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旬阳县神河镇丰家岭村坐落在旬阳县城南35公里处的大山深处,594户人家散居在5条沟5条岭上,祖祖辈辈守护着12平方公里的领土。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回首无路的岁月,艰辛与贫穷相随。世世代代,村子穿越大山外的就是一条人们用双脚踏出来的一条 1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

旧社会,村子里有地主们的常年挑夫徒步到湖北过西安,为地主家族们运盐置办重要物品。在大集体时期,有的生产队也派人常到湖北西安运盐。1987年曾任旬阳县副书记的王家良曾经说过,过去到西安运盐,要徒步跋涉崇山峻岭,遍野丛林,走的时候背一背篓干粮,回来背一背篓盐,走到秦岭黄花岭干粮吃完,草鞋穿烂,光脚板往回走。可见,那时候生活之艰辛。小时候也常听老人们说过去的“背盐”之事,有的人在运盐途中,或因劳累或因饥饿,或因疾病和各种意外,常发生有去无回之事,于是这背盐也被人们用来在生活中作为调侃之词,背盐也即意味灾难和死亡,也是那个年代交通不便的真实写照。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大集体时期,村子里大量的山货如构皮、野生火龙根、柴胡、杜蓓、杜仲等主要靠人工运输到神河集市上。那时候,神河通往县城的“公路”也只是一条便道。从神河集镇要把这些山货运出去,就要靠集镇成立的“运输队”,主要工具是背篓,运输队主要成员是在神河街道居住的居民。各生产队的人一般是弄不到这份差事的。那时,有句顺口溜:任在街上背货,不在生产队干活。在生产队干活,一个工折价0.3到0.5元,而背货的标准是百里百斤三块六。“运输队”把货从神河徒步背到吕河码头,回来还要驮运布匹、火柴、煤油等基本生活日用商品。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直到90年代,因为道路不通,村里甚至有一部分人一辈子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家生活的院子的也有。那时候,村里哪家有人生病,需要送到神河卫生院诊治的,一般是用竹竿或木材加上椅子,做成一个简易的担架,病人坐在上面,两人一班轮换将病人从高山上抬到卫生院。病重者,就直接睡在用葛藤编成的担架上,如此抬到卫生院。直到公路修通前,山里一直这样演绎着艰辛的农村生活。村里的农民其实就是名副其实的“搬运工”。一年四季种庄稼要用的物资,都是一背篓一背篓从30里外的小镇上驮回来的。有事情打个电话或者给亲戚朋友寄封信,都得一步一步的走这30里路到小镇。那时候村子连个小商店也没有,吃盐都要如此去买。往往是早上打着火把到集镇,晚上照着手电往回赶。“一天一回街,不黑不回来。”是那时候最真实的写照。每遇逢年过节,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人们就会整日里络绎不绝的忙碌着搬运年货。提着鸡蛋的;抬着山货的;挎着提包的;背着背篓的,男女老少或说说笑笑或挥汗哼嗨着在山路上来回穿梭。小贩们做山货生意,也都是挑着担子在山村里东一家西一家的跋涉。那时候,村子里全部都是土木结构房子。90年代中期,村子里的赤脚医生冯纪随开始盖砖混结构房,砖块是自己烧制的,而沙子水泥钢筋等材料全是掏钱请人一点一点从山外的小镇背回来,几间房子往往要盖上个一年半载。那个时候,老人们经常叹着气说:“唉!不知道哪辈子公路能修到这山上来?”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修路的日子,在磨砺中我们充满希望。烟花三月的季节,上级说要修路了,全村老少都比中了大奖还兴奋。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筹资3.1万元,自觉投劳3.5万个,男女老少齐上阵顶烈日冒严寒起早摸黑的干。机械开不到山上来,先进的办法就是打炮眼装炸药炸开山石,土方的移除全靠人工完成。修到最远处,村民们背铺盖拿灶具在山上“安营扎寨”,抱着同一个梦想,铆着一股劲的干。经过十几个月的奋战,终于把路修到了山顶上,打开了世代封闭的山门,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通了路,我们的生活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有了这条路,也就有了现代化的运输工具,村子开始了“飞跃式”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近年来,村两委不断争取资金,改造硬化主干村道9公里;到组到户公路25公里;修通8.3公里的烟田机耕路,收益面积2400亩;铺设供水管道45公里,网改35公里;累计建水窖450口,新建大型蓄水池6座,收益面积620亩;建起烤烟标准化育苗工厂和密集型烤房群;率先拥有人工防雹增雨站。烟农朱文海说:“现在务烟,苗子直接到育苗工厂取,大田管理不怕天旱,烘烤时把车子开到地里运烟叶,买烟也是车送,不再靠肩挑背驮了。”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围绕“烟、姜、桑、畜”,村干部带领农民开始大刀阔斧式的经济发展。目前,全村发展烤烟650亩,优越的自然优势使得村子成为全县烤烟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吸引了福建中烟工业公司在村子建立“七匹狼”卷烟品牌烟叶原材料生产基地单元;建标准化桑园386亩;稳姜1000亩,“现在黄姜的出售都是商贩们开车上门或到地块收购,姜农轻轻松松把钱挣。”黄姜大户丰中勤说。牲畜存栏5000余头,成立了“旬阳先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带动全村农民走“养殖兴村养殖致富”的道路;以农民陈先双为龙头,建起“丰家岭现代农业园区”,陈先双说:“我申请的‘富硒羊肉’专利已经注册,光我个人年养羊就近200头,村子养殖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富硒羊肉’最终会上市。”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如今的村子,家家有产业,户户有致富经。放眼望去,块块烟田梯梯桑园垄垄黄姜依路沿村星罗棋布。整洁的水泥马路从村子横穿而过,道路两旁一座座“小洋楼”“小别墅”掩映林间。小轿车时而从公路上飞驰而过,现在,无论到天涯到海角都是身不沾灰脚不粘泥,全程“专车”抵达。

这一切的变化就是因为有了一条“致富路”。

美丽乡村路 旬阳丰家岭村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