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台戏、“换”豆腐,逐渐远去的故乡回忆

在故乡的土地上,虽然也曾有过泪水,有过悲伤,有过荒唐与愚昧,然而,那从生活中逬溅出来的笑声,毕竟占了主调,温暖了我的记忆。

乡村野台戏

野台戏、“换”豆腐,逐渐远去的故乡回忆

新中国建国初期,农村家家户户有地种了,人人心情舒畅,满面春风。秋尽冬来,收完了庄稼,地里没有农活了。村里的爷儿们嫌闷,几个人一撺弄,便很快成立起一个柳腔剧团。柳腔,这种纯地方剧种,难登大雅之堂,被戏称为“地瓜戏”或“老妈妈戏”。演员,自然全是本村土生土长的老少爷们。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社戏”,大概与之相类似吧。那时,乡村人对这种戏爱得入了迷。演戏要有戏装,买戏装要用钱,钱从何来?草创剧团的几个头头,摸着脑袋,说声“凑吧”。于是,团员们便遵命分头行动。有的找人借,或答应以出卖劳力代偿,有的悄悄回家私拿了老婆的“私房钱”,或到富裕人家花言巧语去“化缘”......不多日子,每个团员都多少不一地凑上了自己的“份子钱”。自然,其中很多人少不了挨家里人一顿数落或臭駡。

最窝囊的,要数我那远房二叔了:他因没处弄到那“份子钱”,竟从家里粮囤里偷出几十斤高梁,拿到市集卖了。很快,这件监守自盗的“案子”,就被他家老爷子“破案”了。二叔因此挨了他家老爷子一顿臭駡之外,还被绑到房柱上,享受了一顿皮肉之苦。然而,就在当天晚上,我那二叔便溜到剧团排练场上,有板有眼地唱开了:“我坐在城楼观山景......”弄得他家老爷子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能长叹一声:“唉,儿大不由爷,由他去吧!”

野台戏、“换”豆腐,逐渐远去的故乡回忆

逢年过节,或是入伏挂锄,庄户剧团便在村里选个场子,就地势搭起个简易舞台。搭起野戏台子,比广告传得还快,象风一样传遍了村里村外。等锣鼓“咚咚”敲起来,村里家家户户早就请来了七姑八姨,亲朋好友,在台前坐了黑压压一片。那时的剧目,不外是《小姑贤》、《墙头记》、《寻儿记》、《秦香莲》等等,都是村民耳熟能详的传统戏。坐在台下的,有的是娘看儿演唱,有的是儿看母登台......而台上的演员,有的是兄妹跑“龙套”,有的是父子称君臣,或是小姑逗嫂子,或是丈夫审老婆......即使唱跑了“调”,唱走了“板”,也没有人“吹口哨”或“喊倒好”的。那方言俗语的对白唱腔,恢谐滑稽的挑逗武打,直逗得台下或悲得擦不完泪,或笑得前合后仰岔了气......庄稼人内心的快活,仿佛都被引爆在这简陋的野戏台之前了。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回到村里时,当年柳腔剧团演员,大都先后离世了,只剩下体弱年迈的二叔等为数不多几个人了。这不由让人唏嘘感叹,生出丝丝物是人非的悲凉。“唉,剧团早就散了。现在的人都忙着挣钱了,谁还象我们那个时候傻里傻气,”当我问起村里柳腔剧团的事,二叔摇摇头,用手杖指指不远处的一排健身器材,“条件好了,可很多摆设闲着,却找不回当年的热闹气氛了。”二叔的眼里闪动着浑浊的泪花。

时代变了,乡村人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变了。

我忽然生出一丝莫名的悲凉:记忆中的故乡,是那样越来越遥远了。

“换”豆腐的老爷爷

野台戏、“换”豆腐,逐渐远去的故乡回忆

几十年过去了,故乡原来的影象渐渐模糊。但是,唯有村外柳树下那条弯弯的小路,让我记忆犹新。

彼时,我还是个頑童。一年四季,几乎每天早晨,当村里的雄鸡啼落最后一颗星星时,便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肩上挑着一对颤悠悠的豆腐挑子,循着村外那条弯弯的小路走来。

“叭叭叭,叭叭叭......”木梆声唤醒了睡眼朦胧的村庄。随着一声声“吱吱呀呀”的开门声,街上踢踢踏踏走来东家三婶,西家二嫂,伯伯叔叔......个个手里都端着一瓢半瓢金灿灿的黄豆,身后有时还跟了个抹着鼻涕的小娃儿,陆陆续续朝豆腐挑子围拢过来。因为那时大都是用自家产的黄豆换豆腐,而不是用钱买豆腐,所以,都习惯说“换豆腐”。

“今天的豆腐怎么换?”偶尔,有人问。

“照样不变,换吧!”老人先从腰间抠出一条白毛巾擦擦脸上的汗珠,笑嘻嘻地说,“豆腐,都富,家家有福!”老人一边说,一边拿起豆腐刀和木杆盘称。

野台戏、“换”豆腐,逐渐远去的故乡回忆

“好啊,豆腐,都富,家家有福。就凭这吉利话,也得多换几斤。”“老人家会说话,听着顺心哩!”

嘻嘻哈哈中,老人的豆腐挑子,往往等不到从前街走到后街,便被人们“抢”光了。也难怪,在所有串街换豆腐的主儿中,老人的豆腐从不搀假,浆水少,口味好,斤两足,深受乡亲们信赖。豆腐,为知足常乐的农家餐桌增添了美味,增添了欢乐。天天早晨,那悦耳的木梆声,犹如一支古老的乐曲,为乡村增添一种朦胧的美感。

后来,在三年灾荒中,豆腐从农家的餐桌上消失了。那位曾经天天挑着豆腐挑子的老人,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如今,那位老人早已作古了。然而,我依然记得老人那鹤发童颜,那笑迷迷的双眼,那有节奏的木梆声......

“豆腐,都富,家家有福!”这既是老人的口头禅,也是乡亲们祖祖辈辈极朴素的梦想、愿望和祈求。

我多么想再回一次童年的故乡,那怕是在梦里......

野台戏、“换”豆腐,逐渐远去的故乡回忆

作者:杨浩山,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著有论文集、报告文学、小说、歌舞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