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就想出去打工,打工時又想回到學校打工,你們是否有這種經歷?

傻亮闖職場


在學生時代,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想法,想早點出去打工掙錢。當真正進入社會,經歷了打工的辛酸苦辣,又想回到學校讀書。



我也有過如此經歷,讀書的時候想出去打工掙錢。我是一個比較獨立的人,不喜歡問家裡要錢花,因為每次問家裡要錢花都會讓他們說教一通,儘管這些錢都是必須要出的,比如學費、伙食費和教材費等。

所以,在讀書時期那會兒,我每次問他們要錢的時候,我都想著能夠快點長大,然後出去打工掙錢,不必再問長輩要錢花。


可在我出去打了一次暑假工之後,經歷了打工的辛酸苦辣,我再也不會想著早點出去打工了。打過工以後,才知道讀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不用受苦受累,不用加班加點待十幾個小時,掙的錢還少。

在學校裡,你就可能被老師罵幾句,可打工以後,他們有的是機會和方法治你,你還不能不服氣。


傻亮闖職場


有啊

初三的時候就有了 怕考不上我們那最好的高中 想著自己要是考不上就得去打工了

高考的時候 考完以後一身輕鬆 但是心裡特別難受 覺得考砸了 想著這次廢了 好好玩兩個月 成績出來以後直接去打工 ,然後假期裡瘋狂玩,直到查成績那一晚 ,不遠查成績 我媽催著讓我查成績 心裡看到成績的那一刻 ,心裡才鬆了一口氣 ,

在大學裡 自己在餐廳找了一份兼職 每天飯店就去兼職 小時五塊 感覺很累,週末的時候,就很無聊覺得太沒意思了 該去郵政裡面分揀快遞,真的是太累了,還是坐在教室裡舒服。

所以說 學習最好了

最起碼不用身體受累,家裡供著 學校里老師澆著 多好啊 學習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 但絕對是最好的出路之一


大白菜啊大白菜哦


作為經歷了國家基層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剛踏上社會的“小學生”,確實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深挖原因是這樣的:當你在讀書階段時,滿足了作為人類強烈好奇心的求知讀書獲取知識的要求,而作為生物屬性意義上的人的基本生存要求和作為社會意義屬性存在上的人的對財富、地位要求便顯露出來,因此,會產生通過打工的方式彌補這兩種內在要求;當打工過程中收穫了財富,這兩對矛盾便暫時解決了,同時,不同的打工種類多多少少會對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提出要求,這時主要矛盾又轉變為崗位需求的知識水平和自身知識水平不相稱的矛盾,於是,又想著讀書,打工過程中付出的持久性體力勞動也促進了這種要求的顯現,腦力勞動就更加要求了。

所以,我們有這種想法和經歷是非常正常的。同時,打工也可以加強我們的人際交流能力和處理事務的能力。

但是,假如有人因此苦惱就不至於了,擔心過多打工會影響學業,完全沒有必要,在我看來,找一個和自己所學知識相一致的鍛鍊一下是大有好處的,當然,這種資源是不容易找到的,不過,做個有心人還是必要的,說不定機會就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