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融杭要做到“三看、三去、三來”

杭黃鐵路的貫通,串起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黃金旅遊線,拉近了黃山與杭州的時空距離,促進了兩地交流往來,開啟了黃山融入杭州都市圈新時代。祁門,作為黃山市三區四縣其中一員,應搶抓歷史機遇,主動對接,積極融入,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向更高層次邁進。在融杭過程中,個人認為,要做到“三看、三去、三來”,才能確保融杭有方向、有舉措、有載體、有成效。

第一,在審視形勢上,要做到“三看”

一要看到自身優勢。祁門地廣人稀、生態絕佳,自然資源豐富。祁門地處皖贛五縣交界處,在昌景黃高鐵、德上高速穿境開通後,其區位地緣優勢將日漸凸顯。隨著外部交通條件的改善,未來發展前景可期,投資窪地效應逐步顯現,將會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

二要看到自身劣勢。全縣主導的祁紅、電子、文旅、中醫藥四大產業發展不均衡,優勢不優,強勢不強,沒有形成產業集群,主導產業規模不大,產業綜合實力不強。祁門地處黃山西麓,距離杭州相對較遠,無論是市場流通,還是產業發展,接受杭州都市圈的輻射和帶動都不顯優勢。

三要看到競爭態勢。今年,在市委市政府作出融杭戰略部署後,全市各地、各部門應聲而動,全面加強對接,全面開展合作,積極搶佔融杭優先紅利,贏得更佳更為匹配的合作資源。與此同時,浙江方面藉機深化“東擴西進”發展戰略,尋求更好的資源和合作夥伴,做大做強杭州都市圈“蛋糕”。此前,杭黃兩地簽署10項合作協議,開展區域合作交流;杭黃兩地簽訂人社領域共建合作協議,推進六大領域共享共建;各區縣也相繼在洽談對接合作,掀起融杭高潮,形成比學趕超態勢。

第二,在解放思想上,要做到“三去”

一是人要先走出去。縣各大班子、各職能部門要從上下兩個層面精心謀劃,積極對接,找準融杭切入點,構建融杭渠道,打通融杭壁壘,開展戰略合作。要放低姿態,主動擁抱,結對聯姻,虛心求學求教,在交流交談中解放思想,在學習考察中轉變思維。特別是要向諸暨、德清等融杭先行者學習,學習他們的融杭經驗和發展經驗。

二是舊觀念摒回去。要清醒認識到自身不足,看到與杭州發展的差距,進行一次思想革命,堅決摒棄那些根深蒂固、制約發展的舊思想舊觀念。具體來說,就是要摒棄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小農意識,摒棄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慣性思維,摒棄安於現狀、自我陶醉的禁錮思想,摒棄辦事拖拉、推諉扯皮的不良習氣,摒棄求穩怕亂、不溫不火的懈怠精神,摒棄不願鬥爭、一團和氣的好人主義。

三是好資源推出去。要藉助融杭東風,擴大對外宣傳,開展營銷推介,讓更多的杭州及浙江人瞭解祁門、感知祁門。既要大力宣傳推介祁門秀美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也要大力挖掘推介祁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資源;既要大力宣傳祁紅、電子等優勢產業發展現狀,也要大力推介中醫藥、健康養老、文旅休閒等綠色產業發展規劃;既要通過對接洽談會、產業博覽會等平臺走出去宣傳推介,也要組織浙杭方面的媒體、企業家來祁採風採訪。

第三,在主動擔當上,要做到“三來”

一要精神理念學起來。浙江的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創新發展史和奮鬥創業史,造就了享譽全球的浙商,孕育了寶貴精神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在新的歷史時期,浙江人民在奮鬥發展中孕育出“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我們要主動學習借鑑浙商精神,傳承和弘揚“徽駱駝”精神,引領轉型發展,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二要資金項目引進來。地方經濟發展必須要有產業強力支撐,產業振興必須要有項目持續拉動。祁門要在融杭浪潮中,把握機遇,通過大招商、招大商,引進項目和資金,補齊產業發展短板。首先,要發揮我縣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圍繞四大主導產業,認真謀劃一批招商引資項目。其次,要立足杭州,面向全國,高位推動、全民參與,用好人脈、用好資源,多舉措、多方式推進招商引資工作。第三,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素環境”和“服務環境”,吸引客商、服務客商、留住客商。

三要民間交流活起來。浙江尤其杭州是民營經濟和民間資本最活躍的地方,民間商會發達。縣工商聯、群團組織要在融杭過程中發揮好橋樑紐帶作用,經常出“杭”,加強與各級商會、社會團體、行業協會、駐杭組織的溝通聯繫,為兩地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牽線搭橋,促進合作交流,增進雙方友誼,構建互聯互通互享互融的新格局。各鄉鎮、各部門也要結合實際,找準路子,結好對子,在更多更廣領域開展合作,吸納基層治理和行業管理經驗,推動社會綜合管理工作,讓融杭在我縣基層和行業開花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