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二方陣的華東五校該怎麼排?

augustine1992


華東五校作為國內高校的第二梯隊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五校之間如何排,不管怎麼排,都會有不同意見,我們試著來分析一下。首先,我們看下國外QS、USNEWS和THE(泰晤士報)的排名。

QS: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南大。

US NEWS:中科大交大復旦浙大南大。

THE:復旦中科大南大浙大上交。

所以按這個排名是復旦(353)、中科大(633)、交大(447)、浙大(566)和南大(773)。

從第四次學科評估來看,應該是浙大、上交、復旦、南大和中科大。

從一流學科建設來看,應該是浙大復旦上交南大和中科大。

復旦的數學全國第二,金融也很好,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也不錯。另外,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等也是優勢學科。

浙大是除清華外中國工科最好的高校,浙大的計算機第四次學科評估中和清華北大國防科大都為A+,是中國計算機最好的高校之一。浙大的農學類學科也非常出色,工科中的機械、控制、軟件、光學、材料、電氣等都很不錯。

上交的機械、材料、信息、控制、計算機、土木、船舶與海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都很不錯。

南大和中科大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文理科專業不錯。




從生源來看,應該是復旦上交中科大浙大和南大。

華東五校浙大學科比較全,工科除了清華就是浙大了,上交也是工科強校,復旦作為綜合性高校,人文社科理學醫學比較強,南大和中科大是小而美的典範,堅持不併校,保持了自己的特色,都是很好的學校。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作為北大清華之後最強的大學組合,華東五校近年來光芒耀眼,幾乎已經脫離了C9的範圍而自成體系。五校之間,各有優勢,互有擅長,彼此之間又競爭又合作,共同構成內地大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歷來為關注中國大學和中國教育的人士所津津樂道。

北大清華居於內地大學top2,這個大家似乎都沒有疑問,但接下來從3~7名該怎麼排,華東五校到底誰最強,誰是內地大學第3,誰是第5,誰是第7,則往往見仁見智。

我的看法是,最好綜合國內外的看法,似乎更能得出較為客觀的評判結果。

由於各類大學排行榜實在五花八門,特別是內地的排行榜,遭遇很多吐槽,而國外的排行榜往往基於數據為主,相對比較客觀,因此,對於國外的評判,我們可以選取幾個較有影響力的排行榜的情況加以說明,並結合各個排行榜的平均名次;而對於國內,則選取2018年高考錄取線作為參考——畢竟,考生和家長實際“用腳投票”才是人們對於大學的最大認可。

1、國外評判情況

上面圖表是國外5大排行榜對內地一流大學的排名情況,對於關鍵性的爭議焦點,華東五校之首(也是內地第3),THE、QS、RUR這幾個榜單更青睞復旦大學,總體來看,復旦在各個榜單的表現最佳,平均排名也最高,為華五之首。

其次則是上海交通大學,受到CWUR、RUR、QS的青睞,排名據次於復旦,而平均排名也支持這個結論。接下來是浙江大學、中科大、南京大學。

總體來看,復旦作為綜合性很強的大學,以文、理、社科等方面的強勢,以及“江南第一學府”的美譽和強大影響力,得到國際榜單的普遍認可,並不出意料。

同城的上海交大底蘊很好,近年來進步神速,生機勃勃,在魔都往往與復旦相提並論,排名華五次席是合理的。

至於浙江大學,則是老牌強校,近年來更是鋒芒畢露,雖然比較復旦交大略有不及,但比起“偏科”的中科大和最近十年發展緩慢的南京大學而言,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2、國內認可——2018年高考錄取線情況

從2018年的最新高考錄取線來看,華東五校已經出現分化,復旦、交大明顯走在了前面,與其他三校拉開了一定距離。

上面圖表是2018年華東五校在全國各省市的高考理科調檔線,不難看出,復旦、交大各擅勝場,而與其他三校在很多省市都拉開了10分左右的差距。除復旦、交大之外,接下來依次是浙大、中科大及南大,後面三校之間只是略有差異,差距並不明顯,這表明,三校在考生及家長心目中的認可度相近。

3、結論

綜合上面,華東五校的排名依次應為復旦、上海交大、浙大、中科大、南大。

個人認為這是比較客觀的看法,你怎麼看呢?


燕園博雅教育


作為第二方陣的華東五校該怎麼排?

提起華五,很自然地想起C9!曾幾何時,人們把C9作為第一方陣,現在有個別學校仍在排名時因為是C9成員,顯得盛氣凌人。實際上是實力不足的懼怕暗淡心理作怪!人,們已把清北華五分別作為第一、第二方陣獨立於C9之外的存在著,說明20年前的C9再不能適應高校歷史發展的現實!在第四次學科評估以後,人們對大學的排名,已經進行了重認識,大重組,怎能對大學心目中的位置永遠停留在20年前的水準?

華東五校如何排名,在一些回答中,只談了自己個人的看法,未見到十足的論據,憑什麼你這樣排名?別人對你的排名進行100%的懷疑也是應該的!什麼笑友匯、五連輸、軟肋的排名,都遭到不少人的不滿,你是什麼專家、什麼能人、能有水平獨立自主地隨心所欲地吹自己的學校給大學排名,用有關資料不行嗎?分析綜合各家資料得出結論不行嗎?搬出你個人只有結論沒有論據的回答顯得多麼地蒼白無力!

華五之中爭得最狠的是杭州、上海的高校,浙大以學科評估資料欣賞自己,上交以自己的軟科排名駕於復旦之上,人們又常以復交聲稱把復旦排在上交之前,只有中科大、南大在華五中忍氣吞聲,但是在華五之外,南京的兩所高校還是顯得那麼的不可一世!人們常說清北華五,華五內部卻爭得熱火朝天!

在華五中各有優勢,爭出個第n和(n+1)有什麼意義?

學科評估

排名順序為浙大、上交、復旦、南大、中科大。
大學文科排名


排名為南大、復旦、浙大、上交。

大學理學排名


排名為中科大、南大、復旦、浙大、上交。

大學工學排名



浙大、上交名列中國高校前茅,其它三校無還手之力!

行業性的醫學、農學就不多說了,沒有普遍性!

培養高端人才


依次排名為中科大、南大、浙大、復旦、上交。

華五之中各有各自的特點,各有各自的優勢!

大學綜合排名,不取哪一家排名,不取國內排名(避開軟科),取國外各機構排名之平均值

大家去看吧!華五都是令人嚮往的好大學,華五各校還爭嗎?


亭亭玉立104648451


01

復旦大學地處中國經濟中心上海,得天獨厚!

復旦大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實力強悍,排名長期穩定,緊跟在清北之後幾乎毫無爭議。

復旦大學的名氣有多大?

你可以問掃地阿姨、農民工叔叔、攤煎餅老太太:“中國最有名大學是哪個?”

他們毫不思索必定會回答:“清華和北大。”經過兩秒鐘的思考後,他們還會說:“還有復旦!”

每年都有大學排名,拼院士,拼成果。但復旦從來不爭。他也不需要再爭,因為最基層的老百姓都知道他。

“北大清華確實很好,但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會選擇復旦!”這就是“自由而無用”的復旦人藏而不漏的驕傲!

清華北大的確好,但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會選擇××大學…

這句話復旦可以說,但其他學校的學生如果這樣說,可能就顯得虛偽、矯情了。

02

上海交大:弘揚上海城市精神的典範。

與復旦大學深受海派文化影響,小資氣氛濃郁不同,上海交大充滿激情,敢為人先,銳意創新,近幾年發展迅猛,天時地利人和,成功擠入清北復交第一梯隊!

上海交通大學錄取分數線高於中科大,主要原因是地點在上海,本科生年薪已達到 8-10 萬元,薪酬僅次於清華、上財,排名全國高校第三。

03

中國科技大學,是一所科研型大學。

紅專並進一甲子,科教報國六十年。

中國科技大學建校近60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畢業生在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國防建設等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中國科技大學學風嚴謹,學生基礎紮實,尤其理化基礎雄厚。 升學率76.9%僅次於清華,高於北大。

不要命的上科大,講的就是科大的學風~

04

浙江大學,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中國十大最美校園之一。

近幾年,浙大發展迅猛,蒸蒸日上。2017年更是大獲豐收,18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名單,11個學科四輪評估獲得A+。

浙大,為什麼成為了“華東五人”,而不是“中堅九校”?

“大不自多,海納江河。”

校歌第一句就道出了真相!

當前,當所謂的“大學精神”“校訓”已漸漸變成一句口號,浙大卻在積極弘揚“海納江河、啟真厚德、開物前民、樹我邦國”的浙大精神!

浙大校園永遠向遊客和市民開放。

紫金港校區、玉泉校區、之江校區景色優美,每至週末,就變成了杭州人民公園,成為市民和遊客踏青遊玩的主要選擇地之一。

2016年,紫金港校區發生“市民吃火鍋”事件,浙大仍然表示,基於包容開放的精神,浙大不會因此而關閉校園!

05

南京大學,中國最美大學之一。是985大學中唯一未合併其他院校的高校,保持“原汁原味”辦學優勢與特色,贏得“中國最溫和的大學”之美譽。

南京大學2017年“三三制”人才培養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本科招生從院系大類到學科大類的轉變,是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通的重要環節。

南大在四輪評估中成績一般,有人說“南大沒落了”。

認為南大退步的,其實想多了~

南大堅持“小而精”辦學特色,並沒有錯。這也是南大一直能保留在“華東五人”陣營的原因之一。

南大積累起來的口碑已經固化,輕易不可能打破。

看南大2017屆畢業生就業、學習的名企、名校,就知道“口碑”的重要性了。


博雅數據庫


這個問題可以打個比方。如果說滿分是100分,清北是第一梯隊,就算滿分,然後華東五校得分基本在95到99之間,都是優秀的範圍,至於誰高誰低,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網上各種數據也很多,從錄取分數,各種機構排名,教育部評估結果,院士人數,青千,傑青人數,科研成果對比,甚至傑出校友等不勝枚舉,不同角度得出的情況必然不同,沒必要簡單地非要拍個一二三四五。

其實更應該看到,華東五校除了招生時有些許競爭外,平常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多的,比如互派學生交流,每年的榮譽學院峰會,網上慕課資源共享,合作科研項目等等,這種良性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五校的共同發展。沒有哪所高校會因為排名而拒絕合作。

這裡所謂的排名,其實更應該理解為人們對幾所高校的熟悉度或者認可度,在這一點上,發達地區的學校無疑有一定優勢,最吃虧的肯定是中科大,不少人甚至不知道中科大在合肥。但這並不影響有人把中科大稱為中國的MIT。所以這五所高校,如果是作為擇校參考的話,不妨以學科或者專業排名會更有針對性一些。這個可以參考教育部的評估結果。


象牙塔裡講故事


除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之外,作為我國最強的高校陣容——華東五校,華東五校包括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五所高校各有所長,實力懸殊並不是很大,如果非要排的話,那麼到底華東五校之間該怎麼排呢?


今天決勝網將會根據剛更新不久的2019QS世界大學排名進行華東五校之間排名。QS中國內地大學排名(2018—19)數據中復旦大學排名第四十四位,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五十九位,浙江大學排名第六十八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九十八位,南京大學排名第一百二十二位,從這個數據中很清楚的得出華東五校該怎麼排了。


對此估計有人會提出異議,說根據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A+學科11個,A類學科39個,上海交通大學A+學科,A類學科25個,復旦大學A+學科5個,A類學科23個,南京大學A+學科3個,A類學科21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A+學科7個,A類學科15個,根據這個數據顯然和QS世界大學排名是不一致的。


對於作為第二方陣的華東五校排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高校之間的排名,可以說不同的評選機構考慮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比如說從錄取分數、教育部評估結果、院士人數、科研成果、頂尖人才數量、重點學科數量等等,所以不管排名如何,重點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報考大學,這五所高校都是很好的。


決勝網


華東五校,浙覆上交南科大,除清北外中國最強高校陣容,達到這個程度,實力都是非常強大的,差距也很小。從三個方面來看誰的實力更出類拔萃。



第一:頂尖人才數量對比(院士和長江學者)

浙江大學:院士38.長江學者128

南京大學:院士31,長江學者97

復旦大學:院士44,長江學者94

上海交大:院士46,長江學者146

中國科大:院士48,長江學者48

此輪交大第一,中國科大最後。

重點學科

浙江大學:一級國重14,ESI前1%18

上海交大:一級國重9,ESI前1%17

復旦大學:一級國重11.ESI前1%17

南京大學:一級國重8,ESI前1%16

中國科大:一級國重8,ESI前1%10

本輪對比,浙江大學勝出。

三大獎數量

2013-2017年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浙江大學:35

上海交大:20

復旦大學:6

中國科大:7

南京大學:13

本輪浙大勝出。

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A+數量

浙江大學:11

南京大學:3

復旦大學:5

上海交大:5

中國科大:7

本輪浙大第一。

綜上:從以上可以看出,浙江大學實力對比其他四校略強。上海交大第二,復旦第三,南京第四,科大第五。


平凡的你我


個人感覺,勿噴。

上海交通大學 高中時最想考的學校(然而也就是想想,哈哈哈),交大現在發展很快,現在國家教育的大環境更偏重理科,重視科技,相信未來交大會有更好的表現。



中國科技大學 很低調的一所大學(可能是在合肥的緣故),天才彙集,工科實力強勁,也是我很神往的一所學校。

復旦大學 文科全國第二強的學校,給人的感覺和北大一樣挺文藝的,不過最近幾年在網上黑歷史挺多,拉了點分。

南京大學 畢竟我大江蘇的NO.1,頂一波了。文科理科都很強,但工科有點廢(被東南大學分走了),很多專業都沒有,但不影響其成為一流名校啊😄。

浙江大學 發展很快,並了好幾所省內的211院校,成了一個巨無霸院校,在浙江一家獨大,但正是因為兼併與過快的發展,給人一種很水的感覺,所以很多看重專業的人一般是不會優先考慮浙大的。




風間琉璃mjh


個人認為華東五校的差距不是很大,並沒有像華五和清北之間有一個等級的差距,都應該並列中國第三!



分數線排名

復旦和上交稍微領先

中科大、浙大、南大分數接近。

個人認為復旦和上交是因為上海這個地域優勢比中科大、浙大、南大分數高。

四大國際排行榜排名

從國際四大排行榜來看,華東五校世界排名基本都在100~200名之間,差距並不大。

學校出身

  1. 浙大是當年的求是書院,52年院系調整之前非常強悍,“52年院系調整5大母校之一”,其校史超過120年,浙大可以說出身名門。

  2. 上海交大是當年的交通大學分支之一,校史也超過120年,52年院系調整之前也非常厲害,也是出身名門。
  3. 南京大學是當年的國立中央大學,校史超過110年,“52年院系調整5大母校之一”,52年院系調整之前,是全亞洲最強的大學,出身名門。
  4. 中科大成立時間不到60年,但成立之初的起點非常高,中科院直接對口支援,成立後沒幾年在北京就以“清北科”著稱。
  5. 復旦大學校史超過110年,但在當時實力並不算頂尖,在52年院系調整之後,復旦大學成為大贏家,實力陡然增強。

各有所長

浙大和上交以工科代表,科大和南大以理科為主,復旦文理都兼備,各有所長,並無太大差距。


愛扯淡的小zou


最近浙大總是在拉著復旦刷存在感,名聲越來越壞,像個怨婦。攤大餅式的擴張,固然可以提高學校的實力,助漲一點人氣,但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了,其中多了不少小混混,經常在網上搖旗吶喊拉浙大的排名。什麼浙大開校慶會,復旦要停課。這還是浙大原來的學風嗎?照這樣無賴的說法,清華或北大的學生是不是可以說:我們辦校慶,國家要放假了?還有,說蘇步青等教授都不願來複旦教課,有依據嗎,如都不來的話,那浙大校慶復旦還停什麼課呢。浙大學子不要臉到這種程度,是不是鄭強教你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