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

Liona·Lh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很深的體會。

因為我算是一個財務意識、財商能力比較突出的人,從小就會對自己的零花錢進行有計劃的支配,參加工作後到現在20年的時間,一直堅持強制儲蓄、理財規劃,相對合理的進行財務支出的決策,所以,這些年來,家庭的財務狀況一直處於比較安全、穩健的狀態,即便是我辭職做全職爸爸,也不用擔心出現什麼大的財務危機。

因為我自己的這種意識,所以,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們進行財商方面的訓練。

大女兒剛學會走路,也就1歲多的時候,喜歡去小區的小賣部坐搖搖車玩,一元一次投幣的那種孩子坐在裡面搖搖晃晃放著音樂的玩具,最剛開始奶奶帶著的時候,會經不住孩子的央求和哭鬧,花好幾元錢讓孩子坐個夠。

後來,我帶孩子去的時候,調整了策略,我告訴女兒,每天最多玩一次,投一個硬幣,再多就沒有了,需要第二天才能玩。通過這種方式,首先訓練孩子的剋制力和忍耐力,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當孩子再去玩的時候,我會給孩子一個硬幣,或者一元錢紙幣,讓孩子去找小賣部的老闆換硬幣,讓孩子開始有最初步的認知,我會告訴她,這是錢,可以坐搖搖車,也可以買酸奶喝,如果沒有錢,就沒辦法坐搖搖車喝酸奶了,在她幼小的腦袋裡面播下金錢概念的種子。

等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2歲左右了,我們帶她去超市,會告訴她商品的價碼,順帶進行數字的認知,再逐步過渡到讓她將物品遞給售貨員結賬,付錢,找零,通過這樣的體驗,讓孩子知道我們的食品、生活用品、玩具,是要用錢換來的。

到孩子3歲多4歲的時候,孩子自己有了更多消費的需求,我開始固定給孩子零花錢了,從最初的每個月10元,到20元,到現在女兒上六年級了,標準提升到每個月50元,用於孩子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給朋友們買禮物,選購自己喜歡的小飾品等等。

早期的時候,孩子會看上特別喜歡的東西,一下把零花錢花光了,再看到有想要買的東西的時候,就很犯愁,這種時候,她會嘗試跟我溝通借錢,絕大多數情況下,我會拒絕她的要求,我會告訴她,任何時候要量力而行,如果現在沒錢了,那就等下個月的零花錢發了之後再買,孩子或央求我,能不能提前發下個月的零花錢啊?我說不行,我們去上班,也都是先工作後發工資的,從來沒有誰是還沒幹活就發工資的。

讓孩子體驗到得不到的感覺,延遲滿足,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訓練。

當然,偶爾我也會滿足一下孩子借錢的要求,前提是孩子差的錢不多,而且想要買的物品對孩子是有幫助的。

這樣的情況經歷多了幾次之後,孩子自己開始有意識的省錢了,看到喜歡的物品,會先掂量一下自己的錢夠不夠花,願意掏多少錢。這種時候,如果我們在場,會給孩子建議,去跟老闆砍砍價?😆就這樣,孩子慢慢的有了砍價的膽量和習慣,雖然每次砍的不多,但是看著小丫頭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就知道小姑娘的自信心又增強了不少。

不過,有那麼一年多的時間,孩子開始變得有點摳摳索索的,買的小物件的質量較差,甚至路邊攤買廉價的零食。我們意識到小姑娘是在刻意的省錢,那個時候,我和她媽媽則開始想辦法引導孩子進行合理的消費,適度的鼓勵她花錢,同時,我們會給她做不同價格的同類物品的品質對比,讓她意識到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概念,慢慢的糾正孩子的消費觀念,到現在基本上不用擔心孩子會去買路邊貨了、吃垃圾食品的問題了。

現在女兒每個月的零花錢雖然不算多,50元一個月,但是她已經能夠做到自己解決自己的購物需求,不再向我們伸手,更重要的是小姑娘這麼多年下來,已經存了2000多元的私房錢了。😆

對於女兒的私房錢,我在她9歲的時候,開始給她建議,幫她開一個銀行賬戶存進去,還能夠有利息的收入,不過當時女兒特別反對,也不願意跟我說明理由,所以這個事情磨了很久,直到有一次聊天的時候,女兒才表達出她的心聲,原來,她擔心她的錢存到銀行以後就不見了。😂

這個小財迷......😆

我當時就做了幾個事情,來打消孩子的顧慮。

第一件事,我給孩子講解了銀行的運作機制,信貸的概念和利息的概念,讓孩子知道了,錢,原來是可以生錢的。

第二件事,帶孩子去銀行的取款機體驗了存款和取款的經歷,讓她知道,錢存進去之後,是可以取出來用的。

第三件事,為了鼓勵小財迷養成儲蓄的習慣,我承諾每年她的存款除了銀行的利息收入之外,我會另外按照2%的比例提供存款獎勵,也就是她2000元的存款,每年可以額外收40元。一聽到我的這個提議,小姑娘的眼睛馬上就亮了。😆

最後,帶著孩子一起去銀行開了戶,順利地把她的錢存到了孩子的戶頭上。

當然,接下來要跟她逐漸灌輸的會是基金、債券、股票投資的知識了。

還有一點是關於每年的壓歲錢的,因為多年來給孩子灌注的意識,所以孩子從來就不對壓歲錢有什麼想法,我們是從孩子上小學後,開始每年給孩子200元的壓歲錢供她支配,其他長輩的壓歲錢一律上繳給我們,也不會跟她說存起來給她以後上大學的說法,而是告訴她這些是人情,我們要再給出去的。直到孩子10歲的時候,我們才放寬了標準,爺爺奶奶給的200元壓歲錢也可以歸她支配了。

所以現在,在我們家,不存在壓歲錢的爭論,規則明確,孩子很開心很坦然。

現在元寶2歲多了,正在經歷姐姐曾經經歷過的路程,哈哈哈哈😆

有這麼一個“坑”的爹,不愁小傢伙們的財商能力訓練不出來啊。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我覺得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知道錢能買東西,錢需要工作才能得到。這樣階段在孩子兩三歲時可完成。在孩子發現錢這一類似紙的東西能換來好多東西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錢的概念,並告訴錢需要工作獲得。

第二階段,認識各種幣值的錢,能用錢買東西。通常小學一二年級就可以做到。我們此時還應讓孩子理解掙錢是不容易的,需要花錢的地方有很多,教導孩子合理運用金錢。

第三階段,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讓孩子意識到錢可以儲蓄買貴的東西,也可以用錢掙錢。建議讓孩子閱讀一些理財書籍。比如《小狗錢錢》,《窮爸爸富爸爸》。


快樂開心教育


今日導讀:現在的孩子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很少有憂患意識的。這樣有好處也有壞處,就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討論一下。

有人說孩子不應該告訴他什麼憂患意識啊,要讓她每天開開心心,那這麼做,對不對呢?

我來講一個實例好了,以前有個鄰居,她的家境不錯的,她的父母也沒有給她灌輸憂患意識,因為她是家中長女,所以花錢如流水,都習慣了。

可是沒想到,後來她媽媽接連生了兩個妹妹,雖然沒有家道中落,但是,經濟壓力一下子增大了,趕上那幾年生意不景氣,她突然就很頹廢,而且一再抱怨她的父母。

這是因為她從來沒有憂患意識,她以為,家裡不管增加多少弟妹,她永遠是那個食物鏈頂端的人,喜歡花多少就花多少,但顯然現實是很打臉的。

後來她遠走他鄉去打工,就不大與她的父母親近了。

看到這裡你也可以看出來了,孩子有一點適當的憂患意識,其實是有好處的

命運不可能是一條直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是上坡路,什麼時候就是下坡路,如果你刻意營造一個很美好的很純淨的世界,好像溫室一樣,把孩子這朵小花養在裡面,萬一遇到,一些挫折、變故,他根本就承受不來,反而會害了他。

所以培養孩子憂患意識是有必要的,比如我會給他看一些戰爭類的,電影,然後告訴他,我們現在生在和平年代,是非常幸運的,那個時候日本侵略我們,幸好有共產黨,搞革命,把小日本打跑了。

生活中當然也會跟他講,有些人做生意像戲裡面演的,真的有些公司會破產,然後有的人也會突然暴富,但這些是極少數的情況,不是說一定會有,但也是有可能的,反正生活不可能望過去一馬平川的,肯定是會有高低起伏。

那孩子在接受這些教育之後,他自己就下定決心說,我好好學習,因為學習多知識了,才有能力去應付以後或大或小的其他一些生活中的挫折什麼的。

重點提示:培養孩子憂患意識,並不是一味的哭窮,也可以讓他看一些戰爭題材的片子,以及平時多交流和灌輸一些理財方面的觀念。

今日話題:你會在孩子多大開始教他理財呢?歡迎在以下給我留言。

【格格親子讀書會,讓孩子形成一生的讀書習慣。 寬度看到全世界,廣度看到五千年! 讓你建立起系統的親子共讀體系!如有任何親子共讀問題,請給格格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