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1949年7月,新政協籌備會常務委員在中南海合影

革命成功,功成身退。


中國士人向來以天下為己任,革命的初心是解民於倒懸,而不是個人升官發財。現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勝利召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即將建立,許多民主人士就在想:新政權還需要民主黨派嗎?

那是1949年春天的時候,毛澤東剛到北平不久,專程去北京師範大學拜訪故舊。北師大代校長湯璪真、文學院長黎錦熙、地理系主任黃國璋,這些人都是毛澤東在長沙讀書的老師或同學。黎錦熙是九三學社成員,又邀來許德珩等人。故知相遇,交談甚歡,不覺到了晚飯時分,黎錦熙當然要招待毛澤東。當年,毛澤東還是個窮學生時,沒少叨擾這個老師。毛澤東則樂於有機會回報,堅持由自己請客。

席間,許德珩說:新政協即將召開,新中國將要誕生,九三學社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正準備宣佈解散。

毛澤東卻說:九三學社不要解散,應該認真團結科學、文教界知名人士,積極參政,共同建設新中國。

後來,九三學社成為新政協黨派單位之一。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執政黨鼓勵其他黨派繼續存在,其他黨派不作為反對黨而是積極參政。這種政治設計,在國際政治中,實屬獨創。參加政治協商的各民主黨派,越來越感到共產黨尊重民主黨派的誠意。

新政協籌備期間,有些黨派打算自行解散。

中國民主革命同盟是在國民黨內部反蔣的秘密政治組織,人稱“小民革”。“小民革”比大民革成立還早,在抗日戰爭期間就同共產黨密切聯繫,周恩來贊其為“黨外布爾什維克”。後來,“小民革”成員大都參加民革等其他民主黨派,主要領導都參加新政協籌備工作,自以為,作為黨派組織歷史使命已經完成。9月17日,王崑崙、王炳南、許寶駒、閻寶航、金仲華、吳覺農、袁翰青等7人,代表該盟在新政協籌備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結束聲明。

新中國將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行,各民主黨派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前途。大家共同奮鬥,利益一致,前途一致,本屬好事。可是,有些人卻因此覺得無事可做。致公黨一向崇尚功成身退。民進成立時就規定:國民大會召開即解散。現在政協大會勝利召開,一些黨派醞釀解散。

周恩來立即警覺,要統戰部及時勸阻,九三學社、農工民主黨、民主促進會等黨派才放棄了結束意圖。周恩來反覆強調:新中國成立以後,各民主黨派非但不能“無疾而終”,而且還不應消極。後來,中國人民救國會在政協會後自行宣佈結束。毛澤東訪蘇回來聽說這個決定,大不贊成。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一些黨派一些人士主張結束組織,另一些人卻另有想法。

有人排斥進步分子,主張把民盟搞成單一資產階級政黨,繼續作反對派。有人要求民革登報號召國民黨員“歸隊”,發展成員不問政治面貌。南京有9個民革市級組織並列,其中一個由過去為軍統工作的土豪領導。農工民主黨在南京也有兩個市級組織並行,成員複雜。

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提出:凡參加人民政協會議的各民主黨派,過去既有合作奮鬥的歷史,今後在共同綱領的基礎上更有合作奮鬥的必要,在政治上各民主黨派皆不存在存廢問題。但各民主黨派在社會上應有適當的分工,各民主黨派的關係可作適當的調整,各民主黨派內部更需要作必要的整頓與提高,以期到達長期合作的目的。

共產黨還特意為民主黨派解決黨員失業、黨務經費等問題。要求各地政府把解放前入黨並經過整理登記的民主黨派失業黨員,全部包下來。

各民主黨派也承諾,不在軍隊、公安中發展黨員、從事活動。並派出得力幹部到各地整頓地方組織。

毛澤東總是說:黨外無黨,帝王思想。即使在人民的天下,有些人還是要搞反對派的。與其讓他們秘密活動,不如讓他們公開。

毛澤東常說幾句口頭語: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紅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黨,有點反對意見好!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個人要功成身退,大會也要功成身退。有人還提出,政協在首次會議之後也應解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即將成立,到那時,代行全國人大職權的政協還有什麼必要存在?

政協會議期間,周恩來代表中共一再強調:人民民主國家需要統一戰線,即使將來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也仍然有與黨外人士的統一戰線。周恩來說明:在全國普選之後,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結束了,但中國仍然要有各黨派統一合作的機關,這組織就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只是,首屆政協與以後的政協有些不同:第一屆政協有三層結構:政協代表,政協代表選舉出來的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從第二屆政協開始,政協就不再有“代表”這個層次,由全國委員會委員出席全國政協大會,選舉常務委員。

1949年的中國政治形成一個長期政策:

統一戰線長期存在;各民主黨派長期存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期存在。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這種民主形式舉世罕見,人稱:中國特色的協商民主。

政協會議按程序進行,討論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議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而後,進入人事議程。

政協會議要選舉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180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65人。

工農兵基層代表也許不明白這些職位的意義,許多民主人士卻是政壇裡手:政協委員,相當於上議院議員!政府委員,相當於內閣成員!

議員、閣員,都是國家級政治地位,堪稱位高爵重。而且,還要從這些人中產生政府主席、副主席、政務院總理、副總理,還要配備各部正副部長,那更是高官厚祿!

北京飯店、六國飯店、翠明莊、遠東旅店,到處人聲鼎沸……“路邊社新聞”走出客廳,流入走廊,瀰漫大堂,到處風傳“某某要當副總理”、“某某出掌某某部”……

琉璃廠的文物、長安戲院的京戲、東來順的涮羊肉都生意興隆,社交活動空前活躍。梁山泊英雄都要排排座次,我們支持共產黨多年,總得安排一下吧?

這一排座次,就相當麻煩。

安排起義將領,有人說這是盧俊義奪權……

安排海外華僑,也有人比較:美洲華僑抗戰捐款最多,南洋華僑響應五一口號最早……

羅隆基叼著雪茄晃盪。人們議論:當今中國,能和美國、蘇聯都說得上話的,首推Doctor羅!論口才筆才,論中文英文,外交部長舍羅其誰?

黃炎培則深居簡出。舊政協時期就聲明不做官,現在年過古稀,更不能湊熱鬧。

這位聽說自己被安排當副部長,聲稱要跳樓!民革、民盟影響大,出個副主席未嘗不可,我們黨也總得出個正部長吧?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部長職位未必就令人滿意,有人還想當副總理呢!

人們憂慮:人民政協怎麼流散“官場之風”?

周恩來也是左右為難。

中央人民政府6個副主席,共產黨3個,民主人士3個。共產黨內部也有意見:“我們打江山,民主人士坐天下?”

民主人士3個副主席,宋慶齡眾望所歸,另二位就有爭議。

有的共產黨員說:李濟深原本是個軍閥,殺掉的共產黨人少說也有十萬!李濟深投身民主運動也不算早,憑什麼當副主席?

周恩來最瞭解李濟深。周恩來向共產黨代表解釋,不要總是計較民主人士的錯誤。李濟深雖然在1927年參與國民黨清黨,但後來就同蔣介石決裂。李濟深先生髮動福建事變反蔣曾主動和中央蘇區聯絡,當時如果不是中央領導的左傾,就能形成江西與福建的擴大割據,也許就不用長征。李濟深愛國抗日堅定不移,蔣介石發動皖南事變,李濟深掩護八路軍桂林辦事處安全撤離。解放戰爭中,李濟深還利用自己在國民黨軍隊中的聲望,做了很多策反工作。

有人發牢騷:“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周恩來認為,革命不革命,也是變化的。過去不革命的人現在革命了,是進步,過去革命的人現在不準別人革命,就是落後!

對張瀾也有意見。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幹部記得,當年國民黨圍剿川陝革命根據地,張瀾是四川省“安撫委員會”委員長。人民共和國怎能選個戴瓜皮帽的副主席?

朱德瞭解張瀾。張瀾曾是朱德和羅瑞卿的老師。別以為只有自己才是老革命,張瀾老先生在辛亥革命時就是四川保路運動的代表,五四運動期間他辦報讚揚社會主義,他的兒子1926年就加入共產黨!張瀾在四川擔任那個委員長,實際在暗中掩護革命;而四方面軍在當時的一些過火政策,也確實給黨的影響帶來被動。

對於張瀾,毛澤東有言評價:老成謀國。

環顧政協領導人,民主人士有個發現:怎麼都是南方人?於是,北方人高崗被選作副主席。

中央政府中的中共人選,毛澤東是當然主席;三位副主席中,朱德總司令眾望所歸,劉少奇於七大後在黨內地位上升,唯有對於高崗的重用,黨內幹部也有不少意見。

中國共產黨永遠不能忘記北方的陝甘寧邊區。陝甘寧邊區是紅軍長征的落腳地,陝甘寧邊區是解放全國的出發地。陝甘寧邊區的創建人謝子長、劉志丹犧牲了,高崗就成為陝甘寧邊區的代表。

周恩來在黨內分工負責統戰工作,因此,共產黨對民主人士的安排多由周恩來提出意見。儘管周恩來十分熟悉各界民主人士的情況,但要做到在有限的職位中,把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中的頭面人物、知名人士,統統妥善安置,並非易事。而且,配備政府人選還要考慮專業領導能力。人事安排也需要高超的藝術……

對於民主人士要十分尊重。周恩來身體力行,在繁忙的會議中多次登門拜訪。

宋慶齡到北平後,保持超然態度,不大參加會議討論。周恩來就到宋慶齡公館彙報政協安排,還向宋慶齡談了對她的安排。對於民盟主席張瀾,周恩來也登門徵求意見。不過,與李濟深的交往,似乎不是在家中進行的……

民革、民盟兩大黨派都有副主席,周恩來又提名在工商界很有影響的民建領導黃炎培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可是,黃任老有出世思想,偏偏不願做官。

這天晚上,周恩來帶著衛士長成元功到安兒衚衕黃宅拜訪。

不好應酬的黃炎培,門外貼著紙條:“來者事先打電話來,否則有失遠迎。”門裡狹窄的走廊堆滿煤球,貴客還得側身行走。

周恩來還是來了,周恩來在黑暗中通過煤球走廊,周恩來在黃炎培家中懇談兩個多小時。黃炎培不願做官,周恩來勸道:現在是人民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黃炎培又要徵求朋友意見……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周恩來二顧茅廬,終於請得黃任老出山。

傅作義是解放北平的功臣,周恩來也很重視對他的安排。政協會議期間,薄一波與傅作義談到今後工作打算。傅作義說,如果政策允許,願意在黃河後套修水利搞合作農場。薄一波立即報告中央。周恩來提名傅作義任水利部長,還安排共產黨員、李大釗之子李葆華任副部長輔助工作。

周恩來提名的農業部長連民主人士都不熟悉。周恩來解釋:這位無黨派民主人士李書城,是同盟會早期會員,是辛亥革命武漢革命軍黃興司令的參謀長,而且是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的哥哥,一大就是在他家裡召開的!

林業學家梁希是著名的耿介之士,從來不受高官厚祿。周恩來特意請他擔任林業部長。共產黨要的就是清官!

對於共產黨員的安排,周恩來反而十分嚴格。鄧穎超在國共合作時期就是參政員,有的民主人士說,怎麼論鄧穎超都夠資格當部長。周恩來卻說:我的夫人能當部長,部長的夫人就能當局長。周恩來堅持不讓鄧穎超參加政務院。

人民政協一切按民主程序辦事,實現人事安排,最後還要由選舉決定。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都反對舊時代的賄選惡習,因此,落實選票,中共只能著力打通政協代表中的共產黨員的思想。

政協大會召開時,中共就成立了周恩來任書記、林伯渠任副書記的政協黨組,還由劉少奇代表中央作了動員報告。9月30日,政協大會選舉之前,周恩來、林伯渠發出“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協黨組關於選舉問題的緊急通知”,要求全體黨員代表負責保證選舉獲得成功,特別要保證投黨外人士的票。毛澤東特意提醒黨內:我們要有精神準備,即使有幾十票不選我們,也一點不要難過,不要表示不滿,而要看作是全體代表中真實情況的反映。

民主人士互相之間也在努力說服。洪門老人司徒美堂一直奉行孫中山確立的思想:革命成功,功成身退。後輩爭官位,老人舉起柺杖就打!

下午,政協大會選舉揭曉:黨外人士都順利當選,而且票數相當多!

但是,毛澤東少了一票。

有個幹部急了:叫公安查!

毛澤東不準追查,少一票就少一票。

人事安排,終於皆大歡喜。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民主人士佔50%。中央人民政府委員56名,民主人士26名,佔46.5%。

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董必武、陳雲、郭沫若、黃炎培,民主人士佔50%。 政務委員15名,民主人士9名,佔60%。政務院所轄機構負責人93名,民主人士42名,佔45%。

在共產黨領導的政府中,民主人士也能掌實權!

這種安排,這個比例,超過許多民主人士的預期。人民政府任人唯賢,安排周到。政協委員感嘆:周總理真不愧為“周”總理啊!

從9月21日開幕至30日閉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完成諸多建國大事。

政協大會開幕那天,新華社電訊的題目是:中國人民所渴望的開國盛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已於今日下午七時半在北平開幕。”按照這個說法,政協大會開幕即開國盛典。後來,政協大會決定:於大會閉幕的第二天,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後來中央人民政府又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所以,史家認定:10月1日天安門廣場的儀式,為開國大典。

1949年9月30日,政協大會完成選舉議程;通過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通過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致敬電;通過豎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定和紀念碑的碑文並決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而後,大會舉行閉幕式,毛澤東主席宣佈大會閉幕,朱德副主席致閉幕詞。

下午六時,全體代表來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

周恩來代表主席團致詞。

全體代表默哀。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毛澤東與各單位首席代表一起執鍬剷土……

北京,新中國的首都,這晚格外忙碌。

明天,1949年10月1日,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行30萬人參加的慶祝大會。

今晚,周恩來詳細檢查慶典籌備工作,特別關注安全問題。人民的節日,正是敵人最恨。既要防止地面的特務搞爆炸,又要防止天上的飛機臨空轟炸。

對付地面特務,公安有辦法。對付天上的飛機,就要靠空軍。新建立的人民空軍雖然飛機不如國民黨多,但敢於迎戰!

空軍彙報:明天,我們年輕的空軍,將由中國飛行員駕駛17架戰機通過天安門廣場。隊長邢海帆是國民黨空軍的起義人員,代表大家表態:如果敵機敢來轟炸,撞也要把它撞下去!

飛行員知道,閱兵大典一般不帶實彈,以免出現意外事件。

還是要把敵機打下去。周恩來特地批准:明天空軍帶彈參加檢閱!

北京的防空部署,確有必要。

廣州,今晚氣氛沉重,國民黨政權的立法院今日在廣州復會,這裡成了臨時都城。

卸任“總統”蔣介石抓著軍權不放,既要部署防禦,還想拼力一搏。得知北京明日將舉辦盛大典禮,蔣介石下令空軍轟炸!

空軍也有難處。從南方奔襲北方路途漫長,飛機帶彈多就要減少帶油,油量只夠從臺灣到北平往返。一旦遇到對方截擊,周旋時間油量耗盡,飛機只能自毀!

蔣介石也有辦法,可以聯繫韓國,飛機完成轟炸任務後在韓國降落,那樣油量就富裕了。

半夜,空軍來報:轟炸北平的空軍編隊準備就緒,何時出發?

來請示的軍官小心翼翼地補充:韓國當局不準使用韓國機場,轟炸機受油量限制,只能……

思考再三,蔣介石沒有下令空軍出動。出於軍事原因還是出於政治考慮?

後人感嘆:這倒是蔣介石決策中正確的一次。以後數十年,強大得多的中共空軍,也沒有轟炸臺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數十萬人的大規模集會,平安而順利。

開國大典之後的北京,一點也不敢大意。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從“地下”走上“地面”,從“非法”變成“合法”,革命黨成為執政黨。

從“山溝”走進“城市”,從“中國”走向“世界”,新政權面對國際風雲。

隱蔽戰線的主要任務也在轉換,從“奪取政權”到“國家安全”……


毛主席少了一票之後……


【主要資料來源】

劉湧:前北京市政法部長,1999年口述。劉湧曾任中社部幹部科長,對培訓幹部接管北平的情況相當熟悉,寫有回憶文章。

劉堅夫:前北京市副市長兼公安局長,1998年口述。劉堅夫是中社部培訓班的“一百單八將”之一,親自參與北平接管,任內城一分局(東城分局)局長。

《彭真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這裡逐日記載彭真進京行至,彭真領導的北平市委邊行路邊組建邊開會,也是個有趣的接管狀態。

任遠:前核工業部二院院長,2007年採訪。任遠在陝甘寧邊區參加保衛工作,後隨許建國到晉察冀。在北京市公安局參與破獲張蔭梧等案件。

劉雲起:前公安部局長,2011年口述。中共提倡全國一盤棋,整合能力極強。全國各系統的9個情報站統編到北平市公安局,立即充實了隊伍。劉雲起是華東干部,奉命到北平建立情報站。

劉光人、趙益民、於行前主編:《馮基平傳》,群眾出版社。馮基平時任北平市公安局偵訊處長,後任北京市公安局長。本書詳述北京接管時期的公安工作,有張蔭梧、吳雷遠兩大政治案件的偵破處理,還有周恩來親自處理電車廠爆炸的事情。

劉星宜著:《楊奇清傳》,群眾出版社。公安部成立時隊伍相當精幹,只有楊奇清一個副部長。毛澤東駐地香山發生案件,楊奇清立即趕去處理。

李欣:前解放軍政治學院研究員,2015年口述。李欣出自廈門首富家族,到上海參加中共地下黨,抗戰從軍,從事政治工作和敵軍工作,曾任主力師政委。晚年口述出版了回憶錄。

郝在今:《協商民主》,金城出版社。郝在今在編劇重大題材電影《肝膽相照》前,採訪多位首屆政協親歷者和民主黨派領袖家屬,本書獨家完整紀實首屆政協的歷程,包括國民黨特務企圖破壞政協會議的情況。

王仲方:前中國法學會會長,2000年口述。王仲方任公安部秘書,參加首屆政協籌備工作。首屆政協點票後毛澤東不讓查票的故事,由王仲方親歷親敘,李海文、郝在今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