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乃超的暫編第七師為什麼會有軍樂隊?通常情況下軍樂隊配備在哪一級部隊中?

度度狼gg


05版《亮劍》中,李幼斌飾演的李雲龍率部追擊楚雲飛的89師,俘虜了暫7師師長常乃超。用李雲龍的話說,這叫“摟草打兔子”——暫7師做了89師的“替死鬼”。暫七師軍樂隊也在此次戰鬥中被俘,而且還演湊了一首《三國戰將勇》(北洋軍第四師軍歌,吳佩孚作詞、作曲),雖是個小插曲,卻也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關於暫7師軍樂隊,並沒有查到其創作原型。在那個時期,軍樂隊非常罕見,樂器、人才都很難搞到。



根據劇情的需要,暫七師就是一支沒什麼戰鬥力的部隊,軍樂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提振士氣,常乃超恰好在德國留過學,弄些“洋樂器”來組建軍樂隊也就順理成章了,還能表現出常乃超“迷於音律”,不務正業——這就是暫7師有軍樂隊的原因!暫編師,很多人認為其就是“暫時編成的一支部隊”,暫編是“暫時編制”沒錯,但絕不是將“打殘的部隊、新兵、老兵、傷兵、逃兵”等重新混編在一起的部隊。實際上,這是1946年5月的一次軍改,目的是削弱各軍閥的勢力。比如說“整編74師”,實際上就是整編(編制降低)後的番號,原為74軍。


換句話說,暫編師絕不是“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就歷史真相而言,影視劇可謂是害人不淺!《亮劍》中的人物、故事大多數都有創作原型,也更接“地氣”,相對來說更貼近現實,這是其受人喜歡的原因。我個人也非常喜歡,自其首播,看過的次數至少是兩位數!李雲龍的原型就是“問題將軍”王近山,是劉伯承元帥手下的得力干將。這個暫7師師長常乃超的原型是黃維兵團第18軍第11師師長王元直,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在德國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訓練。


1948年12月16日,王元直與所率部隊被打散,雖已突出重圍,但仍選擇了吞藥自殺,後被我軍救起、俘虜。1958年1月,王元直被我軍授予少校軍銜,1959年任軍事科學研究部軍事史料研究處中校研究員,1970年退役,1994年6月6日,在上海病逝。常乃超所率暫七師被李雲龍“摟草打兔子”給“摟”了出來,被俘後卻又“貪生怕死”——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堪一擊”。這隻能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電視劇畢竟不是紀錄片,我們不能要求其與歷史一樣,那也不現實。

實際上,軍樂隊屬於獨立單位,根本不存在著“配備哪一級部隊”或者是“哪個部隊有沒有”的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它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軍樂隊”,1951年改為華北軍區軍樂團,1952年歸總參謀部,1962年改屬總政治部。除了軍樂團之外,各文工團裡還有軍樂隊,共分三類:隸屬於中央軍委政治部的文工團,隸屬於各軍種、武警部隊政治部的文工團,隸屬於戰區陸軍的文工團。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如暫7師軍樂隊的情況,現在根本不存在。隨著新軍改的實施,文工團集體脫軍裝……


儒道之主


《亮劍》是一部廣受歡迎的軍旅題材電視劇,劇中也有著非常多的經典鏡頭,其中李雲龍俘虜暫七師師長的橋段更是一處神來之筆。在淮海戰役期間,李雲龍原本是要會會自己的“老朋友”,卻未成想暫七師當了替死鬼。此戰,李雲龍不僅俘虜了暫七師的師長常乃超,他還得到了一支軍樂隊。這支軍樂隊可不一般,他們使用的樂器全部是西洋樂器,這在當時的中國非常罕見,難怪李雲龍會把它當作禮物送給自己的老戰友趙剛。



當時的中國常年戰亂,在部隊中搞一支西洋軍樂隊必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搞一套樂器或許不難,但是要培養出來一批能演奏的人那絕對需要費一番功夫。國民黨軍隊只有給軍級野戰部隊配屬軍樂隊的習慣,蔣介石也不可能有這個閒心為常乃超搞這麼一支樂隊,那麼這事就落在了師長常乃超的頭上。儘管電視劇沒有說明這支軍樂隊的由來,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一些細節中看出常乃超為何要挖空心思搞這麼一支樂隊。

一句“鄙人不善奔跑”讓這位書生氣的師長漏出了馬腳,而隨後常師長的表演更讓人“拍案叫絕”。在李雲龍面前,常乃超故做鎮定,一會掏出藥片吃一顆,一會又掏出精緻的水壺喝了口水,最後又掏出香菸和打火機,傍若無人地抽起了煙。儘管沒有過多的介紹,但常乃超的性格卻暴露無遺。這一系列的“零碎”足以說明他是一個追求精緻生活的人,哪怕到了戰場上也得把日子過得舒服。他的身上缺少了一些軍人的血性,而多了一些小資情調,如果換作楚雲飛的話,他的口袋裡絕對不會有這麼多無關的“零碎”。那麼這樣性格的一個人,搞一支軍樂隊緩解緩解情緒,陶冶一下情操不也很正常麼?



常乃超畢業於黃埔六期,在德國留學期間接受了正規的軍事培訓。從履歷看,常乃超是喝過“洋墨水”的人,所以他有著紮實的理論功底(這也是他為何可以擔任南京軍事學院教員的原因)。軍樂隊在歐洲非常普遍,也有著比較長的歷史,它通常被用來來鼓舞士氣,為此歐洲各國都有著一套完整的樂隊建制。曾留學於德國的常乃超肯定會接觸到這種西洋軍樂隊,或許也正是在這期間他才有了這麼個愛好。另一方面,西方的軍事思想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常乃超,由此萌生出組建軍樂隊的想法也不足為奇。於是常師長在自己的暫七師也組了這麼一支西洋軍樂隊,平時自己消消悶,陶冶下情操,而戰時鼓舞下士氣也是不錯的選擇。



軍樂隊確實對鼓舞士氣有著不錯的效果,但是常師長顯然沒有把音樂這種武器吃透。戰爭顯然不是靠一支樂隊鼓舞一下士氣就能取勝,它是各種因素的有機結合,更與指揮官的水平有著直接的關係。我們常師長理論功底很紮實,可惜不會活學活用,最終也只能抱怨抱怨李雲龍不按套路出牌了,更何況他更多地只是把軍樂隊當成自己消遣娛樂的工具罷了。

現代軍樂隊起源於西方,清朝末期傳入中國。最初西方國家將其用於提振己方士氣,達到心理戰的作用,但隨著戰爭形態發展,軍樂隊已經不太適合新的戰爭形勢,比如二戰時的德軍裝甲軍團強調行動“快如閃電”,這時軍樂隊的存在便稍顯累贅,所以軍樂隊的使用也變得越發集中,不會單獨配屬給哪一級部隊單獨使用。即便是在當時的中國,軍樂隊的使用情況也與西方國家類似,一般也不會將其下放到軍級以下的單位。


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亮劍》淮海戰役中,此時的原八路軍晉西北鐵三角中的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已經是華野粟裕麾下某縱隊主力第2師師長。

李雲龍在獲知原晉西北戰場上友軍和對手,晉綏軍第358團上校團長楚雲飛,現已是國軍主力第89師少將師長時,就一門心思地想找到楚雲飛所部較量。

於是,就出現了師長實際上當連長,親率師部偵察連實施戰場大縱深遇回穿插,不符合我軍高級指揮官待在指揮部指揮的規矩,李雲龍這廝打仗從來不按常理出牌,所以經常交狗屎運,譬如在晉西北抗日戰場,親率一營設伏時,竟然撈了一網大魚,全殲了日軍華北方面軍由第21少將旅團長服部直臣領銜的100餘軍官觀慕團。

李雲龍又撞了大運,沒與國軍第89師摟上火,卻全殲了國軍暫編第7師,不信所俘的盡是些營連排長等小魚小蝦,就叫被俘的軍官沿操場進行5公里跑步。

終於,有個軍官熬不住了,停下來喘氣時,摸出芝寶打火機和駱駝牌香菸,以及不鏽鋼制小酒瓶,原來此人就是國軍暫編第7師少將師長常乃超,一條大魚落網了。

同時,李雲龍所部在穿插途中,非常幸運地發現了國軍暫編第7師軍樂隊指揮官,在聽了軍樂隊即時給他吹奏的一首《北洋第四師軍歌》樂曲以後,李雲龍非常滿意,當即決定將此軍樂隊收編留在所部。

誰說李雲龍沒文化,李大腦袋此舉,即便不懂音樂,但聽了軍樂隊演奏後至少不反感,將軍樂隊留在所部,裝裝門面還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果然,在工作搭檔,師政委趙剛赴任某縱隊擔任縱隊政治部主任時,儘管李雲龍一萬個不願意,苦口婆心相勸,甚至以槍斃常乃超相威脅,但組織觀念非常強的趙剛去意已定。

冷靜下來的李雲龍不再阻攔,反而將所俘的國軍暫編第7師的軍樂隊當作大禮送給了趙剛,他知道做政治工作的趙剛用得著軍樂隊,也一定會給趙剛的工作帶來幫助。

國軍暫編第7師有軍樂隊,估計和師長常乃超有關,並非所有國軍軍師級作戰單位都配有軍樂團,配軍樂團的作戰單位,其軍事主管一定非常閒情逸致,除了平常打仗以外,搞一支軍樂隊,帶有活躍軍隊文化建設的需要,一般武夫不會搞軍樂隊。

常乃超,有留學德國軍校的履歷,具備較高的軍事素養,從此人後來擔任南京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系教官就能印證,可能深受外軍的影響,常乃超就在軍中建立了軍樂隊,隨部隊前行,為前線將士演出,有鼓舞士氣,傳播軍事文化等作用。

至於通常情況下,哪個級別的國軍部隊會配備軍樂隊,事實上沒有這方面的統一規定,團營級基層部隊軍事主管,絕對沒有這份閒情逸致搞軍樂隊,所部規模也不允許有軍樂隊的存在,有這份閒情還不如多增加會打仗的士兵,團營長要軍樂隊何用。


軍師級作戰單位,都是萬人以上的規模了,軍事主官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可能會在所部花一定的軍費,組建一支小規模的軍樂隊,但軍樂隊,即便在國軍軍師級作戰單位內,也是非常罕見的,不具備普遍意義。


國平軍史


哨兵小虎第534條回答。

《亮劍》是都梁創作的長篇軍事小說,李幼斌出演的李雲龍讓這部劇火遍了大江南北。

劇中李雲龍在淮海戰場與楚雲飛的整編89師遭遇,偶然間俘獲了暫七師的一個軍樂隊,從而這支交給三營長的軍樂隊名震天下,各種鬼畜視頻、配樂也隨之而來。


那麼常乃超的暫七師為什麼會有軍樂團呢?

一、小說的“嫁接”手法。

《亮劍》中大量作用“嫁接歷史”的手法,比如李雲龍是王近山將軍的寫照,楚雲飛是國民黨張治中、王耀武、胡璉、邱清泉等原型的綜合體。

而暫七師的軍樂團在小虎看來,也是嫁接了清風店戰役被俘的羅歷戎部第3軍軍樂團,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的前身。羅歷戎戰敗後也是化妝成士兵逃跑被捕的。

(晉察冀軍樂團↑↑↑)

二、為什麼要嫁接在常乃超身上?

常乃超的原型是王元直,國軍的少將旅長,履歷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在影視劇中,深厚的理論素養以及在軍事學院裡的對李雲龍等學員的德語授課,生動刻畫了一個軍事理論素養極高的形象。

那麼這樣的一個人物在出廠時,如何突出他與楚雲飛等國軍將領的不同,同時又彰顯其精通外軍、為其深厚的其軍事理論埋下伏筆呢?

不得不說,這被俘虜的軍樂隊能從側面更好的證明常乃超與外軍的淵源,因為軍樂隊本來就是西式軍隊的產物,同時這也說明了理論和實戰的區別!

那麼通常情況下,軍樂隊配屬在哪一級部隊中呢?

通常情況下軍樂隊在國民黨中軍隊中,只有軍級以上的部隊才有資格配屬,也就是像張靈甫的74軍,羅歷戎的第3軍才有資格配屬軍樂隊。

那麼為什麼常乃超一個暫七師師長也有資格配屬軍樂隊呢?不得不說,都梁打了個擦邊球啊。

1946年1月,國民黨計劃整編成90個師,像張靈甫的74軍,在國民黨1946年整編後其名稱為“整編74師”。

而羅歷戎的第3軍因為地處華北,未能完成整編,所以依然是第3軍。我們從1947年張靈甫和羅歷戎的軍銜都是中將便可知兩人是平級關係。

而暫七師到1948年依然未完成整編,所以常乃超是少將軍銜,而同樣1948年完成整編的新89師,其師長楚雲飛也是少將軍銜。

所以,都梁就大膽的為這支暫七師少將師長常乃超配上了軍樂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