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倉模式是怎麼運營的?

在生鮮電商裡,前置倉是一個比較另類的存在。妙生活,天天果園,每日優鮮,U掌櫃,都曾經或者當下在操作這個商業模式。讓咱們瞭解一下他的運營商業模式吧。

簡單來說,前置倉是在離消費者較近的地方,可能是某個辦公樓,某個社區裡設置一個小型的倉庫,用戶下單,1-2個小時就能配送上門。

前置倉模式是怎麼運營的?

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妙的商業模式,不管是從商品新鮮度還是從時效上來說,前置倉商業模式都能做到很好的體驗。

而且在財務邏輯上,一個前置倉大部分都是固定投入,除了人力投入,配送投入,包裝耗材可以計算到訂單裡作為變動投入,存在打平甚至掙錢的可能。理論上,隨著訂單量的上漲,每一單的履約投入可以控制在3-5塊左右。但是也有明確的訂單天花板,一個前置倉能承載的發貨量是侷限的。

這麼多優勢,前置倉商業模式難道是最終商業模式,不一定!

雖然前置倉在體驗上優點很明顯,但是對於網站方來說,運營難度極大。

主要是在兩個方面:

1. 由於訂單的不確定性,導致損耗的不確定性,同時還存在如何補貨的問題。

2. 由於每個地段的消費者差異,存在品類運營差異,費用差異,一個城市多個區域尚且如此,擴展到全國,例如華北跟華東的消費者口感是不一樣的,複雜度就會大大上升。

這個問題是困擾現階段前置倉玩家的最大問題。每日優鮮主要做的是北京,U掌櫃做的是上海。雙方前後宣佈區域盈虧平衡。在對外公關稿裡,基本都提到了對於銷售的預測。

銷售預測的準,備貨準,賣不完造成的損耗就低。銷售預測的準,備貨也到位,不會存在經常的缺貨,造成消費者買不到想要買的東西

U掌櫃在公關稿裡提到用人工智能的方式,用深度學習的辦法,來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個人認為這是個好辦法,但是幾個月就能讓這個預測模型啟動運作並投入到實際操作,最終還能做到財務上的盈虧平衡,我不大相信。

因為數據模型牽扯到太多的變量。比如說天氣情況,費用情況,週末的影響,同行是否有促銷,是否有出現負面的口碑,是否有節日,網站是否有投放廣告等等。而且每一個前置倉,目前估計也就個幾百單,人工智能的前提我認為是大數據,要不然這個結果偏差太大。

一個倉盈虧平衡,不典型所有倉,同理城市

第二個缺點,前置倉是強運營的活,每一個前置倉輻射的3公里的情況都不大一樣,而且你在北京證明商業模式成功,換到上海或者廣州是否一定能夠成功,這裡是一個問號。

最後咱們再討論下兩種業態。一個是連鎖水果店,一個是前置倉商業模式。

前置倉可以理解為暗藏,而水果店是明倉,他有經營的功能。連鎖水果店開發一個線上網站,用戶網上下單,水果店線下配送,本質上跟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商業模式沒有任何區別。而且水果店能夠根據銷售情況控制好損耗。

那麼連鎖水果店的今日是不是就是前置倉商業模式的明天?兩種商業模式擴展速度本質上差不多,也是一個個區域,一個個城市拓展,選址,鋪貨,銷售,優化。每日優鮮是不是努力幾年,到最後也頂多是一個鮮豐,或者一個百果園。

決定他們最終走向的還是團隊基因問題。互聯網團隊更加偏向用戶,偏向技術。而傳統團隊會更接地氣,偏商品,偏商業。 百果園把一米鮮收了,也是看中了一米鮮的互聯網基因,來彌補自己缺失的那塊DNA。

最後說下我覺得前置倉可能的未來。未來純互聯網團隊跟傳統團隊多多少少會融合。誰也不敢打包票說每日優鮮永遠是暗倉,沒準個別區域個別城市,能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會切成前店後倉的水果店經營。

水果必須快速流通起來,一個網點僅靠線上訂單或僅靠線下訂單,都是不夠的,應該是儘可能的拿下所有渠道的訂單,例如學校,餐館等,每天都能有穩定的出貨量,保持水果充分的流通。

另外還有一些點是可以考慮的,既然是線下開店的方式,能否在批發檔口開店,能否在農貿市場開店,這些地方的流量相對穩定,而且用互聯網精神,用戶第一的理念去經營,是否也是一條出路。

優覺雲: 我們專業為企業提供新零售系統,B2B2C系統,B2C系統,B2B批發訂貨系統,門店O2O系統,分銷系統,微店系統, 知識付費內容系統,經銷代理系統以及微信小程序APP系統定製開發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