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大多數時候我們出於喜愛而購買一件藏品,然後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藏家。

當然,有時候我們多少可以猜到這個器物會為某個特定的客人所喜愛,或者我們會將它在畫廊裡留上個一年半載。

在此期間,也許這個器物的價格會上漲,但那不是我們留下它的目的——我們只是在尋找合適的藏家。

我從來不為投機或者投資而購買,我的興趣遠超於商業目的——我喜愛那些器物。”

——朱塞佩·埃斯肯納齊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今天,我們要講一個收藏界的傳奇,他們1個家族,3代人,用88年的經營,從街邊小店到現在的世界古董大亨!

尤其他們收藏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埃斯肯納齊的收藏帝國是如何創立起來的!

22歲接手公司 戰亂中古董店一度全毀


20世紀初的歐洲,流轉著大量的中國藝術品。戰爭、貿易讓無數中國瑰寶被運往西方世界,一時間,歐洲各大城市湧起無數的東方藝術品古董店。

1928年的米蘭,22歲的維多里歐·埃斯肯納齊(Vittorio Eskenazi,1906-1987)在管理了舅舅(Vittorio Carmona)建於1923年的古董店兩年後,正式接手了這個公司,並將其命名為埃斯肯納齊有限公司

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個普通的米蘭小店,在後來會成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中國藝術品經銷商之一。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維多里歐投身於戰爭中。1945年,戰爭結束後歸來的維多里歐,看到了在戰火中幾乎全毀的古董店。十多年的經營幾乎毀於一旦,但萬幸的是,至少人都還在。

並且他還多了一個幫手——原本就是商人的堂弟艾薩克·埃斯肯納齊,埃斯肯納齊家族的古董店重新開始了,這裡只經營銷量最好的東方藝術品。


「這只是一個開始 Eskenazi Family」

1952年,埃斯肯納齊古董店的生意蒸蒸日上。

艾薩克的兒子朱塞佩·埃斯肯納齊(Giuseppe Eskenazi,1939-)被送往英國倫敦接受更好的教育。他被託付給了維多里歐摯友——在倫敦經營中國瓷器和藝術品的希尼·馬暢。

1958年,朱塞佩正式搬到了倫敦,但從上一年開始,他決定每個暑期返回米蘭,在家族古董店裡學習,並且擔任伯父維多里歐的助手。他發現自己對藝術品非常感興趣。

同時他的大學生活也平穩進行,而他學習的,卻是——生理學和化學專業。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960年,21歲的朱塞佩·埃斯肯納齊

伯父維多里歐和父親艾薩克偶爾會前往倫敦——彼時,米蘭藝術品的貨源主要依靠倫敦的交易市場。朱塞佩成為他們的小跟班,拜訪倫敦各大拍賣行和古董經銷商。

因為大學讀的是生理學和化學專業,朱塞佩從來沒有接受過藝術專業方面的學習,所以他只能儘可能多地上手器物,並且閱讀所有能找得到的參考書籍。

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

倫敦最大的好處是幾乎擁有全世界最全最豐富也是最珍貴的藝術品,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等等博物館和美術館裡,都能找到大量的東方藝術珍品。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內展示的中國傢俱

於是,幾乎每個週末,朱塞佩都泡在博物館裡。不到兩年,他已經可以幫伯父尋找日本和中國的古董了。

1960年,倫敦逐漸成為西方藝術品的經銷中心,伯父維多里歐開設了倫敦辦事處——早在兩年前他就做了這個決定,並且依照“小跟班”朱塞佩這幾年的表現,他把倫敦辦事處交給了朱塞佩和他的父親艾薩克共同打理。

1961年6月9日,朱塞佩得到他的第一本中國藝術品讀物,那是威廉·侯尼寫的《中國及遠東陶瓷藝術》,扉頁上是維多里歐的一句題詞:“這是一個開始。”

「從“小跟班”到世界古董大亨 Eskenazi Family」

從一開始,朱塞佩的目標就在於高質量的項目——他並不想像父親和伯父那樣,賣那些熱銷的普貨。

年輕並且剛開始事業的朱塞佩有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開始旅行,從巴黎到紐約,梳理各個國家的拍賣行歷史和資源——在當時,沒有人去做這件事情。

然後,他需要一筆資金來啟動他的事業,幸運地,他從蘇富比獲得了30天的信貸,在此期間,他可以從拍賣行拍下所有他覺得好的東西。當然,當時的朱塞佩只能坐在拍賣會的最後一排。不過,已經有些人會自動找上他,希望能夠買下他低價拍下的一些東西,而朱塞佩會以較低的價格讓利給這些人,這樣的方式讓他很快就贏得了一批客戶。

1967年,父親艾薩克意外去世。倫敦辦事處的重擔壓在了28歲的朱塞佩肩上,他逐漸全面接管倫敦的業務。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洛克菲勒藏 明 黃花梨龍紋炕桌

60年代末,朱塞佩在他的一次美國常規旅行中遇見了洛克菲勒和阿瑟·姆·賽克勒等大客戶,此後幾十年間,他都在為這批頂級的美國收藏家搜索全世界的藝術品。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阿瑟·姆·賽克勒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晚明-清早期 黃花梨畫案

◎賽克勒博物館藏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明 黃花梨羅漢床

◎現藏於賽克勒博物館的艾克舊藏


由於朱塞佩挑選的藝術品質量極高且類型不同,他獲得了藏家源源不斷地支持,事業不斷壯大。

1972年,埃斯肯納齊公司的倫敦辦事處搬入了一個更大的辦公室——皮卡迪利大街的166號,收藏界以極大的熱情迎接這個新畫廊的啟動——開幕前夕,許多買家夜以繼日排隊,甚至睡在路邊等候。這樣的盛況直至今日都常被倫敦的古董界談起。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972年10月 瑞典國王Gustaf Vi Adolf 親臨

埃斯肯納齊倫敦辦事處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埃斯肯納齊公司成為業界翹楚。朱塞佩僅僅用了十多年,就將家族公司扶上了古董界的頂端。


「全世界都記住的名字 Eskenazi Family」


60年代末尾,朱塞佩的兒子出生,取名為丹尼爾·埃斯肯納齊(Daniel Eskenazi,1969-)。

兒子出生後,朱塞佩又興起了年輕時期的探索精神,他不再只是通過手裡精美的中國藝術品來猜測那個東方的國度,打算真正進入中國,親眼看看製作出那麼多藝術品的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1972年,朱塞佩第一次走進中國。

當時他曾預言,以後的中國,一定會產生極大的購買藝術品的需求。當時人們一笑了之,然而在二十年後,全世界一次次地被中國人強大的購買力震驚。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中年的朱塞佩·埃斯肯納齊


同時,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也被朱塞佩震驚:

1999年,他以2650萬港幣拍下成化鬥彩雞缸杯,創下明代鬥彩器物的世界紀錄;

2005年,他以1568.8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3億元)拍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創下中國藝術品的世界紀錄;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埃斯肯納齊與“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2008年,他以158萬英鎊拍下唐 鎏金銀蓋碗,創下唐代銀器的世界紀錄;

2009年,他以340萬英鎊拍下清乾隆 鎏金銅座碧玉水牛,創下中國玉器世界紀錄;

2015年,他以272.5萬英鎊拍下唐三彩鳳首執壺,創下中國唐代陶瓷世界紀錄……

這些世界紀錄,讓朱塞佩·埃斯肯納齊這個名字,被所有業內以及所有熱愛藝術的人們記住。


「中國傢俱成為新寵 Eskenazi Family」

20世紀的80至90年代,是所有中國藝術品經銷商的狂歡期。

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個藝術品界的“新寵兒”——中國傢俱。這也在朱塞佩推薦和經營的範圍,因為他的老朋友和老主顧賽克勒、馬克斯等都對中國傢俱頗有興趣,因此也過手了不少質量絕佳的中國傢俱。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埃斯肯納齊的老主顧 馬克斯的家


1987年,當初常來他倫敦店裡買藝術品的友人伍嘉恩,在香港開了一家專門經營傢俱的古董店,於是後來,朱塞佩反而要從她手裡買下那些她從店裡買走的傢俱。

古董圈就是這樣,同樣的東西可能在你手裡無數次賣出買回,顧客與賣家的身份也無數次轉換。

但中國傢俱並不是朱塞佩特別鍾情的門類。


「 把家族生意也計算機化 」


而兒子丹尼爾對中國傢俱的熱情似乎高過父親,或許是小時候家中擺設的傢俱伴隨過他的成長。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丹尼爾·埃斯肯納齊


他從5歲就開始接觸中國藝術品,那時候,丹尼爾每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騎在家族店裡的唐三彩大馬上。童年最經常去的地方不是動物園和遊樂園,而是博物館和美術館。

父親朱塞佩每次都說只待十分鐘,可結果往往是一整天,這導致了丹尼爾一開始對這一行並不感興趣,甚至有著“深深的怨念”。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本來該當醫生的朱塞佩給古董看起了病;學著計算機專業的丹尼爾最終選擇了“把家族生意也計算機化”。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老埃與小埃

埃斯肯納齊的家族也進入了第三代接班人的訓練階段。

在決定加入家族事業後,丹尼爾轉學至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修習一年中國藝術的課程。

之後進入蘇富比,用一年的時間熟悉藝術品拍賣市場。下一個課程是進入西方藝術品的中轉站——香港,在那裡呆了一年,親歷中西方藝術品整個經銷的過程。

1993年,24歲的丹尼爾正式加入家族的公司,成為父親的好搭檔。

關於他和中國傢俱,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故事:1999年,一位老人到埃斯肯納齊的古董店裡尋找歐洲油畫,但沒有找到心儀的,他一眼瞥到了一把中國的圈椅,它有著三百年的歷史,和歐洲傢俱完全不同的外形和線條,看上去,似乎是一座優美的雕塑,價錢又不貴,於是老人爽快地買下了這把圈椅。

從此以後,老人就開始不斷買進中國傢俱,並越買越多,成為了一位中國傢俱的大藏家。之後,老人的一部分傢俱捐給了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另一部分被出售到其它博物館。

而老人買走的這把椅子,正是丹尼爾經手的第一件中國傢俱。這只是丹尼爾和中國傢俱緣分的開始。

2011年,丹尼爾從南非企業家格倫·阿爾珀(Glen Alpine)手裡購進了12件黃花梨質量上乘的傢俱,他將它們呈現於2012年的中國嘉德春拍,結果拍出了一個白手套,總成交額5111.75萬元。非常亮眼的成績。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2012春拍,丹尼爾在中國嘉德呈現的傢俱專場


在這個越來越困難的藝術品行業,丹尼爾這些年來的成績非常亮眼,業內開始用“著名古董商”來形容他。像朱塞佩曾經說過,丹尼爾將來會是一位很好的古董商。

「 第四代埃斯肯納齊? 」


今年已經78歲的朱塞佩,依舊在早上6:30來到店裡,晚上七八點鐘回家,每天至少工作13個小時,星期天也在家中工作。他喜歡呆在古董店裡,也喜歡他在做的工作。

他像極了意大利上流社會典型的“大家長”,含蓄,有禮貌,從不過分追求精緻,在掌管家族生意的同時保持幽默的性格。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如果朱塞佩想要購買某件藝術品,那麼他最好不要提前去拍賣公司進行研究,因為這會引起很大的騷動,也有可能讓諸多“有心人”爭先搶購。

——此前,他曾將目光落在一款銅質花瓶上,雖短短數秒,卻足以讓流言四起。同樣地,如果他不喜歡某件藏品,也會引發風向討論。

1個家族,3代人,88年經營,從街邊小店到世界古董大亨!


◎這件安思遠生前常把玩的 西漢鎏金銅熊形擺件,

老埃斯肯納齊 用285.3萬美元的價格買下。

至於埃斯肯納齊的第四代,誰知道會不會出現一個本來應該是物理學家的古董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