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上等兵?這個稱呼從何而來?

用戶440469878052


您好,李博士說事很高興為您解答。

對於第一個問題,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第三章(士兵的軍銜)可知,士兵軍銜按照兵役性質分為士官和義務兵,其中義務兵分上等兵和列兵。服現役第一年的義務兵,授予列兵軍銜;服現役第二年的列兵,晉升為上等兵。同時還規定,服現役第一年的列兵被任命為班長職務的,晉升為上等兵軍銜。也就是說,上等兵屬於義務兵,一般情況下服役第二年的列兵稱為上等兵,如果服現役第一年的列兵被任命為班長職務的,則提前晉升為上等兵。

對於第二個問題,“上等兵”一詞來源於法語,意思是“免除了某些職責的人”。法軍規定,騎士如在戰鬥中失去了馬匹,則暫時執行步兵勤務,但仍保持騎士的稱號和待遇,並免幹粗話,這類人被稱為上等兵。清朝末年軍銜制引進中國後,稱最高的一級兵銜為“正兵”;辛亥革命勝利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陸軍官佐士兵階級表》中,使用了上等兵這一稱號。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軍隊兩次實行軍銜制,均設了上等兵軍銜。

歡迎關注李博士說事,趣味精彩軍事資訊持續為您更新~


李博士說事


哨兵小虎第494條回答。

所謂“上等兵”並非我國獨有的軍銜稱呼,在一些國家或地區也有類似的稱呼。

上等兵大抵表示的是“高於新兵、或最初階士兵而低於士官或專業軍士的一個軍銜層級”。

在我國,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和志願兵役制,所謂上等兵指的就是義務役制士兵的最高軍銜。此軍銜低於志願役士兵。


(中國上等兵軍銜↑↑↑)

日本在1950年之前也實行過義務兵役制度,所謂的上等兵是指低於伍曹長的軍銜。 諸如英國等歐洲國家、美國、澳大利亞、蒙古等也有上等兵(一等兵)的軍銜稱呼。


(美軍士兵軍銜↑↑↑)


(英軍軍銜↑↑↑)

(蒙古國軍銜↑↑↑)

這個稱呼從何而來呢?

軍銜最早是起源於西歐國家,從17~18世紀開始興起。而當時的軍銜最主要是區分軍官的,後來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為了鼓勵士兵、區分士兵的等級從而才有了士兵軍銜。

而最早的上等兵軍銜也是起源於法國騎兵部隊,是為了和把經驗豐富的騎兵和剛入營的步兵以示區分,同時也為了給予騎兵(即使戰場失去戰馬)一些區分於新兵的特權,才產生了上等兵(一等兵)這個軍銜稱呼。


(匈牙利軍銜↑↑↑)


哨兵小虎


上等兵這個稱呼,其實乍一看名稱的話,並不是說這個兵有多麼的優秀多麼的上等,而只是第二年義務兵的稱謂。

1.我們都知道部隊裡面,當前兵役制是兩年義務兵,義務兵之後呢,會轉為士官成為下士。但是兩年的時間,第1年和第2年也會略有不同,我們慣有的稱呼,第1年都是新兵是吧,然後第二年會稱為老兵,但是正式的軍銜上他們也會有不同。

2.也就是說我們第1年義務兵他們的肩膀上面是一道拐,第2年的是兩道拐,這個稱呼上也會有不同,第一年會稱為列兵,第二會稱為成為上等兵。

3.這種軍銜制度其實最早不是我們國家來的,而是從國外引進來的,我們現在整體上的軍銜制度,都是和國外接軌的,比方說列兵、上等兵,然後這個下士、中士、軍士長,包括我們現在實行的士官長制度,這都和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匹配。

4.後續呢,我們不僅僅是戰士軍銜會和國際上匹配,軍官這一塊也會與國際上更匹配一些,就是主要往實行軍銜主導的這個方面發展。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軍校和入伍指導


新兵入伍經過新兵連訓練結業後,授予列兵軍銜。

第二年時,自動晉升為上等兵軍銜。也就是說上等兵是入伍第二年的兵,軍銜就是佩戴在肩上的兩道拐槓。

也是義務兵兩年的終結,繼續服役就是下士軍銜,一戴就是三年。

本人當兵十六年,熟悉部隊,如果有新老兵問題,可以關注並私信我,一定回覆。





兵天兵地


所謂的上等兵,是軍隊中士兵的軍銜等級,比列兵高一個等級,列兵是新兵3-6個月軍事訓練合格後所授予的軍銜,根據軍銜晉升條列,列兵服役滿一年,可以晉升為上等兵。

新中國成立,我軍兩次實施了軍銜制度,都保有上等兵這個銜級,上等兵服役滿一年,可晉升為下士,也可選擇復員。

可見列兵和上等兵,都是軍隊中最基層的士兵,上等兵,是從列兵開始幹起的,在列兵的崗位上滿一年,就有可能成為上等兵,上等兵,比列兵要多一年的兵齡。

至於上等兵,這個稱謂也是舶來品,源自法國的軍銜等級,指在戰爭中失卻了馬匹的騎兵,暫時劃歸步兵管轄,既可保留騎士稱號,同時也可免幹粗活,法國人將這些免除了列兵某些責職的失馬騎士叫做“上等兵”。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上等兵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軍銜的一種,我國從辛亥革命時期採用上等兵軍銜稱號。

  1. 來源。上等兵這一次來源於法國,法國軍隊曾規定,騎士如果在戰鬥中失去馬匹,就歸步兵指揮,但仍然保留他們的騎士稱號和薪餉,並免幹粗活。這種 “免除了列兵某些職責的人”叫做上等兵。

  2. 採用。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的民國臨時政府在《陸軍官佐士兵階級表》中,使用了 “上等兵”這一稱號,隨後一直在中國沿用下來。

  3. 定義。現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條例中規定,服現役第二年的列兵可晉升為上等兵軍銜。上等兵與列兵統一屬於義務兵。上等兵在部隊中比列兵更有熟悉部隊,更有經驗,乾的比較優秀的還可以當副班長,在步兵中相對多一些。在專業兵種部隊,列兵和上等兵都比較少了,以士官隊伍為主體。

  4. 作用。上等兵是軍隊建設的基礎,上等兵可以報考軍校、也可以轉士官,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來源。


東方貝雷


九九年兵役制改後,入伍第二年後,這肩章就是上等兵。



和天下1314


服役第二年的義務兵統一叫上等兵:比第一年的列兵多一個銜級等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