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縣房子城遺址田野考古工作的計劃

高邑縣房子城遺址田野考古工作的計劃

一、高邑縣房子城址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

高邑縣房子城址位於高邑縣城西南7.5公里處,西富村鄉古城村西北。地處太行山脈東麓丘陵向華北平原過度地帶,泲河南岸。城址中心點座標為:北緯37°35′39″、東經114°31′34″海拔63米。

高邑縣房子城遺址田野考古工作的計劃

房子城遺址位置

二、房子城遺址簡介

1、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春秋高邑房子城址一帶,原屬鮮虞,後被晉所滅,屬晉邑。戰國初屬中山國,後為魏邑、最終屬趙邑。秦時為郡縣,西漢初,置房子縣,屬恆山郡。三國時屬魏,西晉為冀州趙國,十六國時為趙郡,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的治所至今高邑縣城所在地,並廢房子縣歸高邑縣轄,隋代為古城鎮。

2、歷史事件

帝舜時期(公元前2255一公元前2204年),帝舜封堯子丹朱於房,以奉堯祀。房為房國,丹朱為房侯。丹朱子名陵。自陵始以國為姓稱為房氏,居房國(房邑)。《史記·五帝本紀》《辭源》

西周時期(周昭王前1052一前1002年),周昭王娶房氏女為後,生太子滿。姬滿即後來的周穆王。西周以子爵封房氏,之後房氏被尊稱為房子";後商孫名房雅為清河郡太守,房氏因遷居清河。《太平御覽》《辭源》周穆王前1001—前947年,醜,天子裡圃田之路東至於房(魏晉趙國房子縣):周穆王伐犬戎。《穆天子傳》、《史記·周本紀》

春秋時期,公元前501年,魯人陽虎來奔;趙簡子借生病之機,對趙氏進行征服北方的戰爭鼓勵與動員。《史記·趙世家》公元前500年,簡子曰:吾藏寶符於常山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常山上,求無所得。毋卹曰:從常山上臨代,代可取出。《史記·趙世家》公元前491年,齊糾合鮮虞,乘趙簡子與範吉射,荀演相互爭鬥內亂之機,伐晉取鄗等地,相持於當時。《左傳》、《史記·趙世家》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趙簡子死,埋葬在鄗地郊崗臨水界,太子毋卹即位,是為趙襄子,未過服孝期,即打死自己的姐夫代王,從鄗地興兵北上滅代國,致使自己的姐姐自殺在摩筓山上。《史記·趙世家》、《高邑縣誌》公元 前377年,趙敬候十年與中山戰於房子。《史記·趙世家》公元前356年,趙成候與魏惠王會於鄗。《史記·趙世家》公元前332年,中山國引水圍鄗《史記·趙世家》公元前323年,趙武靈王二、三年城鄗。《史記·趙世家》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十九年北掠中山之地至於房子。《史記.·趙世家》公元前258年,魏信陵君救趙,趙孝成王以鄗為魏公子湯沐邑,公子居鄗十年。《史記·趙世家》公元前255年,趙孝成王十一年,城元氏縣上原,分鄗別置元氏縣。《史記·趙世家》公元前251年,燕相慄腹將而攻鄗;廉頗為趙將,擊破慄腹於鄗。《史記·趙世家》

西漢時期,公元前204年,韓信破趙於鄗下,初置恆山郡。《漢書》

新莽時期,改鄗為禾成亭、改房子為多子;封莽妹王月霞為禾成亭君,居房子城(鄗,禾成亭)。《漢書·地理志》《高邑縣誌》

東漢時期,公元24年,劉秀攻佔房子邑。《後漢書》

西晉時期,公元308年,石勒東下趙、魏,政陷冀州、趙國,守將戰死。《晉書》

3、遺址保存狀況

高邑縣房子城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南部被多個陶瓷廠佔壓,東南被古城村佔壓,從娣河南岸至南部煜珠大道南北長約600米,由西城垣至東部匯力大街東西長約1300米,殘存面積780000平方米。城址現殘存西北角,北城垣殘存約270米,西城垣殘存約250米,寬約10米,高約3米。現存城垣,初步推斷應為漢代。

高邑縣房子城遺址田野考古工作的計劃

房子城遺址現狀

三、以往考古工作

房子城址地表可見大量陶器及磚、瓦等殘片,曾採集殘陶豆、鼎、壺、銅鏃、銅鏡、帶鉤及漢五銖錢等。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未做任何考古發掘工作。

四、文物價值評估

據史料記載,春秋高邑房子城址一帶,原屬鮮虞,後被晉所滅,屬晉邑。戰國初屬中山國,後為魏邑、最終屬趙邑。西漢初,置房子縣,屬恆山郡。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的治所至今高邑縣城所在地,並廢房子縣歸高邑縣轄。

關於和中山國,在古文獻中記載甚少。和中山都是西周和戰國時期在石家莊一帶建立的小國,不論還是中山國,今高邑房子城址一帶,應是其邊境地帶重要城邑。

因此,房子城址的時代、性質、範圍,對研究國和中山國南部疆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五、房子城址考古調查、勘察、測繪和發掘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房子城址因保護範圍劃定不清晰,不斷被擠壓、侵佔。高邑文保部門為更好保護、利用城址,預申報為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擬建遺址公園。由於史料少,文字資料缺乏及出土文物較少,且未曾進行考古發掘,所以對於房子城址時代、性質、範圍及其內涵,尚處於考證階段。

因此,對房子城址的考古調查、勘察、測繪和發掘工作尤為重要,對構建房子城址考古信息,釐清其時代、性質、範圍、結構及與房子城址密切相關的許多重大學術課題,如鮮虞與中山文化探索、國和中山國疆域的問題、春秋城邑制度、春秋、戰國及漢代城址的演變等,田野考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六、房子城址的田野考古工作計劃

對房子城址的田野考古調查、勘察、測繪和發掘工作劃五年內完成,分為四個階段:田野考古調查、田野考古勘探、測繪、田野考古發掘、田野考古資料整理、出版。具體工作

劃如下:

第一階段:田野考古調查(第一年),以房子城址為中心,周邊6公里範圍內進行全覆蓋式調查,預計考古調查面積約36平方公里。對房子城址區域內的不同時期不同文化階段之間,聚落形態的變化過程進行動態的觀察和研究。

第二階段:田野考古勘探、測繪(第二年),在詳細調查初步確定城址及周邊遺址範圍的基礎上,對房子城址進行全面勘探及城外圍採集點遺址的範圍進行了大面積的勘探,預計城址內考古勘探面積約80萬平方米,周邊遺址區域勘探面積約10萬平方米。對房子城址內的勘探,釐清城址內的整體佈局結構,城垣、護城河、城門、道路及不同功能區的劃分。對房子城址周邊遺址區域的勘探,準確判斷遺址的時代、性質、範圍。並對勘探結果進行測繪,繪製勘探圖,測繪平面圖,為科學發掘提供依據。

第三階段:田野考古發掘(第三、四年),分為城址試發掘、局部發掘、全面發掘及周邊遺址試發掘四部分完成,預計考古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試發掘,瞭解城址內涵、層位關係,解決城址年代問題。局部發掘,解決城址的結構、文化編年問題。全面發掘,研究整個城址的佈局、結構、形態等問題,。周邊遺址試發掘,包括不同時期重要遺址和同時期墓葬的發掘,以瞭解遺址和墓葬與城址的關係問題,探究城址的演變過程。

第四階段:資料整理、出版(第五年),完成房子城址的田野考古調查、勘察、測繪和發掘工作所有資料整理、出版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