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卻為何極度受寵?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幼年漂泊,唯保姆在側

萬貴妃原名萬貞兒,出身不算特好,但也是一顆掌上明珠,父親是一名小官,縣衙椽吏

四歲時,她的父親萬貴因親屬犯罪而被連累,想到自己官宦之途可能就此無望,為了使女兒日後有所依傍,想辦法託人,把年幼的女兒送入了宮中,在明宣宗孫皇后處做宮女。因她聰慧機敏,很得孫皇后的喜歡。

明憲宗朱見深生於1447年,比萬貞兒小整整17歲,兩人的人生本來沒什麼交集。

但朱見深兩歲時,父親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人擄走。彼時敵人兵臨城下,國不能一日無君。昔日的孫皇后,此時已為孫太后。見事態危及,她趕緊立英宗同父異母的弟弟、庶子朱祁鈺為皇帝,即明代宗。同時立朱見深為皇太子,又派深得自己信任的宮女萬貞兒去照料皇太子,以求心安。

然而戲劇的是,英宗並沒有喪命瓦剌人手中,而是被送回了明廷。朱祁鈺難道願意把皇位拱手還給哥哥?當然不,他毫不猶豫地找了個理由,囚禁了英宗。再過了三年,為了能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他又廢了孫太后所立的太子,貶為沂王。

名為沂王,朱見深實際的處境和被囚禁的父親並沒有什麼區別。幼年漂泊的生涯,見透了人性涼薄,只有萬貞兒亦母亦姐,殷勤伺候在側。

又過了五年,明英宗趁朱祁鈺重病之時,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辟,再度登上皇位。10歲的朱見深恢復太子的身份,在27歲的萬貞兒的陪伴下,回到宮中。

昔日少年郎,告別漂泊的幼年,養尊處優,漸漸長成。

在其後的6年時間裡,他同一直陪伴在側的萬貞兒的感情,發生了質變——

從亦母亦姐,漸漸變成相知相許。

立保姆為寵妃,朝野震驚

1464年,明英宗去世,17歲的朱見深終於登上皇位。而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要立萬貞兒為皇后,讓兩人驚世駭俗的愛情曝光天下。

最終,在生母周太后的強烈反對和滿朝文武的勸誡之下,才改立了門當戶對、由父親親選的吳氏為皇后。年輕貌美、知書達理的皇后當然沒有俘獲朱見深的心,他心中唯有萬貞兒一人而已。且吳皇后上位僅一個月就被廢,繼後為王氏,同樣是其父當年選定的。王皇后當然是謹小慎微地當了一輩子的傀儡皇后。

成化二年,36歲(在古代是響噹噹的高齡了)的萬貞兒為他誕下他第一個兒子,他興高采烈,封她為貴妃,並且承諾要立這個兒子為太子。然而造化弄人,小皇子十個月時因病夭折,此後萬貞兒再無生育。

明憲宗對萬貴妃的愛,並沒有因為長子的離世而衰減半分,此後二十年,兩人依然你情我儂,恩愛如初。直到1487年春天,萬貴妃因病去世。明憲宗悲慟萬分,為她輟朝七日。當年秋天,年僅40歲的他,隨萬貴妃而去。

真所謂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

萬貴妃惡毒無比,是史實還是杜撰?

在各路野史和後世演義作品中,萬貴妃都被塑造成了一個惡毒不仁的寵妃,翻一下下面不少答案,都在強調這一點。

萬貴妃寵冠六宮不假,但她真的就惡毒到殘害後宮的每一個妃子,導致她們不孕不育,讓中年感嘆膝下無子的明憲宗,最終唯得內庫女史紀氏費盡艱難、九死一生存下的一脈朱佑樘,並悲欣交集地立為太子麼?

仔細梳理一下正史記載,就知道這些說法雖然高潮迭起,堪比宮斗大劇,但其實經不起嚴謹的推敲。

首先,明憲宗一生,雖然寵愛萬貴妃,但並不是膝下僅有一子,而是有14個兒子6個女兒。其中有一個兒子,是成化五年柏賢妃生的,兩年後還被立了太子,只是不幸一年後就掛了。僅這一個史實,就和“紀氏保子、進宮認親”的時間線矛盾了。

其次,《憲宗實錄》裡列舉的萬貴妃幾大罪,包括專寵、奢侈、提攜孃家人、勾結外臣企圖干政等,但並沒有逼妃打胎、毒害皇嗣、害死紀氏這幾條。

《憲宗實錄》是誰修的呢?是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時修撰完成的。不難保證是孝宗從小就見著父親專寵萬貴妃,對生母頗為冷淡,以為前朝修史之機,罵萬貴妃幾句,好為母親出出氣,以表孝心。

再次,當時當世,朝野上下,對萬貴妃肯定沒有好印象,留給人遐想空間之處,又實在太多。說到底,明憲宗與萬貴妃之間的真愛,是驚世駭俗,不和倫理綱常的,朝野上下,對此都不能認可;滿宮嬪妃,也都對此嫉恨。此外,太子朱佑樘自小養在宮外,六歲才回宮,身份大白天下;自他回宮之後,正值盛年的明憲宗才多有子嗣,這裡面的遐想空間實在太太太太大了!但無論如何,《憲宗實錄》中記錄的四大罪,其實都談不上原則問題。

真正對萬貴妃進行徹底“黑化”的,是清人所修的《明史》

。《明史萬貴妃傳》增加了兩項對她的指控,也就是我們都瞭解的那些逼妃墮胎、謀害太子的惡行了。

然而歷史的真相究竟為何呢?時過境遷,留下團團迷霧,已經無人知曉。值得一提有兩點:

第一,雖然對萬貴妃頗為記恨,但明孝宗朱佑樘並沒有掘其墳,挫其骨,而是讓其同明憲宗合葬在一起,生死同穴;

第二,或許是從小耳濡目染,深感後宮繁花,難覓真情,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只娶了張皇后一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男女平等,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只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皇帝。


飲水君


歷史上得寵的妃子數不勝數,但多以純粹的美色取媚,少有像明憲宗愛妃萬貞兒那樣的,歲月再老卻依舊得寵如初。

所以後世不少人將生活在明英宗和明憲宗時期的萬貞兒視為謎一樣的女人,大傢伙搞不明白,一個沒有驚人美貌,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二八妙齡的女人,憑什麼獨受寵20年?

而且還是這種程度!

《明史》中有句話把萬貴妃受寵的程度說的很明瞭,“六宮希得進御”,有了萬貴妃,後宮三千佳麗統統看不上了,足見明憲宗對她的寵愛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要不是因為出身太低微,恐怕她早已成了皇后,這一點從她幾次從旁挑唆,“讒廢皇后吳氏”,最後明憲宗真的就把皇后給廢了,也可見一斑。

更不可思議的是她受寵之後的跋扈、惡毒,明憲宗居然一生視而不見。

萬貞兒曾為明憲宗生過一個兒子,憲宗非常高興,馬上封了她貴妃。

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後萬貞兒就再也沒有懷過龍子。

按理說,這種處境應該是減損萬貞兒跋扈資本的,但到了她那裡,卻成了跋扈嫉妒,近乎明目張膽地作惡。她不僅霸道阻止其他嬪妃接近明憲宗,更有甚者,哪個嬪妃偶得明憲宗寵幸,有了懷孕的跡象,她便千方百計地逼令其喝下打胎藥。

如果此時明憲宗有了兒子,她是強勢皇后也就罷了,關鍵是弄的明憲宗沒有一個子嗣,憲宗亦不責罰她,相反還一再退讓。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曾經的苦難讓明憲宗成了一個軟弱的病人,萬貞兒餵給他的溫暖之藥徹底將他俘虜了。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明憲宗有強烈的戀母情結,而且一段苦難歲月將他的戀母情結無限放大了。

明憲宗是萬貞兒從兩歲開始帶大的,而且明英宗經土木堡之變被瓦剌囚困後,明憲宗曾遭受過一段被叔父廢掉太子之位的艱難黑暗時光。

那時,只有萬貞兒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兩人耳鬢廝磨久了便產生了複雜而真摯的情感,萬貞兒在他那裡,身份既特殊又重疊,不僅是母親,還是保姆兼情人。

被這種複雜的情感裹挾,萬貞兒可以說就是明憲宗的支柱,沒有萬貞兒,他的世界幾乎就是崩塌的概念。

所以,他才會對這個女人無原則、病態的依戀。

除了常人難以理解的情感外,萬貞兒善用心機,想法設法地綁架憲宗的情感心理也是她常年得寵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惡,這個女人的黑智商、黑情商卻很高。

舉個例子。

萬貞兒因為自恃受寵,每次遇到吳皇后都板著臉不給面子,吳皇后非常生氣。起初還能容忍,忍到二十多日後,實在忍不住了,免不了要斥責她目中無人。

可萬貞兒非但不知收斂,相反對吳皇后反唇相譏,大有要徹底激怒對方的意思。

果然,吳皇后被徹底激怒了,於是動用皇后威儀,命宮人將萬貞兒拖倒在地,親自取杖懲罰。

被杖罰後,萬貞兒回到宮中,哭泣不止。

明憲宗問她為何哭泣?

萬貞兒故意不說,最後勉強讓侍女說明原由。

轉怎麼一道彎後,明憲宗果然大怒,執意要去找吳皇后評理。萬貞兒卻在這個時候扯住了憲宗的衣服,佯為勸慰。

這就是聰明女人的反激。

見萬貞兒如此,憲宗又憐又恨,再解開萬貞兒的衣服一看,一道道杖罰的血痕歷歷在目,於是便發下廢后誓言。

萬貞兒則繼續反激,妾已年老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罰。

憲宗聽了,徹底成了木偶,當場撂下狠話,明天就廢那潑辣婦。

病態的人,在一端病態的軟,在另一端便會病態的硬。

第二天,對兩宮太后拋下不廢后,就出家的要挾硬話後,太后一服軟,吳皇后就真的被廢了。

因為特殊的情感,萬貞兒屢次得逞;因為黑情商,萬貞兒屢次得逞。

而無原則地一再滿足對方,屈從對方,最終的結果便會是跪在地上起不來。

這同樣是一種病態。

在萬貞兒那裡,別看明憲宗是天子,其實他是跪在這個女人面前起不來的病人。

人的情感有時候是最不能細說的。

最後說說萬貴妃的死。

59歲暴疾而亡。

囂張跋扈,因小事被宮女氣死的。


黑句本


明憲宗寵幸萬貴妃,猶如唐玄宗獨愛楊貴妃,因為兩個人都迷戀對方豐腴的身體。

萬貴妃,小名貞兒,所以後人直呼其為萬貞兒。萬貞兒出生於一個沒落的官宦人家,父親因罪被貶,家裡一貧如洗,為了日後能有所依靠,萬貞兒四歲時就被父親送進宮,在孫皇后身邊做起了宮女。孫皇后就是明宣宗的皇后,也就是明憲宗的奶奶。


十五年後,萬貞兒已經長成一位妙齡少女,姿色雖不出眾,但身材卻十分豐腴,皮膚白晳,眼睛雖不大總是秋波頻頻,誘惑媚人。加上性比較開朗,口齒伶俐,所以人緣混的不錯。後來孫皇后還教她識了一些簡單的文字,並且她善於察言觀色,一些複雜的事物也能處理的遊刃有餘,孫太對其十分喜愛。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蒙古人俘虜,孫太后立兩歲的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並派自己的貼身侍女萬貞兒去照料。萬貞兒比朱見深大了近二十歲,兩個人的緣分由此開始。在小太子眼中,萬貞兒既像姐姐又如母親,幼小的他就與萬貞兒形影不離。隨著朱見深逐漸長大,他對萬貞兒的感情由對母親般的依戀轉為男女之間的愛戀。此時的萬貞兒已經年過30,但看上去卻不過20左右,且仍是處女,於是情竇初開的朱見深開始與萬貞兒暗度陳倉。



朱見深即位後,唯戀著萬貞兒一人,他還想立萬貞兒為皇后,但是沒有人支持,只好做罷。萬貞兒固寵有術,她本來生的豐滿嬌豔,又加上長期服侍憲宗,深知其喜好,所以在憲宗看來年齡不是問題,只要自己舒心。對此憲宗的母親周太后頗為不解,明明後宮有那麼多年輕美貌的女人,可憲宗為什麼便愛一個半老徐娘。憲宗對母親說:“有她在身邊,我心裡就踏實,不在乎樣貌”。原來憲宗性格懦弱,少有主見,而萬貴妃見多識廣,敢做敢為,兩個人在一起正好互補。在憲宗看來,萬貴妃誰也替代不了,因為他已經把萬貴妃當做了生命的一部分。


萬貴妃不會生孩子,為了達到獨霸憲宗的目的,但也不讓別的妃子生,並且不讓憲宗接觸別的女人。如果發現其他妃子懷孕,萬貴妃就迫其墜胎,如果生下孩子,一律害死。所以憲宗皇帝年過四十,仍然膝下無子,大明江山的繼承都成了問題。後來,憲宗偷偷臨幸了一位內庫女史紀氏,紀氏生下一子後交由太監張敏和被廢的吳皇后秘密撫養,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

萬貴妃的死很有喜劇色彩,到了五十多歲,萬貴妃的心情越來越越壞,脾氣也越來越大,而且身體發福,肥胖臃腫,每遇急事便喘不過氣。一天宮女因一點小事兒觸怒了萬貴妃,盛怒之下,她操起蠅拍抽打宮女,氣喘之下,一口痰堵在嗓子裡,竟然絕氣身亡,時年五十七歲。



萬貴妃死後,明憲宗輟朝七天為其治喪,還把她埋進了向徵皇后身份的萬壽山。幾個月後,不忍獨活的明憲宗就追隨萬貴妃而去。孝宗即位後,並沒有剷除萬貴妃的家族勢力,只是將萬貴妃的家族成員一一貶斥。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萬貴妃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她出身平凡,姿色平平,比明憲宗年長17歲,與明憲宗的母親孝肅周皇后同歲,卻得明憲宗專寵長達二十年之久。這樣的情況在帝制時代中實屬罕見,明憲宗的口味之重,更讓人疑惑不解。

萬貴妃的擅寵,致使成化中葉以後,宦官當道,政局昏暗,尤為人所指責和詬病。

萬貴妃是山東諸城人,乳名貞兒,生於宣德五年(1430年),其父萬貴原本是縣衙掾吏,因犯法被髮配邊疆,萬貞兒因此流落宮中,四歲時被選入掖廷,成了侍奉孫太后的宮女,因為她口齒伶俐,深得孫太后的歡心。明憲宗朱見深,生於正統十一年(1446年),是明英宗的長子,他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被立為太子,萬貞兒作為他的貼身宮女,也前往東宮侍奉太子。然而朱見深雖然貴為太子,卻沒有像歷史上其他太子那樣養尊處優,而是命途多舛,幾經挫折。

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率軍進攻明朝,勢如破竹,連克明軍數座城池,為解憂局,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領兵親政,以致發生"土木堡之變",經土木堡一役,明軍全軍覆沒,宋英宗也被俘。

為了穩固朝政,孫太后冊立年僅3歲的朱見深為長子。同年9月6日,郕王朱祁鈺被立為皇帝,年號景泰,是為景泰帝,並遙尊被俘的英宗為太上皇。朱見深的太子之位,隨即被廢。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之子朱見濟被立為太子,然而新太子在第二年十一月便因病薨逝。在景泰帝當政的這段時間裡,朱見深還很年幼,命運又幾經波折,雖然貴為太子,卻頗受冷落,此時陪在他身邊照顧他的便是萬貞兒,兩人在此時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通過"奪門之變"再次成為明朝的皇帝,11歲的朱見深也再次被立為太子。

天順八年(1464年),明英宗駕崩後,18歲的朱見深當上了皇帝,由於地位低微和年齡上的差距,萬貞兒並沒有成為皇后。英宗在駕崩時,曾留有遺詔,讓朱見深在百日後完婚,併為他選了王氏、吳氏、柏氏三人留在宮中,後來吳氏被選定為皇后。

然而吳氏只做了一個多月的皇后便被打入冷宮,究其原因,還是她得罪了萬貞兒,當時萬貞兒利用皇帝的寵幸在後宮作威作福,年輕的吳皇后忍無可忍,於是"摘其過,杖之",因此觸怒了憲宗,被廢處別宮。

吳氏被廢后,王氏被立為皇后,新任的皇后吸取了前任吳氏的經驗教訓,對萬貞兒"處之淡如",不和她爭寵,因此能穩坐皇后之位。

成華二年(1446年),37歲的萬貞兒為明憲宗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明憲宗極為高興,立即派遣宦官到個山川祭祀,以求陰佑,並下詔冊封萬氏為貴妃,然而這位皇長子還未來得及取名就夭折了,此時的萬貴妃悲痛萬分,已經過了生育年齡的她,再次懷孕的幾率微乎其微,想要保住自己專寵的地位,就必須要阻止其他妃嬪因生子而受寵。然而她並無法阻擋正直年少的皇帝和其他妃嬪接觸,因此她一旦知道其他妃嬪懷孕,就會用盡方法使其墮胎,致使皇帝久而無子,因此受到了大臣們的指責。

隨著萬貴妃的權勢日重,許多宦官宵小也趁機巴結上位,以致成化中期以後,宦官當道,朝綱紊亂,其所寵幸的宦官汪直、梁芳、陳喜、錢能、韋興等人苛斂民財,為非作歹,致使整個朝廷烏煙瘴氣,百姓怨聲載道。

明憲宗卻始終對其寵愛有加,雖然明知她有過錯。從心理學上將,3-6歲正是"戀母心理"最容易形成的時期,年幼的明憲宗屢經波折,只有萬貴妃陪伴在身邊照顧他。而明憲宗口吃的缺陷,自卑的心理,更使其對年長的萬貴妃產生了依賴性,萬貴妃也身兼了母親和妻子的雙重角色。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暴薨於安息宮,關於她的死因,流傳的說法有很多。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說她在鞭打宮女時,因為用力過猛,被痰堵塞,氣絕身亡。明憲宗得知後,說了一句:"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

萬貴妃死後,憲宗萎靡不振,憂鬱成疾,八個月後,也即去世,年僅四十歲。


煮酒君


謝謝!是大18歲!

乳母愛人:萬貞兒4歲被送入皇宮,她面目清秀,聰明伶俐,入宮後在英宗的母親孫太后宮中服侍。孫太后很疼愛她。朱見深出生不久,便被立為太子。朱見深立太子以後,孫太后便派萬氏去待侯太子。朱見深小萬氏18歲,他在乳母萬氏的精心照顧下,漸漸成為一個少年,兩人從未有一刻分開過。

聰明的萬氏深知朱見深的價值,她要牢牢地將他掌握在自已手裡。無微不至地照顧朱見深的衣食住行。可以說,朱見深是在她溫柔的懷抱中長大的。萬氏像母親一樣照顧著他,又像情人一樣包圍著他,讓他縱情歡樂,別無煩惱櫳愁。

朱見深17歲登基。此時的他,對萬氐的愛情中混雜著纏綿的"戀母情結"。34歲的萬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女性都取代不了的。但特殊的環境,萬氏不能做皇后,但有朱見深的寵愛,萬氏無名有實地把持了後宮。

隨著年紀的漸長,萬氏卻依然能夠抓住皇帝的心。成化二年,萬氏為朱見深生有一子,被冊封為皇貴妃。可是好景不長,美夢易碎,兒子在一年之後就突然夭折了。

萬貴妃58歲時,由於身體太過肥胖,心臟不勝負荷,競然因氣一時背過氣去,再也沒有醒來。憲宗聞迅趕來,不禁肝腸寸斷,傷心欲絕。他下令輟朝七日,用皇后的禮儀安葬了萬貴妃。

從此憲宗皇帝鬱鬱寡歡,常常獨自發呆,長嘆著說:"貴妃已去,我又怎能久在人世呢。"。不到一年,憲宗因思念成疾,追隨萬貴妃去了,死時才40歲。他們這樣的生死相戀,誓死追隨的深情在歷代貪圖美色的皇帝中是極為少見的。

民間故事,請評論指導!





開心_73258937


說起來明憲宗也是皇帝裡的奇葩了,帝妃如果受寵大多是因為容貌出眾或者有才藝或者賢良淑德,而明憲宗寵愛的萬貴妃卻不在此例。她比明憲宗大了17歲,古人結婚早,萬貴妃的年齡足以做明憲宗的媽媽了,可就這樣一個長相不算出眾,年齡又大的女人,卻被明憲宗寵愛了一生。

明憲宗是個長情的人,患難中建立的感情,他一直銘記於心。

正統十四年(1449),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帶兵出征一去不回,朱祁鈺即將頂替他哥哥的位置。為防止皇位旁落,朱見深被任命為皇太子,孫太后怕別人加害於他,於是派出了自己的一個親信去保護他,這個親信就是萬貞兒,也就是以後的萬貴妃。這一年,萬貞兒十九歲,朱見深兩歲。

那時的深宮爭鬥,讓朱見深身處險境,地位不穩,沒有人願意接近這所謂的皇太子,只有萬貞兒一直陪伴著他,照料他的生活,與他相依為命。那些孤苦、黑暗的歲月裡,萬貞兒是他最信任和依賴的人,兩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且隨著朱見深年齡的增長,他對萬貞兒的感情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天順八年(1464),朱祁鎮病死,朱見深繼位,萬貞兒正式成為了皇帝的妃子。

我們來看看明憲宗有多寵萬貞兒。

很多人不理解萬貞兒一個老阿姨為什麼能得到皇帝大部分的寵愛,那些年輕貌美的妃子們很不服氣,在那些不服氣的人裡就有皇后吳氏。

皇后背景深厚家底硬兼又年輕貌美,她不能容忍皇帝竟然寵愛萬阿姨而冷落她,於是她就想著要整治一下萬阿姨。想整治一個人有的是方式方法,可吳氏仗著自己是皇后,說是要整頓後宮,直接把萬阿姨拉過來打了一頓板子,算是出了口惡氣。

可是他低估了皇帝對萬阿姨的感情,朱見深聽說萬阿姨被打,看到萬阿姨身上的傷痕,一怒之下直接廢掉了吳氏的皇后之位,而這時吳氏僅僅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后。就連吳氏的家人也受到了牽連,充軍的充軍,發配的發配。

萬貴妃並非賢良淑德之人,反倒心狠手辣,可皇帝對她的榮寵一直不減。

成化二年,萬阿姨生下了皇子,憲宗大喜馬上封她為貴妃。可惜皇子早夭,要不然萬貴妃的兒子一定會被立為太子,成為下一任皇帝。

萬貴妃之後再也沒能生育,所以她嫉妒其他懷有身孕的妃嬪們,如果知道哪位妃嬪懷了身孕,一定想方設法把孩子打掉,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皇帝都沒有子嗣。

一個姓紀的宮人懷了皇帝的孩子,在好心的宮女太監的幫助下孩子活了下來,一位皇子竟然在深宮裡躲藏了六年才被皇帝知道,也算是千古奇聞了。

這個孩子就是以後的明孝宗朱佑樘,那也是一位與眾不同的皇帝,是歷代皇帝中唯一實行了一夫一妻制的皇帝。這一點比他的老爹要強,他老爹再寵愛萬貴妃,也沒妨礙他娶其他女人。

萬阿姨不僅謀害憲宗的妃嬪和孩子,她還勾結宦官與外臣,干涉朝政,可即便如此,朱見深對她的恩寵依舊不減。朱見深對萬阿姨愛得深沉,愛得盲目,一味的榮寵,任何缺點在萬阿姨身上都可以被忽略掉。這對萬阿姨來說是幸運的,可對他統治的天下來說卻是不幸的,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可以說除了軟弱一些,並沒有明顯的缺點,但做為皇帝他實在不能算是一個好皇帝。

成化二十三年春,萬阿姨在後宮去世了,享年五十九歲,她整整陪伴了朱見深三十八年,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她的死對朱見深的打擊很大,僅僅過了幾個月,朱見深就一病不起,去找他的萬阿姨去了,享年四十一歲。


瘋小鳥


明憲宗之所以會和萬貴妃有忘年戀,是因為他的童年經歷。明英宗正統十四年,瓦剌入侵,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親征,結果全軍覆沒,英宗被俘虜。為了挽救危局,在太后的主持下,立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是為景帝,同時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這種格局很奇怪,但是當時情況下只能如此。隨著景帝地位的鞏固,他廢除了朱見深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歷史上被廢的太子往往下場都很悲慘,朱見深肯定是在當驚受怕中度過,幸好有宮女萬貞兒陪伴他度過這段時光,朱見深對萬貞兒形成了又妻又母的關係,對她的依戀很深。不久,景帝的太子夭折,但是景帝仍然不恢復朱見深太子之位。直到景帝末年,奪門之變後,英宗復位,朱見深恢復太子之位,他的痛苦經歷才得以擺脫。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他一度想立萬貞兒為皇后,因遭到太后和大臣的極力反對作罷,封為貴妃。但憲宗一朝,萬貞兒很得寵,儘管他比皇帝大了十七八歲。這在很多人看來很奇葩,但是人的感情就是這樣,外人難以理解。

萬貞兒曾經生過一個兒子,但是夭折了,後來一直沒有生過孩子。於是她嫉妒別的妃子,只要有妃嬪宮女懷孕,她都會想方設法逼其墮胎,使得憲宗險些絕後。一些人攀附萬貴妃青雲直上。憲宗雖然知道情況,但是出於對萬貴妃的寵愛,從來不加以限制。萬貴妃在58歲時因暴怒去世,明憲宗非常悲傷,不久去世。


曉評三國


萬貞兒原本是明成化皇帝朱見深祖母孫太后的侍女,四歲入宮,十九歲那年接受了一個改變其一生的使命,去照顧剛剛被立為太子才兩歲的朱見深。萬貞兒不會想到自己的命運從此和這個懷抱裡的小孩糾結在一起,而懵懂不知事的朱見深更不清楚將來自己怎麼會如此痴迷於這位年長他十七歲的女人。


朱見深是明英宗的長子,適逢“土木之變”,身份的特殊性就註定其兒時的命運多舛。父皇被俘虜,叔父監國,祖母孫太后為了防止不測,將朱見深立為太子。但是若干年以後,當皇帝的叔父自然不願意讓權,把迴歸的英宗軟禁起來,還剝奪了朱見深太子的身份,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了太子。

朱見深被趕出紫禁城,原來圍在身旁的那些人見風使舵,冷嘲熱諷白眼有加,失去太子之位的朱見深感到無比的孤單和害怕。人生的大起大落要讓四五歲的小孩來品嚐,他從最幸福榮耀的天堂一下子跌落到最低谷。


不過此時至少他的萬貞兒還在身邊,她答應他不管發生什麼,她都將永遠會陪伴他。在一個小孩子最孤寂最害怕的時候,有一份值得信賴的溫暖依靠,任何人都能夠設身處地想象,有這般經歷的萬貞兒會在兒時的朱見深心裡是一個何等份量的存在。

朱見深成年之前從未離開過萬貞兒一步,真正的是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性格柔弱,長期在心理和身體上依賴萬貞兒。即使後來英宗“奪門之變”,朱見深恢復太子之位,之後又十八歲登基,萬貞兒成了他的妃子,面對比自己大十七歲,已然是三十五歲身體發福的萬貴妃,朱見深還是專溺愛著她。


對於朱見深來講,萬貴妃承擔著複雜的角色,是姐姐,是母親,是妻子,更是兒時在黑屋子被冷落時刻骨銘心的依靠和希望,在她身上能夠獲得異樣的身心安全感。

由於這些鋪墊,也就不奇怪成化皇帝朱見深能容忍萬貴妃在皇宮裡的一切胡作非為,給所有懷龍種的妃子下藥,凡是非她所生的皇子都莫名其妙死亡。朱見深對這一切從來沒有表示過悲痛,置若罔聞。

上天還是眷顧了大明,在皇宮深院紀氏為朱見深誕下一皇子,僅有的龍種被還存在一絲良知的宮人保護起來,他就是將來的明孝宗。萬貞兒知道後幾近崩潰,她三十七歲高齡產下的兒子,未滿週歲就死了,如今年過半百,再不可能生育。

萬貞兒五十八歲時去世,當時她正在鞭打一個犯事的宮女,據載“怒極,氣咽痰湧不復蘇”,估計是長期暴戾變態的性格造成的心血管病。她的死立馬讓朱見深失去了主心骨,萬貞兒的命運緊緊和他聯繫在一起,幾個月後才四十出頭的成化皇帝朱見深抑鬱而終。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眾所周知,幼年的經歷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明帝國有幾位皇帝,就是在年幼的時候受到了刺激,後來導致成年之後的一系列過激行為。成化帝朱見深,他的老爹朱祁鎮是一位傳奇皇帝,被瓦剌俘虜後還能活著回來。

(萬貞兒)

朱見深年幼的遭遇,都是源於他爹。朱祁鎮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土木堡慘敗,隨即朱祁鎮被俘虜,就這樣朱見深成了無主的孩子。當時瓦剌兵臨城下,軍情緊急,以于謙為首的大臣要求朱祁鈺馬上繼位為皇帝。把朱祁鎮廢為太上皇,為了帝國的安危,這樣做是正確的。

(成化帝朱見深)

不過此時卻無人關心朱見深的近況,朱見深當時已經被封為太子,只是皇帝換了,他這個太子也就無足輕重了。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已經成了朱祁鈺,大家自然都要去巴結一下了。朱祁鈺起初是不想當這個皇帝的,他和哥哥的感情很好,逼他上位時,朱祁鈺是真的不願意。

很多時候人會改變,尤其在權力面前,得到之後再失去,要比什麼都沒有痛苦得多。朱祁鈺嚐到權力的滋味之後,就不想放手了。1450年(景泰元年)八月,朱祁鎮被放了回來,這其中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朱祁鈺對此極為不爽,因為他不希望他的哥哥再回來。

(朱見深)

朱祁鎮回到皇宮之後,就被軟禁在了南宮,一住就是七年。而在景泰三年的時候,朱祁鈺廢掉了太子朱見深,立了他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從此朱見深的待遇就更差,被廢為沂王,還被趕出了住所。父親被軟禁在南宮無法見到,朱見深的身邊只剩下了一名宮女,她就是萬貞兒。

孫太后可憐孫子朱見深,所以命人派萬宮女去照顧朱見深的起居,從這以後,萬宮女就成了朱見深最親近的人。所謂患難見真情,在朱見深落難之際,那些以往阿諛奉承的官員們不見了,朱見深被冷落在一旁,甚至還會被人冷嘲熱諷。此時只有萬宮女悉心照顧朱見深,對他不離不棄,他們兩人的深厚感情也是在這時建立的。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復辟,重新坐上了皇位,而他的兒子朱見深也恢復了太子的地位。朱見深又從地獄回到了天堂,他和萬宮女的感情也升級為男女之情。和朱見深類似的情節,比如明天啟皇帝和奶孃客氏,多少都有些不倫不類。

在朱見深當上皇帝之後,馬上就封萬宮女為萬貴妃,萬貴妃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人,但是因為他對朱見深的感情太過真摯,使得任何人都不能輕易靠近皇帝。萬貴妃仗著皇帝的寵愛,在後宮胡作非為,雖然她只是貴妃,雖然她長相一般,還不如年輕的皇后,但就連皇后她都不放在眼中。如果遇到不快的事情,還會對皇帝朱見深發發牢騷,甚至還敢對皇帝口出不遜。

(萬貴妃)

朱見深對此卻不以為意,不過萬貴妃也做出了很多令人髮指的事,後宮中只要妃子懷孕,他就得派太監去墮胎,毒死腹中的胎兒。這也是當時朱見深一直沒有兒子的原因之一,皇帝寵信萬貴妃,後宮的妃子、太監們卻恨透了萬貴妃。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就是在萬貴妃的脅迫下好不容易活下來的,否則就沒有之後的弘治中興了。

萬貴妃先於朱見深而去,朱見深悲痛萬分,也無心處理政務,成化二十三年,在萬貴妃死後八個月後,朱見深抑鬱而終。參考資料:《明史》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明憲宗朱見深的成長軌距。



朱見深是明英宗的太子,從小就養尊處優。從朱見深兩歲的時候,宮女萬貞兒開始負責照顧太子的飲食起居。眾所周知,在明朝歷史上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軍隊生擒。隨後,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上臺稱帝,這就是明朝歷史上的明代宗。既然皇帝已經換成了自己的叔叔,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自然也就保不住了。明代宗希望自己的兒子做太子,把朱見深遷移到了非常荒廢的宮殿,當時,負責照顧朱見深的宮女只有萬貞兒。萬貞兒比朱見深大了18歲,在年幼的朱見深看來,萬貞兒是自己的養母、姐姐和恩人。



後來,明英宗朱祁鎮復辟,重新成為了明帝國的皇帝。朱見深的地位水漲船高,重新成為了太子。萬貞兒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利用朱見深處於青春期的特殊情況,牢牢的控制了朱見深。明史中記載:憲宗年十八即位,妃已三十有五,機警,善迎帝意,遂讒廢皇后吳氏。也就是說,18歲的朱見深成為皇帝以後,萬貞兒利用皇帝對自己的寵愛,成功扳倒了朱見深的第一任皇后。在此之後,後宮嬪妃沒有人敢得罪萬貞兒。萬貞兒為了把持後宮,先後逼迫很多嬪妃墮胎。以至於朱見深在很長時間都沒有兒子,至於後來的朱佑樘則是一個例外情況。



朱見深在位23年時間,始終最寵信萬貞兒。不得不說,已經三四十歲的萬貞兒有自己的手腕,其他後宮嬪妃自嘆不如。萬貞兒的相貌應該是非常出色的,書中記載:貌雄聲巨,類男子。原本朱見深沒有兒子,朱佑樘意外出現以後,萬貞兒如同鬥敗的公雞一般,再也無力插手後宮嬪妃的生育。已經50多歲的萬貞兒,確實也沒有這個精力。公元1487年,已經58歲的萬貞兒突然去世。朱見深非常的悲痛,幾個月之後,朱見深抑鬱而終。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