還來得及嗎,顯然已經晚了。這時候晁蓋應該主動聯絡實權人物牽制宋江才是關鍵,畢竟名義上他還是老大,這時候再跟宋江去學,領著手下兄弟打仗,不僅起不到增加威望的作用,還會顯得自己小家子氣,失了體面。

如果是晁蓋頭腦不清楚倒也罷了,關鍵關於晁蓋的武力,一直都是含含糊糊,絲毫沒有展現。開始的時候說晁蓋力氣很大,托塔天王,為了練武連女色都不接近。這樣的人物按理說應該很厲害,可是他碰上的人物,劉唐,雷橫,後來上梁山遇上林沖,這些人物好歹跟人打一場,也來顯示顯示晁蓋的武藝啊,可惜絲毫沒有給他機會。最後晁蓋按捺不住下山,作為梁山老大,怎麼也要來一個大對決,比如他跟史文恭打一架,戰個幾十回合,這樣總算給晁蓋一個一展神威的機會。然而沒等怎樣呢,一隻暗箭就要了晁蓋的老命。



這樣的設置實在人看著憋了一口氣,就算要把晁蓋寫死,作為一個老大角色,就算死也該死的轟轟烈烈,誰能想到死的也如此窩囊,晁蓋的武力值也成了一個未解之謎。我認為從晁蓋的力氣和他終日習武的習慣來看,晁蓋的實力有個上限,那就是魯智深武松,因為他們都是天生神力類型的選手。相比於魯智深經常跟一流高手打成平手,武松經常秒殺敵人的描述,晁蓋動手的描寫太少了,印象深刻的就是架開了劉唐和雷橫的廝打,劉唐雷橫都是實力不錯的好漢,晁蓋這種表現,起碼不比他倆差,再加上他的天生神力,其實還是很夠看的。只不過沒有給他安排幾場與高手的單打獨鬥,增加一下他的存在感。

不過呢,因為晁蓋沒有一場真正的打鬥記錄,而梁山好漢裡厲害角色還蠻多的,比如盧俊義,五虎將,還有武松魯智深花榮楊志等等諸多厲害角色,晁蓋要去爭前十並沒有完全的把握。

當然,晁蓋的身份又不適合去與其他好漢爭高低,看了水滸,關於好漢的武力高低會有很多爭議,比如武松有多厲害,林沖有多厲害,盧俊義有多厲害,總會引發很多討論。但是這些人畢竟不是老大,他們的武力高低只會影響自己的生命值。但是晁蓋不一樣,他是老大,在聲望智商都被宋江打壓的情況下,如果貿然再去秀武力,如果能夠證明自己天下無敵還好,如果被打敗,那可就更加丟人了。堂堂一個老大,沒有一樣拿得出手的東西,也不能駕馭手下,這樣的設置也的確悲催。所以晁蓋也不能輕易跟人動手,他只能端坐在老大的位子上,眼巴巴的看著宋江把自己架空。


走到晁蓋那一步,其實他的武力排名第幾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作為老大,武力從來都是不重要的。宋江的武力一點也不高明,老大位置穩如泰山,想想看,晁蓋還不如當初堅決一點,直接把老大位子讓給宋江的好,說不定這樣活得還長久。


一覽眾河小


晁蓋是個悲劇的人物,本來能安安穩穩的當一輩子朝陽區大媽,可惜上輩子得罪了天異星,不小心被帶進了溝,還送了命。

這麼一個大哥式的人物,在原著中並無多少發號施令的機會,就連精彩的打鬥場面也少得可憐,我們只能從側面來推斷下晁天王的實力了。施公塑造人物總會對其武力有個初始定位,比如晁蓋出場時,施公這樣寫道:

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也就是說晁蓋是個“愛刺槍使棒”鍛鍊身體的人,為了不被女色掏空身體,晁蓋很極端的都不娶妻室。但我們同比其他人物,有人出場自帶“萬夫不當”熟悉,有人出場只能是“喜好槍棒”,單從晁蓋的描述我們姑且把他放在兩種水平之間。

除了武力外,晁蓋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力氣大,否則也不能隔村去提青石寶塔,這青石寶塔具體多重書裡沒說,但能讓鄉親們為之驚歎也足以證明這寶塔的分量了。小說中力氣大的人不少,自古也有“一力降十會”的說法,可單從力氣排武藝高低的話,那陶宗旺不就成頂級高手了,所以晁蓋力氣很大,這隻能成為了一個印證他武力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那麼在他人眼裡晁蓋是什麼水平呢?劉唐曾說過柴高武藝高強,並且敢千里迢迢來投奔他很他一起去劫官貨也多少能證明在他眼裡晁蓋是有膽有武之人。再加上晁蓋為了追求武之巔峰連媳婦都不取,在日復一日的鍛鍊下,相比他的武功水平並不見得有多差吧。

當然,晁蓋存在的意義更多隻是為了完成“朝代”的更迭,所以單挑之事還是讓其他人去做吧,就像宋江也會武功,但施公更願意讓他作為一個說客而存在。攻打曾頭市時,為了給梁山爭回面子,在曾塗的嘲諷下晁蓋一馬當先就要殺曾塗,奈何兵荒馬亂,二人沒能對壘。等到晁蓋再次準備一展身手時,他已經中了毒箭OVER了。

所以推測晁蓋保底有中小彪的實力。


那麼究竟是誰射的晁蓋呢?


邏輯文史游


晁蓋除了氣力比常人大些,武藝方面實在是不敢恭維。其武藝充其量不過是王英之流,甚至更差,因為從來沒看到他單挑過某人。估計作戰經驗還不如王英。如果單挑,梁山的108將中至少有一半能打敗他。正因為其底氣如此不足,自從他上梁山後,統兵衝殺的次數寥寥可數,除了下山救宋江那次。即便是那次,如果沒有宋江的死黨李逵,花榮,李俊,張順等參與,僅憑晁蓋等結拜兄弟,也難以救出宋江和戴宗,說不定還會把命搭進去。所以宋江從骨子裡看不起晁蓋。就連吳用也看不起他,不跟他下山打曾頭市。

晁蓋入夥去奪生辰綱是他人生中的敗筆。他並不缺錢,但被唆使,去奪生辰綱。在這筆買賣中,他輸掉了自己的安逸,豐裕,體面的,有產者的生活。真可謂得不償失。七人中,其餘六人,都可算作無產者。流浪漢公孫勝,窮教書先生吳用,無業人員劉唐,打漁郎阮氏三兄弟,都生活窘迫。

晁蓋優點在於仗義疏財,愛交友,有一定的江湖聲望。但即使這一點特長,也比不過善工心機謀略的宋江。

晁蓋的缺點是不聽良言勸告,急功近利,還容易上當受騙。他帶林沖去攻打曾頭市沒錯,但又不聽林沖勸告,自己武藝又不精,上當後還貿然進攻,結果殞命。

晁蓋比前任梁山領導王倫強不到哪兒去。林沖立他為山寨王實屬無奈。


傑克微課堂


晁蓋的武功比你想象的要低很多。

小說裡對晁蓋武功的描寫是:“善於刺槍使棒”。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能呢?

之前用關鍵詞檢索過一次,大概有這麼些人,都會這個“技能”。

首先是九紋龍史進——不過刺槍使棒時代的史進還沒遇到王進,碰到王進這個水準的人,一棍子打翻;

其次是趙員外。這主好多人都想不起來。他是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以後,送魯提轄去出家的院外,金翠蓮的老公。想象不到吧,他居然會武術~

然後是神算子蔣敬——有人會說,蔣敬的武功能進梁山前20嗎?反正看到蔣敬的關鍵詞一般都是:

他是誰?他是幹嘛的?他和“聖手書生蕭讓”有什麼關係?

漏了一個人,高俅,高太尉。他也擅長“刺槍使棒”。

然後是晁蓋。

這就好比跑步比賽,晁蓋都分到了殘疾組了,你說晁蓋能跑多快?

但是,我們隨便換個公認能排進前十名的人,看書上怎麼說的。

林沖:有萬夫不當之勇。

盧俊義:棍棒天下無雙。

秦明:有萬夫不當之勇。

花榮:箭法高超,百步穿楊。

然後你晁蓋就寫個“刺槍使棒”,就好意思進前十?

這是赤裸裸的黑幕啊!


酒騎風


首先是,個人觀點也認為,在《水滸傳》小說裡憑晁蓋的武功實力,在梁山是排不進前十名裡的。其次是,其實晁蓋並不是梁山108將當中的一員。然後,

(1)晁蓋的力量其實還是蠻大的,“托塔天王”嘛!然而,整部《水滸傳》小說裡,幾乎沒有多少是突出強調力量的大小的。

(2)“石碣村七星聚義”,晁蓋之所以被推舉為“七星”當中的老大,一直也都不是因為晁蓋的武功在七個人當中是最高的,而是因為晁蓋在江湖上很講義氣,而且晁蓋又是當時東溪村的保正(相當於村長)而已!

(3)在梁山108將當中,盧俊義;“馬軍五虎上將”;“八驃騎”裡的花榮、楊志、孫立和徐寧等人;步兵頭領魯智深和武松……武功應該都在晁蓋之上的,這就已經不止是十名了。

(4)在某版的電視劇《水滸傳》裡,晁蓋一行人“智取生辰綱”事件敗露之後,在官兵們前去追剿的時候,有一個鏡頭所反映的是:插翅虎雷橫把晁蓋是追得是狼狽逃竄……照此來看,晁蓋也遠遠不是雷橫的對手的。

此外,晁蓋上梁山之後,第一次披掛出征就掛了。所以,個人觀點認為晁蓋的武功在梁山,排名是排不進前十名。











紅船之歌


晁蓋的武功在水泊粱山排不上前十位。我可以肯定的。真實武功前十位有盧俊義、關勝、林沖、楊志、呼延灼、秦明、董平、魯智深、武松、徐寧


7682849907825


應該可以吧!搶了楊志押運的生辰綱後上梁山時,雷橫朱仝率兵追擊時,晁天王說過一句話:他們果真要來拿人,我並不是殺不了他們,吳用勸說,他們不會真心來拿人。晁天王和朱仝雷橫同屬於1個縣治,應該彼此都瞭解對方武藝如何。說明朱仝雷橫二人聯手打不過晁蓋。


用戶59305915359


個人覺得:晁蓋天生神力!力有千斤!所以被當地人稱為托塔天王!喜歡舞刀弄槍,廣交豪傑。所以力氣加武藝肯定超群,起碼達到秦明的水平。所以威猛霸氣外露的晁蓋領兵攻打曾頭市。史文恭沒有仗著武藝單挑,而是誘敵深入!用弓箭和陷馬坑對付梁山兵將。


魏王銅雀臺


縱觀全文,晁蓋都沒有顯示自己武力值高低的場面,唯一一次大戰還被曾家射死了,但是根據開始的描寫,這個人的武藝應該比不上陳達楊春之流,就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