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埔軍校齊名的保定軍校

本文所稱的保定軍校生,係指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陸軍部於1912年10月至1923年8月在保定開辦的陸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保定軍校存世僅11年,但其所培養的9期共6574名學生(其中步科生4017名,騎科生822人,炮科生887名,工科生418名,輜重科生376名),在後來中國的軍事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留下了悠遠深長的歷史影響,至今遺音未絕。

熱播熒屏的電視連續劇《新四軍》中的重要歷史人物,就有不少出身於保定軍校。如葉挺、白崇禧、陳誠、顧祝同、韓德勤、上官雲相等。保定軍校的歷史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1924年1月24日,痛感中國只有革命黨的奮鬥而無革命軍的奮鬥,因而革命總是歸於失敗的孫中山先生,在廣州下令成立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任命蔣介石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4日後,孫指定以黃埔長洲島原廣東陸軍學校與海軍學校舊址為未來的軍校校址。是年5月3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蔣介石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長。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黃埔軍校的建立具有重大意義:它標誌著中國國民黨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在嗣後的歲月中,特別是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和張學良東北易幟之後,隨著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擁有了民國軍政的最高權力,黃埔系"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中國軍事政治的主導力量。

黃埔繫有黃埔師系和黃埔生系之分。前者由在黃埔軍校效力的教官、隊官及校軍中的一部分軍官構成;後者則由黃埔軍校的歷屆畢業學生,特別是早期畢業生構成。

保定軍校與黃埔軍校地處一北一南,政治性質迥異,前者隸屬於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陸軍部,後者隸屬於與北洋軍閥為敵的中國國民黨,但因兩校同屬陸軍軍官學校,加之保定軍校停辦之日即是黃埔軍校發軔之時,時間上有接續關係,故黃埔軍校開辦之初,校方就不遺餘力,通過各種渠道,大量延聘保定生到黃埔任職,保定生遂成為黃埔師系中的主要成員。到黃埔效力的保定生有如下特點:

一、數量較大

據筆者粗略統計,從1924年5月黃埔建校始,到1928年3月6日全校成建制遷往南京易名中央國軍官學校址,在不到4年的時間內,僅在黃埔本校(同時期還先後開辦有潮洲分校、長沙分校、武漢分校等分校,聘用的保定生尚多,因資料匱乏尚未統計)效力的保定生即有178人之多。其數量之大,遠遠超過到黃埔效力的其它軍事學校(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雲南講武堂)的畢業生。

二、各期、科學生均有分佈

上述178人保定生中,1期生(含季方、王懋功兩名1期肄業生)19人;2期生22人;3期生46人;4期生無;5期生7人;6期生39人;7期生7人;8期生23人;9期生12人。

此外,在兵科構成上,178人中,有步兵科學生99人,工兵科學生19人,炮兵科學生28人,騎兵科學生15人,輜重兵科學生17人;如此師資結構,有利於黃埔軍校軍事學科設置及教學實施。

 三、在黃埔軍校中居於較重要地位

在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的7名委員中,有鄧演達和沈應時兩人為保定生;在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會的9名委員中,有鄧演達、嚴重、胡樹森、簡作楨4人為保定生;有首屆軍校特別區黨部的5名執行委員中,有陳復、金佛莊2人為保定生;軍校首期學生總隊正副總隊長均為保定生,分別為鄧演達和嚴重。在1期學生總隊的4名隊長中有3名是保定生,分別為金佛莊、呂夢熊、茅延楨、又3期學生總隊總隊長、總隊附、代總隊長分別是保定生王懋功、張治中。此外,蔣介石以校長身份最早(1924年5月12日)向孫中山呈請任命的主要軍事教官中,大部分是保定生,如陳繼承、劉峙、顧祝同、文素松、沈應時、陸福廷、嚴重等。除擔任軍事教官和學生隊長外,一些保定生還擔負了校本部及下屬各部、辦、處的重要職務。如鄧演達曾任教練部副主任,軍校教育長;嚴重任教授部主任,顧祝同任管理部主任,趙錦雯任管理處處長。1924年11月20日和12月26日,軍校教導第1團和教導第2團相繼成立,這支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始最早的部隊,除由何應欽、王柏齡兩名留日士官畢業生分任兩團團長外,兩團下屬6個營的營長有5個為保定生,其中沈應時、陳繼承分任教導1團第1、2營營長,顧祝同、林鼎祺、金佛莊分任教導2團1、2、3營營長。另外,教導第1團參謀長劉秉粹亦為保定6期步兵科畢業生。

四、南方者多,北方者少

在這178人中,除來自河北、山東等北方省份的區區10餘人外,都來自南方。其中以來自浙江、江蘇、廣東、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安徽者為多。細細思之,此一特點實含有較深刻的內容,似帶有某種必然性。

一是黃埔軍校地處廣東,廣東氣候、飲食、習俗與其它南方各省差異不大,生活較易適應。加之路途較近,趨赴容易。

二是南方得革命風氣之先,有較豐厚的革命土壤和革命傳統。辛亥革命、討袁之役、護國運動均先後在南方揭旗。身處南方的保定生,其民主意識和革命性較之身處北方、思想被北洋軍閥薰陶、控制的黃日同窗們要強烈得多。

三是軍校的主要領導人多為南方人,他們有意識地以鄉緣、學緣、地緣為媒延聘人才,為校所用。如校長蔣介石是浙江人,於是不少浙江籍保定生應邀南下,並彼此引薦,相互推許。鄧演達、簡作楨等乃廣東人氏,原在粵軍任軍職,有不少原在粵軍效力的粵籍或非粵籍保定同學經其鼓動介紹紛紛離開粵軍到軍校任職。就連一向比較內斂,較少自信的軍校總教官、貴州人何應飲,也向蔣介石推薦了韓文、周學海和楊正坤等3名貴州籍保定生。蔣欣然接納。由於廣東與福建、江西、湖南等省鄰界,聲氣相通,因此不少鄰省的保定生為謀發展,也紛紛束袍就道,奔赴黃埔。黃埔因而人氣蔚然。

應該說,黃埔軍校後來之所以名聲顯赫,除了以"三民主義"為魂之外,短期內大量羅致軍事人才到校任教任職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數量不菲的保定生。

五、政治上相對進步

黃埔軍校軍事教官或校軍帶兵官、學生隊隊官主要由留日士官生和保定生擔任。相比較而言,留日士官生擔任的職務比保定生略高,如何應飲為軍校總教官、軍校教導第1團團長;王柏齡為軍校教授部主任、教導第2團團長;林振雄為軍校管理部主任;錢大鈞為軍校參謀處長、代總教官、參謀長。但在政治上,留日士官生要稍遜保定生一籌。留日士官生中大部分人是國民黨中的右派,反共最力者(當然也有例外,如曾任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軍校教育長、代校長的留日士官8期炮科生方鼎英就很同情中共)。而保定生中雖不能說人人都是國民黨左派,但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確實比較進步,不愧是孫中山先生新三民主義的真誠實踐者,如季方、鄧演達、嚴重、張治中、宋湘籌、侯連瀛、楊澍松等人。尤其難得的是,在保定生中,尚有數位中共黨員。他們是:6期步科畢業生徐堅,8期步科畢業生金佛莊、郭俊、範藎,9期步科畢業生章琰、茅延楨。他們或是在保定軍校求學時入黨,或是在黃埔任職前後入黨,6人均為中共早期著名軍事幹部。令人痛惜的是,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場,均先後英勇犧牲。

六、晚景騰達者寡,陰晦者多

前面曾說過,黃埔系可分為黃埔師系和黃埔生系兩大部分。從以後的歷史看,黃埔生系似更得蔣介石倚重,特別是前幾期的黃埔學生。這可從黃埔生軍職、軍銜的升遷速度上看出來,亦可從其所任軍、政職務的重要性上看出來。相形之下,黃埔師系,特別是其中的保定生部分,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後來升遷緩慢,甚至早早退出現役。有的到了40年代末才掛上少將軍銜(而此時,他們的學生中佩中將軍銜者比比皆是,佩上將軍銜者亦不乏其人)。這些保定生有的雖然銜高,但位不重,或從事軍事教育,或任軍事參議、國防部參軍之類,很少有帶兵稱雄者,但亦有例外。下列數人,一直得到蔣介石的倚重,官運亨通,堪稱效力黃埔保定生中飛黃騰達者。

1、陳誠,字辭修,浙江青田人,1898年生,保定軍校8期炮科畢業生。曾任黃埔軍校上尉教育副官,炮科特別官佐,炮兵科學生隊區隊長、隊長,校軍炮兵連長、營長;由國民革命軍團長、副師長、11師師長、18軍軍長直升至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軍政部長、參謀總長、海軍總司令、東北行轅主任。1947年2月授南軍一級上將軍銜。後任臺灣省主席兼警備總司令,"行政院"院長,"副總統",臺灣中國國民黨副總裁。1965年3月5日病逝臺北。

2、顧祝同,字墨三,1893年生。江蘇漣水人,保定軍校6期步科畢業生。曾任黃埔軍校中校戰術教官,管理部上校主任,軍校教導團營長,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2師第2團參謀長,團長,其後一直升至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1954年在臺灣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1987年1月17日病逝臺北。

3、陳繼承,字武民,江蘇靖江人,1893年生。保定軍校2期步科畢業生。曾任黃埔軍校中校戰術教官,軍校教導團營長,從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2師第6團團長一直升至北平警備司令,華北"剿總"副總司令,首都衛戍總司令等軍職。1971年12月10日在臺北病逝。

4、張治中,字文白,安徽巢縣人,1890年生。保定軍校3期步科畢業生。曾任黃埔軍校軍事研究委員會委員,第3期入伍生總隊上校總隊附,代理總隊長。軍校步兵科軍官團團長,軍校武漢分校教育長。後來升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第1處主任,軍委會政治部部長,西北行營主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1949年初春,作為國民政府首席談判代表與中共談和,後脫離國民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69年4月6日病逝北京。

5、劉峙,字經扶,江西吉安人,1892年生。保定軍校2期步兵科畢業生。曾任黃捕軍校第1期中校兵學教官,軍校參謀處科長,軍校教導1團營長。後升任戰區司令長官,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徐州"剿總"總司令,陸軍二級上將。1971年1月15日在臺北病逝。

6、羅卓英,字尤青,廣東大埔人,1896年生。保定軍校8期炮兵科畢業生。曾任黃埔軍校入伍生團教育副官,營長。後升任東北行轅副主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東南軍政副長官。陸軍二級上將軍銜。1961年11月6日在臺北病逝。

7、周至柔,浙江臨海縣人,1899年生,保定軍校8期步兵科畢業生。曾任黃埔軍校兵學教官。後任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空軍總司令,到臺後曾任"參謀總長","總統府"參軍長,"國防會議"秘書長,空軍一級上將軍銜。1986年8月29日病逝於臺北。

《軍事史林》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