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功成名就後,為什麼勢力那麼大還找不到自己的親妹妹?

軍47295143


杜月笙作為民國時期上海灘最大的黑幫大佬,縱橫上海灘十里洋場,咳嗽一聲整個上海都要抖上一抖,這麼厲害的人物想要找個人還不容易,可為何終其一生都沒能尋回自己的親妹妹呢?

縱橫講講杜月笙的少年經歷及與妹妹失散始末,這個問題得答案就很明瞭了。

光緒十四年(1988年),杜月笙出生在尚未開發的浦東新區,那時的上海不似如今的上海富庶繁華,那時的浦東更是上海的貧民窟,居民生活的都很清貧,相對富裕的也只是能夠吃好穿暖罷了。

杜月笙的父親杜文清在楊樹浦經營了一家米店,按理說開糧店的都很有錢,起碼應該是衣食無憂的,偏偏杜家是個例外。

杜月笙滿週歲那年,上海梅雨時節特別長,杜家米店的存糧都發黴了,血本無歸,偏又找不到可以供貨的新糧源,導致杜家糧店很不景氣,幾乎要關門大吉。

迫於生計,杜月笙的母親決定去紡紗廠打工補貼家用,杜文清雖然覺得要女人出去打工有失體面,但是餓著肚子也就顧不得體面了,便也同意了。

去紡紗廠打工時,杜月笙的母親已經身懷六甲。因為長期營養不養,加上工作勞累傷身,數月後杜母生下一名女嬰,隨即撒手人寰了,那年杜月笙才2歲多。

杜母去世後,留下杜文清獨自帶著一雙年幼的 兒女過活,家境本就很困難,杜文清還要邊照顧孩子邊賺錢養家,生活的更加艱難。

剛剛出生的女孩沒有母乳,也買不起奶粉,杜文清只能熬些米糊糊喂孩子,米糊無法提供孩子生長所需的營養,那小女嬰長得很瘦小,可即使是喂米糊,孩子還總是吃不飽,經常被餓的哇哇大哭,每當孩子哭鬧時杜文清都感覺生活的很絕望。

因緣際會,杜文清知道有位寧波來的黃姓商人想要收養孩子,便把自己襁褓中的幼女送給了這位商人。想必這位寧波商人應該挺富裕的,窮苦人家餬口都難,哪還會去收養孩子添一張吃飯的嘴呢?杜文清將女兒送人,能給女兒換來一條生路,也能讓自己喘口氣,養活一個還是比兩個容易些。

不久後,杜文清續絃了一位張姓女子,杜月笙這位繼母對待他還是很不錯的,照顧的無微不至,這讓幼年喪母的杜月笙看到了一絲光明。可惜好景不長,這個重組家庭就分崩離析了。

杜月笙五歲那年,杜文清病逝,杜月笙跟著繼母和舅父生活,儘管生活艱難,杜月笙繼母還帶著他生活,還供他上學讀書。

杜月笙七歲那年,繼母張氏在一次出門後再也沒有回來,杜月笙也能跟著舅父生活。

十四歲那年,杜月笙賣掉了杜家的房子,獨自混跡上海灘,終成為一代上海灘大佬。

那個襁褓中就被送人的妹妹是杜月笙在世上唯一的血親,杜月笙一生都在尋找她的下落。成功後的杜月笙也發過懸賞令,有很多人想幫杜月笙尋親,可是他妹妹送人時,杜月笙尚且年幼,妹妹有何身體特徵根本不知道。多年過去,妹妹如今的樣貌更是無從猜測,真的是對面相逢應不識!

再者,只知道當年是將妹妹送給了一位寧波的黃姓商人,連個全名都不知道,祖籍和常居住地都不知道,人海茫茫僅憑這點線索如何去尋找啊。

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戰亂頻繁,人命如草芥,妹妹幼年送人,是否能平安長大都是未知數 ,杜月笙苦尋多年,其實他也明白妹妹不一定尚在人間,不過是有一點希望,就是自己的一分慰藉。


史論縱橫


杜月笙是上海灘有名的大佬,可以說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但他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找到自己的親妹妹。

說起杜月笙失散的妹妹,還需要從他悲慘的童年說起。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出生於1888年,江蘇川沙一普通家庭,父親名叫杜文清,在楊樹浦開了一家米店。別看電視劇裡買米的都很有錢的樣子,那個時候的杜家的米店生意很不景氣。


杜月笙一兩歲的時候,家長正是梅雨天氣,米都發黴了,他們母子二人只好到他父親的米店那裡去。屋漏偏逢連夜雨,父親的米店也不景氣,母親只好去紗廠打工開補貼家用,那個時候母親已經懷孕了。後來因為營養不良加上勞累過度,母親在生下妹妹之後就撒手人寰。

只剩下杜文清一個人扶養兩個孩子,實在是困難,加上家裡貧窮,入不敷出,怎麼照顧一個剛剛在襁褓中的嬰兒呢?於是杜文清就把女兒送給了一個寧波的黃姓商人,他可能以為送給商人女兒以後生活的會好一些吧。那個時候杜月笙才三歲。



後來,杜文清又找了個老婆,也就是杜月笙的繼母,好在繼母對他還不錯,就和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杜月笙五歲那年父親也離他而去,只剩下他和繼母了,想想一個女人帶著一個五歲的孩子,生活是多困苦可想而知,可是這個女人還讓小杜月笙上學,上了五個月,後來因為繼母出門之後再也沒回來,這時候杜月笙七歲。


七歲之後就一直在舅舅家活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十四歲那年,他讓外婆說服舅父,賣掉了杜家的宅子,獨自出去闖蕩,這一闖就是幾十年,成為上海灘大亨。

之後他先讓風水先生給他父母找快風水寶地,好好安葬,而風水先生說他父母現在的地方就是風水寶地,於是修了祠堂。

在這些年期間,他從來沒有停止過找妹妹的下落,可是都以失敗告終。發尋人啟事,但很多冒名前來認親的,誰不想和上海灘大佬攀上親戚呢。



他沒有找到妹妹可能是因為當然才三歲,實在太小了,妹妹才一歲,唯一的信息就是送給了籍貫寧波的黃姓商人,但是茫茫人海到哪去找呢?即使在,即使面對面也很難認出了。

也可能妹妹經過抗日戰爭,軍閥混戰早就已經去世了。


月光侃歷史


杜月笙出生在上海浦東的一戶貧窮家庭(這話放現在說可能會被說另類炫富),在高橋鎮,幾千個人只有一兩家富有的,然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富有,只是相對來說掌握了點技術,吃穿比別人好而已。

(杜月笙)

杜文卿,也就是杜月笙的父親,在上海楊樹浦開了一家米店,看起來是做生意的,其實日子過得非常艱辛,然而在杜月笙剛滿一歲的時候,上海發生了一場瘟疫,加上八月的梅雨季節,糧食大部分都腐爛,杜月笙家的米店找不到貨源,導致在家中的杜月笙和母親朱氏沒有飯吃,此時的朱氏還挺著個大肚子,最後去取城裡找到了杜文卿。

之後朱氏提出去洋人的工廠打工,換點糧食吃,杜文卿認為沒有面子,老婆都懷孕了還去打工,況且還是洋人創辦的工廠。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自己沒有能力,難道要餓死,最後朱氏還是去了工廠。

可能因為身體極度虛弱,在產下一女嬰之後,朱氏就撒手人寰了,杜月笙才兩歲就沒了母親,杜文卿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和杜月笙,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當時重男輕女的年代,杜文卿想著又不能讓孩子餓死,自己只能養活一個,就將女兒送給了一個黃姓的商人,杜月笙的妹妹就這樣被送了出去。

其實杜文卿自己都養不起,實在是受了封建思想,如果杜月笙也是女子,恐怕同樣送人了。

這一送,直到杜月笙去世都沒有再見過自己的妹妹,也成了杜月笙人生一大遺憾。

杜月笙在發跡之後,知道自己有個妹妹,畢竟是血親,所以他一直想方設法想找回自己的妹妹,在沒有網絡傳播的時代,只能四處打聽,貼一些尋人啟事,當時給的酬金非常高,很多人為了得到酬金提供假的線索,甚至有的人為了攀關係,按尋人啟事上的描述找一個差不多大小的女子,來充當杜月笙的妹妹。

最後結局可想而知,只能是空歡喜一場,要知道杜月笙本身就很小,妹妹又是剛出沒多久,尋人啟事的信息不足,又不知道哪些明顯的特徵,根本無法查尋。

且不說民國時期,就算是現如今也很難找到,如果黃姓男子不告訴杜月笙的妹妹,不是親生的,杜月笙的妹妹就算是看見了也不知道去相認,更何況杜文卿送人的時候又沒有做明顯的標記,而這個商人還是寧波人,去哪裡找,更像是海底撈針。

所以杜月笙找自己的妹妹,和勢力大不存在直接關係,說不定杜月笙的妹妹已經不在了,或者是被轉送給別人,如果說只要有一種清晰的線索,杜月笙應該還是有能力找到的。

後來這一事情也確實成了杜月笙人生的遺憾。


羽評郡主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杜月笙當時身處的時期應該是清朝末年明國剛剛開始,社會動盪,當時的中國沒有任何溫飽,而上海這個地方更是夏秋乾旱,到處都是奔波逃荒的難民,

其次,當時杜月笙妹妹送人的時候,杜月笙應該只有三四歲左右,應該說剛剛開始記事,他只記得母親父親相繼過世之後,生活的顛沛流離!

後來,隨著杜月笙慢慢成名以後,利用自己的關係來尋找妹妹,但是因為時隔太久,信息太少,妹妹的事也就不好做了,再就是從妹妹那邊考慮,當年被送給一個黃姓人家,這估計是最重要的一天信息吧,那麼幾十年以後,黃姓人家是否能撫養妹妹,或者是不是由於動盪,妹妹早已被別的人家收養,再或者由於飢寒,早已不在了,這都是有可能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後來的杜月笙身居高位,上層人士的生活讓他接觸不到最底層的人,或許底層的人才能瞭解到很多事情,杜月笙後期關於妹妹的信息,都是通過手下的人傳來的,也不一定全可靠,

所以,杜月笙的妹妹沒有很容易找到,讓他一生留下遺憾!個人見解


暱稱還在刷新


杜月笙雖說是黑社會流氓頭子,但因為他會做人,和軍政兩界要人稱兄道弟,再加上他財大勢大,在舊上海是個手眼通天,無所不能的傳奇人物。可他到死還是有個遺憾,那就是始終沒能找到親妹妹。他的親妹妹是怎麼失散的?杜月笙那麼大能力的人,為什麼會找不到呢?

(杜月笙舊照)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8月22日,這個日子趕巧是農曆7月半,正是中元節,人們祭祀祖先的日子。

杜月笙出生後,並沒能給家裡帶來好運。

由於又多了一張嘴,杜月笙的父親杜文卿不得不努力工作。他做過不少事,比如在茶館跑堂,比如在碼頭做苦力,但是所掙卻還是不夠養家餬口。

無奈之下,杜文卿籌了一點錢,告別了妻兒,到集市熱鬧的楊樹浦和人搭夥開了一家米鋪。

沒想到杜文卿的米鋪沒開多久,便趕上了旱災,緊接著又發了水澇。這樣一來,農民顆粒無收,能收到的米也很有限,最關鍵的是花高價好不容易收來的米,因為水澇的原因,潮溼黴變,讓杜文卿幾乎走投無路。

在旱災和水澇過後,由於醫療條件太差,緊接著又爆發了霍亂。一時餓殍滿地,瘟疫盛行。

眼看著鄉下沒法活,杜文卿的妻子朱氏只得抱著才一歲多的杜月笙,找到杜文卿,好歹算是團圓了。

眼看著杜文卿的米鋪無法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懷有身孕的朱氏,決定去紗廠做工,也好掙點錢來貼補家用。

杜文卿考慮到朱氏本就體弱,再加上又有身孕,何況杜月笙年紀尚幼,壓根不想她出去掙錢。但生活的殘酷,最終讓他沉默了。

(舊上海做工的人們)

朱氏在紗廠裡勞動強度很大,這也大大摧殘了她的身體。

僅做了大半年後,朱氏便因為身體虛弱早產,生下一個女嬰。而她也因耗盡力氣,出血而死。

痛失愛妻,這對杜文卿的打擊非常大,再加上生活極為艱難,他根本沒有辦法撫養身體孱弱得像只小貓一樣的女兒。所以,在左鄰右舍的勸說下,他最終將女嬰送給了一個走街串巷的寧波黃姓商人。

就這樣,才兩歲多的杜月笙,在和妹妹短暫的相聚後,便天各一方了。

由於杜月笙年幼,杜文卿根本沒有辦法照顧他,所以又續娶了張氏。

張氏為人善良,對杜月笙視為己出。杜月笙聰明乖巧,也很懂得討張氏喜歡。

不管怎麼樣,日子雖然窮困,過得還算是正常人家。可惜好景不長,由於慈禧和洋人簽下《辛丑條約》,同意開放經商口岸,這樣一來,杜文卿的米鋪子受到衝擊,很快就倒閉了。隨後,杜文卿只能四處打零工維持生計,由於操勞過度,當年年底便病逝了。

杜文卿去世後,在張氏的幫助下,杜月笙才得以扶柩回鄉,把杜文卿和生母朱氏的棺材合放在一處。由於無錢下葬,一直只能放在高橋祖宅邊的荒地上。

張氏為了能養活杜月笙,她又帶著杜月笙回到楊樹浦,賃了一間小屋。裡間住她和杜月笙,外間小小的一塊地賣點雜物,同時還替人漿補衣服,才得以讓兩人生存下去。

(影視中的杜月笙)

就這樣,在張氏的撫養下,杜月笙長到了5歲。

張氏又拿出省吃儉用的錢,送他上了私塾。

杜月笙聰明好學,在私塾裡很得先生喜愛。

看到杜月笙聰明好學,張氏也很高興。為了能賺多一點錢,張氏趁杜月笙上學時出去找事,結果被蟻謀黨拐走,賣到妓院裡,從此杜月笙再沒能見過張氏。

無人照應的杜月笙,最終在舅舅家裡,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所謂苦難出英雄,杜月笙最終從一介任人差遣的小嘍囉,逆襲成為聞名上海灘的流氓大亨。

當然,杜月笙發達後,一直很想找到早年被送出去的妹妹,為此他不惜花費人力物力,並登報懸賞,只求兄妹團圓。

可惜,由於妹妹生下不久便送人,沒有留下什麼可以辨識的記號,再加上時事動盪,他雖苦苦找尋30多年,卻一直沒能找到這唯一的親妹妹。

1951年,避禍香港的杜月笙病重即將離世,還因沒能找到親妹妹而心生遺憾。

(參考史料:《杜月笙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英雄不問出處,這句話用在杜月笙的身上也是合適的,別看三大亨之首杜月笙左右逢源,在上海灘混得風生雲起,被人稱為上海皇帝,其實他出身於一個極其貧苦的家庭。

有多窮了,連自己的親妹妹也在很小的時候被送人了,這個也成了杜月笙的一個痛。

杜月笙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黑白道通吃,卻也是一個不忘舊情的人。他初出茅廬的時候,拜在青幫小頭目陳世昌門下,其實這個人也沒有幫助他多少,但是他成名後都是多次幫助這個人不成器的兒子,最後這個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再上門了。

對於外人都如此,對於自己在一兩歲就被送出去的親妹妹,他更是派了很多人,懸賞重金,希望找到她。可是很遺憾的是,直到他去世的時候,都未能如願,這件事應該是他最大的遺憾了。

一,因為家貧,妹妹被送人。

1931年6月9日,上海灘萬里空巷,都在看一場盛典,那是杜月笙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禮。上海文人墨客,政界要人,青幫頭目等等出名的人都來了,蔣介石送了“孝思不匱”牌匾,國學大師章太炎在典禮上宣讀了親自寫的《高橋杜氏祠堂記》:杜之先生帝堯,夏時有列累,及周封於杜,為杜伯……

出名了就是好,都追溯到杜家的堯舜時代了,其實他就是出身上海浦東新區的一個貧苦人家。他的爹爹杜文慶開了一家米店,生意也不景氣,所以他的母親朱氏在懷有身孕的情況下還不得不去棉紗廠幫工,用微薄的薪水度日。

棉紗廠環境惡劣,朱氏在光緒十六年生下一個女兒後不久就撒手人寰。

杜文慶帶著兩個孩子,日子的艱辛就可想而知了,他最終把女兒送人了,送給了寧波的黃姓商人。不得不說,除了家裡貧困,還有著重男輕女的一面,因為他接著又娶了一個老婆,不過沒多久他自己也因病離世了。

二,杜月笙發跡後,重金懸賞找妹妹。

杜月笙由繼母和舅舅撫養大,14歲的時候就出來自謀出路,先是給人賣水果。不過他運氣很好,在進了黃公館後,得到了黃金榮夫婦的認可,在他們的提攜下,一步步成了三大亨之首。

杜月笙成了上海灘土皇帝后,自然也想起了這個自幼就被送出去的妹妹。他各大報刊登尋人啟事,派了無數人廣發傳單,還遣人的去寧波找,但是一直都是杳無音訊。

期間,也有人帶著年齡相仿的女子冒充,但是都被識破了。不管他派了多少人,下了多少功夫,懸賞的金額也一提再提,他這個親妹妹,卻都彷彿是人間失蹤一樣,徹底消失了,無任何蹤影。

三,直到去世的時候,也未能如願。

據說,他在香港重病期間,還在唸念不忘這個妹妹了,可見,有多麼遺憾了,為什麼勢力這麼大的他還找不到自己的親妹妹了,我想也是由當時特殊的時代決定的吧。

民國時期,戰亂頻頻,雖說亂世出梟雄,可是卻也讓人顛沛流離。

杜月笙的妹妹送人後沒多久,父親也就去世了,這個黃姓商人也就斷線了,其他人知之甚少。杜月笙當時才幾歲,也不知道這個人是何方神聖了,多年後再去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

當時的傳媒是落後的,只有紙媒,信息還是閉塞的,這個商人未必看得見,其實都未必還活著。

還有,杜月笙現在這麼有名,這個商人要是把他的妹妹好好養著還好,要是轉賣出去過得不好,萬一流落到什麼煙花之地,這個商人即使看見尋人啟事了,也不敢露面吧。

至於這個妹妹本人,當時才一兩歲,他壓根就不會清楚自己的身世。即使她還活著,看見了啟事,也不會知道找的人就是她了,所以最後只能是一樁遺憾的事情了。

人生哪能事事如意了,都會有遺憾的事情。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杜月笙,上海三大佬之首,被人稱為上海皇帝。他是在一張舊報紙蓋上章,就可以取走30萬的牛人。

就是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卻有著悽慘的童年。1888年杜月笙生於上海新區北面的高橋鎮(以前叫天燈下,或者天燈頭)他出生時正處於清末民初,社會動盪不安,他的家庭生活十分困苦。

杜月笙的爸爸杜文卿經常離開家去打零工,做各種雜活養家餬口。杜文卿到飯店當夥計,到茶館當堂信,在楊樹溥碼頭給人扛麻袋,在海洋衙門打雜……只要有苦力活他就接。一直省吃儉用,後來攢了點小錢就和朋友一起,在離家20多里外的楊樹浦開了個很小的米行。

杜月笙的媽媽朱氏在老家一邊種地,一邊給人洗衣服掙點零用錢。1889年7月,發生瘟疫,又連著下了半個月的雨,農村稻米大量壞掉。杜月笙的母親在老家無法度日,只好帶著一歲多的杜月笙來到米行。



由於天災,杜文卿貨源難找,最糟糕的是《南京條約》簽訂之後,洋商洋貨和外商的大批進入,充斥著中國傳統有序的商業,包括杜月笙父親的米行在內,中國人的生意很是慘淡。杜文卿賺的錢連肚子都填不飽,杜月笙的母親只好去了紗廠當女工以求填飽肚腹,此時杜月笙的母親已有身孕無奈辛苦勞作。1890年,杜月笙的妹妹誕生了,不幸的是杜月笙的媽媽因勞累過度,加上營養不良產後虛弱丟下一對嗷嗷待哺的兒女撒手而去。這一年,上海霍亂肆虐,路上的行人走著走著就會倒下。

杜文卿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看著兩歲的兒子心碎痛哭。他賣掉所有,買了一口白皮棺木僱人把老婆抬到老家安葬。他一方面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另一方面還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女兒沒有奶吃,整日啼哭,他只好熬點米粥喂孩子,為了照顧兩個孩子,白天晚上都無法入睡,精疲力竭,苦不堪言。周圍的鄰居看他可憐,就勸他把女兒送人。杜文卿實在無力扶養照看兩個孩子,為了給孩子一條生路,他哭著把女兒送給了一個姓黃的寧波人,這個自由商人居無定所。

杜月笙14歲離開高橋鎮,去大上海闖蕩,後來他成為上海的首富威震四方。他知道自己有個妹妹,就一直想方設法去尋找,他四處打聽,張貼大量的尋人啟事,並承諾重金懸賞提供線索的人,中間有很多人按照尋人啟事上的描述,把自己親朋家的女兒找來,充當杜月笙的妹妹,每次杜月笙都是失望。


杜月笙雖然威震四方,錢財無數,卻找不到妹妹,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他的妹妹剛出生不久,沒有名字,本人沒有什麼記憶。

2.杜月笙才兩歲多,對妹妹的記憶模糊,可以說基本沒什麼記憶。

3.對於收養人,杜月笙知道的信息太少。只知道他是寧波商人,但是居無定所,所以就給尋找增加了很大難度。

4.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人們顛沛流離,那個商人可能把杜月笙的妹妹轉手其他人扶養。

5.杜月笙妹妹出生的時候正是霍亂流行的時候,是否活著都是個很大的問題。

6.杜月笙五歲的時候,他父親也死了,當時是他的父親親手交與人收養的,杜文卿死了而且是在杜月笙很小的時候死的。所以對收養人的確切相貌特徵,無從查起。

7.那個時候信息相對閉塞,沒有網絡,只憑張貼信息不全的尋人啟事,他的妹妹如果流落其它省份的山區農村根本就無從知道,又加上時間久遠更不好找。即使是現在遍地網絡社會,剛出生的孩子被人抱養也並不好找。

8.那時也不能測DNA,無法準確判斷。

杜月笙找了大半生最終都沒有找回自己的妹妹,在香港遺憾離世。


小姐姐講史


先說一下杜月笙確實有個妹妹,但是這個妹妹在一歲的時候就送人了,而杜月笙馳騁上海灘的時候,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很多回答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寫的很全面了,我這裡補充幾點。

一、時間實在是太久了

據傳當年杜月笙的妹妹是送給了一位寧波的黃性傷人。但從1890年到1925年這三十多年間,國家時局動盪不安,而且都改朝換代了,想找到一個幾十年前的人,真的很難。

當時沒有照片,沒有入境記錄,也沒有一些相關的記載,浙江的生意人又走南闖北,說不定這些年那人就沒有回去,也說不定那位商人不久後就死了。

另外,當時也是軍閥混斗的年代,國內潛藏著各種危險,杜月笙派出去的人,都不一定能走多遠,就可能“灰飛煙滅”了。

二、杜月笙的妹妹不知道身世

由於時局動盪不安,那位收養她的商人,很可能轉手又賣給了別人,或者又經過幾手,來回幾次的折騰,人家早就不知道這是誰了,養大之後,杜月笙的妹妹根本就無法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

而且在那個時候,即使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怎麼去找杜月笙,在杜月笙成名的時候,她也三十多歲了,這時候早該結婚生子了。

三、人多地大,無從下手

不得不說中國實在是太大了,人也很多,而且那個時候國內的局勢很複雜,杜月笙的消息在很多地方都傳不過去,如果光憑他的手下一點點去找的話,不知道要找到猴年馬月。

所以杜月笙找不到妹妹一點都不奇怪,如果真的找到了才讓人覺得恐怖呢,三十多年前,幾乎沒有任何線索的嬰兒,居然能夠在三十多年後找到,那杜月笙可真的就是手眼通天了!


魏青衣


不要說杜月笙了,要是蔣介石小時候丟了個妹妹,長大了也找不到。大家可能低估了在中國找一個人的難度。

中國古代,國家如果想確定一個人具體在哪,核心的辦法就是:保甲制度。在明朝,也叫“黃冊”。具體操作的辦法大概是這樣的:

比如我們村叫“二狗村”,二狗村裡,每10戶人編成“一甲”,設一個甲長。這個甲長是要換班的。比如二狗村10戶人家,今年第一戶當甲長,明年第二戶當……以此類推。

每10甲設一個保長,管當地的事情。然後把所有的文件都彙總在一起,叫黃冊。這麼做的目的是:收人頭稅。

所以比如我要查二狗村在1769年的李二狗家的信息,只需要把李二狗的卷宗調出來就可以了。李二狗的爹李大狗、弟弟李三狗……信息就都出來了。包括李家哪一年增添多少人口等等。

但是,由於古代按人頭收稅,老百姓習慣的做法就是:瞞報人口。尤其是這種撿來的,收養來的孩子,在村裡或許人人皆知,但官府還真不知道。

中華民國政府在1931年頒佈了《戶籍法》,開始了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任務。但不好意思,直到2013年1月1日開始,公安部巨開始實行二代身份證制度,我們的信息在國家面前才變得不那麼透明。而直到今天,還有部分偏遠地方的人,連身份證都沒有的,也就是所謂的黑戶”。

而放在杜月笙所處的時代,因為戰爭,老百姓流離失所,今天吃飽,明天能不能活著都是一個要打問號的事情,即便能活著,沒有完整的戶籍制度,也基本上是紙上談兵的事。大家可以想想那些被拐賣的婦女,被找到都得過多少年了。

所以說結論吧:

不要說杜月笙,就是10個杜月笙的財產加起來,全花出去找妹妹,在民國時期都不可能找得到。根本就不是杜月笙名氣的問題。

說白了,如果不借助互聯網,一個人找不到了,找到的概率肯定比買彩票中一個億要低得多。


酒騎風


杜月笙,一個崛起與舊上海灘法租界黃金榮公館的風雲人物,他做人講究,善於洞悉人心,縱橫與上海政商兩界,黑白兩道通吃,被稱為“黑幫教父”,“上海皇帝”,“上海三大亨”之一。



杜月笙生於1888年的上海高橋,卒於1951的香港。他用63年的傳奇人生像我們傳遞了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了,杜月笙屬於幸運者,雖然他出身貧窮,但是他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了貴人的幫助,崛起於市井,在魚龍混雜的大上海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杜月笙發跡了,他成功了,他成了上海灘的首富,然而有誰會想到,曾經在上海高橋一帶的一個街頭流浪兒,如今成了上海灘一手遮天的一代梟雄,這就是杜月笙,也只有杜月笙能做到。

杜月笙有錢了,成名了,不僅光宗耀祖了,這而且還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在老家高橋不惜重金建了一座杜家祠堂,開祠慶典那天更是轟動了整個上海灘,成了上海灘有史以來最奢侈的一次盛典。他揮金如土 ,光豪車座駕就多達十幾輛,司機保鏢不下百十人。其奢侈生活堪比皇帝,因此杜月笙被比喻為“上海灘土皇帝”。

杜月笙勢力之大,財富之多在上海灘無人可比,但是儘管杜月笙再怎麼有錢,再怎麼揮霍,再怎麼享受,他也有自己的苦衷,杜月笙有一件事想起來他就會內疚,這件事也成了他一生的遺憾,那就是他至始至終也沒有找到自己的親妹妹。


說了這麼多,書歸正傳,杜月笙確實有一個妹妹,他這個妹妹是在他兩歲的時候出生的,妹妹一出生兄妹倆就各奔東西了,這是為什麼呢?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杜月笙的父親名叫杜文卿,母親朱氏,當時杜文卿在鎮上跟人合夥經營一家米店,聽起來不錯似乎是個小老闆,但是實際經營起來這家米店生意卻不盡人意,那可真叫一個苦啊,你想想,那個年代,那個市井,民不聊生,兵荒馬亂的買賣能好做嗎?能維持生計就不錯不錯了。

後來在杜月笙剛滿一週歲的時候,上海正趕上鬧瘟疫,而正巧恰逢八月連雨季節,長期下雨導致潮溼過大,因此大量糧食發生腐爛,鄉下的米店供貨不足,弄的杜月笙跟他母親時常是沒米下鍋,於是杜月笙的母親朱氏,就帶著小杜月笙來到了鎮上去找杜文卿。杜文卿是開米店的起碼一家三口不至於餓死吧,就這樣一家三口團聚了。


但是好景不長,杜文卿的米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沒辦法杜月笙的母親為了貼補家用就到了一家紗廠裡面上班。本來朱氏身體就不好,這一上班由於勞累過度,加上自己又有了身孕,不久杜月笙的母親就病倒了,後來在產下一女兒後朱氏便撒手人寰了。

杜文卿雖然得了一個女兒,但卻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這沉重的打擊讓杜文卿幾經崩潰甚至絕望。但是生活還得繼續,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就過的緊巴的日子,如今只剩下杜文卿一人帶著年僅兩歲的兒子,和剛剛出生的女人,杜文卿一邊維持米店生意,一邊還有照顧這兩個孩子,杜月笙還好養活,可是這個剛出生不久的女人,讓一個大男人餵養實在太困難了。更何況當時杜文卿根本沒有條件在養活這個女兒。


於是杜月笙的父親在鄰里相親的勸說下,無奈做出來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就是杜文卿把他的女人送給了一個黃姓商人。據說這個姓黃的是寧波人。女兒給人了,只能認命了沒準女兒到了好人家以後會有出息的。杜文卿是這麼想的,但他心裡也不是滋味,畢竟是自己的親閨女。後來沒過幾年杜月笙的父親就因疾病死了,杜月笙成了孤兒開始了到處流浪的生活。

直到後來杜月笙發跡了,當他知道自己曾經還有個親妹妹的時候,就到處派人四處打聽妹妹的下落,並在各大報紙刊登尋人啟事,又不惜一切代價花重金僱人找尋,但最終也沒有找到這個妹妹。


也不知道他妹妹是人間蒸發了還是根本就不在人世了,總之杜月笙花了半生的時間都在打探妹妹的消息,直到杜月笙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他還掛念著這個妹妹,這件事也成了杜月笙一生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