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養老金上調幅度14年最低,2019年還能破新低嗎?

溪茈


2018年,我國的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調整水平是按照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確定,這算是養老金連續調整十四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了。

按照中央的財政預算草案,2019年我國將按平均約5%的幅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和2018年相比,調整幅度並沒有變化,但因為是按照18年的人均基礎養老金進行調整,所以調整金額相比18年應該會有所增加。

目前來看,我國的養老金調整水平應該會較長一段時間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

養老金的調整主要是考慮物價、經濟增長等因素。

近幾年我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情況都比較平和,基本在2%左右,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從11年的9%下降到18年的6.6%,而目前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口撫養比從11年的12.3上升到18年的15.9,已經對養老保險基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部分省份的養老金髮放都已經有了困難。

考慮到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障退休人員的長遠利益,國家才會適當地對養老金調整水平進行下調,但調整水平一般都不會低於當年的CPI增幅,這樣才能保證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水平不會下降。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2018年養老金上調幅度是5%,不過是在2017年人均養老金水平的基礎上上調5%。2019年的上調幅度並沒有創新低,而是仍然遵循5%的比例。實際上2019年要按照2018年的養老金水平進行上調5%,增加的具體額度可能會超過2018年。

但是具體到每個人,養老金上漲幅度並不是都按5%調整。養老金越高調整的比例就越低,低的只有4%左右;養老金越低,調整的比例就越高,高的能達到8~10%

因為,具體的調整方式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來計算的。

定額調整是所有的人都增加相同的錢數。但是全國各省市根據養老金水平不一樣,調整的錢數也不一樣,一般在30元到60元之間。因此,對於養老金只有1000元的人,增長比例就是3~6%,對於基礎養老金5000元的人,增長比例只有0.6~1.2%。



掛鉤調整分為按繳費年限掛鉤和按照養老金水平掛鉤。按繳費年限掛鉤一般是沒繳費年限,增加一年增加1~3元的基本養老金,最低一般都會按照15年計算。像山東、北京、天津等一些省市,對於繳費年限越長的人,每年繳費年限增加的錢數就越多。

按養老金水平掛鉤,就是徹頭徹底的按照國家規定的水平增加了,比如山東省是按照本人基本養老金的1.7%增加。

傾斜調整部分,主要是向7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艱苦偏遠地區進行傾斜。各省市增加的錢數並不一樣,山東省對,年滿70歲不滿75歲和75~80歲,80歲以上的人群分別額外增加15、30和60元。黑龍江省有對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額外養老金增加的方案。

養老金調整主要還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和物價增長情況,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來確定的,而且並不是人人都按比例增長,國家還會在調整方式中兼顧公平和傾斜照顧,所以還是非常複雜的。不過國家肯定會保障廣大退休老人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的。


暖心人社


養老金多交多得,工令越長交得越多,退休後的退休金自然就高。這是交納養老金的原則。為什麼就有人不想多交就想多拿,這樣公平嗎?如果是少交也能多拿,以後誰還願意多交呢?再說養老金我們拿的都是自已多年交納積累的,在七十五週歲以前全部都是自已帳戶的錢,我們並沒有拿走年青人交納的養老錢。國家為了鼓勵退休前多交費。退休後一定讓多交的多拿,少交的少拿,不交的不拿。反之誰還樂意退休前多交納。目前國家己經幾次照顧了低退休金的群體,己經享受了部份的少交多拿的優惠。但從另外一方面就是鼓勵年青人少交多拿的慾望。如果國家不鼓勵多交多拿,一味的照顧不交也能拿的局面。以後退休金就應該是照顧金了,失去了退休金的主導原則。那麼誰還會再犯傻交錢呢?


覺明道人


養老金漲幅在2015年之前一隻保持著年均10%的漲幅,但是自2016年以來漲幅大幅下降,其中2016年養老金漲幅是6.5%,2017年是5.5%,2018年是5%。


2018年養老金漲幅創14年新低,這很正常,因為經濟增速在不斷下降,2018年GDP增幅為6.6%,也創下了近年來的最低水平,


原本市場預計2019年養老金漲幅會進一步下降至4.5%,不過根據今年的預算報告,從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約5%的幅度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


這也意味著,養老金連續15年上漲,2019年漲幅與2018年維持不變,都是5%。


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還是非常關心退休群體的養老生活的,要保證今後逐漸提高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


今年的兩會還提出,要降低企業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目前企業主流繳費比例是19%,以後可以逐漸下調至16%。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在“部長通道”接受採訪時表示:給企業減負,會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本,企業有了活力會擴大生產,增加更多就業崗位,參加社保的人會更多,社保基金的“蛋糕”就會越大,形成良性循環。


有人問,企業降低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會不會影響養老金的待遇發放。張紀南表示:我們有能力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發展經濟、發展企業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


小斯筆記


樓主您好,我們確實注意到2018年養老金的上調幅度確實是14年上調以來的最低上調幅度,因為我們都知道從2005年養老金開始上調以來,實際上它基本上在2015年之前都是按照10%的比例來進行調整的,所以說2018年僅僅只調整了5%,確實是較2015年的水平下降了至少一半的一個上調幅度。

但是我們注意到雖然說2018年的這個上調幅度是5%,實際上2019年馬上要出臺的這個養老金上調水平,基本上它也會維持在2018年的這個水平也就是5%,這樣的一個上調幅度,所以說2019年不會繼續下降2018年的一個水平,那麼2019年實際上如果能夠保持於2018年的一個水平的話,那麼對於退休人員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因為這樣的話,實際上今年的上調幅度那麼和去年的上調幅度就會大體一致了。

也就是說你2018年平均上調了200元的退休金待遇,那麼到了2019年,基本上也會維持在2018年,這樣一個水平也就是200元以上的一個調整水平。所以說2019年不會破新低。它只會維持2018年的一個調整水平。


社保小達人


人退休之後,只能說你對國家和人民的主要貢獻期基本結朿了。現在人老已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期,該安度晚年了。由於在貢獻方面存在有大有小之區別,因此退休養老的報酬就會有多有少,這是社會主義社會按勞分配的原則所定。無論什麼人在退休前是幹什麼?一到退休後,什麼也不會幹了。對所有退休人員而言,他們都是一個目的:安度晚年而休息。對退休人員退休後的追加待遇應是人性化的,要充分體現公平、公正的合法化。所謂人性化就是對退休人員的追加報酬要有"人頭"比例份額(4O%)、工齡貢獻比例(50%)工種級別及職務比例(1O%)。這三種比例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定額、工齡、掛鉤"三種合一的計資方法。提出的這三種合一的計資方法是合理的,但計資比例有待研究解決。對"人頭定額”比例應提高,特別是企業。企業退休人員有"定額和工齡"二項計資也可行。對於機關事業單位(包括公務員)退休人員的追加工資更有待調整。以上談到的三種合一計資方法是合理呢?大家發表高論。


5657811128270


雖然退休人員退休金的調整的比例目前已經下降到5%左右,但退休金調整後的絕對數卻沒有下降。這是因為,退休金的基數隨著每年的調整在不斷增加,基數高了,同樣的調整比率不變,調整值卻會升高。


四海漫遊


我記得,2001年的時候路過勞動局病退鑑定中心時門前人山人海,交2萬辦病退不大潛規則大家都知道。但也友許多人艱難的再就業辛勤勞到60歲才退休。


寶石潔7


現在退休金有眾多人是不知道的。

一九九三年取消正式工後,改為合同制工。也就是說九三年以前的沒有一個人上交一分錢買保險。現在退休人員大部分是這群人。

九三年之後開始由企業人員買保險。

事業單位一直由國家出錢買保險,希望有些人一定搞明白。免得上火生氣,毀了自己身體。


錦程178639463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與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退休工資的根本區別在於:

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就相當於一個100級的臺階,企業退休職工一開始就在最低處沿著第一個臺階緩慢向上爬行,很吃力很費勁地向上爬。而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退休工資,就相當於一個100級的臺階,事業單位退休職工一開始就站在第五十個臺階或者第七十個臺階上向上攀升,很輕鬆很開心地向上攀升。二者天地之落差,如何能攆上呢?所以,有個哥們兒說得很到位:攆到墳頭上也攆不上。(其實,一輩子也攆不上。無論是工人還是公務員,無論退休金多少,無論生活好與不好,經濟拮据還是富裕,千萬不要跟別人比,健康快樂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