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鄭州更有文化的開封,為何反而會被鄭州拉大差距了呢?

重泉之聖山廟人


眾所周知,1954年河南省會由開封搬到了鄭州,自此開封“沒落”,鄭州得以快速發展,差距漸漸加大。



要知道為什麼當初會有這樣的選擇,並不是因為鄭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是因為鄭州與開封相比:在地理上更靠近河南中心地帶,便於有效管理整個河南;在交通上鄭州是隴海和京廣鐵路的交叉點;在經濟上鄭州的紡織、小商品貿易已經漸漸發展起來。並且當時開封還面臨著鹽鹼地、黃河的威脅,不適宜以後城市規模的擴大。

時至今日,鄭州已經把開封遠遠甩在了後面,看看現在鄭州的發展不由得想起當初遷省會是多麼有預見性,河南也確實需要鄭州的交通拉來更大的經濟發展。

現在鄭汴一體化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開封的歷史文化永遠不會貶值,鄭州帶著開封在經濟上也會有很大的進步。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與你分享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河南這些事兒


開封和鄭州同為八大古都之一,相比之下開封的文化底蘊要更深厚一些,但是開封為何會被鄭州拉開這麼大的差距?其實不難理解,政治地位決定經濟發展程度,鄭州作為省會城市,經濟資源自然要優於開封。

曾經的開封並不差,但是經過幾經盤旋之後,開封才漸漸的沒落,古代我們就不談了,從近代說起,新中國成立後,河南的省會還是在開封的,當時開封的經濟比鄭州簡直是強的太多,當時作為河南政治中心的開封,有著很好的工業基礎,當時一五二五時期,開封的經濟還是相當發達的,產業優化明顯,其中河南第一臺電視機,第一臺縫紉機,第一輛自行車,第一臺電冰箱等很多領域的企業都是在開封的。

但是一五二五之後,開封的經濟和工業就下來了,為什麼?我們可以把時間拉回到1954年,這一年,對開封來說是具有歷史性的,省委決定將省會由開封搬遷到鐵路運輸更加發達的鄭州,這不但標誌著水運向鐵路妥協,也標誌著這個由全國政治中心到全省政治中心的開封,自身地位再一次發生縮水。

省委開封舊址

省委搬離開封之後,到了三五時期,開封的工業基礎投入就發生了斷層,經濟也是日益下降,但升為省會的鄭州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的工業投入,鐵路交通的發達,使鄭州很快的就超過了開封,現在鄭州和開封的差距已經不是一般的大了,為了顧及老省委城市,省委曾搞過鄭汴一體化,但是搞了這麼些年,起色並不是特別的大。在河南中原地區,各市的地理優勢都差不太多,之所以形成差距,主要還是由政治扶持決定的。

河南社會文化資訊平臺 豫州記 解答,歡迎大家關注,瞭解河南事就到豫州記。


豫州記


九朝古都開封,確實比鄭州文化底蘊更深厚。

但是,一個城市的發展,並不是由文化底蘊來決定的。

2017年鄭州GDP達9000億,開封預計2000億。差距進一步拉大。


鄭州相對於開封,優勢太過於明顯,所以迅速發展是必然的。


一是政治優勢。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以後,全省的政治中心就轉移到鄭州。政治就是發展導向,在這方面,鄭州佔盡了優勢。



二是政策優勢。鄭州是省會,舉全省之力,大力發展鄭州,很多政策都會向鄭州傾斜。


三是交通優勢。鄭州的交通優勢十分明顯。這也是當年省會從開封遷到鄭州的主要原因。鄭州正建設全國首個米字形高鐵樞紐。


四、人才優勢。鄭州擁有高校40多所,在校大學生達到百萬人。河南大學本來很強,但分拆以後,被鄭州大學迅速超越。


五、人口優勢。鄭州是全國人口淨流入第二城市,而整個開封市是人口流出城市。有人口就有發展基礎,就有消費動力。

一家之言,歡迎讓大家討論。


新峰映畫


在如今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下,經濟發展程度與歷史文化底蘊關係不大

簡單來說,大家可以數一數全國70個大中型城市中,中國八大古都或者說歷史文化名城的多少座?又或者拿如今經濟發達程度的城市來說,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蘇州、成都、武漢、杭州),有哪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特別濃厚?除去北京歷史上作為都城外,其他幾乎沒有。所以很簡單的說明一個問題,經濟發展程度與有沒有歷史文化底蘊關係不大。開封雖然歷史底蘊比鄭州好,但是經濟發展不是論資排輩,看誰的歷史沉澱多,誰就厲害。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交通都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開封作為北宋朝的都城,曾是世界第一大城市的美譽,人口達150萬,足以說明當初開封的榮光。但是要知道開封當時經濟發達跟交通是離不開的,當時的開封水路可謂四通八達,從隋朝開始修建通濟渠,開封大運河等,可以說開封的水運可以連通南邊東西。加上各朝各代後來修建的陸路交通,開封這地方(在北宋以前)可以說是水路和陸路的樞紐,自然就會孕育出一座國際大城市。

成也交通,敗也交通。隨著北宋後期的戰亂和因為對於黃河兩岸土地的過渡開墾,導致黃河氾濫不斷,後來元明清的首都都定在了北京,自然開封就逐漸沒落了。

建國後,開封有一段時間還是作為省會,但是黃河水患不除(主要當時技術達不到)加上交通優勢的喪失,要知道進入近代後鐵路帶來的交通優勢是過去的水路和陸路不可比擬的,而鄭州作為一個鐵路樞紐之一,自然就成為了上上選。

開封與鄭州差距拉大的開始還是因為交通

就像上面講的一樣,開封錯失省會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交通地位和黃河水患,但是在鄭州如今已經即將建成米字型高鐵的時刻,開封的樞紐還是遙遙無期。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開封如今的主要交通方式還是以公路為主,在高鐵時代不得不說開封也已經越拉越遠了。簡單談談交通不便的幾點影響:

第一、因為交通的不便利導致很多產業和資金落戶受到限制,使得本地錯失了很多轉型升級和提高城鎮化率的機會;

第二、因為交通不便利導致旅遊產業得到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變小,本身就以旅遊為主的開封因為交通承載力有限,所以旅遊人次與同省的洛陽和鄭州差距巨大;

第三、交通不便,導致自身與外界聯繫較少,市場化程度不夠自然難以逼迫本地企業轉型和市場化改革;

綜上,開封與鄭州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的根本在於交通地位,倘若能有一個交通樞紐的地位,估計開封無論是產業引進、資本引進、旅遊升級等等都會好的多。如今開封只有依附在鄭州這個大樹下謀求發展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關注、轉評哦。


勇勇曉談壹貳叄


我不邀自請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說,鄭州是一個速的新興城市。隴海線和京廣線成為國家的大動脈,這也拉動了鄭州的經濟蓬勃發展。

開封就不行了,首先說背靠黃河,一馬平川,過去黃河水氾濫,整個開封和所轄的縣城都成汪洋,這也是省會搬到鄭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一個從經濟上,鄭州所轄幾縣,礦產豐富,這也帶動鄭州市的經濟騰飛。這幾個縣現在都改為縣級市和新鄭併入鄭州,成為區。

而開封就不行了,過去是五縣一郊,現在又把開封縣劃成區了。而蘭考縣過去是貧困縣,通過近幾年國家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也摘掉了帽子。

以上所述,開封只有大力發展旅遊業,作為鄭州的後花園,作出應有貢獻。

鄭汴一體化和鄭州國際航空的建成和實施,一定能夠帶動開封騰飛的!


俊俏人愛


在空間上看,開封和鄭州的距離太接近了。開封的部分經濟功能,局部或大部被鄭州取代。 鄭州作為一個大城市,它的經濟輻射的範圍,大致在150公里左右。鄭州系統的、完善的市場、分工體系,使得它的經濟、商業服務功能非常完備。在這種情況下,開封幾乎發揮不了它在經濟上對周圍地區的輻射作用。

開封完全籠罩在鄭州的光環之下。 鄭汴一體化之後,這一事實就會完全確立。 開封與鄭州,經濟上的互補性非常差。開封沒有形成自己的工業體系;鄭州自己的工業體系則非常完備。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絕對是一個城市的硬傷,沒有辦法,即使想發展都困難,幾乎要從零開始,這就註定了發展自己的工業所面臨的問題:投資大,週期長,而政府是沒有那麼多錢,那麼多時間投入進來的,所以開封和鄭州不太容易在工業上實現分工。

鄭州經濟整體不錯,但是環境就屬東區了,而開封環境優美,治安良好,市民素質高一些。現在一直在往東發展,看看方特周邊,在看看沿金水路-開封周圍全在開發房地產,而且開封東京大道也要和鄭州東四環連貫,而且開封也在往西邊發展,比如開封西湖。

鄭州保持一個經濟中心位置;開封成為所謂的“旅遊、文化、教育中心”,完全是天方夜譚。開封仍然會繼續停滯。


笑搞


開封就知道左顧右盼!保守,坐而論道不動彈!開封應該學西安杭州,文化搭臺,產業唱戲,無工不富啊,沒項目沒塔吊沒產業沒人氣,一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直是走偏搞旅遊?(許昌新鄉個焦作偷笑了)! 成都北京杭州西安南京蘇州哪個文化不比開封強,就是洛陽曆史文化遺蹟也不比咱差,人家都是重點放在產業上!!!! 別傻了,


不忘初心得始終8134


作為鄭州人我一直認為鄭州沾了省會的大便宜,但是開封的確經濟條件扶持不多,但是主因還是老皇城的習氣太重,沒有很好的利用自身優勢,躺在老本上睡大覺


用戶6911513157


有錢沒文化也容易沒落,別看今天鬧的歡,小心明天拉清單。鄭州發展速度快,但是弊端也逐漸暴露了。開封雖然發展慢,但是開封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走。比如開封空氣比鄭州好,生活節奏慢。百姓壓力小。再加上開封是古都,有著濃厚的文化資源,以後不是靠鐵路發展,而是靠文化。開封還愁發展不起來,只不過開封現在在養精蓄銳,等到時機成熟開封必定前途無量


紅運當頭666


你所說的開封的文化是指開封的歷史吧?一個國家和地區沒有物質文明的發展何來精神文明的進步?一個停留在過去歷史中的城市,沒有現代經濟發展的支持,那麼它的思想文化必然也是落後的,它終將被歷史所淘汰!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小到一個城市的文化的發展,也就是精神文明的發展都是伴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