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电车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手绘大连画家孙群萃画)

1909年9月,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在大连游览中看到铺设的电车轨道与日本国内的明显不同,便问陪同者——满铁总次中村是公,是不是大理石没有了?中村是公回答:别开玩笑,这是最新式的铺轨方法。之后不停地向夏目漱石炫耀。事后,夏目漱石感慨:怪不得内地来的人被视为乡巴佬。夏目漱石走后不久——1909年9月25日,大连有轨电车开通了,咣当咣当越过了2个世纪,成为大连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洋槐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1933年初夏,与张爱玲并誉为“南玲北梅”的梅娘还在读小学,她由父亲带着来到大连。多年后,她这般怀恋:“大连的夏天是迷人的,空气总是香幽幽的。我走过祖国不同的海港,大连却总是裹着最绚丽的色彩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梅娘所描述的风景当然是洋槐树下的大连。碧瓦蓝天,绿树白花,源自俄国南部的洋槐是大连最初的那抹绿。大连不仅是我国最早种植洋槐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将洋槐作为行道树的现代都市。1902年末,建达里尼市苗圃,里面种植着44900棵洋槐。经过十数年,槐树逐渐成为大连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连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工厂大院、学府小径、校园里、花园中,到处是或歪歪依傍,或斜斜伸展,或高高耸立的老槐树。

老房子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画家张作祥画)

每一个历史名流眼中的大连都是不同的,这就是大连的美——城市的自然之美,建筑的艺术之美,历史的沧桑之美。1964年8月,住在鸣鹤街连捷巷(秀月街一带)的沈从文在给妻子张兆和的书信中这样写到:“屋房之外全是绿色。如照相,在平台上早晚都必然可以取得极好效果,因为早上照例远近笼在薄薄烟雾中,房子隐在烟气徐徐流动中隐显不定,随意喀嚓一声都可得到满意成绩。

俄罗斯风情街

胜利桥北的美术馆被称为大连最美的建筑之一。说起这座建筑却是令人怅然。历史不会被忘记,艺术也不会被遗忘。1995年在日本举办的国际建筑展中,东清铁路轮船公司作为经典代表作品在会上展览。这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因为东清铁路轮船公司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市政府于1996年拨专款依原样重建。复建过程中,原建筑材料落架重修,部分更换建筑材料。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也是从这座建筑开始,胜利桥北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胜利桥北的俄罗斯风情街全长500米,总规划面积约50,000平方米,一期工程于2000年3月份动工,9月15日竣工,9月30日交付使用。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胜利桥北旧影)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南山

老人说,南山有大连最好的洋房,所以若不来这里走一走,无论土生的海蛎儿,或是外来的沙蚬儿,注定是一份遗憾。樱花落了,槐花开了,徜徉老街老巷,盘旋胡同院落,或留连闻香,或寻觅流光,或静静发呆,都是人生最惬意的消受。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南山的丽质应是天生的,早在110年前,俄国人就把这里纳入所谓“欧罗巴区”,言下之意,它是白种人的贵族区。不过,他们仅仅留下一纸迷梦。日本侵占青泥洼后,滨城的居民不足2万,其中约1.4万蜗居在南山。日本殖民者当然要独享这片风光秀美的天地,1905年9月至11月间,他们将大连市区最早的先民强行迁到所谓的“支那街”(今东关街)。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小岗子和东关街

东关街是小岗子最早建成的部分,最初只有约10户人家,因为日伪殖民政策的推行而最早开始建设,在1906年初显雏形。山东移民把齐鲁大地的文化几乎都带了过来。1908年3月开始建设妈祖庙,并于当天秋天建成。主持建设妈祖庙的是来自烟台的刘肇亿。建设费用主要来自宏济彩票局的利金。大连妈祖庙俗称东关大庙,它的母体建筑是烟台的妈祖庙。1908年4月,刘肇亿又主持建设了宏济善堂。这是一个大型的慈善机构,是今天福利院、养老院、遣送站、精神病医院的前身。与妈祖庙一样,宏济善堂的蓝本是盛宣怀于1891年在烟台建造的广仁堂。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大连妈祖庙神像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大连妈祖庙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岐山照相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物华照相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1908华春照相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三八馄饨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桃源春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康德记全栈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康德记西栈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仁裕公司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东关理发社

1911年,东关街建设基本建成,百态呈现,千华绽放,万人如潮。1919年,大连人口突破十万,建设的步伐又开始了。当年6月11日,日伪关东厅发布命令,公布《市街扩张规划及地区区分》,制定了新增小岗子、伏见台至沙河口、马栏河地区约6.77平方公里的城区规划,与原来已规划的8.93公里的地区合并成一个区域,总面积达15.7.35平方公里。在此之前,日本已于1908年至1914年在沙河口建成沙河口铁道工场(大连机车厂前身),形成新市街。所以说,从这份新的规划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连的城脉,它是完成最初的大连的建设的规划。1924年,谭家屯、大岭前纳入市街,并于30年代初期完成建设。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东关街历史文化价值简述

1905年9月至11月间,日本殖民者以“下层中国人的一般杂居,在卫生风纪方面有值得忧虑之处”为借口,将大连市最早的先民强行迁至所谓“支那街”(小岗子,今东关街)。1905年末,东关街雏形建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部分街道、建筑经改造,慢慢形成今天的格局与模样。这里历史文化厚重,曾有伊藤博文、戴季陶、蔡和森、汪精卫、程潜、孙科、胡适、欧阳予倩、叶恭绰、周学熙、黄炎培、吴宓、李万春等众多名流遗痕。《虎穴追踪》、《蓝色爱情》、《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等多部电影在此拍摄。

历史文化价值

党史遗迹

益记笔店

1927年4月在旧大龙街42番地(西岗市场南门西南)建立大连中共党组织秘密联络站“益记笔店”。1928年1月20日,中共关东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此召开(中共大连市第一次党代会)。曾接待和掩护过途经本地去北京的蔡和森。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1924年3月2日,李震瀛在大连中华青年会(原东关小学)演讲《中国与世界》(李震瀛,工人运动早期领袖,1922年领导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担任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长)。

此后,共产党人杨志云在此演讲《京津现状》,李荫泉演讲《共产主义与中国》,大连中华工学会委员长傅景阳演讲《残游余影》等。

大连版“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刘逢川暗战之地:1944年8月 ,刘逢川在大连惠比须町92番地(原东关大庙附近)“泰阳堂”裱具店做店员,以名正言顺的职业作掩护进行谍报工作。

我国新文化运动遗迹之一

受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傅立鱼等进步人士于1920年7月1日发起成立大连中华青年会,旨在教育报国,宣传新思想。会址原在天津街,1922年迁东关街(原东关小学)。这里曾接待过段祺瑞、汪精卫、程潜、孙科、张伯苓(南开创始人)、黄炎培(教育家)、叶恭绰(民国交通总长)、周学熙(民国财政总长)、吴宓等各界名流。曾邀请众多名流进行新文化新思想演讲:

1922年10月11日,汪精卫演讲《中国未来之希望》。

1924年3月27日广东民国政府外交总长伍朝枢演讲广东民国政府及三民主义等,

1924年7月25日,胡适在大连中华青年会演讲《新文化运动》。

1924年10月19日,吴宓演讲《青年修养(道德)之标准》。

1925年2月1日,欧阳予倩在大连中华青年会演讲《中国戏剧改革之途径》。

近代最完整的“闯关东”遗迹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体现了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而东关街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一片“闯关东”遗迹。从1905年至今,一批又一批闯关东移民在此扎根,至解放初,大连市民85%左右系“闯关东”移民。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收购站旁是徐沛东旧居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近代大连的城市起点

1899年,俄国殖民者进行城市规划,仅留下一张图纸。1905年,日本殖民者实行种族隔离,正式开始建设,堪称城市最早的开发地。

近代大连文化的发祥地

大连话:各种山东方言、结合当地语言及外来语,逐渐融合,形成统一的,具有大连特色的市井方言。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大连公学堂1905年建,最初在天津街,1911年搬迁至大公街。1923年一分为二:伏见台公学堂(理工东院)、西岗子公学堂(大一中)。日本殖民教育机构以北京官话教授中文,故在第二代大连人时以胶东话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大连市区语音(大连话)。

大连菜:在鲁菜之胶东菜的基础上,结合海味特色,形成了大连菜。

大连民俗的形成地:以齐鲁文化为基础,建有妈祖庙、宏济善堂等,逐渐形成大连的中国人市井文化区。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妈祖庙今昔对比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民族工商业的诞生地:1906年成立小岗子公议处(1908年改小岗子公议会),是东关街开发的主持者,曾为辛亥革命捐款。许多华商来此创业,如1907年的“周家炉”、1908年的华春照相馆、1909年的西岗市场等。

台湾同胞创业遗迹:1917年,台湾人孟天成在此创建博爱医院(二院),沿用至今。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大连客运站

青岛城市记忆:正在消失的大连城市文化记忆!

“满蒙文化协会”旧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