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天天讀”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故事不長我講給你聽……

知青故事:“天天讀”

我們這批知青,是1969年初來兵團的,是連隊的第一批知青,多數是老三屆的高初中學生。到兵團的頭兩年,文化大革命的勢頭正旺,強調突出政治。而政治學習,是貫徹落實政治思想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除了吃飯睡覺外的第一等大事。學毛選、學老三篇、學毛主席語錄、學兩報一刊的政論文章,是每天必須的、一塵不變的、雷打不動的。因為我們是最早的一批知青,所以,這一段政治學習的前前後後,整個過程是親歷者。我想,當年那些荒謬也好,極端也罷,如今回想起來十分可笑的事情,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都會感慨不已,思索深深。

每天,政治學習,武裝頭腦,從唱歌開始。哨音響過,全連集合在食堂前,以排為單位,首先唱毛主席語錄歌,哪個排聲音洪亮,先唱完,哪個排先打飯。夏天還好,到了冬天,北風刺骨,凍得人們得得索索,都想在外面少凍會兒,巴不得快些打飯。所以,各排都使出吃奶的力氣,拼命吼唱,力爭第一。我們畜牧排二十多名戰士,尤其是大車班十幾名壯小夥子,唱起歌來,底氣十足,聲音嘹亮,乾脆利索,往往是第一個打飯。其它排並不服氣,但幾乎每次都搞不過畜牧排,這讓大家百思不解,到底是何原因,讓畜牧排常拿第一先打飯?其實,我們畜牧排唱的語錄歌,都是精心挑選的,既朗朗上口,又短小精悍,且氣勢宏大。“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首語錄歌,就屬絕佳。不信您再唱唱?

每天晚上的政治學習,雷打不動。我們畜牧排工作特殊,放牛的、放羊的、牧馬的、餵雞的、鍘草的、出圈的、勞作面廣,人員分散。像大車班,經常出車,早出晚歸,有時甚至夜不歸宿,所以很難固定政治學習時間。其他的人員,晚上可以集中學習。這部分人員一部分住在連部那邊,一部分住在距離連隊大院一里地的東面,這東面,有個大場面,有牲口大棚圈。晚上學習,都集中到東邊大棚圈去學習。為什麼大老遠的到東面去學習呢?這是因為東邊牲口棚圈著上百頭大生靈,離不開人監管。所以,這裡長住著近七八個男戰士照看這些生靈。再是,這邊房間大,能容納下二十多人集中學習。內蒙的夏天,黑晝溫差大,太陽落山,溫度就落下來了,在偌大的場面上讀報學習,微風習習,雖有蚊蟲叮咬,也還算享受。到了冬天,只能在屋子裡學習了。牲口棚前面有一排房子,隔著料庫房的一間,有盤大炕,住著蘭峰、孫學文等幾個人,白天女戰士用大鍋煮飼料黃豆,喂母畜幼崽,把大炕燒的熱熱的,晚上學習,男女擠坐在一盤炕上,外面北風呼嘯,天寒地凍,有時還下著鵝毛大雪,凜冽的寒風把樹梢都颳得吱吱響。這時候,坐在炕上,暖暖和和,也真是難得的享受。所以很多時候,尤其是寒冷的冬夜,學習完了,女子們還不願回宿舍,貪圖的是那盤熱炕,那一屋子的溫暖,宿舍裡冷清啊。

每天晚上吃完飯,除了大車班,大家都到東邊畜牧排來政治學習,天天讀。那盤大炕,多數時間被女子們擠佔,七八名女子擠在炕上,嘰嘰喳喳。男戰士還要給牲口添草上料,幹完活兒才能學習。調皮的小子,死皮賴臉地要和女女們擠上炕去。你推我擠,嘻嘻哈哈,很是熱鬧。畜牧排的工作有些特殊,男女常在一起勞作,接觸的機會多些,放羊的是一男一女,廣闊的草灘上,曠無人煙,兩個年輕人出雙入對,遇到困難,那一定是互相幫助,也不可能一天到晚不接觸,不說話。廣闊的草原,藍天白雲,雪白的羊群,揮著鞭兒,哼著歌兒,浪漫的環境,尤其是在勞作中,給年輕人創造了愛戀的機會。所以,我們畜牧排,較早就有人偷偷地搞對象了,只是外人大多不知,畜牧排內部的人也替他們密而不宣。要是讓連領導知道了,那可不得了,頭幾年知青是不準談戀愛的。違反了紀律,輕則寫檢討,全連大會點名批評。重則給處分。曾經有一女知青,與華農職工戀愛懷孕,已經七個月的孩子,強令做掉,差點要了這位女知青的命。

開始,大家還正兒八經的學習,因為有嚴格的紀律,誰也不敢造次。讀毛主席語錄,學老三篇,學兩報一刊社論,學有關大批判的文章-------- 連裡規定每天政治學習一個半小時,農閒時上午半天,甚至整天學習。我們畜牧排,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一天閒著,所以政治學習,只能晚上進行。開始能學個把鐘頭,慢慢地時間越來越短,嚴肅的政治學習,為什麼不能堅持下去? 不學習,在幹什麼?

勞累一天,放牛的、放馬的、放羊的,大家白天各幹一攤兒,趕著牛羊漫草灘的跑牧,根本湊不到一起。晚上湊在一起,男男女女,免不了說笑。畜牧排有幾位復員軍人,副排長鬍同喜,山西人。這人特別愛熱鬧,一天到晚嘻嘻哈哈,也沒有什麼架子,不像有的領導,成天繃著臉教訓人。在當年,兵團的復員軍人,地位僅次於現役軍人,他們大多擔任排班長,因為是復原軍人,有些資格,所以在連隊不像我們知青那樣處於低層。具體管教知青,他們有實際權力。由於王排長家屬在連隊,經常晚上由胡副排長帶領組織學習,胡副排長本是愛熱鬧之人,時間長了,他自己就忍不住,說個俏皮話,開個玩笑,大家乘勢嘻嘻哈哈起來,嚴肅的學習氣氛,蕩然無存,剩下的當然就是說笑了。

放牧班長楊樹和,也是位復員軍人,河北人,家屬也在連隊。這人和善隨和,對知青不錯。據說他的先輩,是民間說書藝人,從小耳濡目染,楊班長一肚子的故事,講起故事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十分精彩。這天天讀,慢慢地只是走了形式,變了味兒,讀幾條語錄,就有人催促,班長快講故事吧!在那個年代,除了學毛選,社論等,再無其它可學可看,聽故事,倒是很簡單且享受的事情了。楊班長推脫不講,畢竟他是黨員班長,政治學習,怎麼能成故事會呢?這時候,愛紅火熱鬧的胡副排長開口了;“屌,怕甚呢,講!”領導鬆了口,還怕甚呢? 講故事的楊班長就站在地中間,大家擠坐在熱炕上的,站在地下的,個個支楞起耳朵,靜聽故事啦。楊班長開口一聲;“話說------” 拖腔拉調,並不急著往下講,急得女子們一個勁兒的催著往下講,楊班長不急不慌,人家這叫“吊胃口”,把氣氛情緒調動起來,才講的來勁兒,聽得過癮,這是說書人的技巧。楊班長講起故事了,那是頭頭是道,,聲情並茂,悠揚頓挫,煞是吸引人;楊家將,岳飛,水滸-------- 每晚一段,緊要處來個且聽下回分解------------ 惹得住在連部那邊的女子們,吃完飯早早就過來等著聽故事。楊班長更絕的,特別的會講妖魔鬼怪故事,講到驚恐之處,令人毛骨悚然,連我們這些男子漢,也不由得多往門邊瞅瞅,似乎真有鬼怪來了。

冬天,河套地很冷,屋外寒風呼嘯,風吹的樹梢響起聲聲唿哨,空曠的原野,漆黑的寒夜,北國的寒冬夜,本來就令人畏懼。女子們膽小,卻愛聽妖魔鬼怪的故事,講到驚恐之處,不知哪個搗蛋鬼叫一聲“啊呀,鬼來了”女女們嚇的尖叫,擠作一團。女宿舍在連部那邊,總得回宿舍睡覺啊,外邊寒風呼嘯,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有人嚇唬“外邊有鬼,”女女們嚇得不敢出門。好嘛,你看吧,胡副排長,楊班長的身邊,拉胳膊,拽衣袖,,拉拉扯扯,圍拽著一幫女子,緊著往宿舍趕,後邊男的喊“快跑啊,後邊有鬼攆”,這邊的女子們嚇得直叫,那邊順風傳來哈哈大笑聲。這不,嚴肅的政治學習會,整個兒成了故事會。好在,畜牧排的人嘴嚴心齊,外人並不知曉。幾十年後,當年畜牧排的戰友相聚在一起,憶起當年的政治學習事,那有趣的情景,歷歷在目,也讓人感慨多多。

畜牧排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有時候,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

畜牧排也養豬,有一年冬天特別冷,一頭老公豬年老體弱晚上給凍死了,這傢伙兒足足有三百多斤。王排長向連裡彙報,說是得病死了,不能吃,埋了算了。連裡批准埋掉。實際上並沒有埋掉,而是偷偷地拉到東邊畜牧排,藏在場面的乾草垛裡,準備晚上一鍋燉,狠磋一頓。正是十冬臘月,天寒地凍,這樣的天氣,人們貓在屋裡,沒有人會到畜牧排這邊來。只有畜牧排的人,悄悄地相互告知,晚上有肉吃。冬天天黑得早,剛一擦黑,人就到了。幾個女子把煮料豆的大鍋,燒了一大鍋滾開的熱水,大老劉和大車班幾個身強力壯的漢子,把這頭老公豬抬放在灶臺上,嘴對著豬後腿割開的孔,輪流著猛吹氣,臉憋得像紫茄子。把個豬吹的鼓鼓囔囔,就像黃河裡的皮筏子。水開了,有人用瓢不停地往老公豬身上澆開水,乘熱刮毛。屋子裡熱氣蒸騰,這隻老公豬本來就臊氣,這麼一倒騰,滿屋子的臊氣嗆得人只想嘔,幾位女子實在受不了,躲到門口透透氣,再去燒火,再難受也要堅持,為了吃肉啊。

開膛放血,唏哩呼嚕好忙活,這碩大的老公豬,被大卸八塊兒,連骨頭帶肉,滿滿地造了一大鍋。要知道,這煮料的鍋,是一口深近一米,直徑約兩米的特號大鍋。添柴加火,開煮嘍!有肉吃,畢竟是大家都高興的事,沒有閒人,燒火的、摟柴的,看鍋煮肉的,都在歡聲笑語中忙活。也沒什麼調料,喂牲口的鹽,大把的放就是了。有心急的,忍不住湊近肉鍋,看肉聞味兒。那漂浮的髒沫兒,去了一瓢又一瓢,足足有一大水桶。一個時辰過後,鍋裡飄出味道來,奇怪的是,這味道並不是大家想聞的肉香,而是一股股的騷氣味兒。你想吧,這是一頭十幾年的老公豬,皮糙肉粗,早已不是“小鮮肉”了,難怪一股股騷味兒襲來。煮了兩三個小時,肉還是咬不動,有的人已經困得熬不住,惓曲在炕上昏睡打盹兒。無奈,這一鍋老豬肉大火煮了這麼長時間,炕熱的燙屁股,哪能睡著?只能在炕上翻來覆去地烙餅了。再困也得等,肉能不吃?

已經是後半夜了,熱鬧的聲音沒有了,只有煮肉的鍋咕嘟咕嘟的響著-------

“吃肉啦”一聲吆喝,呼啦一下子,人都醒了。肉勉強可以啃了,但談不上爛糊。再也打熬不住,饞的等不及了,趕快開吃。肉盛了幾洗臉盆,熱氣騰騰,不知哪個饞鬼,顧不得燙手,撈起一根肉骨頭,手把肉,吹著氣,忙不迭的地啃起來。什麼調料沒有,只放了些鹹鹽,白不吃連的。早顧不上那些了,人人手裡拿著肉,誰也顧不上說話,只聽滿屋子吭哧吭哧聲,沒的說,“味道好極了”。排長等幾位老職工也不顧吃相,大口大口地啃。他們都帶著家屬,都有好幾個孩子,熬到深更半夜,為的是吃到口肉,更想給正在發育期,急需營養的孩子們也吃上口肉。我們這些知青,經過幾年磨練,也頗懂些人情事理了。女子們張羅著給幾位老職工挑好些的肉骨,讓他們帶回家,給家人也解解饞。畢竟那年頭,人們整天清湯寡水,肚子裡實在是缺油水。

五十年過去了,但往事歷歷。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切講突出政治,講階級鬥爭,那是強制性的、左的思想政治灌輸。因而,當年發生的許多事情,如今想來確實是荒唐可笑,但畢竟是事實。如今的社會,人們的思想解放,尤其是青年人,思想活躍,講究自我,追求時尚,欣賞西方事物。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極自覺的吸收新事物,機不離手,除非是閉眼睡覺。君不見,無論你在哪裡,看到的是;人手一部手機,搜啊、看啊、聊啊。那千奇百怪,光怪離奇,危言聳聽的網上來風,搞得人一腦子漿糊,欲罷不能,也分不清個真的假的、正確的、錯誤的,昏昏然,一天到晚。因此導致人們的思想混亂。尤其是年輕人(這在網上看得十分清楚),因為缺乏正確的思想引導,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極易迷失政治方向,對正確的事物產生疑惑而誤入歧途,這是令人擔憂的。

二O一八年十一月十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