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背城借一:以必死的決心做最後的奮鬥

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背城借一:以必死的決心做最後的奮鬥

公元前589年,晉、魯、衛三國聯軍,與齊軍在安地(今山東濟南西北)發生大戰。齊頃公輕敵冒進,受到晉軍的頑強身抵抗,齊軍被追潰退,陣勢大亂。

晉司馬韓厥認出了齊君的戰車,立即緊追不放,終於在華泉地帶追上了齊頃公。齊頃公的車右(車上侍衛的力士)逢(páng)醜父急中生智:自己冒稱齊頃公,讓頃公假裝成侍從下車去取水。頃公就趁機逃走了。

為了避免全軍覆沒,齊頃公回到軍中後,馬上整理殘兵,帶領他們向東撤退。晉軍主帥郤(xì)克率領三軍乘勝追擊,深入齊境,一直打到丘輿(今山東益都西南)和馬陘(xíng)(今山東淄博東南)。

齊頃公知道己方已經沒有任何軍力可以更三國的軍隊抗衡了,於是就派大臣國佐去見榔克,請求停戰講和。

國佐來到晉軍營中,向郤克轉述齊頃公求和的意願:願意獻上玉甗(古代一種炊具;瓶,音yǎn演)、玉磬等國寶,同時歸還曾侵佔的魯國、衛國的土地,與三國講和。

郤克沒有馬上給出答覆,他回想起了三年前的一樁舊事:當時郤克奉命出使到齊國,齊頃公在正殿接見他。郤克的左腳有點跛,所以當他一瘸一拐地登上殿階時,忽聽帷幕後面傳來了一陣嘲諷的笑聲。

郤克朝裡一望,只見穿著華貴服飾的中年婦人,正指著他的腳,跟身邊的宮女們竊竊笑談。郤克氣得他臉色發青,但並不能做出什麼不雅的舉動。退殿後,他打聽到那個嘲笑她的婦人便是齊頃公的母親蕭同叔子,發誓要報這一笑之仇。

郤克當即對國佐說:“你們要求和必須要同意兩個條件:一是把孝同叔子送來當人質;二是把齊國的農田統統改成東西走向。”他想這樣一來不但出了當年被嘲笑的氣,而且齊國今後若有任何反抗的舉措,他們便可以很容易的長驅東進,直攻齊國大門。

這樣喪權辱國的條件,國佐當然不會接受。他義正辭嚴地回答說:“貴國如果願意平等相待,重續舊好,這是寡君莫大的榮幸;如果一定要我們屈膝投降,那麼鄙國將決心收集餘部,背城借一,同貴軍血戰到底!”

國佐這種不亢不卑的態度,使郤克感到難以對付,只好讓國佐暫時退下。然後馬上派人請來魯、衛兩國的主將季孫行父和孫良夫共同商量對策。

季孫行父和孫良夫都勸郤克道:“安地一戰,齊國傷亡慘重,元帥已經洗雪了從前的恥辱。冤家宜解不宜結,現在齊國已經願意獻上國室,同時歸還侵佔我們兩國的土地,說明已經認罪服輸。元帥還是就此同意和解吧!”

郤克覺得他們說的有理,就派人把國佐請來,同意停戰講和。和約締結以後,晉、魯、衛三國隨即撤軍齊國終於轉危為安。

背城借一:背城表示已經沒有後退的餘地;借一意為‘借一戰以求倖存’;以必死的決心做最後的奮鬥。

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背城借一:以必死的決心做最後的奮鬥
每天一個成語知識小課堂——背城借一:以必死的決心做最後的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