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半島黃麓鎮:塔子山的傳說

在巢湖半島這片熱土上,投資興業如火如荼,現代化道路連接半島區域內外,接通東西南北,其中塔山路連接濱湖觀光大道和黃麓師範,連通長臨河,是半島與省城合肥的另一條通道。塔山路名稱來自塔山,塔山路沿著塔山西面貫通半島南北。


巢湖半島黃麓鎮:塔子山的傳說



塔山,也叫塔子山,位於黃麓鎮西北方,離鎮一公里,新修的黃麓大道在塔子山東面。巢湖北岸是一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這裡流傳著很多有關塔子山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天地鴻蒙,萬世洪荒,在盤古開天闢地以前,宇宙只是一片混沌,沒有天地之分。自從被盤古一斧劈開後,輕而清的東西慢慢上升,成為天,重而濁的東西下沉,成為地,天地由此分開。天地剛分開時,盤古怕它們再合攏,於是站在天地間,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不敢挪動一步。自那以後,天日升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隨天地日長一丈。這樣整整1800年過去了,天地終於牢固了,盤古也勞累而死。盤古死後,他呼出的氣變成了雲和風,他的肌肉變成了土地,他的骨骼變成了岩石,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皮膚和毛髮變成了草地林木。可是他有一塊骨骼變成的山卻沒有停止生長,一直長到玉皇的天庭,天庭震盪,最後玉皇派雷公劈坍了這座山。


巢湖半島黃麓鎮:塔子山的傳說



山塌了,就成了塌山,塌子山,後來諧音才演變為塔山,塔子山。塔子山,原來長到天那麼高,被雷公的錘子給劈坍塌了的傳說至今仍在這一帶流傳。

有故事的人是豐富的,有故事的土地是厚重的,有關塔子山還有另外一個傳說。相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為確保大明江山萬年永固,派劉伯溫秘訪京城周邊,斬斷潛在的龍脈,江淮是京城近幾,是朱元璋提防的重點區域。一日劉伯溫來到塔子山下,見這裡民風硬朗,秀麗山川中有一種殺伐之氣、王者之氣,隱約感到這裡潛藏龍脈,抬頭望去塔子山就像一條蜿蜒的青龍潛行於若影若現的霧嵐之中,有時整個龍身潛伏於塔子山,龍就是一條山,山就是一條龍,有時龍頭搭在塔子山下,龍身擺動于山北部的山崗,露出山腳下兩隻眼睛。劉伯溫大驚失色,他告訴百姓此地有惡龍,如不除會禍害百姓,他命令當地百姓挖一條水渠橫穿塔子山北部山崗以斬斷龍身,消滅其肉體。他又命令百姓挖兩口深塘以挖掉龍眼,絕其魂魄。劉伯溫告訴百姓在所挖之處必須把鐵鍬深深踩入泥土,中途休息或者收工回家鐵鍬也不能從泥土中拔出,百姓按照劉伯溫的吩咐,每次再次返回工地都能看到鐵鍬插入泥土的縫隙滲出鮮紅的血水。百姓挖修好水渠和水塘以後,劉伯溫告訴百姓惡龍已除,他也回南京向朱元璋覆命去了,其實是在幫朱元璋斬斷威脅朱家江山的龍脈罷了。


巢湖半島黃麓鎮:塔子山的傳說



在現在的塔子山,沿著北部至南部山腳,你可以看到一條縱橫的水渠蜿蜒而下,山腳下的水塘碧波盪漾。百姓們為紀念劉伯溫塔子山斬龍把塔子山北坡山崗的村莊叫做斬龍崗,文革以後革命群眾戰天鬥地,為展示農業新面貌把斬龍崗改為展農崗,自此斬龍崗的名字很少在正是地圖使用,而更多的流佈於當地百姓的口口相傳中。


巢湖半島黃麓鎮:塔子山的傳說



有人說,地名是指引我們回家的路,那些鮮活的老地名讓我們記住鄉愁,延續文脈。我要說,那些老地名更是歷史的胎記,印刻在我們的文明深處。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