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為什麼願留楊志,卻不願留林沖?

mhj780916


我們先分析下當時情境吧,任何事情必須放在具體的情境裡面看,才會看得明白。


首先說王倫,王倫就是個落第的秀才,秀才就是秀才,可以不用考慮武力值,再加上他為人心胸狹窄,不能容人,也沒有吳用的智謀才能,個人領導能力和實力都非常弱。最要命的是,當時整個王倫團隊的骨幹們實力也都比較不堪,很難找出一個和林沖這種勇猛的鬥士可以比拼的英雄。他拉起的人馬也只有杜遷、宋萬、朱貴。杜遷、宋萬能夠名列108將也只是因為資歷而已,後來都幾乎沒有表現,能力平平。朱貴武藝不行但是情報工作還是梁山首屈一指的,不過情報人員從來都不是核心人物。王倫團隊的實力比林沖當然是有的比,但是和後來因為生辰綱案發投奔梁山的晁蓋團隊比起來,那就沒法比了。晁蓋團隊要武力有武力,要謀慮有謀略。

還有一點不得不指出的事,王倫這個人考慮所有事情的基本點都是“能不能保住他梁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他所有的決定都基於這個來做的。

上證據,我們看看原文對王倫的心思描述,便了解了他的整個想法。

王倫驀然尋思道: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著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

說完了王倫,我們再來說豹子頭林沖。林沖的戰鬥力毋庸置疑,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善於排兵佈陣,名聲響噹噹的,正是梁山裡面的缺乏的領軍人物。林沖若是入夥梁山的話,王倫的梁山大哥地位必然不穩。不僅如此,林沖自帶了如此閃耀的光環,顯然這種光環比一介落第書生王倫要風頭強盛,甚至在王倫看來,林沖的影響力已經直接挑戰了自己的梁山帶頭大哥的地位,畢竟這是個用刀槍說話的強人聚集的梁山泊。王倫的思考邏輯,應是如何使用林沖的問題,而非林沖能否使用的問題。很遺憾,王倫私而忘公,未考慮梁山發展,只糾結於自身梁山大哥地位能不能保住的問題。

林沖的處境當時是怎樣的?他剛火燒了草料場,殺掉了陸虞侯,拿著柴進的介紹信就投奔梁山來了。王倫知道林沖身上揹著人命案,而且結怨的是當今手握朝廷重權的高太尉,王倫也怕啊。一夥人本來上梁山就只是圖個守住這一畝三分地兒有口飯吃,有林沖這朝廷的重犯要入夥梁山,王倫的內心極其不踏實,說不定哪天朝廷就來把他們這個地方剿滅了,全部是因為林沖的入夥。


一個是因為林沖的影響力太大了,威脅到了王倫的地位;另一個就是林沖得罪了朝廷肱骨大臣高太尉高俅,入夥梁山必然給這裡帶來潛在的滅頂之災。就這兩點,王倫就不願意留林沖入夥。

再看看楊志,楊家將將門之後,而且綽號青面獸,武舉出身,曾任殿帥府制使,這說白了就是根正苗紅。在加上王倫看見過楊志和林沖二人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他知道楊志的實力也是足夠和林沖對抗的,是難得的英雄好漢。

王倫心裡想道:若留林沖,實形容得我們不濟,不如我做個人情,並留了楊志,與他作敵。

從原著的原文描述我們就可以知道,王倫是想用楊志剋制林沖,因為這兩個實力相當的好漢,正好互相制衡,以便自己可以穩穩握住樑上第一把交椅的權利。在他看來,內耗不要緊,只要能利己,衝突沒關係,只要有交椅。多大的胸懷成多大的事情,這個格局,註定了早期的梁山發展緩慢,這很大程度上正歸咎於王倫作為領導人的胸懷和格局。

另一點就是,楊志雖然有罪,但是這個罪還沒有重到和朝廷重臣結怨,和林沖不一樣,這是個沒有風險的買賣。楊志之比林沖,實力相當,又不會引起朝廷舉兵討伐梁山水泊,這個人留下來,明顯比留林沖好多了。

而且,如果留下來楊志,梁山泊兄弟的實力加上楊志的實力,比林沖單槍匹馬的戰鬥力強大(至少王頭領當時可能這麼認為),方便他後面在統治權上壓制林沖。這樣,如果挨不過下面人的建議留下林沖,他可以勉強接受,然後後續觀察林沖對他的服從狀態,來決定是留下林沖還是趕走林沖,即便做了趕走林沖的決定,有楊志以及眾兄弟的支持,林沖也無可奈何。即便是退一萬步講,若楊志不聽從他的領導,他還可以用林沖去制衡楊志。這兩個人可以互相制衡,來穩定自己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而對王倫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留下楊志,然後梁山就有實力威懾並趕走林沖(畢竟林沖和朝廷的恩怨太大了梁山承受不住),一旦趕不走,楊志和林沖還可以互相制衡。


怎奈,人家青面獸楊志根本看不上這個鳥梁山水泊,人家壓根沒有把這裡當一回事兒。王倫王頭領用自己的小肚雞腸、舍大保小的錯誤領導策略將自己一步步送到了林沖的刀口,這一局面終於在晁蓋七星聚義的時候爆發,用自己的身死結束了梁山泊早期緩慢的發展局面。


三月長安


水泊梁山最早佔山為王的不是宋江和晁蓋,而是白衣秀士王倫,王倫是落第秀才,是柴進扶植起來的,想做賊頭,沒有靠山是不行的。

當林沖和楊志因緣巧合的聚在了梁山之後,王倫笑迎楊志卻黑臉攆林沖,這是為什麼呢?就讓(秉燭讀春秋)為你一一解密吧。


話說林沖的娘子被高俅之子看中後,高衙內一直想調戲林娘子,但林娘子誓死不從。為這事,林沖攤上大事了,被高俅陷害,火燒草料場,林沖被逼雪夜上梁山。

林沖上梁山後,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倫百般刁難林沖,讓林沖三天之內交出“投名狀”。所謂的投名狀,就是讓林沖在山下殺一個人,表示入夥。

林沖無奈,但接連三天都不忍下手傷害無辜。後來,在山下巧遇青面獸楊志,二人打鬥多時,通名報姓後相識相知,英雄惜英雄,攜手去見王寨主。

王倫見林沖三天期限已過,仍然交不出“投名狀”

,不由分說,就要趕林沖下山。對楊志卻熱情挽留。原來這其中有貓膩。


王倫目光短淺,不是做大事業的人,他之所以佔山為王,無非就是臨時餬口飯吃。等以後有了和朝廷攤牌的資本後,投降朝廷是必然的事情。

熱情挽留楊志,是為自己留條門路,因為楊志京城有門路,這次丟失了生辰綱,楊志就是打算去東京汴梁活動一下,看是否能官復原職,打點些銀兩,讓朝廷不再追究自己的責任,正好路過這裡,被林沖請到了山上來了。

王倫挽留楊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楊志是五侯楊令公之孫、武舉人、曾做制使的楊志身份也不低。

按說林沖曾經也是宋朝體制中人,身份不比楊志低,武功比楊志高不少,林沖才是無家可歸之人。

說實話,楊志不一定看得上小小的梁山賊人這個頭銜呢。王倫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想留的極力挽留,而對於極力想找個安身之所的林沖卻狠心趕走,世界有時真的不公平。


其實說白了,王倫是怕惹禍上身,我們知道,王倫和後來的宋江有得一拼,就是時時刻刻想著詔安,林沖是高太尉的死對頭,高俅對林沖是除之而後快,同樣林沖對高俅也有不共戴天之仇,王倫害怕以後無法面對高太尉,這就是白衣秀士擔心的地方。

林沖“殺人放火帶刀入堂”的罪過太大了,留下林沖,惹怒高俅,一但大軍殺來,王倫怕帶不起這個責任。

王倫的眼中楊志是屬於親朝廷派,而林沖已經成為了反賊,與朝廷對著幹了。王倫的面前林沖與楊志不論武力和身份是天然的對手,後來,由於晁蓋和宋江吳用的到來,都為林沖說情,既然林沖趕不走,留下楊志正好制衡林沖。

說到底,王倫就是忌憚林沖,林沖是朝廷要犯,加之武功高強,王倫怕壓制不住林沖。


再說杜遷、宋萬、朱貴都反對趕走林沖,畢竟林沖是他們的恩人柴進寫親筆信介紹的。行走江湖,講的就是義。

後來,出於義憤,也出於對排座次的不滿,林沖手刃了王倫,但自己沒有做寨主,反而讓給了晁蓋,其實這就是林沖沒有遠大理想的表現,王倫好歹留下了走投無路的林沖,要麼手刃王倫自己做寨主,要麼忍氣吞聲,殺了王倫,成全了晁蓋,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林沖何苦啊!



秉燭讀春秋


我覺得這兩個人王倫其實一個也不想留。

我們先來看看王倫是何許人也。

王倫是秀才出身,科舉落第之後流落江湖,生活窘迫之餘只能投奔了柴進。他其實胸無大志,和杜遷等人佔據水泊梁山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混著混著還讓他混出點名頭來了,成了梁山首位大當家的,人稱白衣秀士。

這日子剛好過一點,林沖就來了,按說有這麼一員猛將加盟是好事呀。可王倫不這麼想,原因有兩點:

一是林沖的名氣比他大,武藝也比他好,人家可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他這好日子還沒過上幾天呢,林沖一來說不定就把他的飯碗給搶了。

二是林沖得罪了大人物,是真正闖了禍被逼上梁山的,他得罪的人可是高俅,那可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收留了林沖,保不齊哪天朝廷就派人把他給滅了。

他不過是想混口飯吃,可沒有那吞天的野心,林沖這樣的人物留下遲早都是個禍害。可他又不能做得太絕,因為畢竟他現在也是小有名氣的人物,不能讓別人說他沒有容人之量。

於是,他找了個藉口,讓林沖繳納投名狀,如果林沖拿不到投名狀,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林沖給攆走了。

可是沒想到,林沖沒攆走,倒把楊志招來了。他只所以想把楊志留下,一是為了牽制林沖,二是楊志與官府之間並無太大矛盾,比林沖這個禍害小多了,於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對楊志熱情相待故意輕慢林沖,結果楊志並不領他這份情,不願意留在梁山。

而林沖勉強留在梁山,日子並不好過。不久,晁蓋、吳用等人劫了生辰綱也來投奔了梁山。

王倫一看,好嘛,林沖一個禍害他還沒搞定,這又來了一群比林沖更厲害的。他們劫了蔡京的生辰綱來投奔他,他收留他們還得了,這不是惹禍上身嘛,他這好日子還怎麼過下去。

可是這幫人他也不敢得罪,於是拿出銀兩想把他們打發走,他沒想到這幫人可不是膽小怕事的林沖。吳用一早看出了林沖與王倫之間的矛盾,酒桌上言語相激,成功勾起了林沖的怒火。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於是林沖這隻被逼急了的兔子就把王倫滅了。

人物的命運是註定的,如果王倫在林沖走投無路的時候施以援手,而不是多方刁難,以林沖的性格只會感激並維護他,就不會有後面被吳用言語相激而殺他的舉動了。

所以人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瘋小鳥


王倫,人稱“白衣秀士”,科舉考試失敗,碰到同樣走投無路的杜遷,二人相約去投靠柴進,在柴進的莊上,住了一段時間,後在柴進的資助下,二人佔住了梁山泊,落草為寇,王倫任寨主,事業發展的風生水起,遠近聞名。


二人能佔住梁山泊,運氣的成分很大,因為當時梁山泊是無主之地,所以,沒費什麼周折。王倫就是一個文人,沒什麼武藝,杜遷雖然有點武藝,也就是平常水平。


隨著事業的壯大,王倫主動吸納了兩員新頭領,宋萬和朱貴。宋萬有些武藝,還不及杜遷,朱貴不是習武之人,開酒店,負責探聽消息。可以看出王倫招聘的新頭領,都是些平庸的人,因為自己本身低微,招入厲害的人,怕搶了他的寨主之位。


林沖風雪山神廟,殺了高太尉派來的陸謙、富安,還有滄州牢城的差拔,大軍草料場又被燒。林沖被逼無奈,逃到柴進莊上躲避,因為這次事件鬧的過大,官府追捕甚緊,柴進就推薦林沖上梁山泊入夥,特意寫了推薦信。

林沖最先來到朱貴開的酒店,告知了來意,有柴進的舉薦,林沖本身也是個人才,朱貴非常重視,親自帶領林沖去見王倫。


林沖原來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在滄州又犯下那麼大的事。王倫思索了一番,自己就是個落第的文人,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林沖如此了得,日後要知道他們本事低微,必然爭奪寨主之位。於是,就不敢收留林沖了。


這就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林沖壓根沒這個心思。


不收留林沖,柴進的臉面又過不去,因為柴進是梁山泊的恩人。但為了自己的寨主之位安全、穩妥,也顧不得許多了。


請林沖吃了頓飯,拿出五十兩銀子,要發付林沖下山。杜遷、宋萬、朱貴都看不下去了,大恩人柴進推薦個人入夥,而且還是個人才,如果不收留,且不是忘恩負義。

這三人都為林沖說好話,王倫自知無理,退了一步,要留下可以,林沖必須三日內納一個投名狀,即獻人頭一顆。


林沖沒有辦法,只能照辦。好漢們的世界很小,下山碰到的不是別人,正是楊志。兩個苦逼的人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王倫觀戰多時,猜到那人是楊志,於是讓他們停下。


舊時在東京參加科舉考試,王倫聽說過楊志的大名,名門之後,楊家將的後代。看到楊志、林沖二人的武藝不相上下,如果把楊志也留下,就可以用來牽制林沖,確保自己的寨主之位萬無一失。


於是,主動邀請楊志留下來,這就是王倫心裡打的小算盤。


如果是楊志一人來入夥梁山泊,估計被拒的可能性也很大。因為王倫本事低微,心胸狹隘,怎麼容得下英雄呢?看他之前招聘入夥的人就知道了。


熊貓小蝦讀四大名著


梁山好漢裡沒有完人,包括我最喜歡的武松,最佩服的魯智深和石秀在內,他們都有讓人稱讚的地方,也有讓人不齒的地方,林沖也一樣。

有人說過“淡仇者必寡恩”,這一點在林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的。其實在原著中,林沖的形象遠遠不是一個英雄好漢,施耐庵是拿林沖當個反面教材,就像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

第一,面對強敵,不敢亮劍

小衙內調戲了林娘子,林沖得知是高太尉家的衙內後選擇了容忍。自己的老婆被調戲,我想換做是你,你會選擇容忍嗎?

容忍了也就算了,到最後林沖還來了一出休妻。林沖發配滄州只是服刑,又不是去死,根本談不上生死決別。林教頭“誤入白虎節堂”鬧得人盡皆知,高俅以及高衙內在白虎節堂之後,相對已經收斂了,這時候林沖鬧一出休妻是什麼意思?休妻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告訴別人,我跟我娘子已經沒關係了,你們愛怎麼著怎麼著吧!

我們都說林沖英雄氣短,然而最後休妻這出恐怕會侮辱了英雄氣短這四個字了。

第二,面對弱小,任意欺凌

林沖一出場,施耐庵有過這麼一句來描寫其形象: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折迭紙西川扇子。

乍一看以為林沖是文武雙全,其實他壓根算不上書生,而是一個急躁自我的武人性格。在梁山同類武夫中,林沖倒是和李逵等有著明顯的區別。林沖不是不會殺人,也不是不敢殺人,更不是不忍殺人。只是,我們的林教頭若是殺人,需要明確的動機和目標。他的外號叫“豹子頭,不是”山雞“,掄起刀子胡砍,這不是林沖的性格。

上梁山納投名狀,在我們看的各版電視劇中林沖顯得左右為難,這不過是通過影視拍攝的手法來塑造出人物的層次感。在原著中,林沖可沒顯得那麼糾結,答應王倫的條件是相當爽快的。能上山,即便對面是手無寸鐵的婦孺,照樣OK。

同樣,林沖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精細。雖然林沖是“豹頭環眼”的小張飛,但其精細程度恐怕差太遠了。帶刀入白虎節堂,稱得上精細?早就能幹掉王倫,最後卻被吳用當槍使,稱得上精細?身不由己,命運總是放在別人的手心裡,稱得上精細?

對比一下魯智深奪寶珠寺一節,只怕林沖的精細程度連他徒弟曹正都不如。什麼是精細?我來告訴你。

武松為兄報仇,一步步搜索證據,每到一個重要的結案環節都要旁人見證。走到飛雲浦,看押送官人臉色不對早做提防最終成功反殺,喋血鴛鴦樓前行入內殺光所有見過自己的人,然後再直擊目標,這叫精細。

石秀為證清白,楊雄家外埋伏多日精心佈局。即便人殺完了仍不忘製造社會輿論,怎麼幹怎麼撤都想明白了,這叫精細。

第三,面對恩人,不思回報。

風雪山神廟,林沖快意恩仇。上梁山後雖然王倫屢次為難,可畢竟也是收留了林教頭,算是其恩人之一。如果說王倫被火併是咎由自取,林沖在面對另外的兩位恩人——柴進和魯智深,也不算厚道。

大鬧野豬林,可以說如果不是魯智深的出現,林沖應當在這裡就殺青了。魯智深一頓禪杖把董超和薛霸收拾得服服帖帖,這個時候董超和薛霸問魯智深在哪裡高就......魯智深答道:“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什麼?莫不去教高俅做什麼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教他吃三百禪杖。”

按說林沖應該比魯智深更加細緻,這個時候卻異常無腦。魯智深話音剛落,林沖補了個刀:“這個直得什麼!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自此之後到梁山南征,魯智深從“兄弟”改成林沖“林教頭”。在林沖眼裡,仇恨都是小事情,一心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在他的字典裡沒有“恩”這個漢子,也或許他就沒有字典。

第四,面對同仁,嫉妒爭寵。

宋江帶兵大戰關勝時,吳用讚歎關勝:“將軍英雄,名不虛傳!”這句話惹惱了林沖,林沖說:“我等弟兄自上梁山泊,大小五七十陣,未嘗挫了銳氣,軍師何故滅自己的威風!”關勝點名要宋江上前,秦明怕宋江有險情,第一個出馬,大戰關勝。

這一點合情合理,秦明是先鋒將軍。然而,林沖也衝了上去。宋江怕秦明和林沖傷了關勝,就鳴金收兵。宋江對陣中的秦明和林沖說:“賢弟,我等忠義自守,以強欺弱,非所願也。”

宋江的意思很簡單,以多打少不是好漢所為,間接地批評了林沖的行為。林沖聽到吳用表揚關勝就生氣,怕秦明得功勳就未經批准出戰關勝,這是明顯的嫉妒心作祟。作為北宋武術節的名流,林沖早就能夠看出秦明和關勝單挑的結果,還非要上前,著實令人費解了。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你當時鬥地主嗎?

很多人研究水滸人物喜歡從權謀和厚黑來,筆者也不例外。只不過,就林沖這個人物,從權謀和厚黑來研究的話,純屬是貼金了。

因此,這四大缺點令林沖難稱英雄好漢。希望您能重新捋一下林沖的這四大缺點,如果您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千萬要遠離!


刀墓手札


王倫主動提出收留楊志,其實還是因為忌憚林沖,想要留下楊志與他制衡。林沖能夠坐上第四把交椅就是因為和楊志的一場激鬥之後才決定的,王倫想要留下兩個人,但是楊志不願意,只剩下了林沖。這時候滿山的小嘍囉們都知道林沖的實力了,人人都很欽佩,可以說林沖的地位是自己爭取來的,並非是王倫給的。

王倫對林沖就是一種小人心態,說收留吧,成天到晚給林教頭臉色看。按道理說,林沖是柴進推薦的,王倫礙於人情不得不將他留下,卻又忌憚林沖實力,對林沖蓄意刁難打壓。林沖那樣懦弱的人,連自己老婆被調戲都能忍,如果不是陸謙的話正好被他聽到,他就在懦弱之中被秘密幹掉了。林沖這樣的性子,能將王倫殺了,可見王倫平時裡是怎麼對待林沖的。

再說王倫這個人,他人生最失意的時候得到了柴進的幫助,柴進不僅僅收留了他,還給了一筆錢助他度過難關。有這般恩情,對待柴進的委託,他應當對林沖多照顧才是。但是王倫不僅僅要林沖納投名狀,還限定了三天的時間。

所以王倫這個人的形象就十分突出了,柴進對他有恩,整個梁山泊的兄弟們都要尊一聲柴大官人。王倫平日裡與柴大官人書信往來頻繁,實際上柴大官人也就拜託了他林沖這一件事,他還做得如此難看,可見他對柴進根本沒有什麼報恩的情誼在,完全就是擺個樣子,保持一個良好的筆友關係,將來自己再遇上什麼困難,也好開口。不知柴進知道了自己給林沖找了這麼一個出路,他會是多麼懊悔。

連杜遷宋萬和朱貴都看不過王倫“背信棄義”的做法,王倫不想自己的威望就這麼沒了,又實在納不下林沖這眼中釘,於是有了三天納生辰綱的說法。生辰綱看起來是個必然條件,但是朱貴口中並沒有說生辰綱是要限定日期的,還是限定在三天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所以王倫是一個虛情假意之小人,連恩人推薦的人都這樣刁難,他收留楊志無非就是看中他能與林沖對抗,兩股力量為自己所用,做得是一個帝王權衡術的春秋大夢。

有一個細節也特別有意思,王倫在邀請楊志留下來的時候,滿山的兄弟,用的還是林沖的名號:你看我梁山泊還是厲害的,連林教頭這般人物都能吸引進來。其實林教頭是個好人啊,是被人陷害的……這一段情節很明顯,王倫知道整個寨子裡最拿出來的人物不是自己,而是林沖,那種忌憚又駕馭不得的心理太明顯了。


木劍溫不勝


1


為了用楊志牽制林沖。王倫這人雖然心胸略狹窄,但是人不傻。他是讀書人。王倫深深明白一個道理,不能讓一個人做大。


林沖武藝高強,曾是80萬禁軍槍棒教頭,梁山上的幾個人,杜遷,宋萬,朱富,朱貴論武藝捆到一起都不及林沖。


楊志能和林沖打個平手,說明武藝不在林沖之下, 如果能拉攏楊志入夥,那麼可以很好的牽制林沖。


讓楊志和林沖內耗內鬥,自己居中做調停,那麼自己梁山之主的位置就會坐得很牢。


這是很多帝王統御手下的手段。可惜楊志志不在此,沒有留在梁山之上。後來。晁蓋等人上山,林沖火併王倫,王倫手下是弟兄沒有人能制止林沖,王倫被殺,不得不說王倫其實還是有遠見的。

2


王倫收留,林沖。其實是看在柴進的面子上。平心而論,他其實是不想收留林沖的,所以才給林沖設置了很多障礙。


林沖問題很大,他得罪了太尉高俅父子,帶刀闖白虎節堂,後來在滄州,又殺了陸虞侯等幾人,火燒草料場。


禍闖的很大。


王倫這人沒有什麼大志向,他不想和朝廷為敵的,他只想在柴進的照顧下。在梁山這個小地方做個逍遙的山大王就好了。


但是柴大官員卻給他塞了個林沖,這是個火藥桶,如果他收留林沖就等於直接和朝廷和高太尉為敵,但是如果不收留又折了柴大官人的面子。


收留和不收留林沖在兩難之間,所以他給林沖設置了一個巨難的任務。希望林沖能夠懂事兒些知難而退,自己離開梁山另謀高就。這樣既保全了柴大官人的面子,自己也避免了和朝廷直接為敵。


而且他也沒把事做絕,他給林沖拿了五十兩銀子兩匹絲當路費,希望他另謀高就。但是這樣反而得罪了林沖,為他日後被殺埋下了禍根。


後來王倫還是收留林沖。風險很大,但是在林中心裡卻一點也不會感恩,他只記住了自己被逼上梁山時,王倫對自己的百般刁難,他對王倫恨之入骨。


其實歷史上很多人,由於種種原因把恨自己的人留在身邊,當做最親近的人,如同在身邊放了一枚炸彈,不知道啥時候砰的一聲就會爆炸開來,炸的自己碎骨。


比方說安祿山和他的侍衛李豬兒,安祿山親手閹割了李豬兒,又把他留在身邊伺候自己,最後終於死在李豬兒手裡。


王倫也是,開始他對林沖百般刁難,後來又看在柴進的面子上把他留在身邊坐了第四把交椅,等於在自己身邊安了一個定時炸彈。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由於王倫的心軟,在自己身邊放了林沖這個危的不能再危的牆。


3


楊志和林沖不同楊志本是世家之後,祖上是金刀楊老令公。


人家這是正經的官宦之家,雖然現在沒落了,但是,還是比林沖這80萬禁軍教頭,要高出一截的。


收留楊志在山上至少從面子上來說很給力,而且楊志在朝廷裡的人脈也是,林沖不可比擬的,楊志這次就是帶著禮品去京城打點關係。


王倫迫切想留楊志在山上,不但能牽制林沖,還能和朝廷搭上點關係,萬一朝廷有個風吹草動,對梁山不利,梁山藉助楊志的力量,也許能平安過關呢。


這點林沖是一點也指望不上了,他已經和朝廷徹底鬧翻了。

但是他想的最美,現實卻是冷酷到底,他沒能留住楊志,卻留下了林沖在山寨。


一招棋走錯,滿盤皆數。


=============



薛白袍


要想在《水滸傳》裡當一個合格的山大王,那麼你的馭人能力往往比武力更為重要,你看人方臘都不會武功,照樣不是把江南的八州二十五縣管理的僅僅有條的?更別說宋黑子了。但王倫不這麼認為,在他的思想裡強權(武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武器,所以當林沖初到山頭想要入夥時,王倫慌了…

梁山這塊風水寶地是杜遷首先發現的,接著宋萬來了,二人找到了王倫,尊他為大哥,再後來又找到生意失敗的朱貴,四人聚集這一群嘍囉就開始打家劫舍的生活。那麼一開始為什麼王倫能當老大,邏輯文史姨認為很簡單,並不是說因為王倫認識幾個大字,而是論武力王倫還在其他三人之上(雖然幾人都很菜,但菜也是要分個一二三等的),所以他就有了一定的底氣。而林教頭上山時,王倫思考了良久,喃喃的想到:

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

所以王倫不願留林沖就是因為忌憚林沖的本事,因此就算要得罪柴進,王倫也不準備留住林沖。而朱貴、杜遷、宋萬不會想那麼多,他們仨只覺得林沖的到來能給梁山增添不少戰鬥力,尤其是朱貴,在林沖就要被趕下山時正是他的一番話語讓王倫有所動搖。

這時的王倫也把林沖懦弱的性格以及走投無路的處境摸清了,他讓林沖去殺個人當投名狀。這條要求在其他人看來實在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但林沖不是濫殺之人,王倫也很好的抓住了他的心理。

等到林沖出門後,就引出了楊志的戲份,二人在山腰有一場激烈的打鬥,你來我往不分勝負。此時王倫也躲在樹後看了一段時間了,見二人的爭鬥如此精彩,連忙叫停,邀眾人上山,在得知楊志的境遇後就有心留他,理由也很簡單:

若留林沖,實形容得我們不濟,不如我做個人情,並留了楊志,與他作敵。

也就是說留楊志的目的只是為了制衡林沖,王倫對二人的態度一冷一熱,那麼若楊志真的留在山寨自然歸屬於王倫的“陣營”,關鍵時候也好使喚嘛。結果人楊志有大志向不願意落草,那王倫只得送他下山,繼續給林沖甩臉色。

可以想象林沖在寨中的每分每秒對晁蓋來說都是一種煎熬,而王倫卻沒想著改變自己,繼續走“嫉賢妒能”的路線,以至於自己在晁蓋等人上山後成功的“策反”林沖,自己身首異處了…


王倫也搞笑,他就不考慮楊志和林沖這倆官員會不會聯手收拾他呢…


邏輯文史游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書裡也說過了。王倫本來是不想留林沖的,他覺得自己這座廟太小,林沖這尊神太大,自己不管是能力還是身份還是江湖地位,都比林沖要差了老遠。留下林沖,到底是聽他的還是聽自己的,這種猛人發作起來,山上誰能攔得住他。

王倫本來是故意刁難想讓林沖自己知難而退的,然而林沖無路可走之下,並不準備轉投別處。眼看著和楊志打在一起,林沖略佔了上風,趕是趕不走他了。王倫就想留下楊志,也算找個可以制衡林沖的人。如果沒有林沖這檔子事兒的話,王倫就算碰到楊志,我覺得他也不會主動邀請楊志留下來的,自己當自己的山大王多好,何必找一個處處強過自己的人。

當然,楊志和林沖的身份也是王倫考慮的因素之一。林沖此時雖然潛逃在外,但是畢竟和太尉府的高俅結下了樑子,保不準高俅什麼時候就想找林沖的麻煩,自己這梁山大貓小貓兩三隻,哪兒夠朝廷大軍揍的,但是楊志不一樣,楊志雖然也犯過錯,但是他已經丟官去職,已經受到了懲罰,沒人閒得蛋疼找楊志的麻煩。楊志這樣的高手如果能夠加盟山寨,也算是為山寨添加實力了。

有人說,從後面的結果來看,王倫不想收留林沖沒錯。其實我倒不這麼看,這還是王倫自己的問題。他只想帶著梁山幾百人苟活一世,卻不知道實力才是保命最大的本錢。林沖這樣的王牌打手上山,他如果能夠真心接納林沖,禮敬對待的話,對走投無路的林沖來說,那當然是雪中送炭。以林沖的人品,日後還會做出火併王倫的事兒嗎?顯然不會。

說到底,還是王倫的格局太小了,其實宋江也沒什麼實力啊,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宋江就知道如何收買人心,收服各處山頭。王倫出道這麼早,江湖大佬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他能夠對拜山好漢推心置腹,自己收幾個武功高強的小弟,也不至於隨便撥人,就讓他死於非命了。


好了,就不繼續發散了。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1)他不想收留林沖,是怕自己寨主位子坐不穩,怕高俅突然有一天想起林沖找他麻煩。

2)他主動招攬楊志,是林沖已經趕不走了,想找一個武藝高強的人可以制衡林沖,剛好林沖打劫楊志,兩人也算有過節,日後可以利用這個讓他二人不和。

3)王倫不真心接納林沖的決策並不對,他不想著發展自己的實力,就算林沖那日沒殺他,晁蓋難道就會乖乖下山嗎?顯然不會的。



扶搖郡主


王倫是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他原本是個不及第的秀才,落魄時曾受柴大官人接濟,後入梁山落草,也不知何德何能,當了寨主。

我讀《水滸》,常有兩個非常強烈的感受。

第一,耐庵彷彿被女人深深的傷害過,以至於他筆下的女性人物,大多是水性楊花,薄情寡義,蛇蠍心腸的蕩婦。

第二,耐庵對讀書人有很深的成見,總是把讀書人寫成嫉賢妒能,心胸狹窄的陰險小人,讀之有一種“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的感慨。你看他筆下的讀書人,小張三如此,黃文炳如此,王倫亦如此,心中總是藏著一些齷齪不堪,見不得光的魑魅魍魎。

王倫為什麼願留楊志,而不願留林沖呢?依我看來,有以下兩個原因。

1、書中描寫說林沖乃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武藝高強,名震天下,王倫擔心自己和杜遷、宋萬本事低微,將來鎮不住林沖。其實這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林沖得罪了高俅,是高俅千方百計要除掉的人。

我們知道,高俅是全書第一反派角色,《水滸》開篇講的就是他,然後才逐漸引出一個又一個梁山好漢,正所謂亂自上作也。林沖是惟一一個高俅親自參與陷害的梁山好漢,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王倫作為一個秀才,做夢都想做官,他肯定不甘心一輩子做盜賊,所以他和宋江有點相似,都想招安。如果將來招安,林沖在山上,過不了高太尉這一關。即使不招安,以高太尉的權勢,派大軍前來征討,如之奈何?

楊志卻不同,雖然失陷了花石綱,但已經得到朝廷的赦免。況且,他與高太尉以及朝廷沒有任何利益衝突和仇恨。再加上楊志顯赫的家世,五侯楊令公之孫,中過武舉,做過制使,定能使梁山蓬蓽生輝。有人說了,那林沖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這身份也不低啊?那都是曾經的輝煌,過眼煙雲,此時的林沖已經是臉頰文面,朝廷懸賞通緝的要犯。

第二,為了制衡,想想很有意思,朝廷素有制衡之術,維護各個派系的穩定,強盜亦如此。此時的王倫心知肚明,林沖落草梁山已成定局。一來不好駁了柴大官人的面子,二來有眾好漢的求情,三來他也以納投名狀的名義難為了林沖一番,若是再不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既然林沖留下來,那就乾脆挽留楊志也落草,二人本事相當,互相制衡,雙方都不會輕舉妄動,這樣他就可以高枕無憂。書中沒有明確描寫,但細讀可知王倫心懷鬼胎的秀才心眼。我常想,幸虧王倫這廝沒有做官,不然世間又多一個欺壓百姓的濫官汙吏。

《水滸》中深文曲筆頗多,耐庵似乎故意要和讀者扳一扳手腕,偏不明寫,所以需要讀者反覆揣摩,細細品味,方解其中之味,真是其樂無窮也。

嗚呼!天下之樂,第一莫若於讀書,讀書之樂,第一莫若於讀《水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