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王緒棟:“醫”路陽光 “醫”路奔跑

他,和藹可親,一舉一動都體現出對患兒的關愛,深受患兒喜愛;他,敬業樂業,善於排解患兒家長的憂愁,備受患兒家長信賴;他,不知疲倦,在心愛的兒科領域渾灑汗水,默默奉獻。他,就是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醫生王緒棟。

“兒科醫生要有陽光心態,微笑面對苦與累。”“在治療患兒疾病前,先要消除患兒家長的心病。”“唯有不停歇,方能不辜負社會的信賴。”樸實無華又鏗鏘有力的話語,正是王緒棟從業20餘年來的真實寫照。

心聲:一名優秀兒科醫生要有“三心”

“做醫生本來就不輕鬆,但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樂在其中。”談起從事21年的兒科工作,王緒棟如是說。在王緒棟看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兒科醫生,起碼要有“三心”,即愛心、耐心、責任心。

在王緒棟看來,兒科醫生要有愛心,要真正喜歡孩子,要“撲下身子”與患兒交流,“對於患兒來說,我們醫生是陌生人,要想讓孩子對我們產生好感,就得多花一些時間,關愛他們,瞭解他們,並與他們做朋友。這樣一來,才有助於患兒的治療。”王緒棟告訴記者,雖然兒科醫生任務重、風險大,但每當看到患兒康復後露出天真爛漫的笑容,他就由衷地感到高興。

在醫療領域,兒科常被比喻為“啞科”,這是因為患兒由於年齡較小,表達能力差,無法像成人那樣清楚地表達病痛,因此,兒科醫生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觀察、傾聽了解患兒病情,“面對患兒的苦惱與家長的焦灼,兒科醫生必須要‘穩住陣腳’,利用有限的時間掌握更多的信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王緒棟表示,這種耐心既要體現在診療過程中,也要融進醫患溝通過程中。

“作為一名兒科醫生,還要時刻懷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既然家長將孩子交付於我,我就必須肩負起解除患兒病痛的重任。”王緒棟表示,兒科醫生承擔的不僅是患兒的健康,更肩負著多個家庭的幸福,“患兒父母以及其他長輩的期盼,都在無形中給我們提出了更多要求,我們唯有一刻也不停歇,盡最大努力解除患兒的病痛。”

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王緒棟:“醫”路陽光  “醫”路奔跑

用微笑給患兒以信心

在王緒棟的心目中,如何與患兒家長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是做好兒科醫生的關鍵,“很多時候,我們不僅要治療患兒的疾病,還得治患兒家長的‘病’。”王緒棟所說的“患兒家長的‘病’”,其實指的就是消除患兒家長的疑慮,增強患兒家長對醫生的信任感。

“兒科醫生要有同理心,要學會換位思考。”王緒棟深知,孩子作為父母的心頭肉,一旦出現疾病,最痛的還是父母本人,他們比任何人都更加緊張,更加擔心。因此,兒科醫生既要體諒患兒父母的心情,要善於安慰家長,更要善於從患兒家長角度思考問題、講解病情,“醫生的一言一行,在凸顯專業素養的同時,更要讓患兒家長感受到來自醫者的同情與關愛。”

王緒棟曾接診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患兒,然而,當他將患兒病情告訴患兒父母時,後者卻始終不肯相信診斷結果,甚至報以粗口。面對患兒家長的不理智,王緒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告訴對方積極治療的必要性。最終,在輾轉多地檢查後,患兒家長還是帶著孩子再次找到王緒棟,在表明治療決心的同時,還表達了歉意。最終,在王緒棟的精心關愛與治療下,這名患兒的病情迅速得到了控制,目前已完全緩解,順利進入維持治療階段。

“孩子生病後,家長們肯定想知道一個確切的原因,想了解治療的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講,家長與醫生的出發點是相同。”王緒棟表示,此時,醫生就要對患兒家長敞開心扉,把患兒家長拉到同一個戰線上,之後,雙方就能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

行動:在兒科領域一路奔跑

由於兒科是全面研究兒童身心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綜合學科,這一學科特性決定了兒科醫生要具備牢固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臨床經驗;另外,鑑於兒童的言語表達不像成人那樣順暢,這就需要兒科醫生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較強的判斷力,尤其要具備良好的應急應變能力,善於處理患兒病情變化。工作20餘年來,王緒棟勤於學習,善於總結,逐步成長為家長信任、患兒喜歡的兒科醫生。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曾經有一名10歲左右的患兒肢體疼痛、持續發燒到泰安市中心醫院兒科就診。針對患兒身體情況及家長陳述,王緒棟快速判定患兒可能患有急性白血病,並立即給予完善常規及骨髓穿刺檢查,親自染色閱片。從患兒入院到確定診斷,整個過程不超過2小時。雖然患兒家長起初也持懷疑態度,但當檢查結果出來的那一刻,他們就由衷信任了眼前這位醫生。“治療經驗既需要在臨床工作中慢慢積累,更需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來獲取。”王緒棟深知,為醫者不進則退,只有緊跟醫學發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守護患者健康。

泰安市中心醫院兒內三科王緒棟:“醫”路陽光  “醫”路奔跑

與同事探討病例,交流心得

工作21年來,王緒棟先後被醫院評為“愛崗敬業先進職工”、“醫院精細化服務活動示範標兵”、“優秀中青年醫師”以及“創先爭優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除此之外,作為帶教老師,王緒棟還出色完成各項工作,在2011-2012年度教學中榮獲“優秀帶教老師”,2012年度被選派參加原山東省衛生廳主辦的臨床教學基地臨床教師培訓班,完成規定課程學習並通過考核,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由於忙於工作,王緒棟的生活基本不和家人在同一個“頻道”上,也很難抽出時間陪陪老人、輔導孩子。對於這名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來講,患兒永遠是他心頭最大的牽掛。(泰山晚報記者 張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