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連續4年虧損30億,董事長年薪卻高達2千萬!

平安好医生连续4年亏损30亿,董事长年薪却高达2千万!

作為“中國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平安好醫生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後,交出了上市後的首份“成績單”:儘管2018年平安好醫生總收入同比增長78.7%,達到33.38億元,但是仍然鉅虧9.13億元。統計顯示,平安好醫生上線4年以來累計虧損金額已近30億元。

另一方面,管理費用的成本呈“爬坡式”上漲趨勢,2018年達到9.95億元。而董事長王濤的年薪經過2017年的翻番,2018年同比增長25%,突破2000萬。

此外,年報還暴露出平安好醫生通過“燒錢”模式催生業績大幅增長,卻掩蓋不住盈利能力的萎靡不振。

管理費用成本四年漲四倍

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年薪突破2000萬

平安好醫生於2014年成立,是平安集團旗下互聯網業務板塊的重要成員。2018年登陸港交所並創下港股最大規模IPO,成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

王濤於2014年8月20日加入中國平安集團,2016年5月任平安好醫生董事長,此前曾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總經理。

2018年年報顯示,王濤年薪高達2059萬人民幣。而2016年時年薪為702.8萬元,2017年同比翻倍達到1634.6萬元。

在一份2849家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2017年年薪排行上,年薪超過1000萬者僅有6人,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年薪1933.44萬元,藥明康德董事長Geli年薪1710.76萬元,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年薪1486.56萬元。

然而從鉅額虧損的業績來看,平安好醫生董事長年薪的一路高漲並非“應有所得”。2015年到2018年,平安好醫生虧損總額分別為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9.13億元,2018年同比略有止損,淨虧損下降8.8%,但是虧損額仍然巨大。4年累計虧損近30億元。

從董事長年薪的“高歌猛進”可管中窺豹看出平安好醫生的管理費用成本高企不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的平安好醫生管理費用分別為2.52億元、4.61億元、7.11億元、9.95億元。

業務規模在擴大為何毛利率卻下降?

從收入規模看,平安好醫生表現亮眼。2015年到2018年,平安好醫生分別實現了營業收入2.79億、6.01億、18.68億和33.38億元人民幣,其中2016年、2017年的收入增速分別達到了116%和211%。

無論從整體業績還是各業務板塊,平安好醫生的收入增長喜人,但是高收入背後卻沒有提振利潤水平。平安好醫生現有四大業務,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及健康互動和管理。2018年,家庭醫生服務收入4.1億元,同比增加69.6%,毛利率卻由58.9%下降到40.1%,降幅最為明顯達到18.8%。

消費型醫療收入9.05億元,同比增加38.2%,毛利率卻微降0.2%;健康商城收入2.01億元,同比增加108.1%,毛利率降了0.9個百分點;健康管理和互動收入1.28億元,同比增長111.5%,毛利率下降0.3%。

業內人士指出,平安好醫生的核心業務“家庭醫生服務”主要由平安集團採購;消費型醫療業務主要依靠平安集團的銷售渠道售賣;健康商城業務依賴自營模式;健康管理和互動業務利用廣告變現,但營收貢獻比例過低。

方正證券董事總經理姜天驕表示,銷售規模在上升,所有毛利率在下降,這些線索指向了一個點——這不是2C的業務,而是2B的業務,這不是規模效應帶來了公司本身平均成本的下降,而是依賴度提升帶來了對方客戶(主要是平安集團)的議價力提升。

平安好醫生的財務數據也證實,2018年的關聯交易約13億元,佔比平安好醫生2018年的33.38億元收入的1/3多。2017年平安好醫生18億收入中的11億來自平安系企業,更是佔了將近2/3。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平安好醫生通過“燒錢”砸出漂亮的業績,卻不可避免上升的成本對利潤的吞噬。環球健康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到2018年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燒掉1.79億元、7.81億元、7.24億元、12.39億元。其中,推廣營銷和廣告費用分別燒掉1.3億元、5.9億元、4.7億元、6.7億元。

2018年財報也指出:銷售及營銷費用的增長主要是因為隨著業務快速發展,與業務密切相關的業務宣傳費、佣金的增加,以及獲得客戶及用戶活躍相關費用的顯著增長。

家庭醫生服務數據存疑

1名醫生日均諮詢量達83人次

家庭醫生服務是平安好醫生自建醫療健康生態系統的起點,於2015年開始上線運營。用戶通過平安好醫生App或在平安集團其他App中均可以進行在線醫療諮詢,包括問診、用藥及健康管理服務等。

2015年到2018年,平安好醫生的註冊用戶量“爬坡式”上升,分別達到3030萬、1.32億、1.93億、2.65 億;月度活躍用戶分別達到560萬、2180萬、3290萬、5470萬。也就是說2018年平均5箇中國人就有1個註冊了平安好醫生。

記者在平安好醫生APP上看到,在線諮詢服務大體分為免費和付費兩種,由平安全職醫生提供的為免費諮詢服務,平安的專家門診圖文諮詢則需要付19.9元,還有價格從30元到500元不等的“兼職醫生”在線問診服務。

據2018年財報顯示,家庭醫生日諮詢量達到53.5萬人次,同比增長45.4%。而其自由醫療團隊的數量為1196人,外部名醫數量為5203人。這也就意味著,平均每位醫生每天的諮詢量達到83人次,遠遠超過三甲醫院單個醫生的日接診量。

這麼大的諮詢量,家庭醫生們應付得過來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記者點開了平安全職醫生的免費諮詢服務,接診的為“湯黎敏醫生”,開始長達5分鐘的對話裡,都是由人工智能代替醫生進行“問詢”,5分鐘後“湯黎敏醫生”對記者的病情進行了診斷,並開具用藥建議,填寫個人信息後可以直接進行藥品購買。記者注意到,需患者確認為複診才能開具處方。

整個過程總共花費了10分鐘左右。

由此,按照每位醫生日諮詢量83人計算,醫生得不吃不喝得每日工作近14個小時才能完成這個數量。業內人士表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平安好醫生的外部醫生佔據八成以上,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

“我們的日均在線諮詢量達到53.5萬,相當於53個大型三甲醫院日諮詢量的總和,可以說平安好醫生的頭部優勢日漸鞏固。”現在看來,王濤在財報發佈會上引以為豪的數據,實則經不起推敲。

業內人士認為,醫療行業盈利大頭是藥品和治療的費用,診費佔比較少。而利用家庭醫生服務作為流量入口,轉化能力也有限。互聯網醫療短期內或依舊無法實現盈利。

一方面,燒錢永無止境;另一方面,盈利遙遙無期,也難怪資本市場選擇了用腳投票,截至發稿前,平安好醫生收盤價為43.95港元,總市值456.3億港元,縮水了近150個億。

撇去“泡沫”,平安好醫生還能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