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如何入門?

全天文880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

有空多讀一點兒詩詞,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讀些嚴格遵守詩詞格律的詩。前人和大家們總結出來的唐詩宋詞三百首,各種課本上的古詩詞都是很有幫助的,就像學語言一樣,讀多了用多了自然就會了。

像古人一樣學習

詩詞和語言不同的地方就是一個相當於先天一個相當於後天習得的。所以就像學第二語言一樣,從基礎開始,也就是詩詞的格律和韻。先學會大體的架構,基礎知識,慢慢再學會運用。

推薦應用

  • 西窗燭

讀詩詞,全,界面也好看,還能隨時分享,模板好看。我一般在pad上用。


  • 詩shi

按照詩詞格律來讓你填詞,還會幫你對對聯。


  • 還有中國詩詞網等等,有譯文,賞析,背誦等選項,方便學習。

詩詞世界雖然有門檻,但從來不會拒絕有心人。


沉醉古詩文


要學詩詞,首先要學會詩詞的押韻、格律、平仄聲調,還要知道詩詞分五言、七言、詞譜等。

下面具體介紹對詩詞入門有益的一些書籍:

如要學詩詞首先要看王力先生的《格律詩詞寫作》。王力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師從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其文學語言權威性不言而喻,該書從用韻、平仄、對仗、句法等諸方面詳致介紹了詩詞創作的方法。讀後令人收益匪淺。

其次要看《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這兩本書是古代蒙學經典之作,篇幅不長,熟悉之後對於用韻與律詩對仗會有很大幫助。

三要看《詩韻合璧》《佩文詩韻》等韻書,此種書屬於平水韻範疇,要想學中華傳統詩詞,就必須得掌握平水韻韻書。此類書收詞極豐富,排列甚精當。書中還收入了大量詩詞典和舊詩常用語詞。閱後使吟詠家得所採擇,進步明顯。

再有就要看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中華傳統詩詞至今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收入了以杜甫、王維、李白、李商隱、杜牧、李賀孟浩然、賀知章、柳宗元、劉禹錫等諸多唐代名家的詩詞。同時也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多看象唐詩、宋詞類書籍,對個人古文學知識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累計,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就能出口成章了。

在這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再學習文學,多讀有益的書本知識融會貫通,積累文學經驗和知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慕羽軒文社




嗯,這個問題比較大,如果想要解釋的清楚的話。是需要很多筆墨的,甚至可以寫一本書了。

詩詞呢?我們簡單說一下啊。

第一步是首先得知道壓韻。因為所有詩詞的創作他的韻腳都是一樣的。既然是詩詞入門,還是推薦用新韻。新韻的發音和我們現在基本是一樣的。而古時候很多的是平水韻,平水韻的發音有些和現在不一樣。四句詩最起碼第二句和第四句是押韻的。

明白押韻了,我們至少可以說自己寫的是打油詩了。

押韻解決了,第二步就是格律了。詩詞格律可以參考,上網一搜就可以。我們如果寫絕句,絕句的話會有幾種的格律的方法,你要寫律詩,無論五言律詩,七言律詩都會有他固定的格律,也就是平仄的變化。

第三步:如果寫律詩的話還需要懂得對聯。律詩一共是八句,三四句和五六句必須是對仗的。

如果這三步弄懂的話,就可以創作詩詞了。詩詞更重要的是意境的美好,如果有些不合格律,但是自己特別喜歡的話也可以寫出來。




若水國學教育


至於您問詩詞如何入門,由於我國詩詞淵源流長,歷史悠久,詩詞作者燦若繁星,詩詞作品浩如煙海,流派眾多,風格各異。本人也知之甚少。只能談點自己粗淺的體會。

詩歌起源於人們的勞動和生活。“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也就是古人所謂的“詩言志”。因此,體會感悟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運用詩詞這種文學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是詩詞入門的重要內容之一。

古代詩詞是配樂歌唱的。詩詞的產生常在吟誦唱和之間。無論學習詩詞還是寫作詩詞,反覆吟誦則是詩詞入門的重要習慣之一。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湊。可見誦讀詩詞對於詩詞創作的重要作用。反覆吟唱賦詩,能使創作的詩詞更富有音樂感、節奏感,表達的思想感情更加酣暢淋漓、誠摯深厚!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頭痛治頭,腳痛醫腳,不是解決疾病的根本方法。詩詞入門,只在詩詞上下工夫是不行的。豐富的生活經歷體驗以及淵博的知識涵養,無論是對於學詩還是對於寫詩都是非常重要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學習詩詞,要深入生活,反應民意,表達民聲,謳歌時代,合事而作!

當然,隨著對詩詞的瞭解深入,掌握詩詞的形式格式以及藝術手法也是必要的,既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詩詞,也有利於更好的表情達意。





高考語文齋


我認為,寫詩詞入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瞭解平仄格式,熟悉詩詞韻律。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

寫作詩詞,一定要懂這些寫作基本知識。這樣寫出來的詩詞有韻律,朗誦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可以像唱歌一樣好聽。

(2)多注意觀察生活細節,領悟人生感觸,捕捉思想靈感。用文字色彩銜接生活畫面,用簡練有趣生動的文字去提綱挈領,學會提煉生活畫面中的精華亮點。

(3)學會和熟練運用透視功能。看問題的角度要有新意,要有獨特的視角,要有超脫的境界。要能做到深刻領悟觸及靈魂深處,及時敏感捕捉到靈光閃念,用心靈相機錄像留影,然後把畫面轉換成文字,反覆打磨推敲,深思熟慮,研磨火候,恰到好處,用工匠研製精神,像釀造醍醐美酒一樣,創作出意味深長耐人回味的好詩詞。





妸姆星系盤古飛船


請來給我安慰(詩抄)

……

喜歡你太累

總得不到你的安慰

痴情的我飲酒買醉

眼淚也止不住橫飛

愛到深處恨意重

受傷使我身心疲憊

……

喜歡你沒罪

請來給我安慰

心中總有渴望

與你相依相隨

不想孤獨終老

只想你來把我陪

……

(圖意:祖國處處皆風景,風景就在人心中,心態平和享太平,千山萬水景不同)








沙河槐青意最濃


詩詞如何入門? 首先,談律絕和律詩入門。 一、知平仄 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系統中的陽平(第一聲)和陽平(第三聲),詩家稱之為“平”;上聲(第三聲),詩家稱之為“仄”。 二、知原理 詩句中的漢字按兩平兩仄如馬蹄聲的節奏向“平仄杆”兩端無限延伸,詩家稱之為“馬蹄韻律”,即“兩兩平仄交替”。因此,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等,詩家稱之為平仄“失替”。平仄失替的詩句,會影響律絕和律詩鮮明的節奏感和整齊對稱建築美及抑揚頓挫聲韻美。詩句平仄失替,是初學者的容易步入的誤區。初學者如果盲目追捧孤平“拗救體”,無異於邯鄲學步。 三、知粘對 古詩有古體詩和格律詩的體裁分類。 古體詩無平仄要求,可押平聲韻或仄聲韻,可用鄰韻,也可換韻。古體詩也有古絕和古律的分類。古體詩中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篇不勝枚舉。如唐代張若虛“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崔顥的《黃鶴樓》、王之渙的《涼州詞》、李白的《靜夜思》等。古體詩中的絕句與格律詩絕句不同。前者體裁稱謂叫“古絕”,常見的有五言和七言。如五言古絕簡稱“五古”,七言古絕簡稱“七古”。是格律詩平仄押韻規則處於初級摸索階段的過度性體裁作品,是格律詩的雛形,我們不能用今天較完善的平仄押韻規則去苛求古人。反之,今人羅列古體詩名篇名句為今人的失替、失對、失粘之作大開綠燈,冠以格律詩的創作審美態度是不可取的。要不,難道也可學古人坐馬車不成? 格律詩又叫近體詩,分律絕和律詩。與古體詩有近似之處,畢竟是從古體詩發展進化而來的詩歌體裁,但有較嚴格的平仄押韻規則要求。其規則要求如下分述。 律絕共四句,開頭兩句,詩家稱之為“首聯”;最後兩句,詩家稱之為“次聯”。律詩八句,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聯分上下兩句,上句為“出句”,下句 上下句平仄相反,詩家稱之為“對”;上聯第二句與下聯第一句平仄相同,詩家稱之為“粘”。 替、對、粘是律絕和與古體詩的區別點。失替的有人追捧尾氣“拗救體”,失粘的有人追捧為“折腰體”,失對的也有人追捧為“偷春體”。為不符合格律詩平仄規則大開綠燈,是三者的共同點。失替失對失粘的應是古體詩而不是律絕或律詩。要不,替、對、粘基本規則都否定了,詩歌體裁還有體裁分類的必要嗎? 四、知押韻 同韻母的不同漢字,詩家稱之為“同韻部”字,也叫“韻腳”。除首句入韻外,韻腳字都放在雙數句末,詩家稱之為“押韻”。 律絕和律詩要求押平聲韻且一韻到底,同一首詩內不能換韻。違者詩家稱之為“出韻”。 律絕和律詩押韻,如下幾種韻病,都會破壞韻律效果。 1.規避鄰韻 同一首詩要求押同一韻部的韻腳字,不能押鄰韻,也不能換韻。避免鄰近韻母押韻,如wen 和weng 不能通押。 2.規避撞韻 如單數句末用了與雙數句平聲韻字同韻母的仄聲韻字。如上句末用了仄聲字“後”與下句末的韻字“秋”有撞韻之嫌,餘類推。 2.擠韻 詩句中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如詩句中“黃”字與本句韻腳字“芳”同韻母,詩家稱之為“擠韻”。 3.連韻 同音字押韻,如首句末韻腳字“生”與下句末韻腳字“聲”是同音字,詩家稱之為“連韻” 4.湊韻 即除虛詞外,韻字意思與詩句意思無關聯 ,一時沒找到合適的韻字,隨便添湊其他同韻母的實詞。如《西遊記》第五十四回有詩曰: 麒麟殿內爐煙嫋, 孔雀屏邊房影回。 亭閣崢嶸如上國, 玉堂金馬更奇哉! “玉堂金馬更奇哉(栽)”括號內是隨便湊的韻腳字。 5.重字韻。 即用同一個字押韻。如上聯第二句和下聯第二句末字都用同一個字押韻。 6.複韻 即上聯第二句末用“芳”字押韻,下聯第二句末用“香”字押韻。韻腳字義相同或相近,詩家稱之為“複韻”。 五、知正格 在基本正格句式為首句基礎上,利用粘對規則,可推知律絕的平仄格式。 以首句第二字和末字平仄為分類標準。第二字仄聲,詩家稱之為“仄起”;第二字平聲,詩家稱之為“平起”。首句末字仄聲,詩家稱之為“不入韻”;末字平聲,詩家稱之為“入韻”。 五言首句基本平仄格式共四種。 1.仄起首句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 2.仄起首句入韻 平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入韻 仄平平仄仄 4.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平 在五言首句基本平仄格式開頭,加上兩個相反平仄,就是七言了。下面括號中的平仄是添加的與五言句式開頭兩個相反平仄。 1.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首句入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 4.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知道上述首句基本正格句式平仄後,利用粘對規則可推知其餘三句的平仄。以五言仄起首句不入韻為例,示例如下: 仄仄平平仄① 平平仄仄平②(韻) 仄平平仄仄③ 平仄仄平平④(韻) ①②句,③④句平仄相反,即滿足“對”的要求。 ②③句平仄相同,滿足“粘”的要求。 將上述五言平仄複製粘貼在一起,就是五言律詩平仄了。示例如下: 仄仄平平仄① 平平仄仄平②(韻) 仄平平仄仄③ 平仄仄平平④(韻) 仄仄平平仄① 平平仄仄平②(韻) 仄平平仄仄③ 平仄仄平平④(韻) ②③句,④①句平仄相同為“粘”。 正格平仄中,最末一字是仄聲字,詩家稱之為“白腳”(即不能用仄聲韻字,否則視為犯撞韻);最末一字是平聲字,詩家稱之為“韻腳”(即必須押平聲韻) 其餘平仄可類推。 六、知變格 在正格平仄句式基礎上,“一三五(單數位置的平仄),在規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條件下可“不論”,詩家稱之為“寬格”。例如 仄仄平平仄(正格) 平仄平平仄(寬格) 仄仄仄平仄(孤平) 仄仄平平平(三平尾) 正格是理想平仄組合,今人新出現的同義或近義字詞較古人多,選同義字詞或近義字詞調整平仄的條件較古人優越,應以正格為主。 寬格是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字此替換時,不得已而為之,非古人提倡。 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是詩家公認的格律詩“硬傷”,是平仄大忌。所謂孤平拗救,其實孤平依然存在,以孤仄“救”孤平,病上加病,換湯不換藥,等於未救。 “二四六”,即詩句雙數位置上的平仄,必須“分明”,變動了,就會失替、失對、失粘,或是另一種句式類型了!例如,下面括號內是隨便改變雙數位置上的平仄,由仄起式變成了平起式,導致其餘平仄也要去重新調整粘對了。 仄仄平平仄(仄起式) 仄(平)平(仄)仄(平起式) 上述首句句式類型被改變,其平仄粘對也會改變重來。 七、知檢測 古入聲字會給格律詩初學者帶來許多麻煩與困惑,事倍功半。 平水韻與詞林正韻,可作為閱讀借鑑古人詩詞或愛好平水韻和詞林正韻的今人創作審美的“尺子”。 舊韻收錄的許多同韻部韻字,據現代漢語拼音方案規範讀音,可知不是同韻母的字,今人寫詩以古代讀音,會使人感覺彆扭不押韻,缺少韻味美感。要不,請君返古穿古裝,坐馬車試試,看有多少人適應、支持和審美! 又因為,現代人寫詩詞,是與現代人對話,而不是與古人對話。所以,今人初學者,與時俱進選擇新韻,作現代格律詩詞創作審美的,平仄押韻的規範“尺子”,減少了古入聲字和古韻字的麻煩和彆扭,將會事半功倍。 總之,古人有古人的審美“尺子”,現代人有現代人的審美“尺子”。什麼時代唱什麼歌,什麼時代的人選用什麼韻,才能適應社會現實生活。難道不是嗎? 致初學(原創正格示例詩) 五絕·平起(首句入韻) 初學韻律詩, 平仄必先知。 上下求粘對, 遵規更省時。 其次,簡述詞的入門。 詞的平仄押韻,須遵守詞牌平仄押韻相應格式,來填寫漢字,沒有固定的平仄規律。只能由簡單到複雜,由小令到長調,循序漸進,逐步熟悉詞牌平仄和押韻位置。可按詞牌熟記詞作名篇仿照字詞平仄去填寫,寫得多了,自然就能熟悉相應的平仄押韻。 例如詞牌 十六字令 山, 平(平聲韻) 快馬加鞭未下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聲韻) 驚回首, 平平仄 離天三尺三。 平平平仄平(平聲韻) 押仄聲韻或換韻的詞牌就不贅述了!可借鑑詩詞網站的提供的詞牌檢測工具檢測修改,直到平仄押韻符合詞牌平仄格律為止。


碧水青松隨筆


無題1

踏雪無痕春有印,幾番凜慄幾分材。

縱有寒梅香似海,難抵推窗一片白。

無題2

一院高牆一院深,庭花落盡幾回春!

秋林莫道夕陽晚,早有鴻雁羽翼飛。

這是自創的幾首打油詩,個人覺得詩詞,一是愛好與學習。二是悟性和靈感。多學多寫,縱然不成大家,自娛自樂一下應該還是可以的!


一生只為你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