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的學位有多難拿?

柳樹蟬鳴一壺茶


沒有畢不了業的碩士,也沒有不延期的博士。這是高校裡面的一句老話,說出了讀博的艱辛。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你要拿到博士學位,都還是具有相當難度的。歸結起來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課題本身。博士要做研究的,進校就會拿到課題,但課題究竟能不能做出來,或者多久能做出來,本身是沒有定數的。但你讀博是有時間限制的,通常只有三年或者五年(碩博連讀)。不僅如此,即使課題進展順利,你還得把結果寫成學術論文拿去發表。論文發表涉及到投稿以及同行評議的過程,都非常花時間。所以,想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畢業,確實是非常的難。



其次,就是來自於人際關係方面的,主要是和老導師的關係。做的不好,導師不待見,固然難以畢業;但真的是非常優秀的話,老師又捨不得放學生走,希望多幹點活多留幾年,也會造成學生的延期延期情況。更不用說那些導師和學生之間有矛盾,互相不理解的,畢業就更困難了。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讀博拿學位確實是千難萬難,但社會上對博士學位的認可度還是很好的。或許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困難在,才讓博士學位顯得比較珍貴,具有較高的含金量。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我就講一個故事吧。

我當年在美國留學時的一個師姐,美國人。1998年本科畢業。畢業後來我們學校讀博士。剛開始跟一個導師讀了兩年多發現沒啥前途,後來換了一個導師。這時已經是2001年。換了導師後師姐摩拳擦掌躊躇滿志,說一定要在30歲前拿到博士學位。

……………………

中間若干年略去不表。最後師姐果然拿到了博士學位,但那已經是2010年的事情。換句話說,她的博士學位花了12年才拿到。

如果有人懷疑她不夠聰明那就錯了。她本科在哈佛化學系畢業,智商足夠高。對了這個哈佛是波士頓那個哈佛,不是哈爾濱佛學院那個哈佛。讀博士期間她也是勤勤懇懇經常熬夜做實驗。

這是我認識的人裡面讀博士耗時最長的一個。至於花上七八年的簡直是大有人在,尤其生物專業物理專業什麼的。

英國的博士倒是相對容易的多,一般3年都能拿到。


陀飛輪330


本人本科畢業參加工作,一年後覺得應該考個研,上研時也就是本科畢業兩年後了,上研開學前結婚,當時媳婦是一直讀書,而且是5年碩博連讀,所以她博士畢業那年我碩士畢業,很幸運都在北京找到了央企。首先說碩士以後導師在領域內的地位對學生影響很大,對於普通百姓家孩子那就是二次投胎。而博士學歷遠不只是比碩士多讀了3年書那麼簡單,博士選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結論,那熬的真是心血,而研究生只要踏實肯幹就夠了,對於一般博士來說,博士論文幾乎是人生的學術巔峰。正是對博士的近距離接觸,對自己清楚的認識,碩士畢業時才拒絕了幾位導師的讀博邀請,不提學術,光是精神壓力我都怕自己熬不過。總之,靠自身努力畢業的全日制博士都是應該受人尊敬的,可擔大任,那真是承受得住壓力的,能帶領團隊的群體。真不應該讓社會上其它群體假借博士之名,切取了別人的付出。


烏裕爾河畔


將近十年前讀的博士,當時學制是三年制。讀博的那三年裡,每天早上七點多到實驗室,晚上十點多從實驗室離開,白天做實驗,晚上處理數據閱讀文獻,週六週日亦如此。因為當時想入職高校,所以希望自己多發表幾篇水平較高的論文。當時和現在的愛人正在戀愛期,他受不了我週末也在實驗室,所以他每天下班後就來實驗室幫我洗試管整理文獻,換得週日我的一天清閒。兩個人的努力下,三年發表了四篇SCI論文。現在回頭看讀博的那幾年,最辛苦也最充實,當然如果換作現在,可能堅持不下來了,當時年輕,精力充沛,對未來也有無限期望。


Cheryl25


我來簡單說說美國博士學習的一般流程。申請就不多講了,國外留學生申請主要提供託福、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本科成績單以及推薦信等。另外,還要提供一份個人陳述。

入學後,各個學校甚至各個系流程也有所不同。以理工科為例。入學後第一年需要通過資格考試,形式不一,基本上是要通過幾門課的考試,有的一月一考,有的只考一次,最後要通過考試委員會的口頭考試(烤問),一般歷時三到五個小時不等,題目涉及面廣,有的老師會故意刁鑽讓學生出醜,從而知道哪方面還需要提高。

通過資格考試後,大多數第二年要通過綜合考試,也就是研究計劃書答辯。有的系要求在畢業前一到半年完成也可。計劃書通常單倍行距13到15頁(美國 NSF申請書一般頁數),口試委員會三到五人,至少有一名是外系人員,三到五個小時不等。

通過了綜合考試,只是意味著你短暫鬆了口氣,還是要憋足了勁迎接最後挑戰的。最終論文形式要求取決於指導導師,基本上博士論文好多就是三到五篇發表的科研論文。完成論文,答辯委員會審閱論文,認可可以進行答辯後,首先要公開陳述,一般45分鐘,然後聽眾提問回答,結束後,委員會閉門繼續答辯。委員會就論文中的問題,從第一頁開始揪著提問,一般也是三到五個小時。答辯結束後,委員會閉門討論決定是否同意通過你的答辯。

我只是簡單一講,其中做博士論文研究箇中滋味只有你經歷過了,你才清楚過程的不容易,酸甜苦辣鹹,不一而足。除了論文,美國博士學習需要完成72個學分(包括研究學分)的課程,其中至少有五門是8000或者更高級的研究生課程。這些課程作業形式多樣,有寫小paper的,有要參加討論的,有要做文獻閱讀總結的,最後還要進行期中期末考試等。博士候選人資格的維持,需要總成績不能低於平均B的水平。隨隨便便地授予名人有錢人博士學位(榮譽博士學位例外)是對辛辛苦苦付出血汗讀博學子的不公和對學位的褻瀆,是一種犯罪!


美國老爸


本科生是老師說這裡有個坑,裡面有什麼什麼東西,學生就記坑裡有什麼東西… …

碩士生是老師畫個圈,學生跳進去挖出結果。

博士生是老師跟學生商量怎麼畫圈,然後博士生自己畫圈,然後自己跳進去挖出結果。

很多時候,是圈子沒畫好,博士跳進去,發現已經有好多人挖過了,挖不出東西畢不了業。

7~8年畢不了業的苦逼博士,簡直不能更慘。

這個社會是由男男女女組成的,也是由各種規則組成的。當你拼盡全力才能採到一點果實時,別人對規則的踐踏,本質就是對每個人的踐踏。隨隨便便地給予名人、有錢人博士學位是對辛辛苦苦付出血汗讀博學子的不公和對學位規則的褻瀆,是犯罪!



來來來抖機靈


凡事為之則易,不為則難。堅持下去,一定能畢業。想想周圍那些認真考研的,基本上都考上了,最差是調劑到不太滿意的學校。還有那些讀博士的,認真讀下去,在一個細分領域耕耘幾年,怎麼可能畢業不了。怕就怕那些半途而廢堅持不下來,還一直抱怨,讓覺得這難那難。


別雲箭


我侄女歷史學博士在讀第四年,春節都在學校過的。


二丫爸爸2


這裡面有兩個概念要分清楚,一是博士學位,一是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歷及博士學位。單講博士學位,時間可長可短,學校可好可賴,導師可有名可無名,可親自花功夫可槍手;但是如果是攻讀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歷及博士學位,時間基本沒有低於三年的,一般來說碩博連讀的那種才有可能五年到六年直接博士畢業,正常情況下,單讀博士要五六年才能畢業拿學位,七八年十來年拿不到學位的也大有人在。


MirrorJiao


高等院校的博士不是每個人都考上的,高學歷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的。我不說別的,一個重點學校的高中學生,考上了本科,通過能力考上研究生,都花費了很大的精力,一心樸實在學習上,哪有什麼心思幹別的,我太知道了,我孩子我是親身感受體驗到了。如果國家高等院校要像演藝人員那樣的方法,對貧民百姓是不太公平吧。博士那就更不容易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