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國式旅遊?

Admiral乘風破浪


中國式旅遊,拍照、打卡、曬朋友、貪便宜、從眾心理,瘋狂購物模式。

關於拍照,旅遊的時候我們發現不管是不是專業攝影師,大家都拿著一個相機在那裡拍照,旅遊本來我們看的是景色的美好的風景,結果好多人把旅遊變了味兒,旅遊就是到那快去拍照打卡,手機拍照都不夠,總要買個單反相機,卻用傻瓜拍照模式。現在旅遊小視頻也比較火,我們到那看到好的景色趕緊拍攝一段,分享出去,發一個朋友圈,證明我曾來到這個地方。至於景色美不美,欣賞多久無所謂。

記得在頭條上看到有人說,國內的旅遊,大家都拿著一個專業的相機在那拍照,而好多外國人的旅遊就是拿著一個手機在那欣賞景色,其實旅遊不就是應該是欣賞景色的,而不是來拍照的,我們好多人把旅遊給本末倒置了。我們還沒明白我們旅遊是為了欣賞景色還是為了存那一部分照片,其實好多人把照片存下之後回去未必去看,再次翻看的幾率很小,並且還得找個地方存著,扔了可惜,不扔的話又沒時間去看。

去年在呼倫貝爾草原旅遊,在額爾古納河畔,站在高處遠望對岸的俄羅斯,當時拿著相機想多保存幾張照片,就隨意的多拍了兩張,結果旁邊一位旅遊的大姐就用奇怪的眼光在看我。我發現她才是真的旅遊呢,就在那裡靜靜的欣賞景色。

曬,旅遊曬景色、曬美食、曬娛樂,總之能曬的都曬一下,卻忘記了旅遊我們是欣賞風景,品嚐美食,不是把這些曬給別人。這也是中國人的攀比心理作怪。

中國人喜歡熱鬧,旅遊的時候人少了大家覺得沒意思,人多了大家又怨聲載道。

中國人喜歡瘋搶,什麼東西都會爭先恐後的去搶,這也許就是我們人多的原因,有時候我們旅遊購物的時候竟然也搶,而這種臉竟然丟到了國外。丟人丟到家也行,這丟人都丟到火星上去了。

中國的旅遊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貪便宜

,這種中國式的旅遊,一方面是旅行社等各個環節的問題,一些中國旅遊人群的問題,這種貪便宜的心理,導致我們的低價旅遊團遍地皆是,而旅遊宰客,旅遊強制消費,購物等行為時有發生。

中國式旅遊還有哪些方面呢?歡迎留言補充討論。


遊草原網


假如把旅遊比作是洞房的話,中國人旅遊就是要弄出很大的聲響,讓別人自己洞房了,而很多老外在這方面注重,自己爽了就行。


所以中國式旅遊很大程度就是炫耀,今天去哪了,看了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湊了什麼熱鬧,邊玩邊曬朋友圈,

恨不得七大姑八大姨,閨蜜同事路人甲路人乙,全都能點個贊,關鍵是,拍的照片,清一色的大頭照,美顏PS,風景倒成了其次。

更有甚者,吃的龍蝦鮑魚,買的奢侈首飾,整個一,我有錢了,我旅遊了,我嘚瑟了,我富有任性了的優越感。

當然了,行程安排,那叫一個馬不停蹄,一天要走完一個徐霞客遊記,弄得跟要了卻身前身後事一樣的。

駿達君在三亞,也接觸了不少的遊客。有些遊客到了景區門口,拍個照,就算是來了一趟了。跟取證似得,茲證明,某某到此一遊!也有很多遊客,抱怨說,旅遊太累了。

能不累嗎?一天逛四五個景區,手機手電寶都得用了一兩個。這哪是旅遊,這是領導視察吧。

駿達君還是欣賞那些在海灘上安靜地曬著陽光,有興致了去海水裡撲騰幾下,喝個椰子,吹吹海風,其實,旅遊的最高境界就是悠閒,就是在自然中放鬆了自己。享受旅途的樂趣才是真正的旅遊。

各位來三亞旅遊的朋友,歡迎來駿達車技表演館享受驚險震撼的車技之夜。


三亞駿達車技表演館


不過,我們通常所說的所謂“中國式旅遊”,有兩個最為鮮明的特點:拍照打卡,到此一遊;瘋狂購物,買買買。


從根本上講,一個是物質需求,一個是精神需求。

這些特點的形成,是與我國社會發展相輔相成的,緊密相關的,包括了經濟和社會秩序兩個方面。

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是從改革開放以來到現在,尤其是近一二十年,可以說經濟發展是突飛猛進,趕英超美。

而我們的社會秩序,尤其是社會安全保障,已經發展到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

以至於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根據馬洛斯的人類需求理論,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最低層次是物質需求,最高層次是精神需求。

從需求性質來說,我們大致可以把人類需要劃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物質性需要。指保暖、飲食、種族繁衍等生存需要,這是人類最基本的,我們要活著。

第二層次,社會性需要。這個層次建立在第一層次物質需求滿足的基礎之上。主要包括社會性的安全、保障和公正等的需要。

第三層次,心理性需要。指的是由於心理需求而形成的精神文化需要,比如價值觀、倫理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藝術審美、獲得尊重、自我實現、追求信仰等。

奔向小康,脫貧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第一層次的物質基礎打好了。在社會保障滿足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就有能力來追求第三層次的精神需要了。

國人也就在最近一二十年開始熱衷旅遊,就是因為有了旅遊的物質基礎和精神追求。

前面說過,我們的經濟發展是迅猛的,短短几十年創造了一個世界的奇蹟,但也因此在很多方面不平衡甚至拖後腿。

比如物質需求的滿足,人們去日本瘋狂的“買買買”,連馬桶蓋都不放過,還是說明國內的產品在很多方面不盡人意。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仍然沒有更好的滿足相當一部分人的需求。

對拍照打卡的到此一遊,這怪不了遊客,還是與我們的發展有關。

如果你奢望一群從基本一無所有到幾乎突然富裕、從接觸鄧麗君沒幾十年到現在整個世界向你敞開,從物質積累到精神文化積澱都是在短期內造成,這樣的一個群體,去慢慢靜心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哥特式還是巴洛克風格的文藝復興藝術,是不是太苛刻了?

旅遊只不過是人們滿足精神需求的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就像有人玩微信有人玩今日頭條一樣。有人喜歡收藏字畫就有人喜歡釣魚。滿足精神需求的方式不一而足,都有一個基礎。

我們看到外國人的旅行方式和我們不太一樣,不足為奇。因為我們的基礎和他們不一樣。

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經歷了幾代人以後,才養成了他們的旅遊文化。所以他們喜歡度假式旅行,他們具備了這個條件。

再從另一方面講,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每個娃娃都耳熟能詳,一個沒上過學的人也對我國悠久的歷史故事說上一段。所以我們,對歷史文化的仰慕不和歷史短暫的老外一樣熱衷。

也就是說,中國式旅遊,是有其歷史基因的,很正常。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形式也正越來越多樣化,自駕遊、自由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就是明證。


最近“中國大媽式旅遊”在國外火了,說明了什麼?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中國式旅遊”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總有一天會引領世界風潮,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酷妹兒,一個業餘旅遊愛好者,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請動動手指點贊、關注:酷妹兒圈。

酷妹兒會持續為您提供更多的信息分享……

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如果有旅行方面的小問題,我們一起探討~~


酷妹兒圈


我是從事旅遊行業的人,也去過幾十個國家。

所謂中國式旅遊,我認為很多情況下是中國人自嘲的一種稱呼。

就拿巴黎盧浮宮門前水池泡腳來說,發了中國人泡腳的照片,國內輿論一片譁然,紛紛指責中國遊客缺乏素質等等,但是,西方人也會在那裡泡腳啊,憑什麼說中國人素質不高。再說亂寫亂刻的問題,去了歐洲好多地方,亂寫亂刻的有幾個是中國字,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字在上面刻得滿滿的。在西班牙塞戈維亞的千年古堡上,城牆上刻的都下去筆了。我沒看到一箇中國字。


誠然,中國人出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文化水平不高、文化差異大等等,這跟中國從落後到強大的發展歷程是有關係的。去了泰國一般都給小費,我遞給小費的時候,我媽媽一把手搶回來了,說為什麼要給他錢,弄得我和工作人員都尷尬了。但是老一代的人他們的思維是很難轉變的。

對於中國新一代出遊的人來說,我認為素質是非常高的,大多數人能夠避免大聲喧譁、注意衛生、禮貌等原因,比很多國家的人素質高的不知道多少倍。我在飛機上就聽到幾個俄羅斯人一路又唱又嚎的,下了飛機也一樣,素質極低,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我在葡萄牙,就看到老頭站在路邊撒尿。

話說回來,你看看歐洲遍地有多少小偷,有多少強盜,他們專門盯著中國人偷、盯著中國人搶。我倒是覺得他們的政府十分無能,管理極其混亂。


我覺得從歷史上,從落後到領先的進程來說,中國人還是有很多自卑心裡的,怕讓人瞧不起。也誠然我們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但是出去了就不卑不亢,大大方方的。雖然老外心底裡瞧不起中國人,那也沒什麼,我們生來不是讓你瞧得起瞧不起的。



關於假期少的問題,我覺得這個也是中國的特色。中國在高速發展中,什麼東西都追求快,什麼事情都追求效益,好像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美國拓荒時期一樣,大家累的都跟牛一樣。我覺得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了,應該緩一緩了。假期這個問題,中國還是比較勤勞的民族,世界上只有幾個國家的人最能幹,最能當驢:一個是中國,一個是美國。此外還有韓國、日本等等。

所以假期上,跟中國人勞碌命有關係,總希望難得出去一次,就多去一些地方,而不是像歐美人那樣慢慢地遊走。因為中國的假期確實太少了。企業也不會輕易給你那麼長的假。此外,整個東亞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一次出去去好多地方,日本人也是一樣,不管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所以歐洲導遊說,帶日本團其實是最累的。中國團好在愛消費,到哪裡都是上帝。


老遲


中國式旅遊的精髓,用四個字就能概括:“來都來了”。

這四個字對幾乎所有的中國遊客來說都像是“魔咒“:

到了一個可進可不進的景點前面,對中國遊客說“來都來了”,他們就都乖乖花錢買門票進去了。

在一個聽都沒聽說過的購物中心,對中國遊客說“來都來了”,他們就都心甘情願掏錢賣一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所謂“當地特產”回去了。

真是百試不爽。


很多人都厭惡在旅行時被導遊強制購物,但我發現,中國遊客們在一起,就算沒人強迫他們,他們一樣會乖乖花錢購物,而且還會頗有優越感地去“嘲諷”不花錢購物的人。


前段時間,我到三亞旅遊,在某景區內乘坐散客專用的電瓶車時,車上突然來了個自稱是“義務導遊”的人,後來這個“義務導遊”帶我們去參觀一個所謂的咖啡博物館,讓我們免費品嚐了一些速溶咖啡,再讓我們自行穿過一片商品區離開。


這種伎倆,就跟超市裡試喝搞促銷的道理一樣,況且我看了一下,商品區賣的都是一些不知道什麼品牌的速溶咖啡,價錢雖然不貴,但我真心覺得不值。

我心想,景區裡賣的性價比這麼差的東西,肯定沒什麼人買吧?雖然那個“義務導遊”帶我們來了這裡,但他們確實沒有強迫購物。

然而,我卻出乎意料地在出口的收銀臺處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大家爭先恐後地掏錢結賬。


還有堆積如山的快遞包裹正準備寄出。


回到景區之後,我也幾乎隨處可以看見拎著速溶咖啡粉的遊客。

當我把這種在景區裡新的隱形“推銷手段”寫在網上,給大家一個提醒的時候,評論卻幾乎都是嘲諷之聲,什麼“沒錢你就不要出去玩啊,沒強迫已經不錯了,你心態不好啊”之類的。

行行行,那隨你們愛買不買,反正這種淘寶上一搜一大堆的不知名品牌的速溶咖啡粉,作為一個聰明的消費者,肯定是不會買的。還有,那些操心大家都不買,當地的商家會失業的人,請你放心,他們總有辦法賺你的錢,當你的消費水平提高了,他們只有一條路,就是提高商品質量,而不是變換推銷花招。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對的,反正“來都來了”,總要花點錢買點東西帶回去,買的什麼東西都無所謂,反正閉著眼睛花錢你覺得是一件正確的事,那就當我沒說。

“來都來了”,不自己主動伸頭被宰一頓,都枉為“中國遊客”啊!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劉小順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就拍照”——這15個字完美概括了中國式旅遊的精髓。如果還要再加一句的話,那就是:"回到家啥也不知道。"

雖然是諷刺,但是現實還真的差不多,跟團遊確實是這樣的,一大早出門,然後就在大巴車上睡覺。有的旅行社特別壞,為了顯得行程比較充實,為了顯得時間比較長,酒店和要遊玩的地方特地安排地比較遠,這樣就可以把很多的時間耗在路上,或者為了一個不值得看的免費景點兒特地繞路。所以在車上的時間很長,坐久了,下車尿尿唄。

有一次在四川,我們中間經過一個私人莊園,80元一個人去看大熊貓,我沒去,5分鐘以後去的人就回來了,就一隻大熊貓,還髒兮兮,無精打采的。

遊客也是不爭氣,到了景點就知道拍照,風景還沒用眼睛看就先拍,寧願欣賞照片裡的也不現場好好感受,也是醉了。

除了中國式旅遊,還有很多“中國式句型”,比如:

諷刺又現實,你服不服?


傅一聲


什麼是中國式旅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提高,人們的精神追求也越來越廣,越來越高。出門到國內國外旅遊的人日益增多,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想象,游出了一個符號“中國式旅遊”,這既是中國人自己的調侃,也引起了外國人的關注。

中國式旅遊有以下幾個特點:

1.扎堆旅遊

每逢節假日時期,全國各地凡事有點名氣的旅遊景點,人山人海,交通堵塞,高速癱瘓。我有一年五一假期去爬過北京八達嶺長城,見識了那種人擠人,挪不動腳,只見人頭不見城牆的人海長城的景觀。甚至國外那些旅遊勝地,中國的節假日期間也被中國遊客佔領,出國旅遊回來的都感慨“人真多”,然後緊跟一句“中國人真多”。這幾年中國出國旅遊的人數急劇增加,在世界上已經名列前茅,中國人扎堆旅遊的現象已經引起了外國人的不適。

2.蜻蜓點水般的淺旅遊

只求形式,不注重內容,不求深度。就像我們常自我調侃的一樣: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回來忘掉。許多人的旅遊方式就是到了景點擺個POSE,拍個照,特別是中國的旅行團基本都是這種匆匆忙忙,蜻蜓點水,“到此一遊”的旅遊模式。沒有從容、仔細地去細細品味那些美麗的風景和獨特的風土人情。

3.瘋搶購物

出國旅遊的中國人在國外瘋狂購物的情景令老外瞠目結舌,特別是國外那些奢侈品店,名品折扣購物村,都被蜂擁而至的中國人包圍。無論是中國旅行團還是自由客都免不了買買買。留下了一個“中國人土豪有錢”的印象,成為了國外小偷的重點目標,這些年常常發生國人在國外甚至集體被偷搶的事件。

4.不文明行為

中國人在物質生活大幅提高的同時,精神文明還亟待加強和提高。隨地吐痰、丟垃圾,公共交通搶座位,不遵守秩序插隊加塞,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景點隨意刻字等等平時養成的不良習慣,在旅遊時特別是出國旅遊時仍然未加以改進,造成了不良影響。當然這些不文明行為不全只是中國人獨有的,外國人也有,特別是景點刻字的現象老外不比中國人少。

我們出國在外在老外眼裡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就是中國。我在巴黎盧浮宮裡的餐廳就餐時就遇到一件事情,我們座位旁是一對白人老夫婦,衣做整潔得體,老婦人七十多歲畫著精緻的妝容,老爺子非常紳士。另一桌也是老外就完餐後直接起身走了,桌子上的餐具亂七八糟,擦嘴的紙巾也亂扔在桌上,這對老夫婦非常不快,鄙視地目光投了過去。我們吃完後桌子收拾得乾乾淨淨,老夫婦讚賞的眼光投向我們,很高興地主動問我們來自哪裡,我們說我們是中國人,老夫婦衝我們讚許的點頭。

出國在外點點滴滴中我們傳遞的都代表著中國,在物質生活水平發展的同時,願我們的精神文明也儘快提高,物質和精神文明都發展才能真正體現出我們中國的強大和五千年的文明。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改掉在國內的陋俗習慣做起。當我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都達到了高度時,我們不再是現今這種“中國式旅遊”,而是以悠閒、輕鬆、文明的方式來真正享受旅遊的樂趣。

歡迎分享交流。歡迎➕關注我,我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的國內國外旅遊諮詢。








如歌798


“中國式旅遊”這個詞很火,但總帶有標籤化和貶義的味道。在本妞看來,現在其實隨著走出國門的人越來越多,國人素質不斷提高,“中國式旅遊”不應該只停留在以前的貶義層面。


1.\t出遊裝備:從“到此一遊”遊客照到精緻寫真


以前去旅遊拍照的話,大家伸手擺個“耶”也算是潮流了,用的也是膠片相機,需要底片去沖洗成相。而這些年來,如何拍出一張“不像是遊客照的旅行照片”一類的問題越來越火。可以看到,國人對於照片的質量的要求在不斷提高。

從之前匆匆忙忙的地標景點合影到現在各種花樣姿勢優雅合照;從旅遊衝鋒衣小紅帽一大把到碎花長裙吊帶衫和各種各樣好看的搭配,遊客照的質量越來越高。國人的追求也更多的放在了器材的追求上,從手機、單反GoPro到無人機,中國式出遊拍照越來越用心。


2.\t出行方式:從走馬觀花到自由行一手搞定


以前的出行由於種種原因,跟團出遊比較方便,這也就出現了諸如旅行團扎堆,飯菜敷衍不好吃,行程匆匆忙忙等現象,也是備受詬病的地方。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本妞一般選擇自由行,手機上一堆旅行類APP,從哪裡好吃哪裡好玩民宿怎麼定到交通路線怎麼規劃什麼時候有特價機票,即使是旅行小白也能一手操辦。再加上一個翻譯軟件,那無論出國去哪配合本妞無敵的比比劃劃都可以過關,更能愉快的欣賞美景,當然也能在當地人正宗的餐廳裡大快朵頤,更不用提本妞看過的眾多攻略可以完美繞開旅行中的大坑,總之現在的旅行方便多了。


3.\t出行時間:從節假日扎堆到錯峰出行


傳統的節日總是人山人海,到哪裡都是看人並且堵車,或者是趕上旺季即使出國遊也哪裡都是中國遊客,在國人的圍繞下衝淡了異域風情的體驗。但是現在本妞和周圍的同事都會選擇湊年假,在人不多的時候獨享海灘美景。三兩個好友吹著海風喝啤酒,或者是在博物館靜靜地呆上一天,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4.\t體驗方式:觀景不是唯一的選擇


現在本妞最喜歡的是深度遊,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在不一樣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與以往的走馬觀花式的旅行團不一樣了,無論是海底深潛還是高空滑翔傘,或者是逛一逛藝術街區,都是非常棒的非凡體驗。

而且以往的“中國式”住宿不同,本妞更喜歡體驗民宿。民宿的選址都很好,更能體會當地人生活的樂趣;遇到一個性格好的房東,還能給旅行提供很多有用的小建議。訂到合適的民宿可以讓旅行體驗加倍哦!

中國式旅遊正在轉變,社會也在不斷髮展。希望大家可以用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旅行,也能擁有更多更棒的旅行體驗!


那個跳跳妞在路上


因為每年幾乎有2-3月在海外旅行,可能見多了很多中國遊客,雖然我都是自由行,但基本上可以一眼看出是不是中國遊客,一般中國遊客有如下特點:

1、看購物、不愛博物館、美術館、歷史悠久的東西!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無論是不是發達還是一般情況的國家,旅行中發現的博物館、美術館、劇院什麼,一般都是有日本語、韓國語介紹或者語音導覽,遊客🀄️看到拿著口袋導覽📖的99%的不是中國遊客;反之,只要是奢飾品專櫃或者名牌折扣店,中文導購是基本配置,排隊的必然是中國人佔絕對多數

2、中國式旅遊,很少有坐下來慢慢次、慢慢喝,發呆悠閒的旅行!基本上吃以省時間的快餐、中餐為主,咖啡館、正式餐廳中國遊客少之又少,花時間慢慢品味當地的風土人情那是萬萬不可的,關鍵是到此一遊的地點儘可能的多!

3、公眾場合中二種極端的情況,一種及其小心謹畏,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微笑平和的形象較少,東張西望、刻意守護自己的包包、如臨大敵的表情多!最最詬病的是嗓子太大,無論是次的地方、還是住的地方,一旦沒有太多公眾的視眼,立刻控制不住自己的國內行為的慣性大聲嚷嚷,而且最最容不得的是同是中國人的好心勸告

4、過於敏感,不善微笑,不注重細節!我不止一次問過當地人,你們如何判定遊客是不是中國人,或者韓國人、日本人?他們一般會說:日本人精緻、微笑,韓國人妝好、主動,中國人衣著隨意、對人介意多、幾乎不會微笑!看旅行團,一幫人人手一本旅行手冊,旅行團隊拖拉間距很少的、幾乎沒有聲音的一定是日本團;而隊形拖拉很大,領隊大聲吆喝的多數是中國團隊了!

其實旅行是一種感受: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不一樣的文化內涵、感受不一樣的地形地貌,感受沒有工作、環境造成的壓力的愜意和閒暇帶來的輕鬆愉悅


摩卡我最大


中國式旅遊,被定義為一種社會不良現象,由於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人出境旅遊越來越常見,同時,國人在外旅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被歸類為“中國式旅遊”給中國遊客貼上了不好的標籤。

主要由以下幾種表現:

扎堆出遊

每到節假日,中國遊客會大量聚集出遊,在國外眾多著名景點,均可以見到大量的中國遊客,同時,國內眾多景點也是人山人海,每到節假日,出門不是旅遊,是“找堵”,可能會堵在高速上、堵在景區附近、堵在景區裡、堵在回家路上...

注重形式

大多數中國遊客到了景點,可以借用網友的一句話“下車尿尿、上車睡覺、景點拍照,回來忘掉。”到一個景點旅遊,僅僅是拍張照片,證明“到此一遊”就算是旅遊了,而這個景點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幾乎不會了解。

瘋狂購物

還有遊客旅遊,到一個國家或地區,一頭扎進名牌店裡,大量購物,從家居用品、母嬰產品到名牌包包一應俱全。

不文明行為

隨著,大量中國遊客出國旅遊,也衍生出許多的不文明行為,比如在古建築上隨意刻畫、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譁、隨意攀爬古文物、甚至破壞公共環境的綠化植被等等。

以上等行為,被定義為“中國式旅遊”,希望大家,在生活水平不多提高的同時,提升自身素質,在國內,你不僅代表你自身,還代表你的家庭,而出了國,你代表的不僅是你的家庭,更是你的國家,希望大家,文明出行,開心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