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萬種的李師師能迷倒宋徽宗,為何卻迷不倒水滸版的燕青?

kurenai


要是說燕青喜歡的是男人,肯定會被人噴。但就小說裡提供的線索,這個說法並不算離譜。

我們知道,盧俊義和燕青之間,是以“父子”相稱的,電視劇版《水滸傳》為了淡化盧俊義和燕青之間的關係,把盧俊義的年齡弄大了幾十歲。但實際上,盧俊義和燕青的年齡差別,只有9歲。

我們知道,燕青和盧俊義之間名義的關係是:主僕。

(盧俊義被迫顯老)

但這個說法並不精確,實際上,燕青的身份更接近於“孌童”。這在明朝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比如明朝有一個叫張岱的,寫了一首詩,是這麼說的: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

也就在這些有錢人眼裡,孌童和裝修房子,吃好吃的……這些事情差不多。當然,張岱還有一些其他技能,在此不綴。

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裡說:

“有書生嬖一孌童,相愛如夫婦。”

主要證據有2個:

1. 燕青的紋身。

梁山好漢如果紋身,基本上紋的都是龍、老虎之類兇狠的東西。比如史進,就直接叫”九紋龍“,背上紋了9條龍;而扈三娘直接紋了一條龍上去。燕青背上的紋身,就有意思多了,紋的是風景畫。

而且是盧俊義花重金找匠人專門給燕青刻的。

2. 燕青的技能

作為盧俊義的僕從,什麼是僕從?比如鬼臉兒杜興是撲天雕李應僕人,他要給李應當管家。換句話說,僕人一般都是工具性的,但燕青的技能,卻是休閒性的:

不則一身好花繡,更兼吹的、彈的、唱的、舞的、 拆白道字、頂真續麻,無有不能,無有不會。亦是說的諸路鄉談,省的諸行百藝的 市語。更且一身本事,無人比的:——《水滸傳》第六十一回。

所以連燕青的讚詞都是”風月從中第一名“。盧俊義總不至於自己不近女色,專門養一個僕人嫖妓吧?

那燕青幹嘛用的?

這樣一來,我們再看燕青第一次出場,盧俊義的反應:

當時盧俊義召集家丁開會,所有人都來了,連管家都到了,燕青沒來。有恃無恐啊!畢竟盧俊義除了不罵老婆,也就不罵燕青了。

然後盧俊義說:

怎生不見我那一個人?

這話單獨說,好像是少了個人似的。

但如果我們翻看《紅樓夢》賈寶玉初見林黛玉時說的: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比比吧。在古代孌童真不叫事。


酒騎風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的青樓歌妓,她不僅有傾國傾城的美貌,還多才多藝精通琴棋書畫,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

宋徽宗不僅是皇帝,還是個文藝男青年,喜歡上李師師這樣的才女很正常。何況他身邊的妃子們雖多,他見慣了她們恭順的服從,諂媚的爭寵,哪裡及得上李師師這樣能對他不卑不亢、兼且風流多情的人物。而且李師師這樣的人物並不屬於他一個人,她還有很多傾慕者,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與她相會能讓宋徽宗找到一種偷情的樂趣。所以,宋徽宗迷戀李師師是很正常的。

燕青為什麼沒有被李師師迷倒呢,原因不外於以下兩點:

<strong>一、燕青本就是風流浪子,見慣了風月之人。

風流浪子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燕青不僅長的帥,而且諸多才藝,文武雙全,遍體花繡,《水滸傳》裡這樣描述浪子燕青:“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誇能。益州古調,唱出繞樑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

浪子本是見慣了風月之人,李師師這樣的人物雖然出眾,但她的諸般才藝對浪子燕青來說卻也尋常,她會的他也都會。反倒是燕青這樣的人物對李師師來說是很難遇到的,與她平日多見的文人雅士不同,他不僅長得好看還才藝俱佳,第一次見面就用一曲笛音征服了李師師的芳心。

二、燕青接近李師師是為了完成任務,不能感情用事。

朝廷第一次招安梁山雖然沒有接受,反倒將他們打的大敗而歸,但也因此得罪了高俅,想要打通關節將他們的情況告知天子並不容易。還是燕青提議走李師師這條門路,他接近李師師並不是仰慕她的美貌才情,而是為了完成任務。

李師師被燕青迷住了,要說燕青對李師師這樣的美女一點不動心也是不可能的,可惜他們相遇在了錯誤的時間。

成大事者不能耽於美色,燕青在大節上還是很理智的,他沒有感情用事,而是向李師師提議兩人結為姐弟,定下了姐弟名義,既能約束彼此,又能利用李師師心裡對他的這點曖昧之情幫他們的忙,最後圓滿完成了招安的任務。

歷史上的李師師在宋朝南渡後就下落不明瞭,關於她的結局有很多傳說,有人說她捐出家資助宋軍抗金,自己在慈雲觀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說她被金軍掠走,為免受辱自盡而死,也有人說她隨便嫁了個商人為妾。

我更喜歡電視劇改編的那個結局,她與燕青一起遠走高飛了,從此逍遙于山水之間。


瘋小鳥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燕青根本不敢和李師師有什麼瓜葛,因為李師師是皇帝的女人。

當時宋江派燕青打通和李師師的關係,因為李師師是宋徽宗的秘密情人,這樣可以越過高俅這些人直接和皇帝聯繫。

在和李師師交往期間,李師師看上了風流倜儻的燕青。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燕青本來就是英俊少年,而且多才多藝,吹彈唱舞、各路鄉談、諸行百藝全部精通。

這種人全國都難找,難怪李師師喜歡。

書中寫道李師師調戲燕青,相當色情:數杯之後,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紋繡,願求一觀,如何?”燕青笑道:“小 人賤體,雖有些花繡,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 那裡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的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 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燕青慌忙穿了衣裳。李師師再與燕青把盞,又 把言語來調他。燕青恐怕他動手動腳,難以迴避,心生一計。

看看,如果燕青有心,當晚估計就是李師師做成好事了。

但是,李師師是宋徽宗的情人,如果宋徽宗直到李師師和梁山的人物有姦情,必然大怒,甚至拒絕招安。

這樣一來,燕青為了一時快樂,就壞了整個團體的大事,上萬人的身家性命可能都完了。

這種情況下,燕青只能千方百計拒絕李師師。

書中寫道:燕青恐怕他動手動腳,難以迴避,心生一計,便動問道:“娘子今 年貴庚多少?”李師師答道:“師師今年二十有七。”燕青說道:“小人今年二十 有五,卻小兩年。娘子既然錯愛,願拜為姊姊!”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 拜了八拜。這八拜是拜住那婦人一點邪心,中間裡好乾大事。若是第二個,在酒色 之中的,也把大事壞了。因此上單顯燕青心如鐵石,端的是好男子。當時燕青又請 李媽媽來,也拜了,拜做乾孃。

說白了,燕青是做大事的人。

不過話說回來,燕青似乎從始至終都沒有對李師師動過一點心,讓人非常狐疑。

要知道,當年同性戀可是很多的,也許燕青就是。。


薩沙


浪子燕青本是盧俊義收養的僕人,雖然盧員外地位顯赫、身份高貴,但是下層民眾代表的燕青自是覺得配不上皇上(宋徽宗)恩寵的李師師。不過李師師則對燕青一見鍾情,幾番交往,便更覺得燕青是自己的知己,其實我覺得二人互為知己,你彈我唱甚是投機。只不過燕青由於身負宋江的招安使命,便顧不得兒女私情。征討方臘前,二人互訴情愫,李師師對燕青說蕭就是我、我就是蕭(大致意思),燕青則說:姐姐,我會把蕭一直放在我身上,倘若活著回來,定回來看望姐姐。就能看得出燕青也是對李師師有情義的。征討方臘凱旋,燕青說服盧員外不成,自己離開了。與李師師如約相見,一隻眼被劃了一刀,李師師甚是憐惜。後燕青不辭而別,李師師乘船追上,二人互訴衷腸,飄蕩江湖,自在自在!


段家二哥


對這個問題,你不妨從下面幾個角度去分析:

1、行為自由度。身為皇帝宋徽宗趙佶其行為的自由度在很多方面其實不如常人,來自各個層面的規則和制度,都約束了皇帝不能隨意離開皇城、不能隨意出行,否則有失皇家體面、有失天子體面,威脅到皇家甚至王朝的權威和尊嚴,何況還會給皇帝本人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說不定哪個角落裡躲藏著一個對皇帝不滿,試圖刺殺皇帝的刺客呢?而《水滸傳》裡,宋江就是利用了李師師和宋徽宗的關係,躲藏在李師師家裡,接近了宋徽宗,如果是一個刺客呢?所以就有一批馬屁臣子替宋徽宗挖了一條秘密的地道通往皇城之外李師師家裡。可是燕青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是一個江湖中人,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幾乎不受任何約束。對一個妓女來說,尤其對高級妓女來說,賺錢其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容易賺到錢,但是一個可以隨意出入江湖、縱橫四海的江湖中人,實在是很具魅力的,說不定李師師還寄希望燕青有朝一日帶著自己漫遊天下呢,那個時代,中國女人單獨遠行,可謂困難重重,而對皇帝這個希望是不存在的,所以皇帝不如浪子燕青。

2、人格魅力。按照小說上描寫,李師師頗具才藝,棋琴書畫都能來一點,這是宋徽宗會看上她的重要原因之一,兩個人多少能夠談得來,但是若說引為知音,恐怕是宋徽宗一廂情願,李師師的才藝很可能來自其妓女職業的訓練,即便是從小家教培養,但其才藝方面的造詣和厚度,是遠不能和宋徽宗相提並論的,所以宋徽宗對李師師若說有一定的魅力,才藝是其中一大原因,起碼讓宋徽宗在李師師眼中,可以媲美一大波文人騷客嫖客。而皇帝的權威,毫無疑問讓李師師在京城嫖客眼中極具力量感,再也沒人敢輕易騷擾她。這應該是宋徽宗在李師師心目中的主要魅力。燕青不是給文人,不擅長琴棋書畫,但他有點吹拉彈唱的技藝,這其實和李師師的琴棋書畫才藝頗有點互補的意味,畢竟李師師並非真正的文人,她玩琴棋書畫,僅限於玩的層面,不大會如文人那樣會對琴棋書畫著迷,所以燕青的吹拉彈唱技藝具有新鮮感,填補了她才藝方面的某種空缺,反而更具魅力。其次,燕青的個性和江湖人作風,令其一言一行都顯得機敏果斷、聰明伶俐、思維活躍而開闊,不乏一點壞孩子的性子,內心卻極具俠士風範,且武功高強,這份魅力,宋徽宗恐怕遠遠不如。所以,皇帝也不如浪子燕青。

3、精神壓力。作為一個妓女,一個高級的頗具才藝的妓女,李師師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察言觀色、洞悉人情世故,皇帝跑到皇城外,且還是和一個妓女幽會,毫無疑問,無論皇帝身邊的人,比如那些隨侍的底層僕人,還是大內的各級靠著皇帝生存的臣子,乃至整個皇家、內閣大臣方面,甚至整個北宋社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緊盯著,事實上宋徽宗幽會李師師,確實並非只有他們倆知情,除了一大批隨侍臣子策劃安排貼身護衛而知情外,這些臣子背後各有關係戶,多少總會有些風聞,甚至有的關係戶可能對宋徽宗一言一行都掌握的清清楚楚的。我的意思是,李師師若非一個高度通曉人情世故的擅長玩弄關係學的上層社會交際大師,她很難和宋徽宗保持較為長期的幽會關係,還很難在這層關係發展過程中,確保自身安全——這個關係,顯然對李師師壓力山大,從小說以及各種資料來分析,李師師並非一個貪戀權勢的女人,所以無意通過皇帝這層關係謀取什麼特別的權勢,在那個時代社會里,一個妓女也很難利用皇帝這個關係謀取太過分的權勢利益,反而各種潛伏的危機可謂重重疊疊。而和燕青相交,則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壓力,更談不上有多少危機,尤其是如果和燕青深交,燕青隨時可以帶她離開京城,浪跡天下,李師師和燕青在一起,只有輕鬆的歡快和自由,沒有多少壓力。如此在李師師心目中,皇帝當然不如浪子燕青。

4、從以上三個層面來分析,我們知道在李師師心目中,宋徽宗其實是不如浪子燕青的,但你要明白,燕青的這份人格優勢,其實正是源於他是一個不甘於受到羈絆、不願意受到束縛的個性所致,僅憑吹拉彈唱、武功高強的江湖人內質和身份,對於李師師這樣的京城名牌妓女,還達不到“致命”威脅——浪子燕青之所以“江湖人稱浪子燕青”,就是因為他絕不會像宋徽宗那樣,長期留戀一個女人,在《水滸傳》裡,他也是少有的在征討方臘之後,果斷離開,隱居江湖的一個好漢。可以說,按照正常邏輯分析,沒有人可以約束住浪子燕青,沒有人可以長期羈絆住他,無論李師師魅力有多強,燕青都不可能長期留在她身邊,或者帶著她漂泊四方。浪子燕青不是春秋末期的范蠡,范蠡攜西施漫遊五湖的故事,若強行按在浪子燕青身上,就不符合燕青的人設,范蠡總的來說是一個文人、政客,而燕青是一個江湖客、武林人士。

不是說李師師迷不倒燕青,而是浪子燕青最終不可能屬於任何一個人。


久卓子60


美人是人人都喜歡的,除非不食人間煙火。古詩《陌上桑》首段對眾態的描繪,近代小說《紅日》對烽火中女兵出現時的場景,連過年農宗炕頭都貼著四大美女的年畫。

可是喜歡不一定就能靈與肉的結合。皇帝屬九五至尊,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他相中的人沒人不從;燕青是帶著使命來的,有重任在身,再說也不會為沒有感情的女人而“浪費”時光;說遠一點,若是平民百姓,也絕不會去白日做夢,得了也養不了、養不住。不知燕青有沒有這種想法?


楷書13


這個問題要從兩人的出身,性格和所處的環境分析。

首先宋徽宗是一國之君,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放眼望去,一個國家他最大。他就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有相應的法律要遵守。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娶妻納妾那都不是以自己得喜好為意志力的,要考慮勢力,權衡利弊,還要符合禮。娶過來的女子基本是詩書禮儀都精通,完美無瑕但有循規蹈矩。就連行房的時間都有太監記錄,宛如一個程序。

但是宋徽宗是一個浪漫的人,作為皇帝他很不合格。可是作為一個雅客,他是個中高手。這就好比一個活潑好動,充滿趣味的人整天面對著程序化的一群人,心理上是欠缺的。

李師師也是才藝雙全,同時貌美冠汴京。但是作為一個皇帝,貌美的見的多了去了。貌美只是附加值,並不是能鎖住他的條件。這裡面李師師的出身作用就顯示出來了,她出身青樓。雖然說是頂級得青樓女子賣藝不賣身,但那只是買家層次達不到。到了宋徽宗這裡,李師師脫衣服估計比誰都快。

既然李師師出身青樓,那她所學必然和取悅男人有關。晚上彈一曲靡靡之音,唱一段豔詞。再施展一點床上之術,配合絕色美貌。宋徽宗這個在程序化的女人裡打滾的男人不被她迷住才怪,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於宮裡那些程序化的美人,野性而主動的李師師立馬勝出。

和宋徽宗久居深宮不同,燕青是一個浪子,而且燕青此人心思細膩靈巧,一身團練似的白肉,上面一副搶戲的紋身。放在現在就是那種傳說中痞帥痞帥,還能力超群的男人。燕青浪跡世間,憑藉他的機巧,人間什麼事沒看到過。李師師雖然豔絕汴梁,但是燕青見過的美女想必也不是。還有一個點,那就是燕青明白宋江的目的,他知道宋江要幹嘛。這也是宋江帶燕青的原因,這個人關鍵時刻知道幹關鍵事。

女生很奇怪,李師師對燕青有了想法,這燕青要是不和她發生關係,兩人的關係還在。這要是一發生關係,燕青再去求李師師引薦宋徽宗。這對李師師來說,太殘忍。保不齊李師師一個翻臉不認人,這宋江的計劃就完了。

所以宋徽宗被李師師迷住,那是他見的少。燕青無動於衷,是因為他看的透。


灰色手術刀



宋律師法說水滸


這是小說設計的需要。也從側面反映宋徽宗的荒庸無能。一個沉溺花鳥魚蟲和女人的皇帝,給國家和百姓只會帶來災難和滅亡。燕青,乃一平民百姓,他並不是沒被美人打動,而是不敢有所動。他鬥得過皇帝的勢力嗎?


苦蟬5


君子不分低微,

色是穿心箭,貪字血淺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